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

六十八年皇帝生涯,已經磨光了朱祁鈺的所有感情。

他早就化身一臺機器。

如果不是機器,怎麼可能六十年如一日,按部就班的活着,不曾抱怨,沒有情緒,無論誰生誰死,他都冷眼旁觀。

他早就變成了一臺機器。

從景泰八年的時候,他就在成爲機器的路上狂奔,大概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他完美進化成了機器。

感情這東西,早就割斷了。

所以,長壽最大的秘訣,就是無情。

情深不壽。

朱祁鈺斬斷情絲,是從四龍降世開始的,他從未想過,在掌控如此嚴密的後宮之中,他的愛妃們居然來一招狸貓換太子,差點讓他皇位不穩。

他一直以爲,自己對嬪妃不錯呢,他亂納嬪妃,對誰都非常和善,忍受她們的缺點,自認爲自己做得非常好了。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他被騙了。

那些女人所謂的深情,對的不是他,而是對他的皇位,對他的權勢而已。

他才發現,這世界上沒有人真正的愛他,愛的無非是他手中的權力。

如果他只是一個凡夫俗子,可能連個老婆都討不到。

真是一往情深餵了狗。

那些後宮嬪妃,眼裡只有權力。

沒人在乎他的感受,沒人考慮過他的皇位多難座,沒人考慮過的歡樂與悲傷,她們只是通過他爭奪權力罷了。

從那時起,朱祁鈺揮劍斬斷情絲,永不爲情所困。

爲何朱祁鈺能斬斷情絲,歷史上那麼多皇帝都爲情所困,走不出情之一字,只因用情太深。

朱祁鈺確實投入了感情,但他投入的很少,他是極爲能剋制情感的人,他本就冷血。

所以斬斷的乾淨利落。

後來,後宮嬪妃一個又一個死去,他連看都不看,甚至她們給自己寫的信,他全部燒掉,一字不看,省着毀了自己的道心。

情絲好斷,親情難斬。

朱祁鈺不止斬斷了情絲,還斬斷了親情。

他看似疼兒子稀罕女兒,可女兒死了幾個了,他連眼睛都不動一下,外藩的兒子,死了三個了,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可他就當不知道,心無波瀾。

總說世界上沒有狠心的爹孃。

可狠心,恰恰是長壽的秘訣之一,自己活着,和惦記兒女,該選擇哪個呢?

不能選擇全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女兒都是前世的債,你越惦記他們越給你惹事,就沒個安心時候。

朱祁鈺選擇了自己長壽。

他已經將世界上無數權勢,賞賜給了自己的兒女,他們還想要什麼?要他老子這條命嗎?

惦記?惦記他們幹什麼,他們又不惦記朕!憑什麼惦記他們?

朕如此勞累的時候,誰能代朕幹一天?

朕如履薄冰的時候,誰能扶朕一程?

憑什麼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

當朕是老黃牛嗎?當朕是傻子嗎?

朱祁鈺從不覺得,自己哪裡虧欠了兒女,反而,所有兒女都虧欠他的,誰還了?

他養了六十來年的朱見淇,在他臨老之時,不照樣不孝嗎?

最喜歡的四兒子,回國繼太子位,對他不也是假裝關心嗎?喜歡的不就是他屁股底下那張椅子嗎!是他這個老得行將朽木的老頭子嗎?

我是你們爹呀!

我老了,伱們就跟外人一樣嫌棄我。

我爲什麼要將這天下至寶,給你們?

憑良心說,他自認是千古對兒女第二好的帝王了,第一是太祖,第二就是他了。

他不知道年老的時候,太祖皇帝是否覺得自己對兒女太好了,卻沒得到兒女的回報時,會不會感傷呢?

也許會吧,太祖皇帝是真心疼愛兒孫。

看看漢武帝、唐太宗,他們是怎樣對自己的兒女的?

可人就是不知足啊。

朱祁鈺在晚年這般剋制,一是爲大明發展,二是爲他這些兒女啊,可這些兒女誰理解過他?誰知道他心中的苦?

來要權力的,來要領土的,來要兵力的,來要錢財的。

都是要東西的!

都是伸手的!

誰來問問他們的爹,身體舒不舒服啊,誰能回來伺候他爹兩天!

誰能?

