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三章 請晉王襄助一二

前文有誤,可憐的大青馬早在去年的揚州之戰就傷重而死了。.んm

........

被林天擎一路“護送”到貴陽的晉王使者是其麾下的大將勒統武,其原本是奉李晉王之命從孟馬潛回滇緬邊境,再伺機從滇南潛入廣西境內。不過因爲吳軍盤察得緊,勒統武遲遲不能混過關卡,在邊境外乾耗了十多天,正急得不可開交時,對面關卡的吳軍卻突然派人出關來尋明軍。

林天擎和原任清朝偏沅巡撫現任明定武朝廷內閣大學士的袁廓宇都是洪承疇的門生,二人也算是名師出高徒,論治政能力,都是可圈可點。

袁廓宇相比林天擎的仕途要差些,因爲林天擎早在順治十年就出任湖廣巡撫,而袁廓宇直到順治十四年方纔在老師洪承疇的提攜下出任偏沅巡撫。可惜林天擎在順治十三年犯了事,被清廷連貶五級,其湖廣巡撫就由張長庚接任。一直到了順治十六年滿清大軍攻入雲南,洪承疇方得以向清廷重新保薦林天擎爲雲南巡撫。當時這個任命被多尼給否了,還是洪承疇反覆力爭方爭,吳三桂也爲其擔保纔下來的。

因爲老師的極力提攜,林天擎自然對老師感恩戴德。洪承疇隨吳三桂反清,他也跟着反清。吳三桂率主力北上川陝後,留洪承疇在貴陽主理後方,協助洪承疇的就是林天擎和貴州巡撫張國柱。

洪承疇生前就對邊外的李定國十分警惕,認爲絕不能讓這個聲威遠高過吳三桂的大明晉王回國,否則的話,吳三桂和李定國之間就必然又是一出孫李內訌。縱是雙方打不起來,吳三桂手下收編的那些原大西軍將領恐怕也一個個會心中動搖,不會再老老實實的聽吳三桂差遣。也就是說,就算李定國回來後什麼也不做,他的存在對於吳三桂好不容易收編的十數萬大軍都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但吳三桂既然打出了復明旗號,同樣也沒道理對李定國大打出手,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李定國堵在邊外,來一個眼不見心不煩。其部下一些大西軍降將固然心底還念着李晉王的好,隔山隔水的,也只能將這舊情壓在心底,不致生出對吳三桂的離心。如此一來,等到北方大局底定,李定國縱是回國,也斷然不可能再蓋過擁有驅逐滿韃光復中原收復故都,又有天子在手的吳三桂。

手上還有一個僞帝的江南賊秀才都不能,況只剩數千殘兵的李定國。

只是誰也不曾料到,滿懷雄心壯志,一心想爲自己那個名義上的學生打下一片天地,從而在未來能夠徹底洗刷自己曾當過“漢奸”惡名的洪承疇,卻在吳三桂兵臨西安城下時“鞠躬盡瘁”了。

洪承疇的死,打亂了吳三桂的部署,也擾亂了吳三桂的心跡,同樣也讓一心要爲老師出力的林天擎慌了手腳。好在吳三桂那邊進展也算順利,雖然在潼關耽擱了一段時間,但終是成功拿下潼關兵進中原,若無意外,洪承疇生前爲吳三桂謀劃的先進北.京之策當能圓滿,這樣他這個學生也能繼續克復老師未完成的事業。

洪承疇死後,吳三桂讓滇南宣撫使王宣主持西南政務,這王宣原就是永曆朝官,洪承疇爲了招攬永曆舊官,將這王宣提出來當馬骨,效果十分的好,招來了不少原永曆朝逃散的官員。甚至連原先擁戴孫可望的方於宣和任撰等人也從各自的藏身地出來爲吳三桂效力。

不過吳三桂雖讓王宣主持西南政務,但實際上王宣卻管不了具體的事務,只是掛個虛名。雲南和貴州的軍政要務仍是由林天擎和張國柱負責。王宣也知道自己和貴陽行宮裡的天子一樣,不過是個傀儡,供人設,所以倒也沒有什麼爭權奪利之心,這樣一來,也算相安無事。

貴州這邊主要是張國柱負責,雲南這邊林天擎治政可以,但管軍不行,所以對李定國部的監視和堵截主要是昆明總兵張大元負責。

張大元當年和王輔臣一樣,都是順治帝賜給洪承疇的侍衛,不過現在王輔臣這個馬鷂子已經改投新主,聽說在太平軍中都封了伯,深得賊秀才信重,常對人言,這馬鷂子就是他的馬上第一將,當年的常山趙子龍。

