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非鄞則婺

“在朝爲官者,非鄞則婺。??”鄭清之侃侃而談道:“鄞,指四明(今浙江寧波)。??婺,即婺州(今浙江金華),朝中大臣出自此兩地者,十之八九,其中更以鄞人爲甚。??”

“等等。??”聞言我不由一愣,說道:“大人是說在朝爲官者,大多都出自兩浙?”

“正是。??”聞言鄭清之不由疑惑地看了我一眼道:“置使大人平日想必只顧征戰殺伐,少有關心朝中之事吧!老朽與衛國公(史彌遠)均是出自四明不說,此外還有餘天錫、袁韶等,可以說是四明仕宦甲於海內。??其餘的也大多是婺州人,而外省的大臣在京爲官者,可謂是少之又少,這些大臣又或是偏鄞,或是靠婺,全都不能成氣侯。??”

這又是什麼道理!聽到這裡我眉頭微皺,忍不住在心裡怒哼了一聲,就因他們是出生在兩浙,便能領着豐厚的俸銀,出入於煙花之地,居住於豪華大廈之中。??甚至他們還能對着邊疆的軍士指手劃腳,支配着他們的生死。??而西川、荊湖與兩淮地區的百姓卻全都在那苦寒之地與外敵打生打死,卻連入朝爲官的資格都沒有。

原來趙昀的身世和皇權都與四明是分不開的,趙昀能以趙氏疏族平民的身份入繼大統,與四明人的幫助和支持有着絕大的關係。??趙昀少時,便由余天賜識拔,鄭清之教育,最後更是由史彌遠親自主導策立一事。??也正因如此,趙昀纔會在登上皇位之後對鄞人龐護有嘉。??無論反對派以多麼激烈的語言攻擊四明人,趙昀也從未動搖對他們地信任。??史彌遠便趁勢大力提拔四明人入朝爲官,而四明人又提拔了一批與其聯繫密切的婺人,這纔出現了這段非鄞則婺的四明人與婺人聯合主政時期。

“衛國公尚在之時,朝中無論鄞人還是婺人,都唯衛國公馬首是瞻。??”鄭清之沒有注意到我臉上的表情,他頓了頓又接着說道:“而當衛國公謝世之後。??朝中便形成了鄞人與婺人兩大勢力。??鄞人以余天錫餘大人爲首,婺人則以賈妃爲首。??此兩大勢力明爭暗鬥不止,這便給了以閻妃爲首的宦官可乘之機,一年的時間不到,便讓其完全駕凌於我等之上,如今更是培植親信入相了。??”

“宦官?”聞言我不由一愣,轉頭望向鄭清之道:“按照大宋律歷,宦官不是不得干政麼?”

有鑑於唐代嚴重的宦禍。??是以有宋以來便對此防範極嚴,“宦官不得干政”已成爲宋代地一項祖宗家法。??我在宋朝呆的時間到底也算不短,是以對朝廷地這項規定還是知道得十分清楚的。

“置使大人所言不差。??”聞言鄭清之不由嘆了口氣道:“但此例只怕要自今而破了,表面上以閻妃爲首的一衆宦官雖未參政,但朝中聽命於他們的大臣已不在少數,丁大全便是其中之一,唉!宦禍再起,實非百姓之福啊!”

“爲何竟會如此?”聞言我不由奇道:“皇上難道便任由他們幹權亂政不成?”

宦官是什麼樣的人我心中十分清楚。??這並不是我歧視宦官。??事實上,宦官們身體上的殘缺往往會導致他們心理不健全,再加上他們自小都是生活在那種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的皇宮之中,是以他們地性格大多都是心胸狹隘、貪婪無厭、外加陰險狡詐。??無數史實證明,一個國家的朝政若是被宦官所把持,那往往便預示着改朝換代的開始。??這其中有指鹿爲馬的趙高。??有善於察言觀色的高力士,還有能夠左右政局的劉謹、魏忠賢……

“皇上?”鄭清之不由苦笑一聲搖頭道:“置使大人身在西川,對皇上的近況自是知之甚少。??如今的皇上,已不再是大人離開臨安時所認識地那位皇上了。??”

“何解?”聞言我不由奇道。

“大人有所不知。??”鄭清之無奈地嘆道:“自端平之敗後,皇上便逐漸喪失了當初勤政圖治的銳氣,如今的皇上已是怠於政事,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朝廷和後宮也就出現了一批竊威弄權之徒,如今朝政已是大壞。??”

