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

bookmark

沈溪自知資歷淺薄,翰林院那麼多學官,要進經筵講官和日講官,論資排輩怎麼也輪不到他。他能當上東宮講官,也僅僅只是因爲年歲與太子相仿,再加上以他的年歲調到職司衙門,只會讓人覺得“不成體統”。

可自從到詹事府當差後,隨着剛開始的欣賞期過去,弘治皇帝對他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多有意見,因此才利用他回家省親的機會,外派泉州公幹以“自省”。

與其說這次考覈是弘治皇帝給出的一條晉升捷徑,還不如說這是皇家準備找個合適的藉口撤換不合格的講官。

放到沈溪身上,便是想將他打發回翰林院,讓他在翰林院熬上個七八年,把一身銳氣磨礪光再予以任用。

沈溪心想:“我能等個七八年,就怕皇帝你活不了那麼久,我還是得早作籌謀爲好。”

這頭謝遷和謝鐸相繼告之沈溪,弘治皇帝會對太子朱厚照進行考覈,可直到七月下旬,他的直屬上司王華才正式通知他關於弘治皇帝朱佑樘要考覈太子的學習進度的事情,讓他準備一份教案上交。

皇帝考校兒子學問程度自然是此次考試的重中之重,但其實也是對諸東宮講學官的一次綜合性評估,誰教的什麼,教到何等程度,太子學到多少,這些必須要做到有章可循,由不得東宮講官瞎編。

每個東宮講官的教學進度都被詹事府左右中允等侍讀官記錄在冊,如今考覈在即,只能老老實實把近來的教案整出下來,並且按照進度對太子進行一番考前準備。

王華對沈溪道:“東宮如此多講官中,本官最看好的就是沈諭德你……太子日後的前途,繫於你我之手,切不可疏忽大意。你整理好後,與我看過,再與吳詹事過目。”

王鏊卸任東宮講學官後,東宮講學的所有課程、人員安排,都由詹事府詹事吳寬一手負責。王華讓沈溪先把整理好的教學進度拿給他看,或許是想幫他做整理和增改,沈溪理解爲這是王華的好意。

王華這個人平日還是很和善的,不會拿他的教案玩花樣,可落在別人手裡就不一定了,說不定會給他增減些內容,給他穿小鞋使絆子。

朝堂上這種人不計其數,一個個道貌岸然,可做起事就沒那麼光明磊落了。

“多謝王先生。”沈溪行禮道。

“不敢當。”

王華大度一笑,因爲沈溪幫過他的兒子,他一直對沈溪客客氣氣。

沈溪回京時間不長,不過他已經打聽過了,他之前教導的二十一史並沒有別人接手,也就是說,他近來教的這部分內容,無論太子掌握得好與壞,都只關乎他一人之責。

沈溪把自己的教案和大綱翻出來仔細閱讀,看起來似乎挺多,但其實無非是那幾本史書的問題,問朱厚照幾個小的歷史問題或許可以,就怕皇帝的考覈內容是讓太子背大段史書,到時候就是他嗚呼哀哉的時候。

沈溪接下來幾天都到詹事府坐班,講案不但在詹事府整理,回到家也不得空閒,需要好好揣摩……他並無整理教案的經驗,本身弘治皇帝也是心血來潮說要考察太子,卻連考察的具體要求都沒劃定。

若弘治皇帝興之所至隨便問幾個問題,可能連東宮講官也要琢磨半天,一個不好好學習的熊孩子只能乾瞪眼。

這次考覈完全看弘治皇帝對太子朱厚照的期望值有多高,若朱佑樘只是把太子當作一個孩子看待,或許能問得簡單些,這樣皇家和東宮講官的面子都能保存。

怕就怕弘治皇帝覺得自己身體每況愈下,對太子的期望值太大,到時候對太子和東宮講官的要求相應就會大幅度提高。

在沈溪整理教案的時候,謝丕來找過沈溪一次,他爲沈溪安排好了學術講壇,想讓沈溪找時間去給那些對心學有興趣的年輕士子講座。

沈溪一來公事繁忙,二來他記住謝鐸的忠告,並沒有答應謝丕,希望對方把時間向後推遲。

謝丕雖然較沈溪年長些,但一直以來他都是以學生的身份向沈溪討教學問,沒資格勉強先生做事,只得黯然回去。

沈溪看得出謝丕的真誠,這位不是想獨闢蹊徑揚名立萬的狂生,而是窮經皓首真正做學問的儒者,想在京城找到這麼個務實的“傳道士”不容易。

等沈溪將教案整理好,交給王華,王華看過後非常訝異,隨後連連搖頭:“沈諭德如此交上去,不是給自己添麻煩嗎?太子就算再好學,也學不了如此許多……”

一句話就讓沈溪明白過來,別的東宮講官在整理的教案中均對學習進度有所刪減,這樣做是爲了保證能通過皇帝的考覈。

身爲人師,這麼做未免有些不負責任,甚至會讓人覺得瀆職,但以人臣的角度來說,這麼做無可厚非。

教得不好意味着自己的差事沒完成,伴君如伴虎,皇帝要追究起來不是說兩句告罪的話就能對付得過去的。

“沈諭德回去整理過,再送來。”王華這次說話帶着命令的口吻。

沈溪隱隱有些明白,王華之所以如此熱忱幫他檢查教案,或許並不是要幫他,而是在監督他,怕他這個毛頭小子太顯眼招惹是非。

你小子出去公幹半年多時間,回來就跟皇帝呈報你教了那麼多東西,是不是想體現我們這些老講官不如你?

