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

江寧巡撫衙門駐地原爲蘇州有名的鶴山書院,明永樂年間改爲衙署,清廷改明南直隸爲江南省後,在蘇州設江寧巡撫,管轄蘇州松江江寧淮安揚州等府州縣。

蔣國柱從江寧回到蘇州後,便一直和管效忠忙着收復失地,並且監視崇明尚未撤走的海匪。江寧失陷後的第三天,也就是九月十二日,正抽空和蘇州知府閻紹慶聽戲的蔣國柱接到了這個讓他措手不及的消息。

閻紹慶也是嚇得慌了,這人說起來對大清十分的忠心。順治十年,張名振和張煌言三入長江之時,上海縣的衙役曾經想挾持閻紹慶反正歸明,幾次拿刀架他脖子上威脅,閻紹慶都不肯降明。後來江寧巡撫周國佐率兵趕到,閻紹慶方撿回條命。因堅不降賊,調任江南接替周國佐的蔣國柱特意向清廷特意舉保閻紹慶升任蘇州知府一職。

鄭軍來時,蘇州府不少官員都和鄭軍私通,閻紹慶卻堅信鄭軍拿不下南京,只令嚴守城門,城內不得出一人,城外也不得進一人。鄭軍於南京城下大敗之時,城內一干官紳無不佩服知府大人眼光獨到,知那海匪不可靠。隨後便有人在閻紹慶那進言,說錢謙益在海匪來時很是活躍,替那鄭賊充當說客,理當鎖拿。閻紹慶心動,但卻不敢下手,因爲錢謙益不但是江南文壇領袖,更和兩江總督郎廷佐有私交,所以在沒有總督衙門明確指示前,他不敢做這得罪江南士紳讀書人的事。

管效忠這會領兵去了崑山,蔣國柱手下沒兵,便立即派人將這消息告知管效忠,請他立即帶兵回防蘇州。另外,蔣國柱讓閻紹慶親自去趟常州,請樑化鳳無論如何也要把常州守住。

閻紹慶到了常州後,不但見到了樑化鳳,更見到了大學士額色黑。樑化鳳這邊收到南京丟失的消息比蔣國柱和閻紹慶要早,因爲他手下一支兵馬在金壇遭到了太平軍的襲擊,留在鎮江的一支兵馬也被太平軍消滅,只逃回來十來人。

知道南京丟了,樑化鳳當時也是不亞晴天霹靂,他始終弄不明白太平軍是怎麼跑到南京,又如何奪取這座雄城的。

樑化鳳不明白,額色黑更不明白,他離開江寧時,安親王嶽樂親領大軍去剿浙寇,這才幾天功夫,南京丟了,嶽樂也被俘了,而他纔剛剛把皇帝給樑化鳳的密旨拿出來,都還沒動身去蘇州將另一秘旨給管效忠呢。

額色黑問樑化鳳能否奪回南京,救回安親王,樑化鳳的回答讓他很失望。樑化鳳明言他手裡只有不到五千兵,若是守城,尚能維持,可這攻城,叫他如何做?鄭賊海匪十幾萬大軍都沒能拿下南京,況他?再說,鎮江已經被太平軍收復,欲取南京,首先就得拿下鎮江,要不然,他還沒到南京就被鎮江太平軍抄了後路,兩方夾擊,他又不是神兵神將,哪裡能撐得下來。

額色黑沒有辦法,便問樑化鳳現在應該怎麼辦。樑化鳳說當務之急是把管效忠手裡的八千兵拿過來,如此他就有能力守住江南,堅持到皇帝大軍趕到。額色黑思慮後,同意就這麼辦,反正皇帝已經下旨叫樑化鳳捕捉管效忠。可是額色黑還有一個顧慮,那就是一旦樑化鳳拿下了管效忠,松江的馬逢知又該如何辦?這人可是牆頭草,若是知道南京被明軍佔領,他肯定會反。沒了管效忠牽制於他,江南還不是保不住。

樑化鳳卻道不必擔心馬逢知,這人就是叛降歸明,也斷無膽量攻打於他,很可能如上次海匪入江一樣,繼續觀望。

額色黑也沒有更好辦法,便同意樑化鳳所請,準備將管效忠從蘇州誑來,正商議如何哄管效忠來時,閻紹慶就從蘇州趕來了。

閻紹慶轉達了蔣國柱請求樑化鳳務必守住常州的意思,樑化鳳不置可否,額色黑要閻紹慶回去,讓管效忠領軍到常州來,兩軍合力奪回南京。便是奪不回,憑藉兩軍合力,怎麼也能守住常州。

額色黑是內閣大學士,又是滿州人,此刻是江南最高官員,他的話閻紹慶自是不敢答應,忙又趕回蘇州。可在常州和蘇州交界的呂城鎮,閻紹慶卻意外從幾個南京跑出來的滿州大兵口中得知,朝廷已經下旨要樑化鳳捉拿管效忠和蔣國柱。

