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漭七天沒去侍奉湯藥了。
他以朝政過於繁忙爲由,不去養心殿,而他也幾天不去騎馬了,因爲“朝政繁忙”。
其實,每天在宮中發呆。
劉大夏如願登上首輔之位,朝政盡歸內閣,朱見漭這個太子,縱然秉政,有實無名,偏偏這個名,老皇帝說收回來,就能收回來。
所以,他還沒想好該如何和他爹處理關係。
這位馬上皇帝,遇到了他這一生最大的難題。
而此時,商國傳來捷報,商國擊敗魯國,俘虜了魯王。
朱見漭都懵逼了,他家老四這麼弱?
魯國,東歐強大的諸侯國,被朱佑榶幹敗了?
這還得從去年魯國侵吞商國人口、土地說起。
魯國地盤不小,人口卻很少,所以魯國是不殺異族的,朱佑榶繼任商國皇帝后,他就趁機將疆域南推,吞併了第聶伯河南部地區,又吸納商國的異族,打得商國跪地求饒。
趙、魯、隋、齊四國聯手吞併商國領土。
朱佑榶簽訂城下之盟,無力收復失地,引爲笑柄,隨後,他就下達了屠白令,誅殺商國境內異族。
其實並沒有誅殺,而是把他們往四國趕。
魯國大肆吸收白人。
魯國本來只有六百萬人口,過度吸納後,白人人口超過了漢人人口,導致國內人口比例失衡。
魯王朱佑棅爲了快速懷柔白人,就給白人權柄。
景泰六十六年年末,因爲商國的屠白令,四國組建聯軍,討伐商國,讓商王給一個說法。
魯國打得最兇,越過第聶伯河,奪走了商國的克里米亞。
因爲白人打仗賣命,魯王也大肆提拔白人,一時之間,軍中底層軍官全都變成了白人。
商國扛不住四國夾擊,朱佑榶又簽訂了城下之盟。
同意以佔領區爲邊界,重新劃分四國領土。
這個時候,魯王犯下第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用新提拔上來的將軍,鎮守新地。
魯王率師迴鑾。
然而,魯王剛回京師,屁股還沒坐熱,就傳來東方新土叛亂的消息,那些新軍官被商國收買,叛逃魯國,投降了商國。
朱佑棅大怒之下,率軍東征。
很快就平定了戰亂,這次留下兒子坐鎮新土。
結果,他剛剛回京,他兒子被鎮守將軍擁立爲帝,又叛亂了。
這個時候,朱佑棅犯了第二個錯誤,他沒有找清叛亂原因,而是再次大費周章的親征。
經過四次親征,魯國已經傷筋動骨了,財政已經支撐不了這種規模的戰爭了。
如果魯王沒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他應該放棄新土的,叛亂而已,等到魯國恢復元氣,再行征戰也爲時不晚的。
而且,他沒有找到叛亂原因,因爲底層軍官都是白人,漢白矛盾由來已久。
現在換上漢人做將軍,漢人將軍想收服白人,就要不斷賞賜給好處,而白人被殺怕了,他們根本不信任漢人,當這些將軍賞賜他們的時候,他們反而認爲要被殺掉,因爲漢人不止一次屠白了。
而且,漢人也不滿意,憑什麼賞這些狗奴啊。
上下不服,人心離亂。
無論換誰鎮守,都會叛亂。
問題根源出在人口比例上。
可魯王只是生氣,他揮軍東進,大破賊軍,收復失地,該殺的都殺了,他兒子也倒黴,被叛軍凌遲了。
不得不說,朱見漭的兒子個個是將軍。
這次魯王吸取了教訓,沒有立刻迴鑾,而是親自鎮守一個月,纔回去。
結果,他剛走就發生了第三次叛亂。
魯王被迫發動第五次御駕親征,可就在東征的路上,國內很多邊境發生叛亂,魯國瞬間烽煙四起。
本質還是漢白矛盾,以前漢人足夠多,白人屬於被壓迫對象,現在白人數量遠超漢人,肯定要造反的。
不過,些許叛亂難不倒朱佑棅。
他按部就班的平定叛亂。
可是,帝都卻發生了叛亂,這次是漢人叛亂,漢白矛盾,白人都造反了,憑什麼我們漢人就不造反?