別說什麼是一國皇帝,國內沒太子嗎?沒大臣嗎?你怎麼有時間玩女人,沒時間伺候伺候你親爹呢?

要東西的時候,怎麼知道給你爹寫信呢?

人老了,需要的是陪伴!

你們小的時候,朕陪着你們長大,朕老了,誰陪朕變老啊!

那些女兒就更別說了,一個入宮伺候親爹的都沒有,因爲他不肯給女兒藩國,所以女兒都恨他。

沒有一個記得小時候,他爹多麼疼她們了。

都忘了!都是白眼狼!

我憑什麼還想着你們?

你們就跟滿朝臣子一樣,都是我朱祁鈺的工具,我想殺就殺,我想給誰權力,誰就有權力,我不給誰,誰就永遠被踩在腳底下,世代翻不了身。

我是皇帝,年老尚且如此難過!

普通百姓呢?

爲何現在年年都有老人自殺,以前朱祁鈺不懂,認爲是制度不行,是社會保障不行,是朝廷有問題。

現在懂了,就是兒女不孝。

天下間,父母對兒女的愛,兒女能回報萬分之一嗎?

不能!

別說年老被嫌棄了,沒錢也被嫌棄,長得醜也被嫌棄,做飯不好吃也被嫌棄,什麼都被嫌棄。

說來說去,就不該生這個孽障。

朱祁鈺執掌世界權柄,是世界的皇帝啊,不照樣被人嫌棄嗎。

老四伺候他十天,就生病了,誰還能伺候他呀。

換了哪個兒子能行?

宮外的女兒,誰能來進宮伺候他們老爹幾天啊?進宮就是要東西,不給就生氣,沒一個知道孝順的。

朱祁鈺算了算,他大概有八年沒見到女兒了。

是景泰六十年,他那六公主在宮外無法無天,他說了幾次也不聽,最後被人狀告到奉天殿上去。

他震怒之下,把女婿和外孫帶來,鞭死女婿和三個外孫,把她押解中都圈禁,從那之後,所有女兒都不敢入宮了。

從那之後,他嚴格限制公主的規制,恢復洪武朝的舊制,並嚴禁外戚從政從軍從商。

其實從永樂朝之後,大明法制對公主是比較寬泛的,到了景泰朝,甚至一定程度上允許公主參政。

因爲朱祁鈺需要公主勢力來平衡文官勢力。

唐朝爲什麼那麼多亂政公主,就因爲唐朝需要公主勢力平衡世家勢力,並且需要公主和世家聯姻,這就造成了公主成爲皇家和世家的代表,也就擁有了政治權利的先提條件。

景泰朝,朱祁鈺想用公主和外戚組成一股新勢力,和勳貴、文官形成三權分立的局面。

可最終失敗了。

主要是公主勢力,爛泥扶不上牆,公主和文官和勳貴後代組建的家庭,搞得不倫不類,她們有的倒向了勳貴,有的倒向了文官,就沒人願意幫助她爹的。

外戚方面,朱祁鈺並不是特別重視,他本意是打算等公主勢力成型之後,再行扶持外戚。

捏合兩股勢力。

主要是,這些公主外嫁後,心裡不平衡,她們的兄弟全都外藩,當了一國皇帝,她們也有皇家血統,憑什麼不能也擁有一個藩國?

女權思潮之後,公主們都是極端女權者,她們認爲男女平等,老皇帝嘴上說男女平等,其實並沒有做到平等,因爲她們就沒有封國。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她們都在和皇權作鬥爭,鬥她們的爹。

讓老皇帝的佈置成了空。

之後老皇帝也不提扶持外戚的事了,就導致公主勢力和外戚勢力一蹶不振,最終還是文官、勳貴、太監三權分立。

公主不靠譜,朱祁鈺索性就慢慢收回政治權力。

可這些女兒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今天要這個,明天要那個,封國得不到,就可勁刮老皇帝的油水。

