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

bookmark

曹敏揮舞着日用雙刀,騎着千里胭脂雪,帶着林言、喬鈐、牛鋒、裘濤、裘紅等將士,從左面吶喊着殺向唐軍;嶽靈飛、方特、馬祥、李讜、楊能帶領着第四寨將士,從右面卷殺唐軍。

面對大齊將士的如潮攻勢,唐軍抵敵不住,紛紛潰退。張璘大驚,與樑纘組織人馬,進行突圍。雙方在江郎山一帶,展開了殊死搏殺。

樑纘率軍左衝右突,好不容易殺出了林言一軍的包圍圈,卻被裘濤、裘紅兄妹一軍擋住去路。樑纘揮舞着七星摺花刀,大叫着殺向裘濤,裘濤挺着鴨嘴槍,酣戰樑纘。

約鬥十餘合,裘濤抵敵不住,裘紅見了,舉着柳葉綿絲刀,殺向樑纘,樑纘只得棄了裘濤,來鬥裘紅,兄妹倆一前一後,緊緊咬住樑纘不放。幸得樑纘親兵竭力抵抗,樑纘才得已殺出裘氏兄妹一軍的包圍圈。

樑纘好不容易殺到一個山坳口,卻被喬鈐、牛鋒一軍擋住,此時樑纘盔歪甲斜、人困馬乏,無心戀戰,帶領親兵直衝過去,想一舉突破喬鈐、牛鋒一軍的包圍圈。

喬鈐大吼一聲,催動紅鬃馬,舉着三尖二刃刀,猛地劈向樑纘;牛鋒*烏騅馬,挺着雁尾钂,帶着義兵殺向樑纘的親兵。轉眼之間,樑纘親兵死傷一大片,樑纘身邊只剩下幾個親兵了。

樑纘頭暈目眩,一不留神,被喬鈐瞅準空檔,一刀劈在樑纘左腿上,樑纘在馬上搖晃了幾下,正想全力一搏,喬鈐大喝一聲,使出絕技“風狂雲飛”,三尖二刃刀往上一挑,疾如閃電,在空中劃了一道弧線後,恰好到達樑纘的下巴上。列位,這戰場之上,刀尖頂到下巴意味着什麼?而且是從下而上的,那可是要命的一刀呀!

只聽“噗哧”一聲,樑纘的腦袋分成了二半,確切地說,是左右二半,當然大小不可能是均勻的。可憐晚唐名將樑纘,就這樣身首異處,殞命江郎山下,劫數難逃。

唐兵見樑纘被喬鈐劈於馬下,唬得魂飛天外,抵抗意志一下子減弱了下來,紛紛跪地求饒,只有少數唐兵在張璘的指揮下衝出了大齊第二寨、第四寨兵馬的包圍圈。

張璘畢竟是一員身經百戰的名將,在突破大齊的第一道防線後,很快考慮了突圍路線。他想如果往東,過了岑山,就是婺州地界,而那裡是大齊的地盤,很難通過去;如果往北,肯定要渡過須江,再經過常山,從這條路走,離揚州最近。可是北面就是睦州,再往北是歙州、杭州,那裡的戰略要點已經被大齊佔領,也很難通過。

最後的選擇就是向西面突圍了,只要通過玉山,就能進入信州,那個地方李唐的民團武裝較多,突圍成功的可能最大一些。於是,張璘決定從玉山方向突圍。

張璘帶着萬餘殘軍,逃到玉山附近,剛剛紮下營寨,打算休息一晚就走。卻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數萬大齊精銳兵馬將唐營團團圍住。只見徐唐莒挺着方天畫戟,大叫道:“張璘,大齊第五寨將士在玉山佈下了天羅地網,你我是同門師兄弟,以和爲貴。你現在懸崖勒馬,還來得及。我已經和黃王說好了,可以赦免你征剿大齊的罪過!”