這次事情大條了。
新興的魯國,遍地叛亂。
關鍵是基本盤漢人都在叛亂,說明魯國的國策出問題了。
朱佑棅還不在意,他對自己的軍事才華極爲自信,他麾下的魯王軍,也是天下最精銳的軍隊,有這支軍隊在手,平定天下叛亂是遲早的事情。
而這個時候,隋國忽然攻打克里米亞,並派艦隊遊弋在黑海北岸,威脅朱佑棅的精銳。
朱佑棅犯了第三個錯誤,也是最致命的錯誤。
他放棄了快被打敗的造反勢力,只留下一支偏師圍城,他則率領主力去奪回克里米亞。
同時,不停分兵平定叛亂。
朱佑棅軍事才華着實耀眼,硬生生打退隋國名將,奪回克里米亞半島,作爲超級超級滅火隊員,朱佑棅馬不停蹄平定克里米亞北面的叛軍,一路勢如破竹。
而這個時候,他留在守東土的偏師,被叛軍吃掉,將克里米亞變成一座孤島。
朱佑棅並不在乎,區區叛軍,他並不太放在眼裡。
他生氣隋國捅他刀子,他得給隋國一個疼的,讓隋國以後老老實實的。
他又一次分兵,分兵一路進入隋國腹地禍亂隋國,自己則率主力攻打叛軍,打通回京的路。
可是,他率領的是人啊,連打兩個月苦仗,再是精兵也會崩潰的,況且家裡被偷了,家中老小生死都不知道,之前大家是擰成一股繩,爲了回家。
可他們的王,打這個報復那個,就是不提回家。
等着等着,他們心態也崩潰了。
不過,朱佑棅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未逢一敗,正因此軍心雖然哀鳴,卻沒有崩潰。
隋國名將被朱佑棅打得抱頭鼠竄。
朱佑棅當魯國君王后,打仗就沒敗過,不敗戰神,絕非浪得虛名。
而這個時候,一支秘密艦隊從第聶伯河源頭而來,秘密穿插進入魯國腹地,進入黑海。
悄無聲息地登陸克里米亞半島,悄悄地出現在朱佑棅身後。
朱佑棅率領的可是魯國精銳中的精銳,就算疲憊也不可能一擊必潰的。
的確,第一場偷襲戰,並不順利,朱佑棅提前發現了背後有敵人,他默不作聲,而是等着敵人鑽進他的陷阱裡。
商國派來的神秘艦隊偷襲失敗了。
可是,商國的艦隊,加隋國的軍隊,加叛軍,恰恰將朱佑棅包圍起來。
如果軍心不亂,朱佑棅大可以等待機會,一擊必潰。
可魯國最精銳的軍隊已經戰鬥三個月了,又被包餃子了,難免人心離亂。
而這個時候,商國和隋國不停往這邊增兵,把朱佑棅圍得死死的。
還在魯國國內散佈魯王被抓的消息,搞得本就亂套的魯國,雪上加霜,叛軍此起彼伏。
上千萬白人叛亂自立,漢人不甘示弱,也開始叛亂,互相攻伐,魯國亂成一團。
魯王太子朱厚煥趁亂登基,被朝臣擁立,宣佈魯王戰死,並派軍平叛。
在克里米亞半島上。
商隋兩軍不斷散播時時消息給魯國軍隊,亂其軍心。
果然,沒過多久,魯軍人心惶惶,全無戰心。
這個時候,朱佑棅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他沒有突圍,而是和圍困他的軍隊比耐心,他自認找到機會,就能反敗爲勝。
他只要肯突圍,肯定能突出去的,可他沒有,他選擇要在戰場上找回面子,他對自己的軍事才華足夠自信。
因爲,在圍攻莫斯科汗國的時候,他曾經被莫斯科汗國的大軍困了整整四年,最後他還是反敗爲勝了。
可他忘記了,那個時候皇帝是他爹,他死不死,決定不了戰局。
他現在是皇帝,是魯國民心所向的皇帝,這個時候他消失了,豈不坐實了他戰死的謠言,人心會越來越亂,最後覆水難收的。
而且,他不突圍,底下軍將怎麼想?他們可不想陪着一個皇帝去死呀。
本就人心惶惶的時候,朱佑棅做出最錯誤的決定,守城。
商國加快攻城速度。
只用了十五天時間,東歐最精銳的軍隊之一,被商軍拿下,魯王被手下大將抓起來,獻給商國。
天下最驍勇的一支軍隊湮沒在歷史之中。
而且,一代梟雄魯王成了階下囚。
他被押送到莫斯科的時候,都沒想明白,自己爲什麼會敗?被圍困又如何,他最長時間被圍了四年,最後不照樣翻盤?