老皇帝不給,就從民間搜刮。

她們倒是不敢搜刮老百姓,不能說是不敢,主要是太少了看不上,她們專門搜刮資本家。

可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老百姓買單。

朱祁鈺也沒辦法,偶爾給偶爾罵,父女關係差到了極致。

近些年,女兒不入宮,他也不想見,反正相看兩厭。

不過,公主的權柄越來越小,他已經在限制整個宗室的權柄了。

他有十七個女兒,活到今天的有十一個,有一個是被駙馬虐待死的,他將駙馬給凌遲了,兒孫也一起送葬了。

其他五個算壽終正寢。

至於葬禮,他也不知道,因爲朝臣沒有告訴他。

但是,公主死了,駙馬要殉葬,這是景泰朝的規定,且公主和駙馬必須是一夫一妻無妾制,非公主子女,也要殉葬。

這種子女,都是偷幹生的,所以殉葬沒毛病。

固安死的時候,方涵還活着,但也自縊身亡了,沒有特例,必須殉葬。

剩下的十一個,現在有兩個躺在牀上,病重了,估計熬不到年底了。

他都知道。

沒人報他,他就當不知道。

他自認爲對女兒已經仁至義盡了,十七個女兒,沒一個孝順的,還讓她們安享富貴,他這個爹已經當得太合格了。

女兒死了,女婿下去陪着,他這個爹當的還不夠好嗎?

作爲父親,他並不是非要求回報的,但老父親也需要被關心啊,被一味索取,他會生氣的。

當朱祁鈺不再把兒女債,放在心上的時候,他才徹底變成一個無情的機器,從那一刻開始,這世間沒有任何事他能阻攔他的腳步,也沒有任何人,能阻攔他長壽的步伐。

就說談妃,後宮之中碩果僅存的妃嬪,他倆看似報團取暖,其實朱祁鈺卻時時刻刻拿捏談妃。

談妃在他眼裡,也是讓他舒服的高級工具人而已。

一個伺候他的工具而已,但談妃是一個高級工具人,能夠近他的身,且不被他懷疑的工具人。

之所以信任她,可不是因爲感情,而是因爲極深的利益捆綁,他在談妃就活得舒服,他在談妃的兒子們就能得到大明的好處,還有談妃的母族,都能活得滋潤。

看看其他妃嬪的母族,隨着宮中貴人的病逝,陸陸續續都失去了富貴,有的甚至家裡都出去要飯了。

因爲公主勢力扶持不起來,外戚自然也一蹶不振,全靠自己,宮中不會給什麼依仗的。

宮裡宮外的關係,促使談妃必須妥善照顧好老皇帝。

朱祁鈺早就不信什麼感情了。

他只信利益。

皇帝長壽,是世間最難的一件事,皇帝的平均壽命,不足四十歲。

大明就鮮有活過四十歲的皇帝。

朱祁鈺卻活到了九十歲。

排除陰謀論,必須嚴格控制自己,飲食、運動、慾望、情緒、心態,而這些都是長壽的基礎。

朱祁鈺的登基時間並不早。

秦始皇13歲登基,漢文帝24歲登基,漢景帝32歲登基,漢武帝16歲登基,唐太宗21歲登基,唐高宗22歲登基,唐玄宗27歲登基,宋仁宗13歲登基,元世祖45歲登基。

明太宗43歲登基,明仁宗37歲登基,明宣宗26歲登基,正統皇帝7歲登基,朱祁鈺22歲登基。

從平均壽命來看,朱祁鈺也就當個十幾年的皇帝,也就壽終正寢了。

可朱祁鈺就是能苟。

和所有千古一帝比起來,朱祁鈺最是能苟。

文治武功,方方面面都比不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太祖。

“陛下。”太監喚了一聲,因爲老皇帝愣神太久了。

朱祁鈺纔回過神來:“扶朕回殿吧。”

等晚間時候,朱佑梐入養心殿請安的時候,他忽然問:“太孫,若將千古皇帝排名,朕能排在第幾?”

朱佑梐心裡一驚,老爺子在考校他?

“孫兒以爲,皇爺爺穩居前三。”朱佑梐給他一個很高的評價。

可朱祁鈺並沒說話,難道第一是朕自己想的?其他人不覺得朕是第一嗎?

“你說說你心中的前三。”朱祁鈺笑着問。

朱佑梐打量他一眼,小心道:“孫兒以爲,太祖皇帝肯定要排進去的,唐太宗也該有一席之地。”

這樣一下子前三名額全了。

這小子打個馬虎眼,意思是太祖第一,朱祁鈺第二,李世民第三。

擺明了是假話。

“說真話。”朱祁鈺不高興了,這不擺明吹捧朕的功績嗎,朕的功績是實打實的,還需要吹捧嗎?