同爲侍衛出身,論武藝,張大元並不弱於王輔臣,因此對於賊秀才在江南所說的話,十分不以爲然。總覺得真要比誰是馬上第一將,他張大元未必就輸給王輔臣。只是他在昆明,王輔臣在江南,想比也比不了。

只是張大元不曾想到,他雖然沒能和遠在江南的王輔臣一較高下,卻馬上要和攻入貴州的太平軍其他將領較量了。

貴陽失守,吳三輔張國柱帶着朱由榔逃往四川,雲南和貴州的通道在第一時間就被太平軍的一個鎮給堵住,隨後又有一個鎮的太平軍和不低於萬人的降兵趕了過來,一下就將雲南的三萬吳軍出滇道路給封死了。

雲南現在和北方的音訊全部隔絕,誰也不知道到底生了什麼事。

滇南宣撫使王宣出於“保駕”的心態,強烈要求林天擎兵北上,收復貴陽。林天擎不知道能不能打,便問張大元的意思,張大元卻說打不得,因爲太平軍的防線太堅固,又有不少火器和火炮,強攻硬打的話,就憑雲南的這點兵馬,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消耗怠盡。

張大元是昆明總兵,又是實際帶兵的大將,他說不能打,林天擎自不會逼他硬打。他只能將希望放在吳三桂知道消息後馬上派大軍回援,這樣雲南的吳軍和從四川過來的吳軍兩相夾擊,初入貴州的太平軍立足未穩,說不得就會退兵。

一天兩天過去,半個月過去,林天擎一直沒有收到前線傳來的利好消息。等到第23天時,派出去的一個細作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險纔將情報送了回來。

朱由榔身死,譚弘塔新策等叛變,四川巡撫高民瞻退守重慶,從西安趕來的提督高啓隆等也縮回了保寧,川東和川南幾座要點相繼被太平軍和明慶陽王馮雙禮的兵馬佔領。

朱由榔的死訊讓林天擎半天沒回過神來,等他清醒過來時,卻想到的不是永曆這一死,吳三桂和他們這些人失去了復明名義,而是想到吳三桂不可能再派兵入滇,援救雲南了。

換作林天擎,在知道朱由榔已經死了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顧一切往北方打,哪怕沒有皇帝在手,也要將北.京拿下。要不然,就是進退兩難,最終軍心煥散,淪爲一盤散沙。

吳三桂不可能來救雲南,雲南只能自救。太平軍那邊雖將貴州入雲南的幾條要道給堵了,但他們要想攻入雲南也是不易。

林天擎這兩年在雲南的治理還是頗有成效的,對各地土司的安撫也是十分有成果的,只要土司們不反水,他還是有信心能夠堅守上大半年甚至一年的。只要北方戰局分出勝負,吳三桂入主北.京,那麼他的付出就值得。

滇南宣撫使王宣在知道永曆的死訊後,心灰意冷,竟然將自己鎖在府內,連衙門也不去了。林天擎也不管他,將堅守的打算和張大元等將領說了,結果林天擎卻現張大元似乎對和太平軍交戰沒有多大信心,或者說張大元或許根本沒有打算和太平軍爲敵。

張大元的反常態度讓林天擎十分的詫異,須知道,此人可是他老師洪承疇的親信,他老師臨死前的最後交待也是對張大元說的,當時他還問過張大元老師最後說了什麼,張大元卻含糊過去,沒肯透露。

於公於私,張大元都不可能生出投降太平軍的念頭,但事實是此人對於林天擎的主張並不支持。而因爲張大元手中握有云南守軍的精銳,他若消極或者有了反水之心,林天擎堅守雲南,指望北方變局,贏取生機的打算就十分可笑了。

接連幾天,林天擎或正面直接詰問,或叫人旁敲側擊,想弄明白張大元的真實想法,可都一無所獲。事情很快向着林天擎不願意一面走去,雲南吳軍除了張大元手中這幾千精銳之外,都是原來明軍改編而成的,所以在知道貴州被同爲大明軍隊的太平軍佔領後,一些將領難免生出了其它心思。

林天擎終於感受到了當年老師在松山大戰時的一籌莫展和苦惱心情,因爲手下的將領根本不聽他的。在得到密報,張大元的營中近日有不明身份的人出出入入後,林天擎果斷咬牙,先下手爲強。

這個“先下手”倒不是林天擎有膽量解決掉張大元,他倒是想,可他沒有這個實力。他想的“先下手”是搶先一步向太平軍表達善意,爭取對方不主動進攻雲南。只要太平軍不起進攻,雲南這些有心倒過去的將領就不能不思量一下,他們總不能拿熱臉去貼太平軍的冷屁.股吧。