他兵精糧足,底下軍民擔心什麼呢?
而最社死的時刻發生了。
魯王朱佑棅,朱見漭的第四個兒子。
和朱佑榶,朱見淇的長子見面了。
朱見淇和朱見漭換了命運,連帶着子孫的命運也都換了。
朱佑榶初登商國皇帝位時,內憂外患,猶如一盤死棋,可是,僅僅兩年時間,死棋翻盤了。
靠的還是朱見漭的好兒子,軍事天才朱佑棅。
不得不承認,朱佑棅打仗實在牛叉,他南征北戰,就沒敗過。
那些叛軍在他手裡,就跟紙糊的一樣。
可那又如何,他會打仗,卻不懂政治,更不懂如何當好一個皇帝。
朱佑榶軍事天賦一般,但他懂如何當一國皇帝。
他可以次次籤城下之盟。
他可以次次示弱,不斷讓渡環圈。
他會忍。
所以他贏了。
消息傳到大明中樞,朱見漭整個人都蒙了:“這個不爭氣的混小子,給他老子丟人啊。”
以前他奪走了本屬於老大的皇位,他心裡還過意不去呢。
可現在,看到這封奏疏,他感覺在吃屎。
還不如真吃屎呢。
他這皇位,現在才知道,就是一個巨坑,誰蹲上來誰便秘。
而朱佑榶這封捷報,怎麼看都在打他的臉。
朱見漭現在想找人商量都沒人說。
他家老大,本來就和他不親。
他和老皇帝不一樣,老皇帝是僞裝着利用,他是赤果果的利用,誰都能看到的那種利用。
所以朱佑梐和他關係很差。
如果將心裡頭這番話跟他說,肯定會被朱佑梐笑死的。
拿捏住他的弱點,朱佑梐會立刻聯合朝臣對付他,不帶猶豫的。
朱見漭現在才知道鬱悶是什麼滋味,衆叛親離是什麼感覺。
他以爲自己什麼都有,其實他什麼都沒有。
就和朱佑棅戰敗是一樣的道理,你總覺得自己很厲害,其實你是站在參天大樹上面,如果樹不讓你站了,伱就是一個普通人。
而那棵大樹,就是老皇帝。
和朱見漭一樣在悟道的,還有朱佑棅。
朱佑榶殺人誅心,魯國發生的一切,都會寫在紙上,給他送過來。
朱佑棅現在蜷縮在房間裡,雙目無神,他已經七八天不曾梳洗了,飯菜送來,他若不餓到極致,是不會動一口的。
他一直認爲自己是一個好皇帝,現在看,他做人都失敗。
他兒子,朱厚煥,堅決不承認魯王被俘的消息,堅持說魯王戰死於克里米亞半島上。
即便商國公佈了照片,魯國也說是假的。
朱厚煥壓根就不打算將他的軍神老爹帶回國了,享受到權力的人,是不會再吐出來了。
其實,他最崩潰的是,他是被自己的心腹大將抓起來,獻給商國的。
當他的心腹大將,往他臉上吐吐沫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多麼遭人恨。
不是一個人吐他,而是所有人都在唾棄他。
他這個魯國皇帝是真的失敗。
他不過是站在老爹朱見漭的肩膀上,展示自己的軍事天賦而已,其實民間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名將,可他們沒有展示才華的機會。
于謙就說過,打仗沒什麼可難的。
只要皇帝信任,給你充足的物資,你就可以隨便打,失敗了也沒關係,再來一次便是。
因爲你有千軍萬馬可以試驗,你有容錯的機會,這次錯了下次還能領兵打仗。
這纔是能成功的原因。
而不是誰天生就是名將,誰有統兵權,誰就能當名將,只在於皇帝能容忍你戰敗幾次罷了。
朱佑棅現在才明白,自己不是什麼天才,只是他爹給他施展才華的舞臺,手下不敢違揹他而已。
他次次戰勝,爲何手下不服他?
