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八十四

裴英娘來不及換衣裳,戴上一頂垂紗帷帽, 在半夏和忍冬的攙扶下跨鞍上馬。

蔡四郎騎着一匹黑馬, 緊緊跟在她身後, 雙眼眨也不眨, 目不轉睛地盯着她座下的五花馬, 生怕路上會出意外。

書坊的工匠們正慢條斯理地忙着上漿、曬紙, 忽然接到指示, 亂成一團。

好在第一批曆書、佛經、《道德經》早已經刊印好了,只需要裝匣,另有數百張各色厚薄均勻、細膩平滑的紙箋, 一併裝了, 送到府門前。

蔡四郎揭開盒蓋仔細檢查一遍,交於忍冬,忍冬雙手平舉匣子, 遞給裴英娘驗看。

裴英娘匆匆翻看幾眼,確定無誤,“走吧。”

一行人沒有耽擱, 飛快穿過長街, 馳向蓬萊宮。

上官瓔珞的信只寫了一句平平無奇的問候, 在其他人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裴英娘曾經和她約定過特殊的暗號,一眼便看出其中深藏的意思。

李令月不日就要出閣,武皇后不知怎麼想的, 忽然嫌棄薛紹的兩位嫂子並非世家貴族出身,身份太低微,不配當李令月的妯娌,想下旨命薛大郎和薛二郎休妻。

先前武皇后只是偶爾唸叨一兩句,沒有真的付諸行動。今早武承嗣進宮彙報修建武家宗祠的進度,不知說了什麼,武皇后聽完他的話後,命上官瓔珞草擬敕書,下定決心逼迫薛家兄弟休妻另娶。

一旦敕書送達皇城,就算最後被駁回,消息傳出去,薛家人得知武皇后看不起蕭氏和成氏,會怎麼想?薛紹的兩位兄長會怎麼看待李令月?

最重要的是,薛紹會不會暗恨武皇后,繼而遷怒於李令月?

薛紹畢竟是世家貴族子弟,看着性情溫和,也是有脾氣的,還沒成親,就受此侮辱,心緒肯定會受到影響。

青梅竹馬的青年兒女,眼看就要水到渠成了,武皇后一棒子打下來,即使打不散這一對恩愛繾綣的少年夫妻,也會在他們之間留下一道裂痕。

巍峨高聳的宮牆很快出現在衆人眼前,蔡四郎翻身下馬,上前出示魚符和令牌。

等着金吾衛驗看身份的工夫,蔡四郎折返回裴英娘身邊,“秦校尉向貴主道好。”

“秦校尉?”裴英娘掀開帷帽,忍冬攙扶着她下馬。

秦巖排隊等着進宮,看到裴英娘,三步並作兩步湊過來,拱手道:“上仙別來無恙。”

裴英娘噎了一下,李治和武皇后賜予她的封號是永安真師,最近她聽到各種稱呼,“上仙”、“真師”,還有叫她“仙子”的。

幸好沒有人管她叫“大仙”、“仙女”之類的名號。

蔡四郎看出裴英孃的不悅,冷聲道:“秦校尉可以喚貴主娘子。”

秦巖納悶,掃蔡四郎一眼,你這家奴沒改口,爲什麼要管我怎麼稱呼?

蔡四郎面無表情,任他打量。

“秦校尉要去見聖人?”裴英娘看到秦巖懷裡揣着一封竹簡,不知是不是什麼輿圖或是軍報。

隴右道的戰事漸漸趨於平靜,據說唐軍已經抓到康阿義。

“正是。”秦巖收回眼神。

兩人寒暄了幾句,那邊驗看結束,有人喚秦巖的名字。

秦巖拱拱手,和裴英娘作別。

他回到隊列之中,拍拍前面一個人的肩膀,“執失,你怎麼不過去?真師出家修道,以後見她的機會越來越少,你不主動去求見就罷了,迎面看到還自己躲開,大好的機會也不會自己把握,你是怎麼想的啊?”

秦巖雖然沒有和其他五陵少年郎一樣追逐年輕貌美的小娘子,但聽得多了,還是知道些討好小娘子的手段,別的不說,至少要殷勤熱情,見到人就嘻嘻哈哈上去稱讚兩句,混個臉熟也好,哪有和執失雲漸這樣,躲在角落裡當鵪鶉的?