“呸,我乃大唐名將,豈可事賊?徐唐莒,少廢話,放馬過來,張璘哪怕殺到一人一騎,也要戰鬥到底!爲大唐盡忠,是我最大的志向!”張璘厲聲高叫。

徐唐莒輕輕搖了搖頭,突然大聲喊道:“既如此,那就各爲其主,廝殺吧!大齊將士們,我命令你們,勇敢前進,將張璘的殘軍全部消滅!殺!”

張璘高舉五節連環槍,大叫道:“大唐弟兄們,今日玉山之戰,乃是生死之戰,我等惟有忠勇報國,決不向草賊投降,給我衝!”

徐唐莒鞭梢一指,蓋洪、葉翔、劉鶯、費傳古、王玫率領數萬人馬,開始合圍張璘殘軍,一時間,玉山一帶,金鼓大作,殺聲震天。

義軍火箭齊發,唐軍輜重被燒,入眼皆是火光,一片狼籍。營帳猶如燦爛的焰火,照亮了大地。“噼啪”聲中,一個個營帳燒燬倒塌。

尚未恢復視力的唐兵,被義軍猶如屠宰羔羊一般,盡情的屠戮。一片片血花飛濺,一段段殘肢橫飛。

尚有不少唐兵,身上燃燒着熊熊的火焰,在那裡絕望地哀嚎掙扎,被四處擁擠的唐兵,給擠進了火堆之中。

各種各樣的兵器,在大齊將士手中猶如蝴蝶翻飛,在空中舞出絢麗奪目的舞步。一灘灘血泊之中,一氣尚存的唐兵,蹣跚着小半的軀體,在血色中哀嚎掙扎,營地內燃燒的火焰,甚至將鮮血烘乾。刺鼻的血腥之氣,令人聞之慾嘔。燃燒營帳形成的大火濃煙,在整個營地內蔓延。殺聲,哀嚎聲,烈火聲,懾人心神。面對地獄般的場景,唐兵早已肝膽皆裂。

突然,天空中烏雲翻滾,下起了瓢潑大雨。唐營前,猶如拳頭般大小的水珠漫天而落。碩大的水珠不但澆熄了火焰,也將殘敗的營帳摧毀。

營帳的木架被燒成了黑炭,在雨中“噼裡啪啦”地作響,冒起了陣陣煙霧。鮮血染紅的營地被雨水沖刷,形成了一條條血河。血河中,一個個身殘卻尚未斷氣的唐兵在哀嚎掙扎。他們絕望地拖着殘軀,向着蒼天無助地吶喊。

火光漸漸地消失,黑暗中,宛如夜鬼哭嚎般的聲音格外刺耳。嘈雜的馬蹄聲和喊殺聲,在前方營地此起彼伏。

少數唐兵跟着張璘殺出了大齊第五寨的第一層包圍圈,逃過了烈火的焚燒,卻無法逃脫被大齊將士消滅的厄運。

一個個宛如黑夜精靈般的光芒閃爍,猶如是夜色中劃破天際的流星。幾百人一組的大齊將士,組成誅唐興齊陣,向唐兵步步逼近。戰陣所過之處,一片血雨殘肢飛起。淒厲的嚎叫之聲,伴隨着這個怒神般的陣列,在唐陣裡橫衝直撞所向披靡。

誅唐興齊陣是費傳古親自設計並演練的陣型,此陣型可隨時根據情況的不同,分散成幾個甚至十幾個小陣。各陣之間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各自爲戰。還可以隨時根據敵人的數量,集合幾個甚至幾十個小陣,瞬間變成一個千人乃至萬人的大陣。

只是這個陣法要求戰士們對陣法絕對的熟悉,而且對於算術之學也要有一定的認知。起碼要極爲熟悉大陣變換後的隊列人數,不然一人排錯,就會使得大陣全線崩潰。由於誅唐興齊陣對將士的要求很高,所以僅徐唐莒的親兵能夠使用。

