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講究

在見到當今太子殿下親自攙扶太子妃進殿後,所有人都是微微一怔。

長孫皇后隨即露出一絲笑意。

李世民指了指臨近左手邊的第一個座位,說道:“入座吧。”

古代以左爲尊,宮宴的位置亦有講究。

秦壽坐在臨近陛下的左手第一個位置,也就代表着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極爲重要。

而房瑤漪則是坐在尤爲舒適的位置,座上墊着厚厚的布帛,似乎唯恐哪裡叫她覺得不舒服了。

這麼佈置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着房瑤漪身懷六甲,另一方面則也是因爲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尤爲喜歡這個丫頭的緣故。

作爲一年一度的中秋宮宴,此次的規模僅遜色於年慶,座下三品以上的官員亦是帶了親眷前來。

待全部入座後,李世民端起酒杯,笑道:“朕今日設宴招待諸位,一是因着中秋佳節日,而另一方面也是爲慶祝我大唐大敗突厥,此乃雙喜臨門啊!”

座下百官齊齊慶賀。

又接着說了幾句場面話後,宮宴便正式開始。

宮宴,無非就是載歌載舞,吃酒作樂。

但坦白來說,秦壽這頓飯倒是吃的不是很舒服,他時不時去看看房瑤漪,充滿關切。

在外人看來,倒是一副恩愛的局面。

李薰兒坐在不遠處,同樣看到了兩人,不知爲何,心中升起了一絲羨意。

“當真是神仙眷侶啊。”

“何時我也能嫁得如此好郎君,也叫旁人羨煞該有多好。”

李薰兒目光微冷,端着酒盞,朱脣輕啓,道:“你在這兒嘀咕什麼呢?”

程處亮撓了撓頭,賤笑道:“薰兒將軍,你自方纔就一直盯着太子殿下那邊,莫不是也羨慕了?”

李薰兒今日興致蠻好,自然不願與程處亮計較,冷哼一聲道:“你若是皮癢了,我倒是不介意幫你鬆鬆骨。”

程處亮趕忙撤了撤身子,道:“別,我知錯了。”

李薰兒瞥了程處亮一眼,幽幽嘆了口氣,不再言語。

只是眸中卻多了幾分惘然。

“李薰兒過幾日又要走了?”秦壽皺了皺眉,疑惑不解。

李薰兒在這次平亂軍時立下了功勞,父皇也是賞了官職,按說起來應該在長安城安穩待下來纔是。

這怎地又要走了。

房瑤漪一臉失落,微微嘆了口氣道:“薰兒姐姐是自願前往邊疆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李薰兒身爲李靖唯一的子嗣,肩負起整個李府的未來。

李靖乃是大唐名將,不管是爲了李薰兒自身的前途,還是爲了維護李府的名聲,李薰兒都要離開長安,前往軍中。

如此一來,才能在朝廷穩固李家的地位。

秦壽悠悠嘆了口氣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也沒什麼可勸阻的了。”

待宴會進行一半,歌舞漸歇。

有大臣吟詩作對,鼓瑟爲伴。

武士護時任吏部侍郎,自然也帶了家眷前來。

他主動站起身說道:“陛下,臣女素來習絲竹琴瑟,今日宮宴如此盡興,可否叫小女奏一曲爲詩會伴奏?”

因着這毛遂自薦的聲音,秦壽也循聲望去。

只見到在其身後,一位身着淡雅規整的玉白色鑲花旗服的少女,約莫十四五歲的年紀。

面如滿月,目若青蓮,星眸皓齒,杏臉鶯舍,怎一個美字了得。

此人正是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墨。

李世民自然沒理由拒絕,當即點頭應下。

武墨微微欠身行禮,而後走到殿中。

蘋蘋玉手在古箏弦上宛若舞蹈,發出了悅耳的樂聲。

李世民微微頷首,朗聲道:“諸位可有什麼好詩?”

此言既出。

一衆目光下意識地落在了秦壽的身上。

無論是《明月幾時有》,還是燈火闌珊處,都是一等一的好詩。

在長安城乃至整個大唐的流傳度極廣。

秦壽一下成爲了所有人的關注點。

說起來,自打月影閣的燈火闌珊處登場後,秦壽就再也沒做過詩句。

此時恰好是中秋,秦壽這一路雖有坎坷,但如今已是位居太子。

想必應是春風得意,不知又會做出怎樣的詩句來。

武墨垂首撫琴,美眸中亦是閃過一絲異彩,顯然也在期待着。

這些日子以來,秦壽的名聲在長安城可謂是如雷貫耳,學富五車、少年武將,又是當今太子。

試問這樣的少年郎,又怎麼無人愛慕。

秦壽沉吟片刻,略作思索。

這又是到了我裝逼的時刻嗎?

唐詩三百首中,關於中秋的詩句,自然不在少數。

只是因着有《明月幾時有》這樣的千古佳句,而且意境又是相同,該拿什麼詩句來作比對呢?

如此想着,秦壽的眼角餘光觸及到一臉平淡的李薰兒,突然間眼前一亮。

既然中秋意境的詩詞無法超越,不如就拿別的意境的詩來。

而他腦海中正有一首適合的詩。

正座之上,李世民自然看出了諸位大臣的心思。

他的視線落在秦壽與房瑤漪的身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笑意。

說來也是,被稱爲長安第一才子和才女的兩人坐在這兒,其他人若是主動獻詩。

待到這二人出手,難免就有些班門弄斧的感覺。

但若是秦壽先行作詩,就算是自己的詩句比不上他,那也不會顯得那麼尷尬。

如此想着,李世民便點了秦壽,說道:兒,你的詩才被稱爲冠蓋滿長安,你若是不先開場,怕是這些人都不敢作詩了。”

“這樣,你便以中秋爲詩眼,作一首詩如何?”