執失雲漸沒有回頭,背影高大穩健,“先去面見聖人。”

他握着刀柄,眼神堅定,沉穩如山。

從李家公主到武英娘,她的身份變了,但人沒有變,他的心意亦不會變。

但是她應該不想見他。

聖人說過,逼得太緊會讓她反感的。

驗看魚符的金吾衛知道二聖看重裴英娘,檢查過憑證後,讓他們先行。

其他等着進宮的官吏不敢多說什麼,默默讓出道路。

裴英娘挑眉,她雖然急着進宮,但是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急躁。

她環視一圈,含笑道:“請衆位相公先行。”

衆人以爲她只是客氣一句,拱手作揖,沒挪步。

裴英娘站着不動,微笑裡帶了幾分壓迫,重複一句:“列位先行。”

這一次沒人敢繼續說客氣話了,排着整齊的隊伍陸續進入宮門。

裴英娘走在最後。

紫宸殿。

上官瓔珞正交待宮婢們搬運書卷,看到裴英娘出現在側殿前,吃了一驚。

信是她送出去的,但她沒有想到裴英娘會來得這麼快。

“真師這就來了?”上官瓔珞領着裴英娘往內殿走,小聲問,“可是有什麼不妥?”

裴英娘搖搖頭,武皇后下旨讓薛家兄弟休妻,並不是什麼大事,她之所以馬不停蹄地趕來,是爲了阻止這件事傳揚出去。

李令月會是天底下最開心、最幸福的新娘子,她不允許任何人攪亂阿姊的婚姻生活。

“哐當”一聲,兩個宮人擡着的箱子翻倒在地,卷軸骨碌碌滾動,書卷散落,碧玉書籤和金箔書籤散落得到處都是。

宮人嚇得面色慘白,手腳僵直。

女官也臉色難看,“快看看,象牙書籤有沒有摔壞?”

宮婢們七手八腳撿拾滾落在地的書卷和各種書籤、書軸。

上官瓔珞帶着裴英娘繞到另一邊,“這幾天天氣晴朗,天后命人整理書房的藏書。”

裴英娘點點頭,嘴角浮起一點志在必得的笑意。

這時候的書卷全是卷軸裝,容易受潮、蟲蛀,必須隔一段時間拿出去曝曬。

她來得正好。

武皇后和武承嗣在內殿議事。姑侄倆一個坐在軟榻上,低頭翻閱奏疏,一個跪坐於下首簟席,神情恭敬。

裴英娘進殿時,發現殿中原來不止武承嗣一人,還有個脣紅齒白、俊眉秀目的青年。

青年正襟危坐,裴英娘走過他身邊時,他欠欠身,以示尊重。

裴英娘沒見過他,但看他態度大方,謙遜得體,心裡便先存了幾分好感。武家人中,難得有個謹慎本分的。

武皇后放下奏本,擡頭淺笑,“英娘來了。”

“姑母。”裴英娘肅禮畢,回眸朝武承嗣笑了笑,“大兄。”

武承嗣面色一僵,掩下怒氣,頷首回禮。

裴英娘成了他的族妹,他心底那些見不得人的心思,註定是一場空,偏偏他還得擺出笑臉接納裴英娘,因爲姑母明確說了,以後他們必須攜手共同進退,如果他敢拖裴英孃的後腿,姑母不介意把武家交給裴英娘,由她主事。

武承嗣氣得嘔血,回家把寢房、書房的擺設物件砸得稀巴爛,出了府門,還得忍氣吞聲,擺出一張笑臉,和裴英娘以兄妹相稱。

他看着裴英孃的笑臉,心裡怒火翻騰,臉上卻不得不擠出親和的笑容,指指身旁的青年,“這是你伯父的三子,妹妹以後喚他三兄便是。”

又來一個三郎。

裴英娘和青年見禮,上官瓔珞在一旁輕聲道:“這位是校書郎武攸暨。”

武攸暨?!

裴英娘呆了一呆,差點失態。

武皇后瞥她一眼,調笑道:“英娘怎麼看着三郎發呆?莫非三郎生得太俊了?”