唐兵在張璘的指揮下顯得訓練有素,爲了衝出誅唐興齊陣,張璘組織了戰斧隊,每個唐兵提着大斧在前面開路,向義兵直砍過去。戰斧隊後面則是長槍兵,長槍兵後面是刀兵,個個手執藤牌,張璘居中指揮,這是張璘自創的獨門陣型,顯示了強大的突擊能力。戰斧隊發起了衝鋒,隨着唐兵手中戰斧的翻飛,誅唐興齊陣的大齊將士紛紛後退,阻擋在李唐戰斧隊面前的一切,無不應斧翻飛。

張璘大吼一聲,揮舞着五節連環槍,帶着唐兵殺出了誅唐興齊陣。

費傳古見張璘破了誅唐興齊陣,大吃一驚,眼見大齊第五寨將士的第二道防線被張璘突破在即,費傳古連忙來到徐唐莒跟前,說道:“徐寨主,張璘馬上要突破第二道防線了,你現在要帶着大齊第五寨最精銳的五千人馬進行衝擊了,要將張璘殘軍一舉消滅!”

徐唐莒知道,此時,任何一個戰術性的失誤,都有可能引導整個戰役的走向。

徐唐莒根據費傳古的部署,帶領大齊第五寨最精銳的五千人馬向張璘的殘軍發起了總攻。張璘指揮所餘唐兵死命衝殺,發起了猛烈的反撲。雙方這場廝殺,慘烈至極。

張璘的戰斧隊、長槍隊被義軍擊潰,餘下的刀兵形不成有效的攻擊,被大齊將士猶如秋風掃落葉般誅殺。

此時,張璘的人馬只有數百騎了,很少有唐兵投降,依然在張璘的指揮下向大齊將士發起一次次衝殺,終於殺出了義軍的第二層包圍圈。

刺眼的寒光在玉山附近閃爍,震耳的殺聲在豪邁地迴響。大齊將士刀鋒所過之處,驍勇無敵的氣勢不但令敵人膽寒,也令大齊將士的士氣節節攀升。唐兵鮮血飛濺,殘肢橫飛,沙場血染,而大齊將士無敵兵鋒,士氣如虹,勢可撼敵。

八萬唐軍所過之處,一片悽風慘雨,滿地皆是粘稠血漿,殘碎的身軀四處散落,沙場變成地獄般血肉之地,刺鼻的血腥氣在四處飄散,令人聞之慾嘔。猶如夜鬼般哀嚎的慘叫聲,令人心驚膽寒。

在最危急時刻,徐唐莒卻臨危不亂地指揮大齊將士捨命搏殺!勝利真的來之不易。

張璘看着地突出重圍,只有將大齊軍的攻勢遏止住,纔有一線希望突出重圍。徐唐莒命令第五寨將士死死地咬住殘存的唐兵。

經過幾個時辰的激戰,張璘帶着突出重圍的一百多個鐵騎,快馬加鞭,向信州方向衝去。此時,嶽靈飛、曹敏已經消滅了江郎山一帶的唐軍,一路追殺了到了玉山一帶。

張璘無心戀戰,一直敗退到信州城外,此時殘陽如血,烏鴉在山林裡來回盤旋。張璘知道,有烏鴉撲飛的地方,是沒有伏兵之處,於是下令唐兵向烏鴉撲飛處衝去!

徐唐莒焦急萬分,命令大齊將士繼續追殺,一定要擒殺張璘殘部。

嶽靈飛見張璘如此神勇,連續突破了大齊將士的二道封鎖線,就挺槍大喊:“大齊騎兵們,列方陣正面追擊敵人!”嶽靈飛神色凝重的下着命令,眼睛看着李讜、楊能,語氣沉重:“李讜、楊能,即便是戰至最後一人,你也要將張璘殘部阻擋在信州城外,聽到了嗎?”

李讜、楊能用力點點頭,眼中閃過無所畏懼的光芒,大聲說:“追殺到底,絕不停止!”語畢,李讜、楊能傲然轉身,帶領大齊鐵騎兵營吶喊着殺向張璘殘部。

嶽靈飛望着李讜、楊能等幾百騎兵背影,眼中充滿了敬意。他知道,李讜、楊能的鐵騎兵,此一去肯定會和張璘殘部有一場血戰。嶽靈飛此時也是人困馬乏,決定歇一下再指揮第四寨將士兜擊張璘殘部。

張璘睜着血紅的眼睛,大叫道:“今天賊寇縱然是十面埋伏,我們也不怕!大唐勇士們,跟着我向信州衝殺,過了信州,我們就能成功突圍了!”

