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佔毫州

bookmark

且說孟楷聽了朱存的一番自我介紹,對朱存、朱溫兄弟倆頗有好感,鑑於他倆在襄邑伏擊戰中的出色表現,孟楷特意宴請這兄弟倆喝酒,黃揆和其它一些將領也參加了。

酒席宴上,孟楷誇獎朱存、朱溫武藝高強,弓馬嫺熟,他拍拍朱溫的肩膀,高興地說:“朱溫,你很年輕,剛剛出道就一鳴驚人,將來啊,你會成爲我們義軍的名將,推翻李唐,建立真正屬於我們的政權,要靠你這樣的年輕人多多努力,前程不可限量!小夥子,好好幹,我會向黃巢將軍推薦你們兄弟倆做我的副將,怎麼樣?”

朱存、朱溫一聽,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不到襄邑一戰,就從士兵變成了將軍,而且是黃巢起義軍麾下大將孟楷的副將!那可是一步登天,朱溫腦子比他哥轉得還快,馬上離席,雙膝跪在孟楷面前,感激涕零:“多謝孟將軍看得起我們兄弟倆,孟將軍但有所差,我和我哥一定赴湯蹈火,豁出命來也要報答孟將軍的知遇之恩!”說完,二行清淚從朱溫腮邊汩汩而下。

諸將們一看,這小夥子還真有情有義,孟將軍一提拔,就懂得報恩,十分乖巧。黃揆在一旁看了朱溫跪地的表現,覺得有點過分,大家在喝酒,離席搞這一套,讓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大家都是爲了窮人打天下,相互間是平等的,有能力得到提拔是正常的,所以黃揆對朱溫的這一舉動感到有點不解。

孟楷哈哈大笑,上前扶起朱溫,用手一指黃揆,開始介紹:“朱溫啊,這位就是黃巢的親弟弟,軍中大將黃揆,以後你有什麼事,也可以找他。”

朱溫是個人精,剛纔黃揆一掠而過的異樣表情早被他看在眼中,他馬上走到黃揆面前,深施一禮,謙恭說道:“以後還望黃叔叔多多指教,朱溫兄弟倆行軍打仗、爲人處世不足之處,還請黃叔叔多加幫助。”

黃揆見朱溫開口一個叔叔,閉口一個叔叔,覺得這小夥子還是挺懂事的,文明禮貌嘛,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認可的東西。黃揆面帶微笑:“剛纔孟將軍所言,我也很是贊同,朱溫啊,我相信你們兄弟倆會成長爲獨當一面的大將,爲窮苦百姓做下一份大事業的。”

朱溫連連點頭,朱存也說了一會話,感謝孟將軍、黃叔叔器重之類的。孟楷接着把參加酒宴的將領向朱存、朱溫一一作了介紹,這頓酒,足足喝了四五個時辰。

朱溫兄弟倆喝完酒,走出帳外,此時星斗滿天,皓月當空,他腳步踉跪地走到自己的營帳,心裡那個高興勁就甭提了。兄弟倆一進營帳,帳中軍士紛紛圍了上來,聞到朱溫兄弟倆滿嘴酒氣,紅光滿面,彼此開始取笑逗樂。

朱溫小時候的夥伴朱珍、龐師古扯住朱溫的衣衫,要朱溫給大夥講講酒宴的情況,朱溫咳嗽一聲,開始發表演講,把酒宴的過程講了一遍,惟獨不講自己跪地的一幕。演講快結束時,朱溫突然提高了音量:“我們兄弟倆現在做了副將,你們跟着我倆好好幹,很快就會被提拔做軍校和偏將的,弟兄們,對不對?”帳內軍士聽了,都開心得手舞足蹈,互相擁抱。