“孫兒真是這樣認爲的,之所以皇祖父不能排到第一去,因爲您是太祖皇帝的子孫,豈能越過祖宗?”朱佑梐明顯言不由衷。

“排名看什麼祖宗,那照你這麼說,太宗皇帝應該排在朕的前頭啊!”朱祁鈺生氣了。

“孫兒知錯!”

朱佑梐知道糊弄不過去了,咬咬牙道:“孫兒以爲,秦始皇當排第一,唐太宗排第二,皇爺爺排第三,太祖皇帝排第四,漢光武帝排第五。”

“成吉思汗和太祖皇帝誰厲害?”朱祁鈺問。

“肯定是太祖皇帝更厲害呀,成吉思汗固然打下的領土多,那是因爲他的兒孫更加優秀,騎兵更加厲害,而且蒙古善於打仗卻不善於治國,我朝太祖皇帝善於打仗善於用人善於治國,乃軍政全才。”

“孫兒認爲,漢光武帝也比成吉思汗要厲害,如果給漢光武帝一張世界地圖,漢光武帝也能打通世界。”

朱佑梐這個想法有點意思呀。

“你說太祖皇帝厲害,太祖皇帝也知道這廣袤的世界,爲何太祖皇帝沒有去打下世界呢?甚至將鄰國,都設爲不徵之國,爲什麼呢?”朱祁鈺意味深長地問他。

有人說朱元璋小家子氣,農民出身的他,只能看到一畝三分地。

也有人,明亡就亡於洪武朝。

洪武朝的制度,就註定了大明會亡國。

“回祖父。”

朱佑梐認真道:“國恆強好戰必亡,大明建立之初,國家窮困凋敝到了極致,蒙古人在這片土地上大肆掠奪,又經過元末大戰爭,大饑荒,餓殍遍地。”

“若太祖皇帝,興兵再戰,必然能打下更加廣袤的疆土。”

“卻會丟了大明國祚。”

“大明必然是二世而亡。”

“孫兒一直以爲,秦朝二世而亡,就是因爲秦始皇窮兵黷武,秦兵之強,歷史罕見,歸根結底是軍功制。”

“可是,隨着秦滅六國之後,秦國的軍功制已經土崩瓦解了,民間已經無地可分了。”

“而舊貴族還在大肆吞併土地,導致爲國征戰的將士,食不果腹,都別提封地了,吃飽肚子都難。”

“所以,秦必然會滅亡。”

“如果大秦滅亡六國,不是一世做的,是循序漸進,一點點吃掉的,大秦說不定也會擁有二百年國祚。”

“或者說,商鞅變法最後的餘暉,就是滅亡六國。”

“如果秦始皇手裡不滅六國,大秦也沒有機會滅亡六國了。”

朱祁鈺微微點頭,這番見解是對的。

秦朝到了秦始皇末期,連老秦人都拋棄了秦國,因爲軍功制度下,無土可分,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確實滅亡了六國,卻收穫了六國刻骨的仇恨。

恰恰說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沒什麼好下場。

這也是朱祁鈺的軍功制,要放眼整個世界的,只有全世界的土地纔夠分,而且適當時候要放棄軍功制,不然早晚有一天引火燒身。

也是他將土地分封出去,自己並不直管的原因。

秦滅六國,和朱祁鈺吞併世界,一模一樣。

以秦國的國力,吃不下這麼多疆土的,所以秦始皇滅亡六國之後,就要修馳道,就要大興土木,不做就沒法統治六國呀。

太着急了。

可不着急吧,秦始皇在當時已經算長壽了的,就看他後世之君那個德性,如果秦始皇不做,後代秦國能不能保住都難說,都別談統一六國了。

所以,這是歷史的難題。

連秦始皇那樣偉大的人都發現無解,何況別人了。

千萬別以爲,秦始皇不知道,那樣震古爍今的大帝,可以把他想象成神,神一樣的人物,怎麼可能連這麼低端的問題都看不到呢。

大漢繼承了大秦基業,也是用了一百多年休養生息,才讓天下恢復生機,才讓天下認同漢,認同統一。

幸虧,大漢早期奉行無爲而治,不然江山早就崩盤了。

從後世眼光看發現正確,恰恰證明先人的牛叉。

要不咋說,歷史上成名的人物,全是頂尖人傑,你能看到的事情,人家比你還門清呢,千萬別低估那個時代的智慧呀,甚至說,任何一個燦爛的大時代,政治智慧都是極高的,乃至比現在還要高。

就說秦始皇修的大馳道,是不是今天的高鐵?