李唐鐵騎兵開始新的一輪衝殺,但大齊將士血肉相阻,李唐鐵騎兵無法殺出大齊將士新的包圍圈。

張璘揮舞着五節連環槍,奮起神威,接連戳翻了幾十個大齊鐵騎兵,李唐鐵騎兵緊隨張璘,但見沙場上塵土飛揚,數尺之內看不見人影。

張璘大叫:“弓兵隨騎兵之後,輔助騎兵射殺賊寇!大唐勇士們,不要怕,殺啊!”

此時,天色將亮,黎明前的昏暗,悽雲慘霧更濃。昏暗中,張璘殘部發出了令人顫慄的吶喊聲,以摧枯拉朽之勢殺出了大齊將士的中心地帶。

雙方將士血染戰甲,兵將的的鎧甲之上沾滿粘稠的血漿。

張璘殘部始終行動如一,即便是那傲然的神情,冷靜的眼神都是如出一轍。那威猛的氣勢,與大齊將士的氣勢相比也不弱分毫,有着一股傲氣和勢無回頭的勇氣。

徐唐莒身先士卒,縱馬挺戟截住了張璘殘部。張璘神色凝重,沉聲下令:“大唐勇士們,連環提速,向賊寇衝擊!殺!”

張璘說完,緊緊握住手中五節連環槍,雙腿一夾,催動戰馬,迎着徐唐莒率領的大齊鐵騎,無畏地迎了上去!緊隨其後的李唐鐵騎兵,一排接一排催馬奔馳,對大齊將士的包圍圈再次發起連環衝擊!

憑藉常年接受的謀略薰陶,張璘判斷出不能讓徐唐莒的騎兵形成衝擊的優勢,幾乎所有李唐鐵騎兵同時做出了一致的行動,他們猶如一人在行動,隊列錯落有致,行動出奇一致,徑直迎戰大齊將士的騎兵方陣。他們要趁着大齊將士尚未形成有效的衝擊速度,突出大齊將士的重圍。

李唐鐵騎兵的速度,突然間提了起來,猶如脫繮的駿馬,和徐唐莒的攔截兵馬再次殺在了一起。兩軍都是在極速中接近,狂野的衝擊之勢令雙方兵將心中的豪氣驟升。

徐唐莒見張璘僅剩的數十鐵騎竟然突然間迎了上來,心中一沉,知道張璘想破壞大齊騎兵的衝擊之勢,不讓騎兵將衝擊的速度提升起來。徐唐莒急中生智,加快了跨下戰馬的速度,使開方天畫戟,接連剌翻了五六個李唐鐵騎兵,血染徵袍。

看着越來越近的大齊將士,張璘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能夠在戰場上遇到徐唐莒這樣的對手,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悲哀,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榮幸。能夠與如此精銳的大齊軍一戰,是他爲之自豪的一件事情。

經過這一輪的搏殺,李唐鐵騎兵所剩無幾了,張璘殘部只帶着十數騎殺到了信州城下,徐唐莒、嶽靈飛、曹敏命令大齊鐵騎兵緊追不捨,一定要將張璘牢牢盯住,擒殺在信州城外。

張璘縱然神勇,也擋不住大齊將士的輪番衝擊,他大吼一聲,轉身開弓放箭,一箭射中李讜的左臂,李讜在馬上晃了幾晃,差點栽下來!

曹敏見張璘射傷李讜,不禁大怒,命令大齊弓弩手向張璘逃跑處密集射擊,一會兒的工夫,張璘身邊的親兵紛紛落馬,張璘匹馬單槍,撥開義軍弓弩手的箭矢,從信州北面直衝過去!