他開疆拓土,手下還是不滿意他?
因爲他不懂政治啊。
他是名將,但不會做個好皇帝。
此刻的朱佑榶,才正式掌握商國的權力,他藉助大勢,和隋國組建聯盟,揮軍向西,攻打魯國腹地。
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越過第聶伯河,魯國節節戰敗。
在朝堂上,朱佑榶一邊整合朝堂,排除異己,將自己的心腹班底全都換上來,徹底掌握朝局。
並且,趁着戰場上節節勝利,他開始掌控商國兵權。
與此同時。
趙王朱佑椆打出爲弟報仇的旗號,借道魯國攻打商國,魯國肯定不同意借道呀,可趙王不管那些,強勢借道,硬生生把魯國給瓜分了。
沒錯,趙王壓根沒打商國,而是在打魯國,嘴上還是說幫魯國平叛,其實疆域就沒打算吐出來。
魯國疆域急速萎縮。
商國、隋國、趙國三個大國夾攻,換誰都夠嗆。
但趙王確實在報仇,攻打一座城池,所有叛亂的人,全部斬首,並且發佈了屠白令。
他將仇恨發泄在白人身上,認爲是白人害死了他弟弟。
殺着殺着,就要殺進魯國王都了。
朱厚煥都懵逼了,咋敗得這麼快呢?
他趕緊派出使臣去哭訴,求求趙王伯父救他。
趙王懶得理他,對這種不孝子有什麼好說的,好吧,他就是饞魯國的土地。
他爹就偏心,把最好的土地給老兒子,他這個老三最吃虧,波羅的海上的爛地,一塊波蘭地盤,還和德國接壤。
他能征善戰,所以他爹將東歐最難的任務交給他了。
他不在乎,他有幹翻德國的能力,進德國當皇帝去,但是,東歐大平原他喜歡啊,哪個皇帝嫌棄領土少呢。
至於東歐大平原,是朱佑棅自己玩沒的,我們只是敬謝不敏。
沒過幾天,商隋聯軍也打到了魯王都之下,三國簽訂協議,魯王從一個大諸侯國,變成了一個彈丸小國。
龐大的魯國,被瓜分殆盡。
趙國獲利最多,拿下整個白俄地盤。
商國拿回了整個哥薩克汗國,但隋國索要克里米亞半島。
半島交給隋國,其他地區隋國不要。
因爲都不跟隋國接壤。
疆域劃定完畢。
三國又簽訂魯王都協議。
魯國爲三國保護國,商、趙、齊三國交界之地,不可隨意派兵攻伐。
商、隋、趙、魯四國聯合發佈屠白令,禁止白人從政從軍從商,只能從事賤業,現有白人一概貶爲奴隸,永不翻身。
四國以現有疆域爲界,十年內不許攻伐。
之所以停戰,因爲隋、趙都需要時間消化新領土,商國則需要整合朝堂。
至於魯王朱佑棅的生死,沒人在乎,包括他親哥哥朱佑椆都不在乎,誰管他死活。
而被趙國包圍的齊國,卻瑟瑟發抖。
齊國沒有縱深,和隔壁的蔡國還不一樣,蔡國有山脈遮蔽,趙國再強大,人家縮進山脈裡,趙國也打不進去。
齊國不行啊,全是大平原。
這鬼地方埋多少地雷都沒用。
這年代排雷太容易了,人那麼多,抓起來排唄,實在不行就讓軍隊排雷,滾着排。
所以,齊國也想參與魯王都協議,卻遭到了趙國拒絕。
彷彿在說,齊國就是我的盤中肉,早晚吃掉你。
結果,這協議絕對是放屁。
隋國軍隊回國的路上,就遭到了商國軍隊偷襲,隋軍名將被俘虜,死傷幾萬人。
隋王朱見汐氣得跳腳。
可是,商國大軍卻在攻打隋國佔領的商國疆土。
商國就用白人排雷。
隋國就算把地雷從伊朗高原埋到莫斯科都沒用,有多是人。
隋軍忽然被攻打,自然節節敗退,逐漸退出兩河流域,甚至要被趕回比高加索山南麓,幸好巴庫還在。
隋國立刻向商國宣戰。
商王則發佈檄文,認爲這本來就是商國領土,商國拿回屬於自己的領土,哪裡有錯?