宋威向各鎮發出軍令後,在毫州城內也是調兵遣將,準備出征器械,足足忙了二日。第三天一大早,宋威就帶領挑選的三萬唐軍向宋州進發,爲了防止遭到義軍埋伏,久歷戰陣的宋威派出多路哨探向柘城、谷熟、夏邑一線搜索前進,經過對獲悉的情報分析,老奸巨滑的他沒有選擇從柘城、谷熟進入宋州,而是選了離宋州最遠的夏邑作爲攻擊路線,可謂機關算盡。

宋威率軍到了夏邑南邊的汴河邊上,此時正值盛夏,突然天空烏雲翻滾,一會兒電閃雷鳴,暴雨如注。宋威所帶的三萬唐兵全變成了落湯雞,諸將來到宋威的中軍帳內,向宋威請示能否暫停行軍,先安營紮寨,待暴雨過後再搭浮橋通過汴河。

宋威睜着似乎發綠的眼晴,厲聲呵斥:“怎麼,怕了?在毫州呆久了,手腳不能伸直了是不是?奶奶的,你們平日養尊處優,遇到戰事就做縮頭烏龜,我看你們就是驢糞*外面光鮮!我們現在困難,賊寇比我們更困難!傳我將令,三軍不準停止行軍,馬上搶搭浮橋,加速前進。如有畏縮不前,貽誤軍機者,斬!”

宋威作爲“剿匪”最高領導,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諸將不敢不從。只好各回本部,嚴督軍士架設浮橋,一時間,汴河南岸,人喊馬嘶,許多唐兵罵罵咧咧地跳入水中,打樁架橋。一些唐兵趁上司不備,竄入附近山林,逃之夭夭,似乎比野免跑得還快。

三條浮橋剛架好,宋威就嚴令唐兵過橋,唐兵在暴雨中艱難行軍,當*千唐兵到達北岸時,突然間,對面樹林裡殺出大批人馬,當頭一將,高聲大喝:“嶽靈飛在此等候多時了,宋威,納命來!”

嶽靈飛把渾鐵點鋼槍一揮,義軍弓弩手立即放箭,一陣密集的箭雨後,過河唐兵死傷一大片。嶽靈飛一馬當先,率大隊人馬殺向唐兵,唐兵倉惶後退,彼此你擠我搡,亂成一團。正在渡河的,很多被擠落水中。

宋威因爲督促行軍,站在浮橋中央,也被亂兵擠下水去,他盔甲特重,掙扎了一會兒,就沉入水裡,不見了蹤影。“討賊總司令”就這樣了結了自己的性命,唐兵見主帥消失,三軍奪氣,逃的逃,降的降,三萬大軍,被嶽靈飛率領的義軍來了個一鍋端。

嶽靈飛之所以在夏邑以南汴河邊設伏,在於尚讓的精心籌劃,尚讓一開始把主力佈置在柘城、谷熟一線,呆了一天,感覺不對勁,因爲根據行軍速度宋威肯定要來到柘城、谷熟了,所以馬上吩咐嶽靈飛率一萬五千人馬火速在夏邑南邊設伏,把宋威的唐兵逮了個正着。

嶽靈飛一邊指揮打掃戰場,一方面命令親兵速向黃巢、尚讓彙報作戰情況,同時派出多股偵察分隊打探周圍敵情。

此時,東、北二線的戰鬥也在激烈進行,畢師鐸、劉漢宏率領的人馬在碭山遇到了來自徐州薛能兵馬的猛烈攻擊。薛能接到宋威軍令後,七拼八湊了五萬人馬向宋州方向挺進,薛能千方百計請到了鎮壓浙西王郢起義的名將劉巨容相助。

畢師鐸、劉漢宏首戰不利,被薛能的徐州軍團分割開來,劉漢宏見四周都是唐軍,不積極組織反擊,竟然貪生怕死,投降了劉巨容。畢師鐸兵退虞城,斂兵死守,並寫告急文書至黃巢處,要求速派援兵。黃巢見尚讓、嶽靈飛己經解決宋威的南線唐軍,就命令他倆速赴虞城,阻止薛能、劉巨容西進。

