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

bookmark

在緊張而快速的思考過後,樊知古找出了應對辦法,付諸於行動,用行動向朝廷、向老皇帝表明態度。立刻派人聯繫都司、按察二司,由樊知古牽頭,率領三衙及江陵府主要官員一起趕到行在,叩頭祈罪。

樊知古認識得很清楚,在這等形勢下,老皇帝已然用這等果斷、迅疾的手段採取了措施,事情的嚴重性不言而喻,根本沒有推諉的餘地,一個端正的態度方纔有助於事情的解決。

上百名官僚,其中半數都是荊湖北道的高官,都是那些曾經只流傳於士民口頭上的大人物,手握重權,乃至操控人生死。這是這些高高在上的人上人,當面對來自更強力的權勢之時,臣服的姿態,與江陵城中那些埋頭勞碌於生計的賤民相比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由於“走私案”,荊湖北道高層震動,整個湖北官場抖了三抖,而江陵城則是一片轟然,士民之間,反響熱烈。

流言蜚語本就傳得快,因爲大搜捕,本就是揣測亂飛,但是,市井之內沒有緊張,只有好奇,乃至興奮、鼓舞。

畢竟,抓的不是官兵,就是官僚,並沒有擾民,權貴們出事,不正是喜聞樂見的嗎?而荊湖北道高官們舉動,則像風一樣,迅速地傳遍了整個江陵。

因此,等到正午之前,行在外的景象就更熱鬧了,除了跪倒的那一大批湖北官僚,還有聞訊趕來的江陵士民。

士民蜂擁而至,給秩序的維護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皇城、武德、大內三方面不得不加強管控,然而,即便被排開,只能遠遠觀望,但並不能的熄滅圍觀者們的熱情,相反,更加高漲。

而上位者們,身處這樣喧囂的環境,又被一羣屁民以這等異樣的目光看待,多感彆扭。即便到這樣的地步,哪怕就跪在陽光底下,很多人還是一點都放不下官僚的架子,有憂愁的,有憤怒的,有羞愧的,當然還有低下頭閉着眼睛當不存在的。

行在之外,一片喧囂,事實上,就衝着江陵士民對此事如此反應,就可想而知,江陵府這邊的民情究竟如何,至少可以確認一點,不像前日進城時,呈現給老皇帝的那般政通人和。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調子也徹底起了,沒辦法輕鬆降下,江陵的士民們期待着如何收場,湖北的官員職吏們也關切者,而行在前跪着的一干官僚心情則不斷往下沉,不好收場了。

到此時,一干人才後知後覺,跟着樊知古到行在前來,這個決定,似乎大爲不妥!其心可誅!終究是外來者,怎麼可能真正爲他們這些湖北賢良着想

而一直剋制着,又或者說準備着的老皇帝,見時機差不多了,也在午時將至的時候,採取了進一步行動。

並沒有搭理那幹湖北官僚,連一道諭示都沒降下。奉詔出面的有四個人,劉文渙、劉文濟兩個皇孫,以及王玄真、張彬兩大特務頭子。四個人神情各異,但目光中都流露出類似的情緒,那是一種接受了相同命令的感覺。

ωwш◆tt kan◆¢ ○

緊接着,老皇帝的又一“大手筆”,一批人,大概四十來個,一齊被押上前,雙手捆縛,垂頭喪氣,來不及更換囚服,每個人都還穿着軍裝,觀軍階標識,都是低級軍官,隊什級別的,顯然是昨日被捕的湖北水師官兵。

這樣的出場方式,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不只是湖北道的官僚們,包括圍觀的江陵士民也都逐漸安靜下來,因爲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名刀斧手,手裡端着一把明晃晃的斬首刑刀。

在場幾乎所有人,都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有所預料了,並且很快就得到了驗證。

隨駕御史張知白緩緩走了出來,身後跟着兩名衛士,每個人手裡都端着一個托盤,上邊放着一排卷制。張知白拿起第一道,環視一圈,滿臉嚴肅地喊了一聲:“制下!”

幾乎所有跪地的官僚,都伏下了身子,在這剎那,就彷彿背後壓了一塊巨石一般。隨着張知白宣讀制令,一塊巨石已經沉到他們心底了。

第一道制命並不複雜,主要通報了那四十多名基層水師軍官所犯罪行,附有每個人的名字,以及處置結果,沒有一點拖泥帶水,斬!

幾乎不給人反應的時間,幾十道刀光閃過,幾十顆人頭掉落,鮮血灑了一地,現場一片譁然,不論官民,所有人都被嚇了一跳,場面一時寂然。

不是湖北官民沒見識,這個天下,哪有不死人的,死人更是常見的事情,長江時不時地就能打撈上浮屍,至於那些溝渠、荒野,撿個屍更是尋常之事。

可怕的不是死人,而是眼睜睜、活生生看着人頭落地,鮮血淋漓,以往有死刑犯,都要押赴京畿,經大理寺審覈過後,在京城刑殺。

因此,像今日行在前這樣的場面,在江陵,大概有幾十年沒有出現過了,天下太平了多久,制度確立了多久,就有多久!