隋國氣炸了肺了。
聯合魏國攻打商國。
魏國其實也挺欺負人的,疆域從烏拉爾山推到了伏爾加河,把商國東都喀山給佔了。
等朱佑榶恢復元氣,一定會找他算賬的,商魏必有一場大戰。
可是,魏王朱見濬卻不願意和隋國聯手,坐看商國和隋國互相傷害,他坐收漁翁之利多好呀。
等他消化了新土地,都不用商國找他,他主動就去幹翻商國了。
歐亞除了大明之外,只需要一個皇帝,就是魏皇!
這些藩國皇帝,就沒有一個講信譽的,說話都跟放屁一樣,也不知道是誰教的。
“父王,四弟之事,該如何批覆?”朱佑梐聽說小老四被抓了,他也懵了,同時還有點小竊喜。自稱朱見漭最文武雙全的兒子,結果卻成了俘虜,想笑。
“你看着辦吧。”朱見漭不想提這糗事。
“不如中樞下旨,讓商王放過四弟,將四弟詔回京師來,您看如何?”朱佑梐可不敢看着辦,這件事不管處置得什麼樣,他都是一身騷,沒好處。
“老大,你就不怕你的太孫位不保?”
朱見漭語氣陰沉:“別跟老子打馬虎眼,讓那小子放歸老四回魯國。”
就知道老頭子是這個心思。
他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的,那是他最喜歡的兒子啊。
卻在這時,中樞收到了來自魏國的奏疏。
上面精彩的描述了滅魯之戰。
朱佑梐直接傻眼了,小老三也太狠了吧,連弟弟的封國都不放過?
不過這就對了,有什麼爹就有什麼兒子,有什麼兄長,就有什麼弟弟,活該!
“該死的不孝子!”
朱見漭看完奏疏,氣得蹦起來:“連親兄弟都容不下,孤當時怎麼就沒看出他狼子野心?當初就該捏死他!”
朱佑梐則狂翻白眼,小老三變成這樣,不是你可勁畫大餅畫出來的嗎?
小老四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不過,蛋疼的是他呀。
魯國沒了,以他爹護短的性格,肯定要把小老四詔回京師來的,肯定會威脅他的太孫位的。
他那幫弟弟什麼德性,他最清楚了。
這段時間,老皇帝手術,他算看清了皇族性格涼薄的一脈相承。
在商國時,朱見漭成天唸叨老爹的身體,天天關心,恨不得老爹-有病,他要代受一樣。
回國之後,更是天天去拜見。
可是,老爺子決定手術,試圖延壽的時候,朱見漭就變樣了,也不去侍奉湯藥了,也不去拜謁了,也不提爲他爹受罪了。
這傢伙的心是真黑啊。
將心比心,朱佑梐發現自己也夠心黑的,他大兒子朱厚煐剛回京,沒睡一個完整覺,就被他打發去北方巡視了。
而且,商國偷襲小老四,他提前就收到了情報,但他沒透露出去。
這天下估計也就老爺子一個好人了吧,也就他是真心疼愛兒孫的。
老朱家呀,就沒一個好東西。
“老大,你在想什麼呢?”朱見漭眼神陰鷙。
他終於理解了,朱見淇爲什麼會發瘋。
他也快發瘋了。
這樣當太子,什麼時候纔是個頭啊。
天天被人指指點點,做什麼事都不能儘自己心意,他什麼時候才能登上皇位啊。
朱佑梐跪在地上,連連認錯。
他爹最近喜怒無常,可能是更年期來了。
“你派人去和商王談,什麼條件才肯放人,讓老四回京。”朱見漭需要幫手,文武雙全的老四,就是他最好的幫手。
不過,他掃了眼朱佑梐。
他一定會在路上害死老四的,他要派兵去保護老四。
“老大,孤不希望老四出現三長兩短,你懂孤的意思嗎?”朱見漭在敲打他。
“兒臣絕對不敢戕害胞弟……”
趙王不就戕害了嗎,你朱見漭又能怎樣呢?