或許是弘治皇帝和張皇后那日見到太子在課後還繼續學習的事情觸動了其他東宮講官,東宮的人目前或多或少對沈溪有點兒意見。

不管從事任何工作,最好是不溫不火完成差事,甚至稍微偷下懶,這樣別人纔會覺得你是“同類”,你非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賣力地表現自己,上官是滿意了,可同僚就會對你有看法。

沈溪無奈地搖了搖頭,心想:“希望是我小人心眼兒多吧,不然詹事府成了辦公室政治之所,連給太子上課都要勾心鬥角考慮得失,實在太累人!”

太子貪玩,沈溪覺得自己在東宮所講內容已經夠少了,再刪減教案會成什麼樣子?只是他不知道,別人更拿熊孩子沒辦法,教導的內容更少。

在朱厚照眼裡,沈溪教的歷史課還算勉強能聽得進去,別人教的那些之乎者也,讓他背誦默寫,早令他心煩意亂,更別說好好學了。

沈溪把自己的教案連續刪改多次,好歹讓王華滿意,最後將教案交給吳寬。

七月底的時候,吳寬把所有東宮講官召集一起,傳達弘治皇帝的旨意,交待關於考覈的細節。

考覈時間定在八月十四,第二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等於是節前考試。

沈溪想,若是太子對答得不好,皇帝一家過節不舒坦,那講官也別想過好節日,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吳寬特別予以說明,中秋前的半個月時間裡,只需要給太子鞏固複習便可,新內容不用教,如此也是爲了讓太子溫故而知新。

話說得好聽,可沈溪怎麼想都覺得,恐怕是吳寬擔心這次考覈對付不過去,想讓衆東宮講官趕緊臨時抱佛腳讓太子把應付考試的內容學會。

普通孩子讀書,學塾還可以來個類似於後世期中、期末考試的考覈,用作八股文章在所有學生中作出個比較,但太子就不行了,由於不用應付科舉,自然不會學如何做文章,學習經史子集也是爲了治理好國家。

判斷太子學得好壞全看考覈時皇帝的心情,皇帝心情好出的問題簡單,大家就可以輕鬆過關,否則就得集體吃癟。因爲太子畢竟年幼,就學習了這麼多東西,會與不會其實明擺着,就看通融不通融。

平常學塾考的是學生,但皇家考試考的卻是先生。

沈溪想想也覺得有些荒唐。

把教案的事情搞定,沈溪暫時鬆了口氣,許久沒這般忙碌,他有些不太適應,且略一回想,一年多前爲了應付科舉考試,他每天讀書寫文章都比這幾天更累。

時過境遷,閒散久了,放下書本再重新拿起來,便覺得有些力不從心。

回到家中,在自己的房間裡伸了個懶腰,沈溪如釋重負,可仔細一想,其實太子考覈的事情纔剛開始,現在就放鬆那是跟仕途過不去。

“今日晌午時,謝公子前來拜訪,由於相公不在家,他沒進門只是送上一份請柬。”

謝韻兒終於改口,恢復了以前對沈溪的稱呼,讓沈溪聽起來感覺親切許多。不過只是她一個人改口,林黛依然被謝韻兒“勒令”稱呼沈溪爲老爺,但她不知道,林黛私下裡早就改了稱呼。

沈溪把請柬拿過來一看,是謝丕舉行學術講壇的邀請函,謝丕特別予以說明,不管沈溪去不去,這次講壇都會如期舉行,沈溪不講自有他上去講,還會有對心學推崇的一些年輕士子登壇發表看法,類似於一次探討學問的文會。

謝鐸警示沈溪,讓他暫時不要去碰心學,擔心他引火燒身。

沈溪畢竟是“過來人”,知道這世道對心學的牴觸,他怕謝丕這些年輕人不分輕重把動靜鬧得太大,到那時必然會引起儒學界的注意,影響的不僅僅是他沈溪的名聲,還有這些年輕人的科舉之途。

謝丕身邊未來名人輩出,這些人雖然年輕,許多人都是未來大明的脊樑之才,沈溪可不想讓心學害了這些年輕人。

必須要“拯救”他們。

**********

ps:第三更到!

還有一個多小時就凌晨了,天子抓緊時間寫第四章,大家可以先去睡覺,明天早上起來看也是一樣的!

求訂閱、、和!

第二四六〇章 趕鴨子上架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二五九九章 預謀刺殺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一二五章驚魂旅途第二三八四章 移駕審案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二二一一章 開花彈第二二四六章 選擇你的丈夫第一二四四章 曠世奇才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一〇九章 茶肆危機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二五三章 目標正陽門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一七五四章 雙簧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二〇六章 銀甲大將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六六九章 你退我進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二四三二章 大婚第一八二六章 臨陣叛逃第二八六章 拜見大儒(第五更)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醫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一七三〇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獻所有書友)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
第二四六〇章 趕鴨子上架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二五九九章 預謀刺殺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一二五章驚魂旅途第二三八四章 移駕審案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二二一一章 開花彈第二二四六章 選擇你的丈夫第一二四四章 曠世奇才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一〇九章 茶肆危機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二五三章 目標正陽門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一七五四章 雙簧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二〇六章 銀甲大將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六六九章 你退我進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二四三二章 大婚第一八二六章 臨陣叛逃第二八六章 拜見大儒(第五更)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醫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一七三〇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獻所有書友)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