武攸暨面上掠過一絲尷尬,握拳輕咳一聲,垂下眼眸。

裴英娘回過神,笑着道:“頭一次見三兄,不免好奇多看幾眼。”

武攸暨是李令月的第二個丈夫,武皇后爲了讓李令月嫁給武家人,下旨殺了武攸暨的原配妻子。

裴英娘定定神,示意宮婢把她帶進宮的書匣擡上殿。

“英娘閒來無事,爲阿姊備了幾樣賀禮,先呈送姑母過目。”

“喔?”武皇后聽出裴英孃的來意,現出幾分好奇之色,“什麼賀禮?”

裴英娘冷靜下來,莞爾道:“姑母見過便知。”

宮婢打開書匣,先拿出兩本合頁裝訂的線裝《道德經》。

武皇后曾號召北門學士修撰書目,對書籍卷軸之事略有了解,看到薄薄的書冊,面露詫異。

她翻開線裝本,紙頁雪白細潤,字跡清晰整齊,並非宮中常見的手抄書籍。

時下書坊大多僱傭抄書工、抄書匠抄寫書卷,費時費力,抄出來的書卷質量參差不齊,佛經典籍大部分集中在寺院廟宇,由僧侶學子們抄錄。

武皇后第一次主持修書時,曾命人試過雕版印刷,效果不盡如人意。

世家名門和鴻儒學子瞧不起印刷書卷,而且雕版印刷出來的成品確實低劣,遠不如手抄書卷。

武皇后繼續翻看書匣中的書本,每一本都清潔乾淨,字跡一模一樣,紙張細膩勻淨,散發着新鮮的墨香,“這些都是雕版印刻出來的?”

“是。”裴英娘頷首道。

武皇后沉默不語。

雕版印刷遲早會取代手抄書,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裴英娘不僅帶人改進了印刻技術,還將書卷交疊成紙頁,裝訂成冊,如此那些動輒幾十卷、幾百卷才能抄錄完的古籍佛經,只需要薄薄一本書就能錄入所有內容,便捷簡單,易於攜帶,字跡更方便辨認,看起來似乎只是改進了裝訂手法,其中的意義,遠遠不止於此!

她當初召集天下學子修撰《列女傳》、《臣軌》等書目,爲的可不僅僅只是揚名而已。

武皇后的思緒越飄越遠,天下學子的稱頌,老百姓的敬仰,士林的推崇,都不算什麼,科舉制度的創制和推行,動搖立國根基,冊裝書和雕版印刷的改進,將會推波助瀾,進一步撼動根深葉茂、盤踞千年的世家體系。

她不信裴英娘想不到其中的深遠影響,不然向來小氣的她不會花費巨大的財力、物力在這些事情上。

英娘把註定會改變千萬人命運的東西獻給她,是爲了換取什麼?

“英娘想要什麼賞賜?”

武皇后喜怒不形於色,很快掩下心中的震撼和錯愕,恢復平時的端莊沉靜,合上《道德經》,淡笑道,“聽說前不久你在大宴上和外國使臣斗酒,贏了倭國人,找陛下討了五百兩黃金,這次姑母給你五千兩?”

裴英娘所獻,絕對不止五千兩,但是武皇后篤定,裴英娘想要的東西,和她想象中的應該不一樣。五千兩黃金只是打趣罷了。

五千兩黃金,用裴英孃的算術法來換算,約莫是四千萬錢,這可是筆大數目。

如今宮裡的人都知道裴英娘喜歡金銀珠寶,李治、李旦和李令月送她禮物時,首選是真金白銀、寶石珠玉,其他人看聖人、相王和公主都這麼大咧咧送了,上行下效,很快捨棄那些華而不實的珍品,也跟着送金銀。

一旁的武承嗣咬咬牙,姑母果然真心想把裴英娘納入武家,竟然特意找上官瓔珞和房瑤光打聽過她的喜好!

不管賞賜是多是少,姑母願意爲裴英娘費心思,光是這份厚愛,就足以令人側目了!

然而裴英娘並沒有露出歡欣雀躍的表情,含笑退後兩步,鄭重稽首,道:“姑母疼英孃的話,英娘確實想向姑母討一樣賞賜。”

線裝書本來是爲李旦準備的,那一次裴英娘怕武皇后會生李旦的氣,想幫他在武皇后跟前賣好。

但是紙張的改進實在太費工夫,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每一個步驟需要反覆試驗,光是漿水什麼時候煮開,摻入什麼材料,就讓紙匠們忙活了幾個月。更別提後來雕版的印刻了。

《道德經》、佛經和曆書是最受歡迎的讀本,也是做出雕版後能最大限度反覆利用的,所以她讓人印製了許多。

東西終於準備好了,然而武皇后和李旦早已經和好如初,不需要她費心思去調解。

不過她的辛苦並沒有白費,李旦用不上,這不是還有李令月嘛!

