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

bookmark

幹慶十五年,春。

一羣學子正隨着一隊官兵前往潼關,他們準備去中原各地支教。

帶着這羣年輕人的正是弘文館的編撰楊炯,科舉之後他被任命去萊州赴任,建設萊州的弘文館,隨着一起去的還有駱賓王。

楊炯坐在馬背上,問道:“照理說你可以參加科舉了。”

駱賓王道:“我還要再等一年,今年朝中將科舉的最低年齡限在了十九歲,我還可以再去支教兩年。”

“來之前,我聽高主事說過,皇帝希望科舉錄用的官吏越來越好,科舉只是一道門檻而已,教書能教出什麼樣的人,纔是最重要的,如今就連支教的夫子都要精挑細選。”

都幹慶十五年了,科舉入仕的人卻一年比一年多,去年皇帝錄用了一千個科舉學子,在朝中或者各地任職。

皇帝一邊提高科舉的限制,一邊加大取用官吏的人手。

有人說幹慶一朝的文治,最成功的便是科舉與支教,也或者是李唐一朝的好機遇。

貞觀年間的二十年積累,給現在留下了太多寶貴的家底。

衆人到了潼關之後,就見到了一羣工匠正聚集在河邊。

支教的隊伍也在這裡休息,楊炯向來是個熱心腸的人,他與幾個工匠大哥很有興致地談着,其中還有一個少年人,似乎是隨着家裡的父輩一起去修繕河道的。

駱賓王聽了他們講述,原來他們都是文學館與工部安排了的工匠。

那少年人道:“當年我是在春明門宣誓過的,要不是家父腰背不好,我就在折衝府當值的。”

“那你就去折衝府,何必去修繕河道。”

那少年人手掌粗糙顏色又深,他將口中的餅嚥下之後纔回道:“哈哈,我家三代人都是做泥瓦匠的,我想過去折衝府是爲了社稷,也可以戍守邊疆,可誰說修黃河就不是保護社稷了。”

這個少年人的語氣又高了幾分,他朗聲道:“二十多年前,黃河幾次淹了洛陽的大片田地,那時候朝中就派人數千人修繕黃河的河堤,我爺爺就是其中一個,一雙腳在黃河的泥沙裡都快泡壞了,爺爺們疏通河道,清理沉積的泥沙,他們保住了洛陽數十萬畝良田。”

“十九年前,我剛出生,家父就跟着京兆府的人修繕關中河道,家父與上萬關中民夫建設了六座淤地壩,灌溉了三千多頃田地,挖通了十萬尺的溝渠,讓數萬戶人家可以在溝渠取水,有人說淤地壩之舉,堪比當年漢武帝的龍首渠。”

這個少年人又道:“五年前,家父與我深挖昆明池,讓沛水與長安西南的數個村縣有了水源可取,現在他們還在飲着昆明池的水。”

楊炯道:“你們現在也要去修繕洛陽的河道嗎?”

“現在家父不能勞作了,我就要來延續家風,我們是要疏通整條黃河,將黃河河道貫通,讓大船通行無阻,讓黃河兩岸的人們也能安心耕種,連通大海,將泥沙全部衝入大海,讓黃河水更清澈。”

楊炯感慨道:“談何容易。”

“這當然是不容易的,當初爲了治理黃河我家用了兩代人,現在到了我這一代,以後也會有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他們一代代人治理黃河,如今這一次不僅僅有我們這些工匠,朝中下了軍令,調動各地折衝府十萬人,沿着黃河兩岸佈置三百支隊伍,疏通河道。”

