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76章 李衛當官

bookmark

聽的貞武吩咐按照禁衛新軍組建,施世綸不由大爲發愁,禁衛新軍那都是騎兵,我一直隸總督養二千騎兵,那不是吃飽了撐的?這一年要多開支多少銀子?

見施世綸沒做聲,貞武不由微楞了一下,轉念已是明白他擔憂的原因,便笑了笑道:“禁衛新軍也有步兵的,換軍裝也只是遲早的事。”

聽的這一說,施世綸才放下心來,忙躬身道:“微臣尊旨。”

沉吟了片刻,貞武才接着道:“直隸總督位高權重,總攬三省軍民政務,又正值多事之秋,澳洲移民、推廣高產抗旱作物,馬上又將整治海河,推行攤丁入畝,事務繁雜,樁樁又皆是要務,你肩上的擔子可不輕。

你爲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體恤民情,這些都是優點,不過,遇事偏執的秉性卻是要改一改,太上皇曾說過,‘清官多刻,刻則下屬難堪,清而寬方爲盡善,居官人,清而不自以爲清,乃爲真清。’

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過於苛刻,反而於事無益,不要自認爲官清廉,便盲目自信,剛愎自用,處事全憑一己之好惡,置世俗人情於不顧,這對你無益,對百姓對朝廷皆無益。

身居高位,處事惟求得中,政事不同於個人修爲,是各方利益的博弈,施政要想有所作爲,就不能僅憑道德上的居高臨下,一味的偏執強硬,要學會妥協。

前明有個清官叫海瑞,一生廉潔耿介,平時所學以剛爲主,自號剛峰,慨然以天下爲己任,但命途多舛,道不得行,幾次爲官。皆是黯然收場,箇中原由,你閒暇之餘好好琢磨一番。

歷史上清官不少,然於國計民生卻無多大益處。你雖稍有偏頗,但極重民生,這便是朕擢拔你的原因,望你好自爲之,不要有傷朕識人之明。”

聽的貞武絮絮叨叨,施世綸心裡一陣陣發熱,他多年停滯於二品侍郎。便是吃虧在‘偏執’二字上,如今天津又是海軍學院、軍工作坊,又將大力整治海河、還有澳洲移民,攤丁入畝,坐鎮天津的王公大臣定然會越來越多,要想做事,非得學會妥協不可。

待貞武說完,他便起身跪下道:“皇上訓誨。微臣必定銘記於心,時時尊循,戒驕戒躁。公允處事,斷不敢辜負皇上擢拔之恩。”

“恩。”貞武微微頜首:“先跪安吧,叫白子云幾人進來。”

望着施世綸躬身退出,貞武微微輕嘆了一聲,施世綸在民間口碑極好,但願他偏執的性子能改一改,朝廷培養清官難,臣子做清官更難,歷史上留名的清官皆是性情偏執之輩,象湯斌、張鵬翮之類的清官在民間是極難得到好評的。就因爲他們不偏執不嚴苛。

貞武對施世綸的期望極高的,想將他樹立爲朝野一致讚許的清官典型,不僅是朝廷需要,百姓也需要,大清百年盛世,總的推出幾個象樣的清官來。

白子云、丁善、潘祥、武安邦、揚敏、宋時凡等六人進了殿之後。便恭敬的跪頭道:“學生白子云等躬請皇上聖安。”

貞武看了幾人一眼,微微笑了笑,見幾人走近了又要下跪,才道:“免禮,站着回話。”

白子云六人都是學了面聖的禮儀的,見貞武對他們日常優遇,心裡都是一陣激動,忙躬身謝恩。

貞武逐一看了打量了幾人一番,這六個舉子是他還是貝子的時候,招攬進希望義學任教的,一轉眼,已經六年時間了,略一沉吟,他才溫和的問道:“你們如今都在紫竹林的軍工作坊?”