這個消息可讓閻紹慶吃了一驚,他沒有懷疑,因爲這幾個大兵確是真滿州,有一人還是安親王嶽樂的戈什哈。他們從南京逃出來後到了宜興,這會正是要去常州尋大學士額色黑的。再想到額色黑和樑化鳳要他管效忠到常州這件事,閻紹慶哪裡還不明白這就是出鴻門宴,管效忠真來了常州,肯定會被拿下,手下的兵馬也會被樑化鳳接收。

閻紹慶心裡打鼓,很是猶豫,不知道是不是將這個消息告訴蔣國柱,畢竟是蔣國柱將他從上海知縣任上提爲蘇州知府的,又許將來保他任江寧佈政,這樣再任幾年,將來便有機會出任督撫大員。可蔣國柱一旦被抓,他就失了後臺,恐怕還會受牽連,連蘇州知府都做不得。思來想去,閻紹慶決定將這個消息告訴蔣國柱,他將寶押在了蔣國柱和管效忠身上。因爲樑化鳳手裡的兵馬並不比管效忠多,且太平軍要進軍江南,第一個打的就是樑化鳳。樑化鳳若是戰敗,朝廷在這江南能依靠的就只有管效忠和蔣國柱了,到時恐怕朝廷就不會談什麼密旨拿人,反而要極力倚重蔣管二人了。

在大清做官,光有忠心是遠遠不夠的,這後臺更是重要。閻紹慶拿定了主意,匆匆趕回蘇州,一入城便進了巡撫衙門。

蔣國柱聽了閻紹慶所說,面色鐵青,坐在堂中發了半天呆,爾後卻是面色不變,讓閻紹慶監視下面的人,不要讓任何人有異動。

管效忠是快馬趕回蘇州的,深夜進的城,在巡撫衙門和蔣國柱一番密議之後,天亮就回了崑山,然後將軍中幾個蘇鬆將領秘密除掉,領着大軍直接回了蘇州城。

松江的馬逢知得知管效忠領軍回蘇州,頗是納悶,不知道管效忠此舉是何意思。自從管效忠領兵到崑山後,馬逢知就對管部有戒備之心,總覺清廷會與自己秋後算帳,哪怕他在最後時刻賣了力氣,令得鄭軍無法在崇明立足,清廷還是要算自己的帳。

這些日子來,馬逢知也不知自己是怎麼過來的,每日提心吊膽,又抱有希望。替鄭成功向清廷請降不果後,馬逢知便更加賣命起來,已經兩次派其部水師攻打崇明四周的鄭軍,雙方各有損失。可即便如此,他這心總是不安定,生怕管效忠會突然領軍殺奔而來。

現在管效忠卻突然一聲不吭的撤軍回蘇州,馬逢知不能不弄個明白,要不然他怕是覺都不能睡了。沒讓他等多久,南京被太平軍光復的消息就傳到了松江軍營。

馬逢知在發呆之後,笑了起來,連日籠罩在臉上的陰雲一下消散。他知道,這一回,清廷再也沒法算自己的帳了。而他也將能夠重新下注,獲取最大利益。

錢謙益今年的第三封書信秘密送到了馬逢知手中,信中錢謙益要馬逢知立即反正歸明,馬逢知卻沒有對錢謙益派來的人做任何答覆,只說容他考慮幾日。

馬逢知沒有時間考慮,因爲就在當晚,幾個從南京秘密過來的太平軍就進了他的軍營。

羅綸代表周士相和張煌言告訴馬逢知,若馬部立即反正,則立即請報監國授予其國公一爵,且不需其對付管效忠和樑化鳳,只需他出兵浙江,攻打浙東,以牽制清閩浙總督趙國祚和浙江巡撫佟國器。羅綸最後很明確的告訴馬逢知,倘若他能光復浙江全省,則浙江便歸馬部養兵。

馬逢知沒有問他若不反正歸明,太平軍會拿他怎麼辦,因爲他清楚,自己已經沒有選擇。周士相許出的條件十分誘人,太過誘人,國公是虛,浙江是實。

馬逢知自認自己未必是管效忠和樑化鳳的對手,但他卻不怕趙國祚和佟國器,在他看來,浙江清軍現在就是落水狗,他不去痛打他們一頓,也太對不起自己。南京既下,復明聲勢暴漲,便是順治大軍在江北,馬逢知也相信清廷再也無法染指江南半寸了。至不濟,明清劃江而治的局面已經形成。

馬逢知動手了,率其部從松江金山攻入了浙江嘉興府,一路如入無人之處,所到之處,府縣官員盡降,只用了十一天便打到了錢塘江。

今年夏季浙江久旱不雨,錢塘江水涸流細。馬逢知見有人在江中洗澡,水深不過馬腹,於是,下令分兵兩路,一路由主力馬步兵組成,從桐興涉水過江大舉進攻;另一路由水師組成,從平湖乍浦所沿海而進。