雲貴的要道,全是秦始皇開的,一直用到現在。 這種歷史頂級人才,政治眼光可怕到了極致,青藏線,是明太宗第一個修的。

秦始皇時代留下多少制度啊,一直用到了現在,就這套制度,拿到後世都是遙遙領先。

“所以孫兒認爲,太祖皇帝停止征戰,是爲了讓百姓休養生息,讓天下恢復繁榮。”

“這恰恰說明太祖皇帝政治眼光卓越。”

“蒙古人確實能徵善戰,可蒙古人是不治理地方的,漠北、西北的嚴重沙化,就是蒙古人作惡的結果!”

“他們不治理,在哪裡待一段時間,把土地水土都玩廢了之後就走,他們一路西遷,自然就需要一路打仗。”

“所以蒙人善征戰,因爲不征戰就沒飯吃。”

“而咱們漢人的家,卻在這裡的,永遠在這裡。”

“他們能走,咱們不能走。”

“所以,太祖皇帝沒有繼續擴大地盤,而是選擇積蓄國力,慢慢恢復漢人的繁榮。”

明初時期,很多省都荒無人煙,千里無人煙,連個人都沒有。

洪武朝多次強制移民,才讓很多省份重新豐盈起來。

繼往開來的任務,要交給後世皇帝了。

可太祖皇帝也沒想到,後世皇帝這麼不靠譜。

建文帝上位就削藩,太宗皇帝又開始靖難,把國家差點打崩盤,大明的繁榮非但沒有延續,反而短暫的中斷了。

整個永樂朝,一直都在對外征戰中。

北方設奴兒干都司,拿下貴州幾個府,又拿下安南,鄭和下西洋,戰績太多了。

可給大明帶來的是什麼,百姓困苦,生不如死。

若非仁宗皇帝在中樞極力支撐朝政,恐怕永樂朝的戰爭就支撐不住了,大明也是二世而亡。

可是,仁宗所謂的支撐,不也是從民間索取嘛。

等於說,從民間借債,後世來還。

所謂的仁宣之治,哪有書上寫的那麼好。

爲什麼宣宗皇帝不再征伐了,以宣宗之能,完全能再收安南,因爲沒錢了,因爲沒實際價值呀。

在沒有耐寒種子之前,整個遼東都沒用,就別說整個東北了。

沒有玉米、地瓜、土豆之前,整個北方都想遺棄。

紅河大平原沒形成之前,安南就是一塊徹頭徹尾的爛地。

就別說朝鮮了,誰要誰倒黴。

所以,從實際角度出發,這些地方都沒用啊,打仗就會增加百姓的負擔,因爲大明收賦稅是從百姓頭上收的,收的是農業稅。

種地的一年到頭能賺幾個錢?

還得剝削他們。

所以,宣宗皇帝一直在開海,一直在下西洋,正因爲有西洋的錢,朝廷才度過了永樂朝不停徵戰的困境。

宣宗皇帝一直在還永樂朝的欠債,到了正統朝才基本還清。

可是,宣宗皇帝忽然就死了。

年僅九歲的正統帝登基了,然後下西洋就停止了。

就是因爲,張太皇太后秉政,所謂明朝最賢名的三位閣老,三楊執政。

他們瘋狂竊取皇權,停止下西洋,斷了皇家的財源。

可西洋沒人下了嗎?

不,變成了士紳集團瘋狂下。

朝廷一說開海,倭寇就瘋狂扣邊,整個明朝東南沿海就沒消停一天。

爲什麼清朝就消停了?

因爲清朝把江南士紳殺絕了,所以消停了。

這是太宗皇帝的鍋。

他得位不正,和士紳做的利益交換,也就形成了士紳集團。

正統朝也開過一次海。

船都沒回來,人是從海上漂回來的。

誰信啊?

