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蘇亶家事

bookmark

“嗯。”李世民應了一聲。

李承幹接着道:“他江王府養着這麼多家僕難道不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嗎?可爲什麼這八千家僕沒有將江王府吃窮,反而讓他越來越富有呢?”

李世民的神色多了幾分凝重。

“那是因他們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家僕,他們是隱戶,江王手中有多少田畝,上千頃。”

“人口到了江王的手中,田地也被兼併在江王的手中,刑部查問了兩個月,他們後來查詢縣誌,發現五個縣少了近兩萬的人口,這些人口不是死了,而是憑空沒了戶籍,又是爲何?”

李世民一手握拳隱隱有些顫抖。

任誰都會生氣,在土地兼併與隱戶問題上,自家人反而也參與其中。

其實也不然,如果一個人通過軍功或者其他改變了身份,發展田畝兼併土地會被認爲是正確的事,若不去兼併土地反而會讓人覺得你不爲了家族着想,是不務正業。

李承幹又道:“問題的根子不僅僅在制度上,也在環境上,好在大唐立國這才二十餘年,如果真到了積重難返的那一步,纔是真的尾大不掉的麻煩。”

李世民沉聲道:“如此,你才急着要清查天下?”

“這天下是李家說了算,要讓所有人知道,這天下要是我們父子說了不算,李唐也該亡了。”

李世民冷哼道:“你是說朕不會治國?”

“兒臣絕無此意。”

“哼。”

李承幹拿起一旁的茶碗,看着月亮喝下一口茶水。

“吃月餅啦。”李麗質端着一盆月餅而來,剛出爐的月餅放在桌上,道:“有豆沙餡的,還有果仁餡……”

“嗯……”她猶豫了片刻道:“還有羊肉大蔥餡的,要是吃不慣羊肉餡的就都給稚奴吃,反正羊肉餡的月餅都是他做的。”

李恪吃了一個,正好是羊肉餡的,道:“還挺好吃的。”

“是嗎?”李麗質笑道:“那好,就不怕青雀一個人吃不完了。”

李恪嘴裡嚼着,點着頭。

李麗質現在是當家大姐,中秋的這場家宴都是在她與母后的主持下進行的。

李慎提着燈籠跑着,小於菟一邊放聲大笑地在後方追着,也不知道他在笑什麼。

等小於菟跑着跑着摔了一跤,應該是磕疼了,便放聲大哭起來。

他的叔叔與姑姑們就圍了上去,紛紛哄着他。

最後他在李麗質的懷中,又不哭不鬧了,只是眼中還帶着些許淚水。

一直到孩子們都困了,這才中秋家宴才結束。

兒子女兒並不愁養,家裡這麼多的弟弟妹妹都能照顧這對兒女,這也讓東宮很是省心,孩子跟着誰都能吃,都能睡。

一直到這片湖邊重新恢復了寂靜,水榭內就剩下了陛下與太子,父子兩人正在釣魚。

一個燈籠就放在湖邊,照亮了陛下與太子的身影。

有太監以爲陛下與太子也都去休息了,回頭一看水榭內的燈籠光火,又看到了陛下與太子的身影,睡眼惺忪的他們又提起精神。

李世民釣起一條小魚,魚兒太小了,只好又給放了,收起魚竿道:“明日的早朝朕就不去。”

“好。”

言罷,李承幹也收起魚竿離開。

深夜,李承幹帶着蘇婉與寧兒回到了東宮,兒子與女兒留在了太液池的別苑,現在都睡着,玩開心了就不願意離開了。

寢殿內,李承幹正閉目準備入睡。

枕邊的蘇婉似乎有話要說。

李承幹稍稍睜開眼,看了眼枕邊的妻子,問道:“怎麼了?有心事?”

蘇婉低聲道:“殿下,妾身家裡的事不用煩憂。”

李承乾道:“孤沒有放在心上。”

蘇婉釋然一笑,道:“其實家父想要辭官。”

“爲何?”

“倒不是殿下薄待,只是家父需要去安頓族中事,妾身嫁入東宮有人覺得武功蘇氏富貴了,便族中有些子弟跋扈了些,家父回去就是要去管束他們。”

李承乾道:“那是孤的岳丈,若就此離開,難免會讓人覺得東宮涼薄。”

還沒等蘇婉再開口解釋,李承乾道:“給個病因回去養病吧,官職就暫且留着。”

“嗯。”

蘇婉點頭應了一聲。

翌日,百官來到承天門前準備上朝,就有太監朗聲道:“陛下有旨今日身體不適,休朝一天,朝中諸事但凡有奏可過問太子。”