清浙江巡撫佟國器部署的錢塘江防線頓時瓦解,浙江清軍損失三千餘人,餘者紛紛逃竄。十月十四日,佟國器在漢軍護衛保護下逃回杭州城。閩浙總督趙國祚聞佟國器大敗,驚慌之下調集紹興寧波等地清軍與杭州滿州八旗死守杭州。

江南,管效忠領軍進了蘇州後,便和蔣國柱一起,以馬逢知作亂爲由拒絕去常州。額色黑和樑化鳳知道消息可能走漏,管效忠和蔣國柱已對他們生出戒心。沒有管效忠手下那八千兵,只剩四千多兵的管效忠在常州也是日夜難安,現在他和額色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皇帝大軍到來。讓他們感到慶幸的是,太平軍佔領鎮江後沒有發兵攻打常州,這讓管效忠和蔣國柱縮在蘇州,欲借太平軍之手除掉樑化鳳的念頭落空。現下,樑化鳳倒像是蘇州的門神,有他在,蘇州便無危,可蘇州方面卻巴不得他死。

鎮江常州蘇州三地的局面就這麼難得的平靜下來,十分詭異。三方誰都是敵人,三方卻又誰都不肯動手。你看他,他看你,大眼瞪小眼。

順治是九月底從徐州到的揚州,江北大營是十月初三設立,但大營設立之後,常州的樑化鳳卻是怎麼也等不到大軍渡江的消息。蘇州的蔣國柱和管效忠卻是天天祈禱皇帝大軍不要渡江。

北京,紫荊城內,太后布木布泰對兒子竟然下旨抄嶽樂家,還將堂堂親王的名字改成阿其那十分不滿。

寫秀才上石元靈,書評意見很大;寫擁唐王監國,書評更是不滿;如今寫了永曆回國和錢謙益的事蹟,不少書友再次爆發。

骨頭想說的是,永曆回國是根據局面走向和劇情推演的合理結果,此人的存在固然是個大釘子,但是對於決意擁立唐王的秀才而言,卻根本不是問題。永曆更多的應該是考慮吳三桂如何對他。永曆這個皇帝,是寫這段歷史怎麼也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有人不待見他(如秀才),有人卻誓死保衛他(如李定國文安之),有人陰奉陽爲他(如鄭成功),有人卻利用他(如孫可望,現在的吳三桂),架空歷史文,不是單求一昧的爽,一昧的主角無敵,一昧的自說自畫,自己在那憑空想象如何發展,如何制霸天下,而當重視歷史本來,重視推演,哪怕推演的結果會在某個時間段讓人感到不舒服,感到不快,也當書寫出來。

這就是歷史,或者說,小說中的歷史。

至於錢謙益,我只是照史直寫,無任何誇大之處,不擡高,亦不貶低。

人無完人,南明史,本就充滿反覆,如李成棟金聲恆等,手中沾滿漢人鮮血,但卻死在清軍刀下。而太平軍中,可以說十個人有九個都沾過漢人的血,就是秀才自己,受條件所限,也默認了太平軍對潮州百姓的屠殺,縱容了對湖南百姓的荼毒。

骨頭筆下的人物,大抵只是朝最接近時代本來面貌去寫,政治如此,人性如此,道德方面更是如此。我們不能強求那個時代的人達到我們如今所認知的道德高度,那樣不現實。若按我們所認爲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去寫,那真是人人該殺。

歷史,本來發生的,我要寫;沒有發生的,我也在寫。

最後推薦一本作者朋友的書——《一世富貴》

富者,富甲天下;貴者,貴極人臣。

伴隨着一個穿越者的腳步,回望那遠去的大宋風華。

...

第二百章 水師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三十七章 麻煩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二百三十二章決戰二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人不如狗嗎!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七百九十八章 強渡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八百八十九章 活捉鰲拜第十章 官員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七百八十六章 還都 親王 公主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五百五十七章 疑神疑鬼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五百九十章 沒死的就是精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四十章 傷亡第二十二章 混亂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四百零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一千零四章 大明不能有兩個皇帝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進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八百七十三章 該死的多爾袞餘孽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三百九十七章 本官對不起大清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七百二十章 滿蒙特別行動隊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直隸總督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
第二百章 水師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三十七章 麻煩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二百三十二章決戰二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人不如狗嗎!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七百九十八章 強渡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八百八十九章 活捉鰲拜第十章 官員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七百八十六章 還都 親王 公主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五百五十七章 疑神疑鬼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五百九十章 沒死的就是精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四十章 傷亡第二十二章 混亂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四百零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一千零四章 大明不能有兩個皇帝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進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八百七十三章 該死的多爾袞餘孽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三百九十七章 本官對不起大清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七百二十章 滿蒙特別行動隊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直隸總督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