投降,也是一門技術,這世上可沒有敵人還沒動手,就將屁.股一撅磕頭就拜的。

投降也得在點子上,早了的話,無寸功可言;晚了的話,無寸功可撈。

林天擎倒沒直接派人和太平軍接觸,他想到了一個十分可行的辦法。貴州的太平軍不是打着迎回邊外李定國的旗號嗎,那他就成.人之美,將李晉王接回來,然後客客氣氣的送到貴州去。

在邊外不知邊內情況的勒統武很快就被林天擎的人找到,並且被恭恭敬敬的帶到了昆明。林天擎親自設宴招待了勒統武,對李晉王鞏昌王等是讚不絕口,對勒統武也是誇讚有加。

勒統武也不是三歲小孩子,林天擎讓他們吃了好大的苦頭,這會卻變了臉色,肯定是生了什麼事情才讓這個雲南巡撫如此低聲下氣。當下摞下酒碗,叫林天擎把話說明,不必繞什麼彎子。

見狀,林天擎自是不在裝下去,思慮片刻,將貴州生的事情告訴了勒統武。勒統武一聽周士相的太平軍打進貴州要來接晉王殿下和鞏昌王殿下回國,自是喜極望外。隨後,卻被永曆皇帝的死訊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在林天擎的安排下,勒統武和他的親隨被秘密送到了貴陽。剛剛從廣西趕到貴陽主持大局的邵九公親自接待了勒統武,隨後就派人八百里加急將晉王的消息送到了金廈。

“李晉王和鞏昌王還有他們麾下的將士們,都是我大明的脊樑,是我們漢人的英雄,本帥早年在新會還是個儒生時,二位王爺的大名就讓我如雷貫耳。有句話說,平生不識李晉王,縱作英雄也枉然。本帥起兵數年,在別人眼中應當是英雄,但一日未見過李晉王,我這英雄總是名不符實的。”

周士相說到這裡,忽的對身邊的親衛姚文龍嘆了一口氣:“你是知道的,那些新會倖存的人有的認爲,若非李晉王,他們的親人就不會被清軍捉去殺了吃。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和你這兩個倖存之人真的要去怪李晉王嗎?”

“當然不怪李晉王,晉王撤兵解圍時,城中的糧食可還能吃上三個月呢。”姚文龍面無表情,眼神也是無比陰冷,鼻孔卻在微微擴大。

“有的人就是分不清誰是罪魁禍,他們就是不明白,要不是韃子打進廣東,佔了我漢家天下,殺我漢家子民,李晉王他們如何會起兵反抗?...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不去怪奴役我們的罪魁禍,反去責怪我們的英雄不應該反抗,和他們一樣乖乖做順民,做韃子的牛馬,這樣他們的親人就不必死了,這道理總是說不過去的。”

周士相有些痛苦的扭過頭去,聲音變得很冷。

“後來我聽廣州那邊有人說什麼新會女兒香,聽說那李率泰還準備爲我們這些新會倖存的人向清廷請封賞,要爲我們立碑刻文呢。”

姚文龍依舊什麼也沒說,眼珠子卻紅得厲害。他的女兒也很香,六歲。

周士相站起身,不再說起這樁他心頭最恨也最痛之事,他拍了拍有些油膩的手,吩咐徐應元:“叫邵九公傳話給勒統武,請勒將軍轉告晉王和鞏殿下,我太平軍必全力解決雲南,一伺雲南解決,則請晉王和鞏殿下歸國。將來北伐中原,還需晉王和鞏殿下能夠襄助一二。”吞精百發女優也失敗!上原亞衣挑戰...!!微信公衆:meinvgan123(長按三秒複製)你懂我也懂!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學士自廣東來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過人唐三水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一千九十六章 錦衣內衛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巴圖魯第三百九十七章 本官對不起大清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山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七百七十九章 擡滿旗 賜滿名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十章 官員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武器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六十章 礦工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三百一十一章 滿州娘們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五百零八章 陣斬馬雄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302章 銀子和糧食今天請假,明天開始努力更新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關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一百零一章 旗兵第三百零四章 願降,別放炮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學士自廣東來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過人唐三水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一千九十六章 錦衣內衛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巴圖魯第三百九十七章 本官對不起大清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山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七百七十九章 擡滿旗 賜滿名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十章 官員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武器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六十章 礦工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三百一十一章 滿州娘們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五百零八章 陣斬馬雄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302章 銀子和糧食今天請假,明天開始努力更新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關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一百零一章 旗兵第三百零四章 願降,別放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