作者有話要說:  初唐就有雕版印刷技術,但是直到宋朝,雕版印刷書纔得到認同,走入市井。

宋朝有活字印刷術,但是事實上一直到清末,活字印刷術都沒有發揮出什麼作用,雕版印刷始終是主流,然後清末民國的時候,外國的機器來了……

具體情況以後會貼出來的~

第191章 一百九十一第75章 七十五第160章 一百六十章第209章 二百零九第73章 七十三第65章 六十五第33章 三十三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第53章 五十三第165章 一百六十五第93章 九十三第171章 一百七十一第148章 一百四十八第120章 一百二十第116章 一百一十六二百三十五第146章 一百四十六第135章 一百三十五第22章 二十二第60章 六十第138章 一百三十八第143章 一百四十三第67章 六十七第20章 二十第185章 一百八十五第68章 六十八第106章 一百零六第14章 十四第18章 十八第161章 一百六十一第29章 二十九第202章 二百零二第80章 八十第97章 九十七第186章 一百八十六第148章 一百四十八第77章 七十七二百二十七第89章 八十九二百二十一第87章 八十七第27章 二十七第58章 五十八第203章 二百零三第104章 一百零四第7章 七二百三十六第20章 二十第189章 一百八十九二百一十四第181章 一百八十一二百三十二二百三十五第45章 四十五第164章 一百六十四第84章 八十四第166章 一百六十六二百一十七第168章 一百六十八第135章 一百三十五第107章 一百零七第26章 二十六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第11章 十一二百三十二第65章 六十五第208章 二百零八第180章 一百八十第139章 一百三十九第79章 七十九第8章 八第98章 九十八第19章 十九第93章 九十三第36章 三十六第158章 一百五十八第106章 一百零六第56章 五十六二百一十七第187章 一百八十七第94章 九十四第5章 五第114章 一百一十四第24章 二十四第22章 二十二第31章 三十一第99章 九十九二百二十四第89章 八十九第113章 一百一十三第4章 四第101章 一百零一第84章 八十四第166章 一百六十六第171章 一百七十一第99章 九十九第89章 八十九第205章 二百零五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
第191章 一百九十一第75章 七十五第160章 一百六十章第209章 二百零九第73章 七十三第65章 六十五第33章 三十三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第53章 五十三第165章 一百六十五第93章 九十三第171章 一百七十一第148章 一百四十八第120章 一百二十第116章 一百一十六二百三十五第146章 一百四十六第135章 一百三十五第22章 二十二第60章 六十第138章 一百三十八第143章 一百四十三第67章 六十七第20章 二十第185章 一百八十五第68章 六十八第106章 一百零六第14章 十四第18章 十八第161章 一百六十一第29章 二十九第202章 二百零二第80章 八十第97章 九十七第186章 一百八十六第148章 一百四十八第77章 七十七二百二十七第89章 八十九二百二十一第87章 八十七第27章 二十七第58章 五十八第203章 二百零三第104章 一百零四第7章 七二百三十六第20章 二十第189章 一百八十九二百一十四第181章 一百八十一二百三十二二百三十五第45章 四十五第164章 一百六十四第84章 八十四第166章 一百六十六二百一十七第168章 一百六十八第135章 一百三十五第107章 一百零七第26章 二十六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第11章 十一二百三十二第65章 六十五第208章 二百零八第180章 一百八十第139章 一百三十九第79章 七十九第8章 八第98章 九十八第19章 十九第93章 九十三第36章 三十六第158章 一百五十八第106章 一百零六第56章 五十六二百一十七第187章 一百八十七第94章 九十四第5章 五第114章 一百一十四第24章 二十四第22章 二十二第31章 三十一第99章 九十九二百二十四第89章 八十九第113章 一百一十三第4章 四第101章 一百零一第84章 八十四第166章 一百六十六第171章 一百七十一第99章 九十九第89章 八十九第205章 二百零五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