楊炯依舊問着這個少年人。

而聽在耳中的駱賓王,他卻已是滿眼的熱淚。

總會有人一代代地前仆後繼,爲了人們收穫更多的糧食,爲了讓家園不能毀了,爲了讓更多的人安居。

衆人在潼關休息了一天,翌日就出了潼關,朝着洛陽而去,走了五天才見到龐大的洛陽城。

現在的洛陽是一座繁華的大城,而在洛陽的士子也是最多的,郭駱駝走入洛陽城中,還能見到有同齡人正在對如今的政令爭執着。

還有人正在大聲唸誦朝中的政令,相較於長安,洛陽的人們反倒對朝中的事更關心,也更有一種專研學問的風氣,好似這裡的讀書人是最多的。

又或者是當年人們在評價支教時,中原各地的士族代表與當初的支教學子,新舊雙方對支教是否延續的事,進行過一番辯論。

也在那個時候洛陽吸引了中原各地的中古士族到來。

以至於現在的洛陽始終聚集着許多學派。

駱賓王自小是跟着老師讀書識字的,去長安城生活之後,讀得最多的就是鄭公當年的事蹟。

崇文館學子所學的,除了流傳下來的經典,還有鄭公的理念,鄭公已過世了,鄭公在李唐一朝的文治概念無可撼動,崇文館的每個學子都想要成爲如鄭公那樣的人。

幹慶十五年的五月。

一個叫白方的西域將領站在左領軍府外,他見到裴行儉,上前道:“西域的兵馬,要遠征了。”

下了早朝的裴行儉還穿着朝服,詢問道:“西征?征討大食?”

白方重重點頭。

裴行儉又是一笑,問道:“你有多少兵馬?”

“不需要朝中給我們兵馬,塞人王帶着一千人兵馬西征,我坐鎮蔥嶺都護府隨時準備馳援。”

裴行儉又想到了今天早朝所議的事,波斯王子讓人送來了書信,自從大食的第四任哈里發被人刺殺了之後,穆罕默德留在世上的最後的血脈也就此沒了,大食人永遠地離開了先知的“指引”正因如此,當阿里被刺殺之後,大食人內部爆發了難以想象的暴亂。

這兩年有一個叫伊本艾比的人在大馬士革自立哈里發,那些盤踞在各地的大食人內部早已是一團亂,伊本艾比自立爲哈里發之後,這種類似自立爲王的架勢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用中原的話來說,是他們的貴族開始自立爲王,各自立了山頭,由一個先知的血脈而統治的大食帝國開始了分崩離析,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了。

就連裴行儉都可以感覺到,如今的大食人已走向了末路,他道:“白方,就算大唐不去遠征,大食人也會自取滅亡的。”

白方瞭然道:“我當然知道,你們從來就沒有把大食人放在眼中,中原王朝的一統是有着史書記載的,也是歷代王朝獨具一格的想法,可在大食,沒有人覺得一統是應該的,他們很愚昧。”

裴行儉搖頭道:“這麼多年了,你還這麼自以爲是。”

白方攤手道:“難道不是這樣嗎?”

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33章 孫神醫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314章 臘月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542章 再遇玄奘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19.第219章 調令301.第301章 親衛第6章 小女徐慧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58章 講學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1.第1章 太子殿下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12章 等暖風來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337.第337章 “奇觀”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270.第270章 新家第17章 他要卷死孤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41章 大勝而歸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337.第337章 “奇觀”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36.第436章 老將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121章 負重鍛鍊274.第274章 新年第137章 波斯奇物441.第441章 塞人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55章 認真的一箭484.第484章 比試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524章 同盟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96章 以前的事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12章 倒春寒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
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33章 孫神醫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314章 臘月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542章 再遇玄奘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19.第219章 調令301.第301章 親衛第6章 小女徐慧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58章 講學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1.第1章 太子殿下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12章 等暖風來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337.第337章 “奇觀”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270.第270章 新家第17章 他要卷死孤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41章 大勝而歸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337.第337章 “奇觀”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36.第436章 老將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121章 負重鍛鍊274.第274章 新年第137章 波斯奇物441.第441章 塞人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55章 認真的一箭484.第484章 比試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524章 同盟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96章 以前的事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12章 倒春寒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