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

bookmark

青天之下,碧水之畔,兩軍陣前,兩個東亞最強大帝國的主人,掌握着華夏乃至世界未來歷史走向的男人,兩個近二十載的對手,終於歷史性的會面了。

沒有握手,沒有擁抱,都顯得矜持得很,只是簡單地拱手致意,而後入座,平靜地打量着對方。

劉皇帝眼中的耶律璟,頗美姿儀,氣度謹然,舉止端重,這樣的形象與他過去所聽所聞,迥然不同。眼神中,難免流露出些訝異的色彩,不過,若仔細觀察遼主面目,還是能看出一些異樣的症狀。

劉皇帝不客氣地打量着耶律璟,作爲迴應,耶律璟也直勾勾地盯着劉皇帝。不得不說,直面大漢帝國的皇帝,他感受到了些許的壓力。

兩個人年紀相仿,然而,劉皇帝看起來,要滄桑太多,舉手投足,乾淨利落,極具威勢。這是二十多年御極天下,一言九鼎,而養成的氣勢。

“遼主遠道而來赴約,朕心中感謝,略備薄酒,以盡地主之誼!聽說遼主喜歡飲酒,這可是宮中珍藏的御釀,超過三十年份,哪怕以大漢之廣,也珍稀異常......”眼神交流了片刻,還是劉皇帝率先打破沉默,持杯邀道。

聞之,耶律璟拿起了酒杯,卻懸在胸前,迎着劉皇帝那“親切熱情”的目光,說道:“多謝漢主這番款待,不過,所言有誤!”

耶律璟的漢話,雖然帶着濃厚的異域口音,但是說得流暢清晰,由此可見,雖然在過去做了一些排漢抑漢的事情,但此人還是個漢化極深的君主。

“何誤之有?”劉皇帝問。

耶律璟一手執杯,一手指着腳下,道:“倘若朕沒有記錯,此地的草場、湖泊,都是我大遼的水土。朕此來,本爲巡看疆土,體察部民,應邀赴會,只不過恰逢其事。這地主之誼,該是朕來做主!”

說着,耶律璟招了招手,隨他而來的僕侍們,立刻自一輛馬車上取出一份份烹飪好的,仍冒着熱氣的肉食端了上來,擺上食案。

耶律璟放下酒杯,換上僕侍奉給的馬奶酒,指着擺在劉皇帝面前的烤羊肉,說道:“聽聞中原好食羊肉,這隻羊乃是朕御營中最鮮嫩的一頭,由庖廚精心烹製,漢主可嚐嚐......”

有些意外,這就和自己槓上了?人家既不飲自己的酒,劉皇帝又豈會吃他的肉,再度舉杯示意,一飲而盡,而後悠悠道:“朕若沒有記錯的話,此地自秦時起,便是中國之土!”

耶律璟也飲了口馬奶酒,輕笑道:“漢主不必拿陳年舊史說事,如欲做歷史之辯,那是怎麼都辯不清的。我等是今人,遼漢亦是當朝,今時之事今時說!”

劉皇帝來了興趣,當即道:“今時之事,就是,此地有我漢民,駐有漢軍,受漢官府管治,是漢非遼,豈有異議?”

“這四面夾山,湖水之側,亦有我族人廣牧其間,有遼戍巡衛其內,這又如何說?十年前遼漢和議,兩國相約,南朝領土在長城以南,如今南朝軍民向北滲透侵佔,已然是毀約背盟了!”耶律璟道。

“漢遼和議,這片水土,份屬擱議,既是擱議,當聽民自決,胡漢之民,皆服從大漢官府管轄,民意所向,鎮戍於此,何來疑議?”劉皇帝反駁。

“......”

在漢遼兩軍緊張對峙期間,誰也沒想到,兩國皇帝,各飲其酒,各享其食,竟然在這辯論起來了,針鋒相對,寸土不讓。

掰扯了許久,終於,耶律璟哈哈大笑,你笑我也笑,劉皇帝同樣發出一陣爽快的笑聲。而隨着飄散於秋風中的笑聲的,空氣中瀰漫着的火藥味似乎也隨之消散了。

看着劉皇帝,耶律璟有些感慨:“漢主名不虛傳吶,野心勃勃,而又斤斤計較!”

劉皇帝微微一笑:“大漢的疆土,都是漢家兒郎,一刀一劍,浴血拼殺而得,豈有退讓的道理!”

“我大遼最不缺的就是勇士、戰刀與駿馬!”耶律璟語氣陡然嚴厲。

這些氣勢,哪裡能對劉皇帝造成什麼影響,雲淡風輕的,飲了一口酒,潤潤嗓子,問道:“不知打西域時,遼軍死了多少將士,費了多少糧草?”