言罷,羣臣紛紛散去。

當太子沒有說起要清查天下的事,百官也沒在勸諫,此事就在君臣的默契之間,就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就當沒有聽說過。

身爲臣子,涉及了這種事,就要面臨可能會被碎屍萬段的風險。

至於那位東宮太子怎麼想的,倒顯得不重要。

早晨,李承幹早早就見到了蘇亶。

秘書監門外,蘇亶行禮道:“太子殿下。”

李承幹打量着他道:“不用多禮。”

蘇亶再次行禮,道:“臣不敢失禮。”

“武功縣的事,婉兒都與孤說了。”

“讓殿下煩憂,臣慚愧。”

李承干與這個岳丈一邊走着道:“其實父皇還是很重視武功縣一脈的士族,但往後孤也希望我們關中的士族有新的面貌。”

蘇亶詢問道:“臣明白殿下的意思了,只要殿下有吩咐,武功縣定當全力相助。”

東宮與蘇亶家結爲姻親,武功縣的地位自然上去了。

蘇亶是個很本分的人,也知進退。

這樣的人很好用。

仔細想來,這一門親事是爺爺指婚,用金沙換了孫兒一門親事,不得不說爺爺的眼光端是毒辣。

一家人要同舟共濟,武功縣的蘇氏士族也要與東宮共同進退。

哪怕現在自己這個太子說要造反,蘇亶也會毫不猶豫地加入東宮太子的造反隊伍。

李承乾道:“回去之後養病,秘書監的職位還保留着,往後若要回朝儘管知會孤。”

太子如此大方,蘇亶可不敢自持,他連忙道:“臣願聽殿下安排。”

李承幹送着他走出朱雀門,而後便也接着去處理今天的政務。

父皇出遊回來之後,過問了三兩天國事,便又開始了休假。

李承幹只好挑起大梁,處理着秋後的各種事宜,與往年一樣在入冬前要忙完今年的國事,入冬之後要準備來年的事宜。

蘇亶沒有徑直去武功縣,而是先來到了崇文館。

如今的崇文館主事並不在,館內也沒見其他人,只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正在翻看着卷宗。

狄仁傑擡頭看到來人,見對方穿着官服,連忙行禮道:“敢問當面……”

“老夫秘書監蘇亶。”

聽到名字,狄仁傑稍有思量,很快就面帶笑容。

蘇亶這個名字在晉王口中聽說過,太子成婚之後,蘇亶便是東宮太子的岳丈。

“小子狄仁傑,顏主事不在,不知可有交代?”

“是嗎?”蘇亶有些失落,但看這個小子頗有禮數,又問道:“聽說崇文館有學士三千多人,光是支教的夫子就有上千人,可此地爲何如此蕭條。”

狄仁傑回道:“崇文館向來如此,平日裡坐在這裡的人很少,都在各縣走動,到了傍晚時分會有人回來,有些時候一整天也沒人。”

“原來是都在外面忙碌。”

蘇亶撫須看了看四下,又道:“老夫暫且等在這裡吧。”

與一個小子說了也沒什麼用,還是過問顏勤禮比較好,蘇亶乾脆坐了下來。

崇文館內又安靜了下來,狄仁傑重新坐好,繼續看着卷宗。

有一人快步走入,拿着卷宗道:“小主事,洛陽崇文館呈報。”

狄仁傑擡頭道:“放在邊上。”

那人將卷宗放下,便快步離開了。

偶爾又有三兩人來,蘇亶見狀好奇道:“他們都稱你小主事?”

狄仁傑回道:“都是笑稱。”

蘇亶又是笑着點頭,心說東宮門下的崇文館真是人才濟濟,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子,處理事務卻如此從容。

光是看着他應對偶爾走入崇文館的人,足以見得這孩子是個好苗子,只要好好培養,將來入朝中六部說不定不在話下。

再看崇文館的情形,似乎也沒有人主動來教導他。

這般靈醒的小子就讓他一個人在中書省,應該有人教導的。

“平時都沒人來教你嗎?”

狄仁傑的目光還在卷宗上,他回道:“先前是溫彥博老先生教導小子的。”

一聽是名滿中原的名仕溫老先生,蘇亶便提起精神。

“只不過,他老人家過世了,如今的顏主事教導小子,偶爾許少尹也會來指教。”

蘇亶帶着試探的心思,問道:“若要治理好武功縣的士族,不知崇文館可有卷宗交予老夫。”

狄仁傑擡頭稍稍一思量,忙站起身走向書架邊,他翻看着一個個掛在書卷上的標籤,從中拿下五卷捧在懷中,放在了對方的桌上。

而後他自己又坐了下來,繼續看着卷宗。

蘇亶將信將疑地拿起其中一卷,仔細看着,捲上闡述了關於士族發展以及普及基礎的重要。

這大概就是太子殿下希望武功縣的士族能夠有所改觀的要點所在。

不知不覺臨近傍晚,蘇亶也沒見到還有人來崇文館,他起身道:“這些書卷……”