此時的張璘,就像長空裡的孤雁,成了大齊將士追擊的惟一目標。

雙方在狹窄的山路上急速的接近,戰馬奔騰的聲音,令大齊將士的熱血都沸騰了起來。

張璘馬快,終於奔逃到弋水邊,徐唐莒也追到了張璘身邊。此時,二人的戰馬再也支持不住了,馬腿一軟,徐唐莒、張璘雙雙滾下馬來,各執手中兵器,廝殺了起來。這對同門師兄弟,此時作生死之鬥。

二人鬥了一會,手中長兵器都打落在地,張璘跳進弋水,開始涸渡,徐唐莒哪裡肯舍,也跳入弋水,繼續追殺。

過了好久,張璘游到弋水西岸,見徐唐莒還在水裡用力地划着。張璘眼射寒光,撿起石塊,用力向徐唐莒扔去,徐唐莒極力躲閃,但頭部終於被張璘的一個小石塊擊中,鮮血直流!

張璘狂叫:“徐唐莒,你今天不放過我,我就先讓你死!”說完,又拿起一個小石塊,狠命地向徐唐莒扔去。

徐唐莒頭暈目眩,已經無力躲閃,他在水中閉上眼,等待這致命的一擊!

就在小石塊快到徐唐莒頭部時,被遠處飛來的一支箭矢碰到,小石塊“撲”地掉在水中,發出了響聲。

張璘一驚,擡頭一看,只見遠處一位僧人,雙手合十,口呼:“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哪裡來的野和尚,竟敢在這裡施救?”張璘喝道。

“張璘,好好看看我,認識我嗎?”僧人一聲清嘯,山鳴谷應。

張璘一聽,這聲音特別耳熟,僧人越走越近,張璘終於認出了這位僧人,原來是他的大師兄虛雲。

虛雲這次奉師傅慧明禪師之命,離開少林寺前來幫助徐唐莒與張璘對陣。慧明禪師要虛雲儘可能說服張璘,讓張璘脫離李唐,隨虛雲上山修行。

虛雲拿着鹿筋藤蛇棒,喝道:“張璘師弟,你出手好狠,如果我來得晚,唐莒今天就沒命了!你還記得師傅的教誨嗎?”

張璘聽了,心頭一凜,半晌無語。

“張璘,你先前助唐反齊,師傅就不追究你了,你現在可否願意隨我上山修行?”虛雲問道。

此時,徐唐莒已經上了岸,渾身溼透,用手捂着被張璘打傷的額頭。

張璘仰天長笑:“大師兄,你爲什麼要護着徐唐莒?張璘此生,決心爲李唐盡忠,豈肯跟你上山修行?!少廢話,出棒吧!你如勝得了我手中這把分天劍,我的首級就讓你帶到少林寺師傅那裡!看劍!”說完,張璘猛地跳到虛雲身邊,使出絕技“迴天挽羣川”,那把分天劍直向虛雲的頸項砍來,疾如閃電。

虛雲站定身子,紋絲不動,等分天劍快到自己頸項時,鹿筋藤蛇棒提起,往外一磕,火星直迸!

二人拉開架式,一上一下,鬥了六七個回合,張璘先前已經廝殺十幾個時辰,絕技被虛雲所破,氣力不加。虛雲輕吼一聲,使出絕技“神棒定乾坤”,鹿筋藤蛇棒瞬間似有無數個棒頭,罩定張璘左右前後,張璘被擊中數次,狂噴鮮血,倒地而亡。

虛雲疾步走到徐唐莒身邊,見徐唐莒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呼喚道:“唐莒師弟,醒醒!”

徐唐莒慘呼一聲:“虛雲大師兄,咱們來生再見了。替我回……稟師……父,我沒有丟……丟他老人……家的臉!”言訖,徐唐莒雙目緊閉,撒手人寰。

“唐——莒——師——弟——”虛雲痛叫,頭頂飛鳥盤旋,聲聲長鳴,向遠處飛去……

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一章 東征颶風(1)《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章 戰濮州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三章 戰濮州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五章 波詭雲譎
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一章 東征颶風(1)《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章 戰濮州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三章 戰濮州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五章 波詭雲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