耶律璟眼神微閃,以一個傲然的姿態,說:“以三五萬偏師,盡奪回鶻之地,得民數十萬,牛羊百萬頭,財貨無數,些許損傷,何足道哉?”

“血戰數年,方得西域半壁,殘垣廢墟,既惹強鄰,又多內患,值與不值?”劉皇帝繼續問。

在“內患”二字上格外重音,因爲,在西域,回鶻人的反抗行動是愈演愈烈了,而見其局勢難安,西面的黑汗王朝似乎又有些想法了,只是因爲前次被遼軍打痛了,按捺着不敢妄動。但有一點可以保證,一旦西域局勢被打破,擴張慾望極強的黑汗王朝絕對不會坐觀。

西域的不安,背後當然有大漢的黑手,這一點,耶律璟當然也清楚的。因此,提及此,臉色頓時陰沉了幾分。

不過,注意到劉皇帝那玩味的眼神,耶律璟穩住心神,故作泰然地說道:“值與不值,就不勞漢主來替我大遼操心了?”

“漢遼睦鄰,必要的關心還是該有的,這也是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劉皇帝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

“那朕還要多些漢主的關心了!”耶律璟已經有點穩不住其表現出的風度了。

“不必客氣!”

見劉皇帝還是那淡淡然的姿態,耶律璟眼珠子一轉,主動說道:“漢軍靡費軍民,窮數十萬衆,南下取蠻荒之,不知軍民死傷如何?”

劉皇帝說道:“大漢府庫充盈,些許耗費,不足爲道。大漢軍民,皆有開疆拓土的大志,生者有軍功,傷者有撫卹,亡者英靈永存,身後無憂,因而人人死戰......”

對這番話,耶律璟自是不當真,面上也流露出少許嘲弄之色,他所統帥下的草原民族,都不是所有人都向戰望戰,而況於信奉中庸太平的中國呢?劉皇帝所言,不過矯飾罷了。

“漢主屢興刀兵,對外征伐,不怕國人非議,窮兵黷武?”耶律璟問。

劉皇帝頷首:“快了!”

“什麼?”耶律璟一時沒聽明白。

見狀,劉皇帝簡單地解釋了一句:“如今只差最後一個敵寇,待解決完,大漢就可以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

這話一出,耶律璟臉上再也繃不住怒意了,在其身後,隨侍着的耶律賢適正色嚴聲道:“大遼將士,正厲兵秣馬,等着漢軍北來!”

見其怒狀,陪駕的趙匡胤也站了出來:“上一戰,我軍勢如破竹,橫掃北境,收復關山,卻遼軍千里。下一戰,可就不只這等結局了!”

“戰場自能見真章!”耶律賢適也毫不怯場。

耶律璟則冷冷地盯着劉皇帝:“漢主這是親自來向我大遼宣戰的嗎?”

劉皇帝臉上露出一陣“迷茫”,舔了舔沾着些油膩的手指,漫不經心地說道:“此言過矣!漢遼既是友邦睦鄰,更是婚姻之國,哪裡能夠妄動刀兵,朕所指的敵寇,乃是西面的吐蕃人......”

劉皇帝這解釋,可是一點誠意都沒有。

注意到慷慨剛毅的耶律賢適,劉皇帝問:“此爲何人?”

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5章 王樸走了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7章 新政第162章 兵事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7章 耶律妃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41章 “戲言”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08章 蠢兒子第344章 打個賭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345章 剝削者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7章 小張探花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18章 棉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95章 遼帝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97章 決斷!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349章 邊情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278章 軍務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9章 鳳翔戰況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720章 靜默第381章 功臣閣第125章 邢州事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78章 祭拜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59章 亂情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43章 “梳理”、“優化”第65章 制舉進展第99章 又窮了第61章 南北之爭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章 父母兄弟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96章 缺人了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7章 宿州一線
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5章 王樸走了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7章 新政第162章 兵事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7章 耶律妃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41章 “戲言”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08章 蠢兒子第344章 打個賭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345章 剝削者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7章 小張探花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18章 棉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95章 遼帝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97章 決斷!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349章 邊情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278章 軍務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9章 鳳翔戰況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720章 靜默第381章 功臣閣第125章 邢州事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78章 祭拜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59章 亂情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43章 “梳理”、“優化”第65章 制舉進展第99章 又窮了第61章 南北之爭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章 父母兄弟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96章 缺人了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7章 宿州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