“可以帶走的。”

“這……”

狄仁傑解釋道:“崇文館都有抄錄的,這些也都是平日裡走動各縣的夫子心得。”

“也好,老朽帶回去之後,讓人抄錄再交還。”

狄仁傑笑着點頭。

東宮門下的崇文館從名滿關中,如今早已擴張到了西域與鬆州,朝中皆知崇文館與京兆府是一體的,崇文館走到哪兒,京兆府的人走到哪裡,甚至人手都是共用的。

爲此朝中曾經向陛下進諫,但在京兆府巨大的成果與崇文官從不向朝中討要。

漸漸地朝中就沒有人再說關於崇文館的事。

蘇亶帶着五卷書坐上了馬車之後,就離開了長安城。

夜裡,李承幹單獨見了于志寧與上官儀。

上官儀與于志寧是最早跟隨東宮,于志寧一直都是東宮詹事,這個位置多年沒有動過,先前的徐孝德如今在工部任職侍郎。

上官儀是從一個小小的涇陽縣主簿爬到了弘文館主事,再進入了門下省,又在御史臺任職,他的升官速度十分迅速。

東宮門下衆多官吏中,唯獨上官儀被提拔得最快。

而朝中最在意的許敬宗,傳聞是太子的左膀右臂,此人任職少尹在京兆府一留就是數年。

至於顏勤禮他們也都在原來的位置上沒有動靜。

李承乾麪前是一張山東地界的地圖,道:“東出洛陽,先去山東。”

上官儀回道:“殿下是要暗中調查嗎?”

李承幹頷首道:“嗯,其實東宮右率的人一直都在山東。”

見兩人不言,李承乾笑道:“怎麼?難道你們覺得右率這六個人是去暗中攻打遼東了?”

上官儀低頭一笑,衆人不是沒有過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于志寧回道:“殿下是想要在朝臣都在關注東征時,在這個時機派人去查問山東?”

李承幹頷首道:“其實他們勸諫也不錯,一句話不能辦所有事,也不能一口氣查清楚整個天下,河間皇叔時常教導過,路要一步步走,要腳踏實地。”

上官儀疑惑道:“河間郡王?”

李承幹一臉真誠地道:“是呀,河間皇叔時常教導,他對孤的人生啓迪意義重大,是孤的叔叔,又是老師,他的錚錚教誨不敢辜負。”

于志寧道:“沒想到河間郡王其人看起來不着調,又有些荒謬,臣等不知情,他竟對太子有如此多教導。”

李承幹悵然若失,道:“只是皇叔的教導向來都是嚴厲的……我們還是接着討論討論暗中清查山東士族的事宜吧。”

兩人齊聲道:“喏。”

近來這幾天,朝中發生了不少事,滿朝文武的心也是跟着起伏不定,雖說不至於人頭落地,但往後可不敢隨意勸諫這位太子殿下了。

今天的太極殿內,羣臣站在大殿內等候着陛下前來早朝,在羣臣的議論中,一個秘書監監丞離開了朝中,說是回去養病,蘇亶是東宮的外戚,朝中人便在思忖其中是不是另有緣由。

第573章 終章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73章 “肥羊”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24.第424章 重逢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28章 風波乍起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2章 等暖風來第77章 立冬宴席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27章 遊園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97章 謠言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170章 多錢善賈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79.第379章 歸長安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0章 天分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153章 崇文館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325章 佳節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191.第191章 查到底424.第424章 重逢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06.第206章 真話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65.第365章 宴席362.第362章 祭拜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77章 立冬宴席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59章 父子春遊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63章 杖責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371.第371章 虎牢關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09章 指指點點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524章 同盟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3章 耿耿於懷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446.第446章 寒風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65.第365章 宴席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559章 不可分割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
第573章 終章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73章 “肥羊”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24.第424章 重逢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28章 風波乍起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2章 等暖風來第77章 立冬宴席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27章 遊園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97章 謠言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170章 多錢善賈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79.第379章 歸長安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0章 天分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153章 崇文館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325章 佳節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191.第191章 查到底424.第424章 重逢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06.第206章 真話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65.第365章 宴席362.第362章 祭拜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77章 立冬宴席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59章 父子春遊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63章 杖責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371.第371章 虎牢關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09章 指指點點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524章 同盟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3章 耿耿於懷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446.第446章 寒風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65.第365章 宴席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559章 不可分割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