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30章 龍虎鬥

bookmark

這未免有些牽強了,老九胤禟聽的大不以爲然,雖然康熙歷來不喜歡他,但說康熙是個嫉賢妒能的主,他還是不認同,身爲帝皇,其威望和皇權是不容挑戰,但儲君人選自然是要盡好的挑,難不成還選個差的?當然,這前提是不危及皇權,十四弟不正好符合這條件?

胤禩哪裡知道知道老九的想法,自顧順着思路侃侃說道:“在一衆兄弟中,十四弟可謂是最爲優異者之一,優點就不說了,缺點是鋒芒畢露,不懂收斂,更嚴重的則是野心勃勃,嗜戰如狂、侵略成性,正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若十四弟爲一國之君,恐非國家之福。

但若不立十四弟爲太子,皇阿瑪則必然招致物議,畢竟十四弟才能出衆,聲名卓著,而更爲可慮的是十四手中的實力和勢力,立其他兄弟爲太子,誰又能擋的住十四弟的打擊,必然重蹈覆轍,再度上演廢立太子大戲。

因此,八哥以爲,皇阿瑪必然會拖延立新太子的時間,同時將逐步削弱、打壓十四弟的勢力和實力。而十四弟想來早已看出這點,爲求自保,他只能盡一切手段增強自己的實力和勢力,企圖逼迫皇阿瑪立他爲太子。

這就是皇阿瑪與十四弟的矛盾所在,別看皇阿瑪現在對十四弟信任有加,在立太子的這個問題上,兩人必然有番惡鬥。

咱們現在什麼也不需做,靜觀便可,若十四弟勝出,得立爲太子,那咱們不認輸也不行,唯有死心塌地支持十四弟。若十四弟落敗,咱們就可以撿現成的便宜,痛打落水狗,一舉將十四弟打的永無翻身的機會。

雖說是坐山觀虎鬥,但咱們也不能無所事事,不要忘了,還有個四哥,咱們必須全力打擊遏制四哥,老十四若勝出,這是大功一件,老十四落敗,咱們就是除掉了一個潛在的對手。”

聽到這裡,老九胤禟不由連連點頭,暗自佩服,十四弟確實好戰,海軍還未成軍,就已經忙着東征西討了,若從好戰必亡這點來說,確實非最理想的儲君人選,而十四弟目前所爲,也得確是爲立太子鋪路,看來,十四弟與康熙定然有場惡戰。

想到這裡,胤禟頗爲惋惜的說道:“都說十四弟眼光長遠,這次可說是走了眼,若是早看出這局勢,當初在海上將皇阿瑪豈不是一了百了?”

“九弟這就是苛求了。”八阿哥胤禩呷了口茶,方纔輕鬆的說道:“彼時,局勢紛亂,皇阿瑪若是駕崩,十四弟手中不過七千海軍,火槍兵僅爲三千,他根本沒把握短時內一舉殄滅太子,若皇阿瑪駕崩的消息傳出,太子佔據大義,一旦登基,後果則不堪設想。不說太子,就連我們,十四弟那時也毫無把握,因爲海軍在天津炮擊皇阿瑪一事,十四弟那時身上還揹着弒君篡位的黑鍋,想要登基,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對十四弟而言,亂中取勝,反倒不如穩中求勝,即便是現在看來,十四弟當時的決斷也是最爲正確的。”

“那解決了太子之後呢?那時十四弟不仍然有機會?”胤禟說着,手輕輕一劈。

“皇阿瑪是何等人?豈能想不到這點?太子兵敗的消息又無法隱瞞,十四弟豈敢冒此大險?將大功變成大禍?”胤禩淡淡的說道:“海外分封,確實妙不可言,不知皇阿瑪會如何應對,還別說,這場龍虎鬥,真是令人期待。”

*海軍南洋大捷,攻克西班牙帝國在大呂宋的馬尼拉港,佔領大呂宋島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城,令人欣喜如狂的卻不是捷報,而是大呂宋島有一千萬傾肥沃的土地和健壯的奴隸出售,而且是以白菜價甩賣!

消息一傳出,大呂宋島立刻就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胤禎聞知後,立即就譴人四處宣傳,呂宋距離臺灣島不過四百里,乘船一日可到,盛生金、銅、出產水稻、甘蔗,椰子,馬尼拉港到廣州不過四日路程,達古潘港到廣州三日便至。

一時間京師各大茶樓、酒樓、會館都在議論紛紛,恂王府的人則盡力的散播、解答各類問題。

“在大呂宋島購置田產,有安全保障嗎?”

“十四爺的海軍已經開始全面佔領南洋,欲成立南洋行省,連西班牙艦隊都已整個被俘,你說呂宋島的田產有沒有保障?”

“呂宋島的田地是活賣還是絕賣?要納稅嗎?”

“爺這不是廢話,自然是絕賣,至於納稅,五年內免稅。”

“到底多少一畝?現在市價是七兩一畝,上好的水田亦才十二兩,這所謂的白菜價是多少?難道是幾錢銀子一畝?”

“爺這話算是問對人了,聽十四爺說,不超過一兩一畝,具體的還要看田地的好壞。”

“奴隸呢?奴隸多少一個?而今一個健壯奴隸也就二十兩,呂宋的奴隸是什麼價?”

“這就不太清楚了,應該在三兩左右吧。”

“這麼說吧,呂宋島氣候適合、雨水充足,種植水稻的話,畝產二石,絕對沒問題,就按一石一兩計算,一年就可回本,種植甘蔗熬糖,收入則更多,若在呂宋島購置田產,奴隸,一年絕對可以回本。”

“這不是天上掉銀子嗎?爲什麼賣這麼便宜?”