朱佑梐心裡不在意,小老四就不該來這裡,死在路上最好嘍。
“滾吧。”朱見漭心裡憋着氣,老四實在不給他長臉,被那混小子抓住了,還得他出面贖人,真是丟人。
可他身邊實在缺個得力的人。
這時,有太監來傳旨,老皇帝宣詔他過去。
老皇帝術後恢復得不錯,說明手術十分成功,不敢說延壽三兩年,起碼身體舒服了許多。
他心情愉快,吃飯吃得也多了。
朱見漭進殿,不知做了多少心理建設,纔再次踏入養心殿。
“老四,朕的眼睛不舒服。”
“太醫說,朕的眼睛也能做手術,就是往眼球里加入一顆放大鏡,讓朕能看清楚事物。”
“朕這樣半瞎十來年了,都是年輕時日日看奏疏累的。”
“現在有了重獲光明的希望,朕想試一試。”
朱祁鈺發覺手術的妙用,想用手術給自己的身體進行全新裝修,能換什麼就換一換,換不了的就刷刷漆。
朱見漭心中悲拗。
我回來是當皇帝的,不是來太子的。
你都說了自己不行了,要死了,還裝個屁修啊,快點死吧,我已經快等瘋了,兩年多了呀!你還活着呢!
“陛下順心便是,兒臣沒意見。”朱見漭覺得自己血壓高,他也受不了了。
我都快六十歲了!
再等下去,我能當幾年皇帝呀!
那麼一瞬間,朱見漭真想衝起來,給老皇帝兩拳,直接打死他,他就直接登基,該多好啊。
他現在無限悔意,不該回國,不該當什麼太子。
當個東歐皇帝多幸福啊。
“朕就知道,老四會同意的。”
朱祁鈺懶得猜他的心思,既然不裝了,那就不要裝什麼慈父憐子了。
別說皇家了,哪個年輕人不討厭老人?親爹親媽親爺爺親奶奶歲數大了,都會被嫌棄,哪有一個不嫌棄的。
何況像他這樣,就在帝位上待着不動彈,把下面排號的人都逼瘋了。
大明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就是洪武大帝,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沒了。
他呢,二十二歲登基,八十九歲了,在位六十七年了,還活着呢!還要手術,還要繼續苟着。
真是人憎狗嫌。
可誰敢說呢?
天下人還得捧着老皇帝,讓他開心,整個大明都以他開心爲最重要的事情。
朱祁鈺自己卻不覺得自己人憎狗嫌,他覺得自己人見人愛呢。
“你去朝堂上宣佈,讓太醫院結合朕的身體,確定手術時間。”朱祁鈺多想再年輕一次啊,能再次視物,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
“兒臣遵旨。”朱見漭心不在焉。
老皇帝又跟他說兩句話,就打發他走了。
“朕覺得自己恢復年輕了。”
坐在輪椅上,由太監推着出去溜達,看着花花草草,心情愈發愉悅。
朱厚煐則從京師啓程。
巡視地方,先東北後西北。
他在京師這幾天,請人潤色了他的遊記,然後出版。
河北省治,設在真定。
真定就是石家莊。
石家莊這個名字,主要來自石門市,後來變成了石家莊,一共才一百多年的歷史。
而這座城市現在叫真定,在三國時期叫常山,常山趙子龍的常山,之前叫恆山。
因避諱唐朝皇帝李恆,就改名爲真定。
一直延續至今。
河北省治放在這裡,多多少少有些違和。
因爲真定不具備大城市的地理環境,也不是河北省的中心,距離京師還比較遠。
當初選擇這裡爲河北省治,多少讓人有點懵逼。
其實。
河北省成立之初,首選地是保定。
可保定距離京師太近了,被吸得太厲害了,人口幾乎都往京師跑,導致保定應該得天獨厚的環境,結果人口破不了千萬。
真定就不一樣了,真定距離京師比較遠,距離山西、河南、陝西都比較近,人口能維持不增不減。
但人口也不多,七百萬而已。
不過,景泰六十五年之後,朝廷要大肆開發白洋澱,將作爲轉移京師人口的主要地區。