那是大海,你漂一個我看看。

在海邊一個浪打身上,都起不來呢,還從大海里游回來,寫童話呢?魯濱孫漂流記啊。

景泰朝爲何能開海。

一是朱祁鈺夠狠,他殺了多少江南士紳,遷走多少;二是他肯讓渡利益,開海不是朝廷開海,而是全民開海,朝廷吃大頭,百姓吃小頭,朝廷派兵還保護海商。

配套提出的政策,允許經商,允許官員經商。

這才能開海。

劃重點,允許官員經商。

沒有這條,誰也開不了海,誰開誰死,太祖來了也沒用。

就算朱祁鈺能炮製十大案,也開不了海,他也得死。

朱祁鈺不止允許官員經商,還將江南士紳的家族企業,賞賜給了官員,不止允許,還鼓勵你們幹。

所以,景泰朝纔開海了。

可能有人忘記了,江南第一撥移民,可是不論死活,一艘船上往死裡裝,不論死活,到交趾多少人算多少人。

後來卻忽然變得極爲溫柔,對待江南移民跟對待祖宗似的。

爲什麼?

因爲朱祁鈺遭到了警告。

如果任由他這般粗暴移民,江南士紳估計活不下來幾個,所以有些人瘋了,警告朱祁鈺。

那年,河北大災,河南洪水,京畿之地震盪。

所以朱祁鈺才捏着鼻子認慫,改變了移民方式。

別以爲朱祁鈺是個仁君。

他選擇那樣移民,就是讓那些人去死。

可,那些人也讓皇帝去死呀,所以朱祁鈺選擇了妥協,從粗暴移民,變成了溫柔移民。

移過去的江南士紳,從罪犯變成了人上人,過去是作威作福的。

朱祁鈺給了他們那麼多福利。

不是白給的。

是因爲他皇位受到了威脅。

也從那時開始,朱祁鈺就不再是一個暴君了。

從那之後,他做事深思熟慮,掛上了僞善的面龐,開始叫什麼天下都是一個漢,華夏苗裔都是我明人,移民是重中之重,移民過程中不能讓我明人死去一個!

等等等。

他怕了。

他不是皇位受到了威脅,而是生命受到了威脅。

所以,從那之後他就開始妥協了,當起了聖人,當起了好人,也不再爛殺人了,不再當什麼暴君了。

再暴下去,就暴到自己了。

想求活,就得學會配合,學會演戲,你好我好大家好。

話說回來。

大明的脊樑,是從土木堡打斷的。

皇帝成了俘虜,成爲天下笑柄,皇權丟了,積攢幾十年的家底兒丟了,邊疆關隘丟了,養了幾十年的強軍丟了,什麼都丟了。

在土木堡之前,大明對外戰爭中,一直是勝利狀態的。

甚至,可以說,漠北諸族被大明打得聞風喪膽,連明軍都不見,聞訊就跑,威震大漠。

大明騎兵橫掃漠北,約有七八十年的光景。

土木堡之敗,連也先都懵逼了,他都沒想到,明軍這麼不堪一擊。

從那之後,大明對外戰爭就變得保守,就是捱揍,一直沒站起來過。

所以說。

不是太祖不行,而是他後世兒孫不行。

也是天不佑大明。

大明這個期間,屬於處處點背,處處不順,處處趕上強敵,大明碰上了最強的蒙古諸部,碰上了最強的倭國,又碰上最強的女真,還天災不斷,處處倒黴。

皇帝咋樣就不說了,其實歷朝歷代皇帝都差不多,昏君遍地都是,可王朝興衰決定的不是一個皇帝,有大環境,有朝臣,有壟斷階級,共同決定的一個王朝興衰。

也不能說是大明倒黴吧,只能說倒黴事總能趕一起去。

厄運專挑苦命人。

大明每次倒黴,都是一窩蜂似的集體倒黴,什麼事都往一塊趕。

“你認爲,太祖皇帝的國策,是正確的?”