喬鈐、牛鋒在楚丘嚴陣以待,杜慆、曹存實提兵前來,連攻了幾次,一點便宜也沒有佔到,反而折損了三四千人馬,二人一合計,還是保存實力吧,乾脆紮營觀望,就在楚丘北面原地不動。

宋州之敵早己成了驚弓之鳥,守將朱瑄、朱瑾兄弟倆智勇雙全,也非等閒人物,看到黃巢義軍聲勢浩大,各地援軍遲遲不到,朱瑄無計可施,寫信給黃巢,態度十分謙恭,大意就是我倆本無怨仇,我也出身貧寒,對你們起兵也充滿同情。這次黃將軍能否放在下一馬,我保證不會率兵攻打你們,交個朋友吧。

黃巢和柴存看了,商量了一下,認爲朱瑄、朱瑾倆文武雙全,宋州相當堅固,如果硬攻,勢必付出慘重的代價,也不能保證奪取,不如做個人情,這樣,朱瑄至少也不會成爲敵人。商量結果就是象徵性圍城,但不許朱瑄率兵出城。朱瑄很爽快地答應了,就這樣,黃巢派林言率兵二萬監視宋州唐軍,其餘圍城部隊全部趕赴虞城,和尚讓、嶽靈飛、畢師鐸合兵一處,胖揍了薛能、劉巨容一頓。

薛能、劉巨容帶着僅剩的幾千人馬狼狽地向徐州方向逃去,中途,劉巨容帶着劉漢宏不辭而別,劉漢宏恬不知恥,竟然認劉巨容爲義哥,“兄弟倆”領着二三千殘兵在江淮地區東遊西蕩,搶掠爲生。二人一合計,認爲李福有容人之量,乾脆投奔駐軍襄州的李福,在荊楚之地混出個人樣來。李福很欣賞二劉的將才,委以重任,希望靠二劉來個大翻盤,擊敗王仙芝、黃巢,撈取政治資本。

黃巢擊敗薛能後,率得勝之師兵臨毫州城下,毫州唐軍得悉宋威陣亡,主力全軍覆滅的消息後,在全城大肆擄掠,毫州百姓奮起反抗,不少唐軍被百姓殺死,其餘的紛紛逃竄,少數有良知的前來投奔義軍。黃巢主力一到,城門早己大開,百姓夾道歡迎義軍入城。黃巢安民完畢,遣將南攻黃州,北取匡城,大軍在汴河二岸縱橫,唐軍不敢迎戰,龜縮在城裡,憑藉城高池深,負隅頑抗。

一日,黃巢與衆將正在毫州府衙裡說着閒話,王仙芝派遣的信使到了,大意就是李福帶着劉巨容、劉漢宏,發兵十萬,進攻碴砑山,而他爲了擺脫曾元裕的圍剿大軍,並策應曹師雄在洪州一帶發展,決定自安州兵出西南,進攻江陵,要黃巢、尚讓速派人馬增援碴砑山。黃巢馬上作出決定,讓柴存、尚讓領兵三萬,火速馳援碴砑山,並撥給嶽靈飛精兵二萬,急赴王仙芝處助戰。

柴存、尚讓、嶽靈飛剛走不久,駐守匡城的喬鈐、牛鋒派親兵送來告急文書,報告齊魯方向的曹全晸、曹存實唐軍在義軍主力撤離齊魯後,大肆反攻倒算,青州、鄆州一帶的百姓遭了殃,唐軍所過村莊,被洗劫一空,哭聲蔽野,曹全晸、曹存實還揚言要進攻匡城,尋找黃巢主力決戰。

黃巢看了告急文書,拍案而起,憤激地說:“二曹殘害百姓,天理難容,傳我將令,回師齊魯!”

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章 戰濮州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
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章 戰濮州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