這話裡算是把秦壽捧到了很高的位置,餘下大臣也是紛紛應和,稱讚李安之的詩才。

秦壽緩緩站起身,拱手道:“既然父皇如此說,那兒臣便拋磚引玉,獻醜了。”

“不過今日兒臣在得知薰兒將軍將奔赴邊疆,想請父皇准許兒臣不以中秋爲題,而是以送別爲題。”

此話叫李薰兒突然一怔,一臉驚詫地看向那位站得筆直的少年郎。

李世民聽罷後沉吟道:“送別?”

突然,李世民笑了起來。

溼兒這孩子當真是鬼心思多。

此時要求換題,定是怕做不出比《明月幾時有》更好的詩,丟了臉面。

不過李世民也沒點破,他笑着點點頭道:“薰兒將軍爲我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先前又是與你保衛長安,你要爲友人餞別倒也無可厚非。”

“既然你如此說了,那朕就準了。”

第60章錢款第493章 英雄救美第327章 混世大魔王第50章 當朝國舅第107章 顫抖第116章片刻沉默,第210章一絲詫異第357章 防患於未然第232章折損嚴重第465章 潰爛第16章還欠我一句道歉第10章飯渣第33章千古明君第450章 情竇初開第261章熱鬧與歡喜第256章 祈禱第80章致命打擊第75章怒意第504章 大仇得報第352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216章購買第173章一臉的嫌棄第204章報喜第413章 起鬨第422章 智商稅第59章狡詐惡徒第277章理直氣壯第512章 明擺着欺君第102章一條狗罷了第348章 早覓良人第56章硝石山第485章 高人一等第303章脈象第461章 浪費錢第445章 倒黴第280章 沒人打理第25章來陪我下把棋第25章來陪我下把棋第508章 大功告成第91章若有若無的聲音第91章若有若無的聲音第98章免禮第100章陷入沉思第187章是非之地第268章享受俸祿第511章 衆目睽睽第5章抱着箱子的是誰第434章 挽救第475章 農莊第353章 能文又能武第233章安穩第129章 壞事做盡第454章 老規矩第34章傳聞第158章 狀紙第156章 作惡多端第72章起身告辭第215章無用的書第271章瞭解扶桑文化第431章 造反第366章 墜崖第117章 學識淵博第480章 賣給誰不是賣第326章 摳門第49章 栽跟頭第223章好勝心第55章熟悉流程第122章造假的賬冊第128章 昏昏欲睡第192章攻勢第498章 旁系的嫡子第34章傳聞第294章華夏版圖第278章 講究第179章尊重第296章表情誇張第10章飯渣第434章 挽救第9章幹了一晚上活第490章 功高震主第132章長樂公主第405章 施恩天下第310章 滿滿的心疼第23章尋開心第265章眼神對視第382章 高攀第78章敵意第417章 喜笑顏開第373章 偏心眼第11章心裡不踏實第386章 金枝玉葉第487章 憤怒第416章千金難得第189章撤離第104章請陛下恕罪第485章 高人一等第75章怒意第72章起身告辭第485章 高人一等第343章 逆子
第60章錢款第493章 英雄救美第327章 混世大魔王第50章 當朝國舅第107章 顫抖第116章片刻沉默,第210章一絲詫異第357章 防患於未然第232章折損嚴重第465章 潰爛第16章還欠我一句道歉第10章飯渣第33章千古明君第450章 情竇初開第261章熱鬧與歡喜第256章 祈禱第80章致命打擊第75章怒意第504章 大仇得報第352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216章購買第173章一臉的嫌棄第204章報喜第413章 起鬨第422章 智商稅第59章狡詐惡徒第277章理直氣壯第512章 明擺着欺君第102章一條狗罷了第348章 早覓良人第56章硝石山第485章 高人一等第303章脈象第461章 浪費錢第445章 倒黴第280章 沒人打理第25章來陪我下把棋第25章來陪我下把棋第508章 大功告成第91章若有若無的聲音第91章若有若無的聲音第98章免禮第100章陷入沉思第187章是非之地第268章享受俸祿第511章 衆目睽睽第5章抱着箱子的是誰第434章 挽救第475章 農莊第353章 能文又能武第233章安穩第129章 壞事做盡第454章 老規矩第34章傳聞第158章 狀紙第156章 作惡多端第72章起身告辭第215章無用的書第271章瞭解扶桑文化第431章 造反第366章 墜崖第117章 學識淵博第480章 賣給誰不是賣第326章 摳門第49章 栽跟頭第223章好勝心第55章熟悉流程第122章造假的賬冊第128章 昏昏欲睡第192章攻勢第498章 旁系的嫡子第34章傳聞第294章華夏版圖第278章 講究第179章尊重第296章表情誇張第10章飯渣第434章 挽救第9章幹了一晚上活第490章 功高震主第132章長樂公主第405章 施恩天下第310章 滿滿的心疼第23章尋開心第265章眼神對視第382章 高攀第78章敵意第417章 喜笑顏開第373章 偏心眼第11章心裡不踏實第386章 金枝玉葉第487章 憤怒第416章千金難得第189章撤離第104章請陛下恕罪第485章 高人一等第75章怒意第72章起身告辭第485章 高人一等第343章 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