“無比正確。”朱佑梐回稟。

“那朕卻常年征戰,並沒有延續太祖國策,那朕錯了?”朱祁鈺在考校他。

“皇爺爺此言差矣。”

“明初之時,和現在截然不同。”

“明初之時,國弱家貧,最該休養生息,絕非打仗。”

“而現在,國富民強,戰爭也是在萬里之外的戰爭,並不波及本土,本土尚且安居樂業。”

“還有一點,就是大明建國之初,賦稅全靠農業稅維持。”

“而現如今,大明靠工商業支撐財政,現在的財政,是明初是上億倍,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點,則是大明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完畢,正是對外開拓的好時機,以原始積累來換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孫兒以爲,國家不能承平日久,便軍力廢弛,而是應該常年征戰,保持軍隊戰鬥力。”

“以前我國缺錢缺糧,所以不能支撐久戰。”

“現在我國兵精糧足,不止不缺,還富裕得很,恰恰應該多戰,多練強兵,讓世界永遠臣服在我大明腳下。”

朱佑梐的見解還可以。

朱祁鈺點點頭:“那說回來,朕哪裡不如秦始皇和唐太宗呢?”

“孫兒以爲,皇爺爺不如唐太宗之處,主要因爲唐太宗在軍事天賦方面的極致才華,再加上貞觀盛世,所以唐太宗是歷代皇帝的榜樣。”

“那朕問你,貞觀盛世和景泰盛世,哪個盛世更大?”朱祁鈺眼神促狹。

“皇爺爺,這個沒法比呀。”

朱佑梐無語道:“貞觀盛世之盛,在於破敗之中崛起,而我景泰盛世,乃是延續輝煌。”

“哈哈哈。”朱祁鈺大笑,立刻收斂:“別耍滑頭,說實話。”

“若論繁華程度,貞觀盛世遠遠不如景泰盛世的。”

這倒是實話。

“軍事天賦朕遠不如唐太宗,但用人治政方面,朕不比他強?”朱祁鈺又問。

這可把朱佑梐整不會了。

您這也太會比了吧?比一比別人好不好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連三歲小兒都知道,您的紫薇閣一百五十功臣,可就沒幾個人知道了。

要說最會用人的皇帝,首推漢高祖,其次就是唐太宗。

再次是太祖皇帝呀,然後纔是您吧。

“呵,照你這麼說,變廢爲寶,讓一羣廢物變成了名臣名將,那不是朕的功勞嗎?”朱祁鈺問他。

這也行啊?

您這也太不要臉了吧。

朱佑梐想吹捧吧,人家老皇帝還不讓吹捧,不吹捧吧,這話沒法聊了。

“皇爺爺,孫兒若以積分來算的話,唐太宗99分,您是98.99分,就差那麼一丁點。”

“就差0.01?”

“就差一根頭髮絲。”朱佑梐苦笑。

“那這一根頭髮絲,怎麼能追上呢?”朱祁鈺就刨根問底。

“孫兒以爲,皇爺爺再活兩年,就能縮短兩根頭髮絲的距離,順便超過秦始皇。”

朱祁鈺驚異一聲:“按照你的意思,秦始皇99.01分?”

“對。”

“那秦始皇爲什麼要比唐太宗高呢?”朱祁鈺問。

“孫兒以爲,始皇帝高在統一六國,一統華夏上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不對吧,夏商周時期,華夏本就是一統的,無非是春秋戰國時期,四百年亂世,秦始皇最多是終結四百年亂世,就跟隋文帝差不多,終結了亂世而已。”

朱祁鈺辯駁道:“照你這個邏輯,隋文帝也應該是千古一帝呀,他爲什麼不是呢?”

“祖父,並不是這樣的,皇帝是從始皇帝開始的。”

“沒錯,皇帝這個稱號是從他開始的,不過換了一個稱號而已,周天子難道不是皇帝嗎?禹不是皇帝嗎?成湯不是皇帝嗎?”

朱祁鈺問:“不過一個稱呼而已,太孫,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人云亦云。”

“皇祖父,始皇帝的時代,和夏商周是不一樣的。”

“夏商周時代是奴隸制,是分封制,周天子確實是天子,卻不是皇帝,地方諸侯的權柄和天子是一樣大的。”

“始皇帝是廢分封設郡縣,天下間有且只有他一個皇帝,這纔是真正的皇帝。”

“這裡面有着本質的區別。”

“所以,始皇帝是當之無愧的劃時代第一人。”

“好吧,朕不跟你辯解這個,既然你說他是劃時代第一人,那朕不是劃時代的第一人嗎?”