“切!這都想不通?十四爺這是要看看有沒有人買?日後海軍是否有必要在海外大力佔領土地?說白了,這次賣地,就是一次嘗試,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那個店了,你以爲下次還有如此便宜的機會?沒聽說棉蘭老島和婆羅洲島的土地要分封給宗室親貴?”

一聽說南洋的島嶼還要分封給宗室親貴,所有人都來了興趣,既是那些王公貴族在南洋有了封地,那朝廷自然是要極力維護南洋安穩,再說了,一年就可以回本,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機會難得,這次可真是天上掉銀子了,南洋雖遠,又不用親自去,派子侄輩去便是,不到十萬兩銀子就可以掛千傾牌!這種好事到哪裡去找?

京師內城,‘澹泊居’的大廳裡,此時也是鬧翻了天,十四爺傳出的消息說不論宗室勳貴,不分滿蒙漢,爵位在二品以上者,皆有分封的機會!

幾乎所有二品以上爵位的宗室親貴,文武大臣全部都集中到了‘澹泊居’的大廳,紛紛打探,議論此事的真實性,可能性!

分封,始於西周,是將皇族、功臣、貴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各封國則必須對君王承擔各種義務,並受君王控制,以此方式鞏固和擴大統治,但是封國的政治、財政、軍事、人事大權都不受國家控制。

幾千年來,分封制屢廢屢興,前明對皇族就是實行的分封制,大清立國之初的三藩,也是分封,裂土封王!相比於現在悶在京城的這些個空筒子王爺而言,那簡直是天壤之別,根本就沒法比!

是以一聽到海外分封,一衆宗室勳貴全都坐不住了,紛紛四處打探具體的消息,偏偏老十四又閉門拒客,一衆人便紛紛趕到消息最爲靈通的‘澹泊居’,就連從不關心政事的閒散宗親,亦紛紛趕了過來,人自然是越聚集越多,比開朝會還要熱鬧幾分。

若說是大清疆域內分封,那自然是沒人敢相信,三藩之亂這纔過去三十餘年,年紀稍大點的都還記憶猶新,誰也不願意去做那沒有善終的王爺,但是海外分封可就不同了,就說南洋,距離大陸足有四、五天或者是十天半月的海路,根本就不可能對大清構成威脅和影響。從積極方面來說,南洋分封還可以起到爲國屏障的作用,關係遠比大清的藩屬國更爲牢固。

南洋大捷,可說是再次證明了大清海軍的強大,海軍有足夠的能力在海外佔領廣袤的土地,這些土地怎麼辦?賣嗎?那也要有人買不是,就一個呂宋島,就足有上億畝土地,即便是賣五錢銀子一畝,那也是五千萬兩銀子,民間能有多少銀子用來買地?而如此多的土地怎麼辦?不要,還是閒置荒廢?用來分封自然是最理想的。

若說一衆勳貴大臣還是將信將疑,那一衆皇族宗親卻是深信不疑,海外分封絕對是勢在必行!

三年前,海軍初建,康熙就若隱若明的許諾,凡有子弟加入海軍的宗室在海外會有意想不到的封賞,那時他們想的不過是跑馬圈地和免費的奴隸,卻怎麼也沒想到老十四竟然明確的提出海外分封,如今,兩廂一印證,康熙當初可能、應該就是這意思,有康熙和老十四兩人的共同推動,這海外分封豈不是鐵板釘釘!

一衆皇族宗親的當家人都是會意而笑,卻沒人肯去點破,康熙當年可是嚴旨不許有絲毫泄漏的,眼下,海外分封已經正式的提了出來,推行想來也不會太遠,一旦被康熙嫉恨,這海外分封則大有可能泡湯,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未完待續)

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515章 跋扈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652章 相親的第151章 招撫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683章 晉和盛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307章 朝陽門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151章 招撫第154章 收曹顬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205章 糾結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18章 上尊號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47章 順勢而爲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55章 國家名器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492章 徵日(一)第677章 薄懲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499章 徵日(八)第68章 潑天大案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200章 機會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119章 機會第670章 驛站後記一算是續集第508章 出手第489章 出征第493章 徵日(二)第673章 滿城第492章 徵日(一)第645章 內務府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651章 選秀女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501章 徵日(十)第208章 子嗣問題後記二第494章 徵日(三)第148章 建軍港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268章 肥水不落到外人田第504章 和談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283章 下馬威第529章 駕馭朝會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203章 埋刺第613章 拿捏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600章 有雨第671章 老辣第477章 升級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644章 暢春園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556章 心結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478章 入主東宮
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515章 跋扈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652章 相親的第151章 招撫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683章 晉和盛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307章 朝陽門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151章 招撫第154章 收曹顬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205章 糾結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18章 上尊號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47章 順勢而爲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55章 國家名器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492章 徵日(一)第677章 薄懲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499章 徵日(八)第68章 潑天大案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200章 機會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119章 機會第670章 驛站後記一算是續集第508章 出手第489章 出征第493章 徵日(二)第673章 滿城第492章 徵日(一)第645章 內務府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651章 選秀女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501章 徵日(十)第208章 子嗣問題後記二第494章 徵日(三)第148章 建軍港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268章 肥水不落到外人田第504章 和談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283章 下馬威第529章 駕馭朝會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203章 埋刺第613章 拿捏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600章 有雨第671章 老辣第477章 升級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644章 暢春園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556章 心結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478章 入主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