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24章 御筆福字

bookmark

一聽八哥將數目提到二萬,老九、老十兩人心裡都是一陣肉痛,得,這一下,‘四大恆’一年的紅利就去了一半,胤禎卻是暗罵老八滑頭,一提到二萬,那鐵定是希望自個墊了,連二千兩都省了。

稍一沉吟,胤禎才道:“這是喜事,別讓一衆兄弟不高興,勞煩八哥給各位兄長都通知一聲,有困難的,吱個聲兒,我盡都墊付亦無不可,八哥您們這些年,也都不寬裕,表點心意就成。

另外,尚在人世的姊妹僅就剩四人,純禧、榮憲、恪靖等三位公主,雖遠在漠南、漠北,我也想把她們接來給皇阿瑪祝壽,九妹愨靖公主就在京城,知會一聲便是,這事,我去皇阿瑪那裡請旨。”

說着,胤禎又轉向陳元龍道:“我稍後就進宮,向皇上請旨,此乃恪敬孝道之舉,皇上斷不會不允,開年之後面,我便要出京,這萬壽慶典的具體籌備,還要勞煩八哥和陳宗伯。”

陳元龍心裡暗喜,籌備萬壽慶典按着規矩辦即可,因此而跟十四爺搭上線,纔是受益非淺,禮部的滿尚書瓦爾答,那是三阿哥的人,自個能靠上十四爺,以後在禮部完全可以揚眉吐氣。再說,十四爺可是出了名的財神,此次慶典由他出錢,絕對能夠辦的四面光八面淨,面面討好。

心中欣喜,他忙起身一揖,沉穩的說道:“籌備萬壽慶典,乃是下官職責所在,十四爺鼎力相助,下官謹代禮部一衆僚屬感激萬分,謹聽十四爺吩咐。”

封印之後,康熙也悠閒起來,每日寫寫“福”字,看看書,而後四處走走,胤禎進宮遞牌子,康熙正在乾清宮寫“福”字,這些御筆書寫的“福”字,都是賞賜給京師皇族宗親,勳貴大臣、地方封疆大吏的,雖然不值錢,對臣子而言,卻是無上的榮耀。

對京師皇族宗親,勳貴大臣、地方封疆大吏而言,過年有沒有御筆的“福”字賞賜,直接可以與聖眷是否濃厚掛鉤,地方封疆大吏猶爲注重,按多年的慣例,過年未收到御筆的“福”字賞賜,來年就得準備挪窩了。

聽李德全稟報胤禎在外求見,康熙一絲不苟的寫完一個“福”字才道:“召他進來。”說着,便擱筆淨手,踱到炕上盤腿坐下,啜着熱茶,尋思着老十四的來意。

胤禎進來便叩頭道:“兒臣胤禎給皇阿瑪請安。”

待他起身,康熙便含笑道:“賜座,賞茶。”待胤禎謝恩落座,他又接着問道:“這幾日還在忙差事?”

“回皇阿瑪,兒臣計劃一開年便出京籌備遠征歐洲、美洲事宜,新年大吉,皇阿瑪無暇分身,是以,兒臣趕在年前來稟報。”胤禎欠身回道。

康熙微微點了點頭,道:“朕趕在年前,將出徵歐洲的使節團成員定下來,便是爲方便你行事,你出京便可將使節團帶走。”

“謝皇阿瑪體恤。”胤禎接着便道:“皇阿瑪六十聖壽在即,聽聞皇阿瑪不允大辦慶典,兒臣聯絡了一衆兄長準備爲皇阿瑪舉辦一個盛大的萬壽慶典,以盡孝心,還望皇阿瑪允准。”

竟是爲此事而來?康熙略微沉吟才道:“遠征歐洲、美洲,遠洋艦隊、澳洲移民,天津、馬尼拉、噶羅巴的建設,哪裡不需用錢,你雖身家不菲,也不過是勉力支撐,何必再把錢花在毫無益處的慶典上面?你有這份孝心,朕就很知足了。”

一聽康熙這話說的實在中肯,胤禎已經是基本肯定下來,康熙確實不願意大辦慶典,不過,如此好的表現機會,他卻是不想輕易放過,沉吟片刻,他便說道:“皇阿瑪,遠征歐洲、美洲的兵力並不多,各種補給有三百萬兩足夠,其他開支並非要一步到位,皆是逐步分期投入,兒臣的壓力並非很大。