朱祁鈺問:“在朕之前,誰能掌控世界?在朕之前,華夏疆土多少?現在多少!在朕之前,可有工業革命?”

“皇祖父,並非如此。”

朱佑梐認真道:“皇祖父所說的掌控世界,漢唐時期,我華夏就掌控世界,在我大明前朝,也是世界中心,也是世界霸主,只是當時沒有這個詞彙罷了。”

“現在大明的確是世界霸主,可我大明也沒有實控這些地盤,本質上來看,景泰朝和之前的大明是一樣的。”

“我大明依舊是世界的中心,是世界的霸主,這一點,我中原王朝有史以來便是。”

朱佑梐十分驕傲:“您統治下的大明領土確實達到了歷史之最。”

“可是祖父。”

“您掌控的領土,多是我大明的都司、宣慰司,在早期咱們就掌握了。”

“而在漢唐時期,我中原王朝也是這些領土。”

“今日咱們討論的是劃時代意義,明承蒙制,蒙古帝國領土不比您少多少,說明在您之前,就有人完成過。”

“蒙古,以屬華夏,說明我們的先人,已經達成了這個成就。”

“所以孫兒認爲,算不得劃時代成就。”

“工業革命的成功,確實意義深遠,可是祖父,工業革命到底具不具備劃時代的意義,目前還不好說,孫兒以爲最起碼需要三十年時間,才能看到結果。”

朱祁鈺有點生氣了,感情我就是排不上第一唄?

“皇爺爺,孫兒都說了,您要是再活兩年,那準是第一了。”

“爲什麼?”朱祁鈺被氣樂了。

“因爲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能夠在位七十年,且絲毫不昏聵,也沒有一位大帝,能夠帶領一個王朝走到這般極致地位。”

朱佑梐說來說去,是不希望朱祁鈺禪讓。

他覺得現在和老皇帝配合,過得不錯,不想朱見漭登基,他仰人鼻息生活。

朱祁鈺裝作聽不懂:“那你繼續排名。”

朱佑梐略微失望:“孫兒以爲,漢武帝能排在第六……”

“你把漢武帝排在漢光武帝的後面?”朱祁鈺才發現,漢武帝變第六了,漢武帝坐住前五肯定沒問題的呀。

“孫兒以爲,漢光武帝的成就,確實比漢武帝高。”

這就奇了怪了。

史學界包括朱祁鈺都一致認爲,漢武帝更高的,怎麼到他嘴裡,光武帝更高了呢?

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數三聲,殺一人,殺出個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125章 閹了,留在宮中當狗!(均訂加更)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425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229章 既然漠北王無顏見先帝,就葬去倭國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234章 陛下談判談得很好,但下次別談了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第197章 該如何向主子效忠,學學你家養的那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454章 至暗來臨:對朱見深的歉意(七)第86章 楊信戰敗,瓦剌洶洶!迫不及待,收攏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被屏蔽了第370章 屎一樣的波面,奧斯曼發狂,歐羅巴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292章 景泰九年大總結,君臣無時不在鬥(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連鎖反應第200章 覆盤土木堡,這叫打仗?乾脆抹脖子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86章 楊信戰敗,瓦剌洶洶!迫不及待,收攏第407章 廢太子,穩定朝局,緩解危機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459章 大戰起,用戰爭解決政治難題(一)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430章 老朱家,沒一個好東西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
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數三聲,殺一人,殺出個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125章 閹了,留在宮中當狗!(均訂加更)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425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229章 既然漠北王無顏見先帝,就葬去倭國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234章 陛下談判談得很好,但下次別談了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第197章 該如何向主子效忠,學學你家養的那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454章 至暗來臨:對朱見深的歉意(七)第86章 楊信戰敗,瓦剌洶洶!迫不及待,收攏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被屏蔽了第370章 屎一樣的波面,奧斯曼發狂,歐羅巴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292章 景泰九年大總結,君臣無時不在鬥(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連鎖反應第200章 覆盤土木堡,這叫打仗?乾脆抹脖子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86章 楊信戰敗,瓦剌洶洶!迫不及待,收攏第407章 廢太子,穩定朝局,緩解危機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459章 大戰起,用戰爭解決政治難題(一)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430章 老朱家,沒一個好東西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