原來端平入洛的失敗在臨安竟造成了這麼大的影響,聽到這裡我才意識到。??原來臨安的形勢竟比我能夠想像得到地還要差得多。??這趙昀到底不是做皇帝的料。??其身爲一國之君,心理素質竟然差到這番情景。??當初大宋聯蒙滅金國之時。??他就自大得好似天下無敵一般,不等休身養息便揮師北伐。??如今只是剛吃了一場敗仗,便又喪失了信心而自暴自棄。

不過這卻也不能全怪他,我很快又想起了上次離開前臨安人那狂歡的場景,想來全臨安的人包括大臣在內,大多都與趙昀有着相同的心態——就是這種暴發戶心態。

“不對。??”想到這裡,我心中不由猛地一驚,倘若此時的趙昀已是沉迷於聲色犬馬,那他如何還有閒暇設計將我誘回臨安?而且還十分明智地選擇在半途截殺?若說此事不是趙昀所爲,但截殺我等的部隊又確實是只有趙昀才能指派的殿前衛,莫非……

“鄭大人。??”我猛地擡眼望向鄭清之:“如今除了皇上之外,莫非還有其它人可以指派殿前衛不成?”

“大人的意思是說,皇上對此事並不知情?”聞言鄭清之的臉上不由地露出了幾分喜色:“聽大人如此說來,老朽倒是覺此種可能性極大。??若在以前此事絕無可能,但如今皇上已是不理朝政,那麼在宮中能使喚殿前衛地便至少有三人:謝皇后、賈妃、閻妃。??謝皇后一向知書達理與世無爭,沒理由會做出此等事,賈妃又抱恙在身神智不清,那麼就只有……”

“閻妃!”

我與鄭清之兩人異口同聲地叫道,兩人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驚愕。

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25章 出逃第55章 蔡州之戰(8)第58章 冉氏兄弟第37章 使者第40章 狼煙第60章 天雄關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38章 聖旨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20章 故人第45章 耶律楚材第22章 知府王洪第14章 老城定計第30章 比拼第21章 龍衛水師第16章 北伐第41章 伏擊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50章 歸降第61章 丁黼之死第17章 洛陽之戰第4章 戰略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35章 冰釋前嫌第24章 水戰(2)第31章 洛陽之戰(4)第44章 紐璘軍第61章 丁黼之死第12章 貪官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5章 湍灘第5章 鄞人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41章 考覈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71章 得勝歸來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13章 沈澈出逃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5章 閱兵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26章 回城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12章 燕兒第39章 滑雪板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8章 試探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14章 三冗第15章 除夕之夜第22章 火攻第14章 老城定計第24章 陰謀第8章 湍灘之戰(2)三十七章 陣法第25章 驚變第35章 凱旋歸來第37章 使者第7章 賈似道第22章 弓箭第23章 水戰第2章 驅狼吞虎第22章 回汴京第33章 洛陽之戰(6)第9章 國用司第47章 分而制之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27章 籠絡第6章 順流而下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22章 回汴京第8章 定數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7章 賈似道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18章 財有定數第62章 自立第15章 出城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19章 前途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26章 宮城第22章 沉浮橋第4章 襄陽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49章 思想鬥爭第16章 北伐第56章 軍心第36章 長城第15章 紅顏禍水第27章 籠絡第33章 車船第72章 特使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11章 初試弓箭
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25章 出逃第55章 蔡州之戰(8)第58章 冉氏兄弟第37章 使者第40章 狼煙第60章 天雄關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38章 聖旨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20章 故人第45章 耶律楚材第22章 知府王洪第14章 老城定計第30章 比拼第21章 龍衛水師第16章 北伐第41章 伏擊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50章 歸降第61章 丁黼之死第17章 洛陽之戰第4章 戰略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35章 冰釋前嫌第24章 水戰(2)第31章 洛陽之戰(4)第44章 紐璘軍第61章 丁黼之死第12章 貪官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5章 湍灘第5章 鄞人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41章 考覈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71章 得勝歸來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13章 沈澈出逃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5章 閱兵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26章 回城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12章 燕兒第39章 滑雪板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8章 試探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14章 三冗第15章 除夕之夜第22章 火攻第14章 老城定計第24章 陰謀第8章 湍灘之戰(2)三十七章 陣法第25章 驚變第35章 凱旋歸來第37章 使者第7章 賈似道第22章 弓箭第23章 水戰第2章 驅狼吞虎第22章 回汴京第33章 洛陽之戰(6)第9章 國用司第47章 分而制之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27章 籠絡第6章 順流而下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22章 回汴京第8章 定數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7章 賈似道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18章 財有定數第62章 自立第15章 出城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19章 前途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26章 宮城第22章 沉浮橋第4章 襄陽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49章 思想鬥爭第16章 北伐第56章 軍心第36章 長城第15章 紅顏禍水第27章 籠絡第33章 車船第72章 特使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11章 初試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