北直隸人口太多了,必須轉到河北來。
保定就成爲重點轉移對象,這兩年朝廷大規模投資白洋澱,試圖將白洋澱建成河北第一區,以後會成爲北方前十大城市。
其實,朝臣還想了個壞招,把白洋澱變成京師的一個區,這樣就能光明正大地將人口轉移去白洋澱了。
卻遭到河北布政使的堅決反對,甚至以辭職來威脅。
我們河北都吸得夠慘的了,你們這回不止吸,還搶我們的地盤,想都別想。
其實這招真不錯。
朱厚煐從京師直接去熱河。
熱河,被北直隸吸得很慘。
中樞統計過熱河人口,熱河應該有1.1億人,其實戶籍人口僅有6000萬,常住人口4700萬。
和熱河省的面積,完全背道而馳。
熱河非常廣袤,作爲大明的牧場,這裡可不窮,熱河的物價,不比京師低,因爲這邊人有錢。
大明牛奶、肉製品的品牌,基本都來自熱河,其次來自東北,西北的牌子最少。
因爲,熱河是宮中制定的肉食進宮地區,是貢品。
其他地區的肉食可沒這個待遇。
所以熱河最富。
大明在熱河八府種植了龐大的森林,治理京師風沙,就先治理熱河的風沙,再治理蒙古高原上的風沙。
從景泰十六年時,熱河實行十年禁牧十年解禁的輪值政策。
禁牧,不是不允許養了,而是禁止去野地放牧,就是野牧不允許,家裡圈養是允許的,牧場是正常的。
這期間,朝廷會大規模種植樹木,種植牧草。
人工育養土地。
朝廷每年都會投入上千萬元,治理熱河的荒漠化,保護熱河水土。
這幾年,熱河已經重現生機。
熱河還是旅遊省份,享受蒙古包,吃蒙古美食,騎馬、賽馬、摔跤等等項目。
草原旅遊做的最好的就是熱河省。
景泰四十三年,老皇帝在承德建造了一處避暑山莊,表面上說是皇家園林,其實皇家沒人來。
景泰五十一年時,就對外開放了。
變成了旅遊勝地。
熱河還從西方搬了座博物館來,給熱河增加文化氣息。
景泰五十四年,朝廷又在豐寧建了一座,大明最大的藏書館,館藏皇家藏書。
皇家藏書館,一共有六座,一座在京師紫禁城裡,一座在南京紫禁城,一座在汴京,一座在長安,一座在豐寧,一座在長春。
皇家所有圖書,都會抄錄一份,藏在藏書館裡。
而皇家藏書館,是對外開放的,開放時間極爲嚴格,並且書籍不外借,只允許抄錄。
所以,六座藏書館,每天人滿爲患。
來自天南海北的讀書人,都會去皇家藏書館抄書。
之所以選豐寧,因爲老皇帝曾想將熱河省治,挪到豐寧去。
和其他大城市相比,豐寧就顯得很不起眼了。
這座只有二百萬人口的小城,每天卻有上萬人涌進來,鑽進藏書館裡,借閱藏書。
皇家所有藏書,都會抄錄六份,存放在六地。
皇家究竟有多少本藏書,有統計的約有七億本,需要幾千個房間陳列貯存。
而且,每年還在以上幾十萬本的速度收錄。
豐寧藏書館,是由十二棟高樓組成的藏書館,已經成爲豐寧地標建築。
其實,京師人口轉移,主要就是往白洋澱、承德、豐寧、瀋陽這幾個地方轉移人口。
朱厚煐在豐寧略作停留,便向東去遼寧了。
遼寧,距離京師這麼近,卻是沒有被京師嚴重吸血的省份。
截止到景泰六十七年,遼寧人口1.7億,常住人口也在1.5億左右。
而瀋陽,號稱東北第一大都市,人口在3700萬左右。
之所以沒被吸,有兩點因素。
朝廷曾經在遼寧挑出一個座城市,建城佛都,天下虔誠信仰人士,會來佛都朝拜。
第二,則是朝廷的政策傾斜。
工業化開始之後,朝廷有意將東北六省建設成重工業基地,作爲京畿的兩翼之地,朝廷如何重視都不爲過。
到達瀋陽,朱厚煐詳細瞭解之後才知道。
不是遼寧沒被吸,而是遼寧有吉黑人口補充,所以看似沒被吸,其實還是被吸走了很多。
就像瀋陽,三十年前都是說瀋陽方言的人,近兩年,都是說吉林、黑龍江方言的,人口數量沒變,人換了。