並且,還是這種集體斬首,殺的還不是普通人,莫說是水師軍官,就是普通水兵,命也要比普通小民值錢得多。如今,在鋼刀,在國法面前,那脖子脆弱得也就如豆腐一般。

還不給衆人反應的時間,又一批人被押上來,這一回,人數要少一些,不到二十人,還是軍官,但職級要高一些,已然上升到營曲級。

張知白拿起第二道制書,宣讀,刀下,頭落地,同樣的流程,同樣的結果,行在前的血繼續沿着地面蔓延着

隨其後,是水師的輔助單位,包括後勤、訓練、軍紀,一共十一人。至此,湖北水師已經被殺七十餘名中下級軍官。

但事情顯然並沒有結束的意思,殺戮還在繼續,再被拉上來的,就是被捕的官員了。比起犯了軍法的水師官兵,對於官僚的調查以及罪行判定,當然是更加複雜的,再加上這麼多人,但是先有武德司的重重證據,後有老皇帝的從重從快,於是,緊急定罪,宣讀判詞之後,斬!

重懲急殺,當然容易造成冤假錯案,並且,如此做法再一次破壞着大漢司法,甚至在踐踏老皇帝自己一手建立並維護的法制。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老皇帝這種事,幹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只不過,過去往往發生在京城,如今在地方,讓江陵官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番中央集權是何等強勢而不可欺。

水師官兵,是按級別,到了官吏,則依部門,當然,被殺官吏的人數,要少一些,一共不足五十人。當然了,被捕的不只這麼多人,這些只不過是緊急判死的,剩下的還有待慢查細問。

就這麼着,一百多顆人頭,落地了,論規模,比得上曾經在京畿發生的任何一次集體反貪處刑,只不過級別要低很多。

流淌的鮮血幾乎染紅人的眼睛,空氣中也瀰漫着令人作嘔的味道,人頭滾滾,猙獰可怖,一百多具屍首分離,未及收拾,堆在一塊兒,實在是觸目盡心。

騷臭味也是不可避免了,被這場面嚇得失禁的人不是一個兩個,包括湖北的高官們,瑟瑟發抖有之,昏厥被拖下去救治的也有,圍觀的士民,也散去不少,這樣的衝擊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而剩下的也沒了歡呼的勁頭。

可以說,整個江陵,傳揚出去就是整個湖北,官民都被震懾住了。但是,事情仍未結束,還有最後兩個罪犯,也被拉了出來,“待遇”要特殊些,手腳都有鐐銬,一步一蹣跚。

而見到行在前人頭滾滾的情景,年長者臉色發白,但還勉強穩得住,至於年輕一些的,兩腿都有些發軟,哭喪着臉向行在內嚎叫,希望老皇帝繞命。

魏忠與符昭壽。

這二者,可算是此案最大的案犯,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包括那些臉色嚇得慘白的高官,也打起了精神,睜大的雙眼。

不會吧!國舅啊!

表情已然有些麻木的兩個皇孫,情緒也有些波動,魏忠他們不在乎,但符昭壽可是他們舅公啊早已口乾舌燥的張知白,念起最後一道制書時,聲音也不禁顫抖。

當斬刑的結論清晰地出現在衆人耳朵,譁然之聲再度出現了,而樊知古再也忍不住了,連道刀下留人,然後便是磕頭不止,高呼覲見,撕心裂肺地呼喊,希望行在內的老皇帝能夠聽見。

實話實說,樊知古也被老皇帝這等狠辣的處置措施給嚇到了,他在心中做了諸多推演,想到了無數種可能,就是沒想到老皇帝會在江陵來這樣一場屠殺,沒錯,就是屠殺!

不應該呀,實在不應該啊!近兩年來,老皇帝戾氣已經少很多了,這究竟是受什麼刺激了!

但不管如何,作爲荊湖北道最高長官,樊知古必須得有所表示了,總不能真讓陛下把自己小舅子也給殺了吧……

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91章 王峻驕狂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59章 亂情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713章 機遇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720章 靜默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9章 新官上任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30章 小市民第9章 王峻歸來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36章 怪圈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72章 磁州賊第117章 機會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84章 影響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96章 楊邠案(4)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章 不宜擴大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18章 查抄無題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18章 洗禮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361章 安東國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18章 商賈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248章 西撤!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287章第393章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399章 還債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85章 浮雕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43章 不自知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48章 西撤!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433章 聖訓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755章 良平島
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91章 王峻驕狂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59章 亂情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713章 機遇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720章 靜默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9章 新官上任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30章 小市民第9章 王峻歸來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36章 怪圈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72章 磁州賊第117章 機會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84章 影響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96章 楊邠案(4)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章 不宜擴大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18章 查抄無題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18章 洗禮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361章 安東國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18章 商賈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248章 西撤!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287章第393章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399章 還債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85章 浮雕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43章 不自知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48章 西撤!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433章 聖訓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755章 良平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