六人如今都已習慣的以白子云爲首,聽的貞武問話,白子云稍一猶豫,便躬身道:“回皇上,他們五人一直在紫竹林的作坊,學生是在天津至京城的驛完工之後才進的作坊。”

貞武微微點了點頭,道:“天津馬上要根治海河,白子云着授工部都水清吏司員外郎,全程參與根治海河的工程,到希望義學去挑幾個資質好的做學生,邊學習邊實踐,給朕儘快帶出一批可用的人才出來。”

工部員外郎可是從五品的官階,揚敏幾人一聽,不由大爲羨慕的瞥了白子云一眼,雖然一個個都知道授予官身是遲早的事,可從未敢想貞武直接就授予五品的官階,即便是中進士,外放也不過是七品,運氣好能授個六品,升到五品,尚須幾年的打拼。

白子云心裡亦是大爲激動,卻是極力壓抑着,儘量沉穩的跪下道:“微臣尊旨,躬謝聖恩。”

貞武又看向揚敏幾人,道:“着授揚敏戶部主事,丁善爲刑部主事,潘祥、武安邦、宋時凡皆授工部主事留在軍工作坊。”

各部院的主事是正六品的官階,雖然比起白子云低了一級,衆人仍是欣喜不已,忙齊齊跪下謝恩。

貞武掃了幾人一眼道:“你們也算是朕的藩邸舊人,務必清廉爲官,勤謹奉差,若有過不了的難關,可以奏報與朕,你們都年輕,切忌驕橫輕狂,自毀前程。”

一聽貞武這話,六人心知這是貞武對他們寄予厚望,一個個忙叩首道:“皇上訓誨,微臣等謹記於心,不敢或忘。”

“跪安吧。”貞武輕聲吩咐道。

批閱完送來的奏摺,貞武閒適的在殿裡踱了幾圈,江南的人事也該乘機動一動了,兩江總督是八哥的人,暫時還得留點情面,完顏海鋒現在是正牌子的國舅,也該升一升了,問題是上海的攤子讓誰去守?凝神踱了幾圈,他纔想起了李衛。

想到李衛,他不由微微笑了笑,不知道他將上海的風月場所建的如何了,這小子打理上海應該是沒有問題。

默神想了半晌,貞武隨後就發出一道諭旨:轉刑部右侍郎覺羅法喇爲盛京刑部侍郎,調江蘇巡撫張伯行爲刑部右侍郎,升松江知府完顏海鋒爲江蘇巡撫,升上海知縣查嗣庭爲松江知府,任李衛爲上海知縣。(未完待續。。)

第713章 倭奴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599章 使團第1章 胤禎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174章 回京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21 圈錢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516章 小議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509章 突破點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714章 大局第623章 晉封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251章 亂了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580章 官缺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675章 下馬威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52章 好色貪婪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660章 對比第329章 奴隸農莊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64章 失算了第36章 督撫之爭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203章 埋刺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322章 強勢第36章 督撫之爭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80章 朝會(一)第710章 揉搓第49章 白送?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54章 帝王心術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164章 方苞第694章 規劃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581章 返京第93章 探望十三第709章 失控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43章 危機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564章 發作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24撩撥康熙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584章 出路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587章 準備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55章 國家名器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590章 徹查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
第713章 倭奴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599章 使團第1章 胤禎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174章 回京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21 圈錢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516章 小議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509章 突破點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714章 大局第623章 晉封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251章 亂了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580章 官缺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675章 下馬威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52章 好色貪婪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660章 對比第329章 奴隸農莊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64章 失算了第36章 督撫之爭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203章 埋刺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322章 強勢第36章 督撫之爭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80章 朝會(一)第710章 揉搓第49章 白送?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54章 帝王心術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164章 方苞第694章 規劃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581章 返京第93章 探望十三第709章 失控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43章 危機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564章 發作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24撩撥康熙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584章 出路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587章 準備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55章 國家名器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590章 徹查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