而北直隸,明顯多了很多說東北話的人。
看東北,不能只看一省。
遼寧還繁華,看看吉林和黑龍江就知道了,兩省人口淨流出。
吉林淨人口1.1億,常住人口卻只有九千萬。
黑龍江淨人口1.9億,常住人口卻只有1.4億。
這統計並不準確。
因爲統計的時候,有的人還沒去打工呢,就被統計進入常住人口了。
人是流動的,統計出來的都是大概數字。
遼寧布政使說,東北人口流失極爲嚴重。
老皇帝對東北,是極爲重視的。
黑吉兩省的糧食,供養整個北方的糧食,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景泰四十年之後,老皇帝將東北三省建成了重工業基地,這些年,每年都在持續不斷的投資。
可是,東北就是起不來。
原因很多,投資不過山海關,鬍子的後代,人兇人刁不好相處,吏治腐敗,官僚主義等等。
但這些都不是核心因素。
歸根結底,是氣候因素。
冬天漫長,夏天短暫。
爲什麼老皇帝選東北當重工業基地呢?
因爲產礦,因爲產糧。
就近建廠而已。
可東北,受限於氣候因素,到了冬天萬里冰封,大半年不開化,沒法作業,等於幹五個月休七個月。
有些工廠,寧願將資源運出來,在山東干,都不想在東北幹。
如果東北氣溫提升五度。
那麼就完全不一樣了。
東北地區夏季延長兩個月,冬季縮短兩個月,冬季氣溫上升五度,那麼就變成河北的溫度了,那可就充滿優勢了。
爲什麼工廠都集中去了南方,因爲工作時間長啊。
東北變成了河北溫度,工作時間就能延長了,不用工作半年休半年,那樣工廠是虧錢的。
朝廷投資的國企,是不計成本,也不計利益的。
這是國家戰略佈局。
可資本是要賺錢的,解決了氣候問題,才能來東北投資。
所以,加高北方山脈,東北人民是非常支持的。
苦寒之地,誰也不愛呆。
沒有人天生是懶蟲,沒人天生是混子,只要有工作幹,有好日子過,誰都願意當好人。
東北也是全世界同緯度最冷的地區,像美洲的加大拿地區,比東北暖和多了,維度比東北還高。
所以加高北方山脈,東北人拍手稱快。
整個東北,人口過三千萬的城市,只有三座,瀋陽、哈爾濱、漢城。
人口過兩千萬的城市,則有五座,長春、大連、平壤、釜山、海參崴。
人口過千萬的就多了,其中最厲害的就是大慶。
景泰五十七年,發現的大慶石油,朝廷本意是不開採,可探索後發現儲量巨大。
終究在景泰六十一年,朝廷捨不得資源閒置,就開始開採大慶石油。
大慶從一個地圖上都沒有的城市,一夜之間建造成功,然後年年雲集人口,到了景泰六十七年,已經成爲一座千萬人口級別的城市。
而且,在千萬人口城市裡面,第一富裕的。
朱厚煐要去看看大連。
大連這座城市,是老五朱見滬親手建造起來的,當時他被派去督撫遼寧。
他用三年時間,把大連建造起來,並建造成爲東北最繁華的城市,乃至北方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可是,等到兩灣填平,大連不再沿海,這座城市必將沒落下去。
這兩年大連知府就打着情懷牌,吸引無數遊客來渤海灣城市旅行,以後就看不到了,看一眼少一眼。
每天吸引的遊客數量,嚴重拖慢施工進度。
這一點中樞並不管,反而是支持的。
賺錢嘛,其他的事往後放一放。
整個渤海灣城市,每天都有幾千部照相機,晝夜不停的拍攝,將這些絕版照片永遠封存起來。
未來會建設幾座博物館,吸引遊客。
朱厚煐也來湊湊這熱鬧,卻發現看到的都是人的後腦勺,啥也看不到,遊客也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