況且,早在回京之前,兒臣便已經爲皇阿瑪的六十聖壽預留了二百萬兩,皇阿瑪不願意耗費國帑,兒臣與衆兄弟稍稍湊點,便能承辦下來。

再有,萬壽慶典並非毫無益處,幾百萬銀子花出去,還不是流入商賈和百姓之手,既能夠彰顯盛世繁華,又能澤被萬民,還能成全兒臣們一片孝心,另外,兒臣還準備借次機會將遠嫁蒙古的幾位姐姐接回來參加慶典,還望皇阿瑪允准。”

康熙聽的已是微微笑了起來,這個老十四,想的還真是周全,竟然連遠嫁蒙古的姐姐也能想到,這倒也是個機會,讓她們和丈夫孩子回京看看也好,澳洲移民需要大量蒙古牧民,讓他們去天津感受一下澳洲移民的規模和保障,回去也方便宣傳。

最難得的是老十四這份心意,對那幾個沒有什麼印象的姐姐,他尚能如此顧全,着實令人欣慰,況且,經他這一說,舉辦萬壽慶典與大建園林竟有異曲同工之效,也虧他能說會道。

想到這裡,康熙含笑道:“你想辦的事情,總能找個足夠的理由,朕允你便是,不過,此次萬壽慶典,朕欲邀請天下六十五歲以上的耆老,不論官民,進京祝壽,你意如何?”

一聽康熙允准,胤禎不由大喜,忙奉承道:“我大清以孝治天下,尊老敬老,是爲大清美德,皇阿瑪此舉乃亙古未聞之創舉,必然震爍古今,流傳後世。”

康熙也未料到,胤禎竟然一下將此舉與‘以孝治天下’聯繫起來,而且評價如此之高,這倒是大出他的意料,心裡不僅甚爲得意,對這一創舉也充滿了期待。

見康熙高興,胤禎連忙又道:“皇阿瑪,考慮到西學在造艦、鍊鋼鍊鐵、火器、火藥等軍事方面以及勘探繪測、修壩築堤、修路架橋、探礦煉礦等民用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特別是隨着海外之地的擴張,急需各種西學人才,如今別說是西學人才,便是數學人才、雜學人才亦是奇缺無比。

有鑑於此,兒臣擬在京城、天津、上海、廈門、江寧、福州、廣州等地開辦義學,招收適齡孩童入學,同時學習國學與西學,培養大清自己的人才,還望皇阿瑪允准。”

第685章 狗咬狗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353章 師出有名後記6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151章 招撫第195章 毒師爺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578章 蠲免第56章 出謀劃策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266章 特權待遇第672章 應對第569章 大旱第600章 有雨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98章 白費勁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524章 豆汁飯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683章 晉和盛第23章 妖孽謀士第362章 什麼香?第143章 手銃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169章 會審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31章 唱白臉第676章 詭辯第283章 下馬威第40 章 圍爐品酒賞美人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567章 不解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321章 善後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725章 西花園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216章 四方天第362章 什麼香?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78章 投桃報李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164章 方苞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660章 對比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713章 倭奴第588章 試探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492章 徵日(一)第670章 驛站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589章 動手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330章 龍虎鬥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50章 各方反應第725章 西花園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448章 倭子國第567章 不解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561章 入營第659章 新黨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507章 報喜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410章 吃早茶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644章 暢春園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329章 奴隸農莊後記6第511章 工人?第88章 廢了他第79章 食色性也
第685章 狗咬狗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353章 師出有名後記6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151章 招撫第195章 毒師爺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578章 蠲免第56章 出謀劃策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266章 特權待遇第672章 應對第569章 大旱第600章 有雨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98章 白費勁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524章 豆汁飯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683章 晉和盛第23章 妖孽謀士第362章 什麼香?第143章 手銃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169章 會審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31章 唱白臉第676章 詭辯第283章 下馬威第40 章 圍爐品酒賞美人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567章 不解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321章 善後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725章 西花園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216章 四方天第362章 什麼香?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78章 投桃報李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164章 方苞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660章 對比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713章 倭奴第588章 試探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492章 徵日(一)第670章 驛站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589章 動手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330章 龍虎鬥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50章 各方反應第725章 西花園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448章 倭子國第567章 不解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561章 入營第659章 新黨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507章 報喜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410章 吃早茶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644章 暢春園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329章 奴隸農莊後記6第511章 工人?第88章 廢了他第79章 食色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