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一怒,血濺三尺。
帝王一怒,伏屍百萬!!
弘治皇帝當然不可能殺百萬人,但凡事跟這事有一絲粘連的人,一個也逃不了。
包括他兵部尚書劉大夏。
“劉師傅,淡定。”朱厚照從容的拉好衣袍,孤傲的說道:“想殺本宮的人,至今還未出生!”
說完,又看向玄衣衛,罵罵咧咧起來。
“一羣憨貨,本宮受了傷,你們要第一時間察看本宮的傷勢,搶救本宮的生命。”
“要是等你們去將刺客碎屍萬段,回來再救本宮,估計本宮的屍體都涼透了!”
在劉大夏面前裝鎮定,是因爲該死的自尊心,不想在劉大夏面前表露出害怕,畢竟自己的人設,就是莽撞與頑劣的結合體。
而斥罵玄衣衛,是朱厚照宣泄自己驚惶的情緒。
差一點就被刺客射殺了,說朱厚照不害怕,那不是純屬扯淡嗎?
“我等該死,請太子爺責罰。”玄衣衛羞愧的低下了頭,單膝跪在朱厚照四周。
他是沙場將士出身。
在戰場上,只有不斷的衝鋒斬殺眼前之敵,哪怕是同袍受了傷,他們也只能繼續向前廝殺,爲同袍報仇。
一旦停下腳步,去救援受傷倒地的同袍,下一刻,敵人的兵器就會朝自己砍下,要救也是殺退了敵人。
所以玄衣衛見朱厚照受傷,第一時間的想法是,要將射殺朱厚照的刺客碎屍萬段,給朱厚照報仇。
這說明了,玄衣衛對朱厚照認可,打心底裡信服朱厚照,當成了他們的同袍。
沒有明悟,親衛的意思。
“行了,下次注意點。”
朱厚照也知曉這玄衣衛的憨直,沒有責罰他們的意思,擺擺手讓他們起身。
並且教育道:“今日本宮告誡你們狠之道第二準則:能射殺斬殺敵人的頭顱與脖頸,絕不能朝敵人的身軀下手。”
“看清沒。”
朱厚照說着,擡手指着自己胸膛:“剛剛刺客射中的是本宮的胸,要是他能射中本宮的頭顱,或者是脖頸,你們說縱使本宮有金絲寶甲,能在刺客的射殺下活着嗎?!”
以自己爲例,教導玄衣衛,是讓他們變得更加的厲害,成爲一名徹底的狠人。
常言道:人狠話不多,招招砍腦殼。
玄衣衛們的狠之道,第一準則便是,不要給敵人廢話的時間,要在第一時間將其打殘,讓他沒有反擊的能力。
當然,這只是針對要活捉的敵人。
不需要活捉的,當場送他入西天。
小六子卸掉王明的下巴,就是受了朱厚照灌輸給他們的狠之道,第一準則,人狠話不多。
要建立一支虎狼之師,心狠手辣是必須的,不然朱厚照怎麼放心自己,一步一步踏向世界各地。
“謹遵太子之命。”玄衣衛應聲,心中默唸狠之道。
一瞬之間,整個玄衣衛的氣勢,就變得殺意騰騰。
凌厲的眼光,饒是劉大夏見到,都有些後背發涼,內心嘆息,多麼好的一羣漢子,怎麼就被太子爺給忽悠瘸了。
暗自搖搖頭的劉大夏,已經恢復了力氣,準備起身的他,似乎想到了什麼,眉頭緊皺看向朱厚照:“太子爺,你有沒有覺得這一場刺殺,有點蹊蹺的意味?”
“蹊蹺?”朱厚照一愣,隨即說道:“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嗎?”
“魏江水的目的,不是想殺王明,或者是阿骨朵,而是想殺本宮,這事本宮已經猜測到了啊。”
“太子爺,老臣不是這個意思。”劉大夏搖頭道:“老臣的意思是,身爲韃靼暗探的魏江水,爲什麼要殺太子爺,選擇的時間點,是現在而不是以前。”
“要知道,以前魏江水離太子咫尺,想要刺殺太子爺,不比今日簡單?”
暗中下毒,劉大夏想都沒有,因爲朱厚照每頓膳食,都有人爲其試菜,根本就不好毒殺朱厚照。
“他是狗急跳牆了?”朱厚照猜測道。
“也可以這麼說。”劉大夏點頭後,又搖頭道:“老臣有個大膽的猜測。”
“之所以現在刺殺太子爺,是想觸怒皇上,引來皇上對韃靼的憎恨,從而興起兵戈。”
“不對,不對。”朱厚照聞言,否定道:“劉師傅,據錦衣衛在韃靼的暗探傳來的信息,已經發現了韃靼在調兵,對我大明蠢蠢欲動。”
“也許不久後,韃靼便會入侵我大明。”
“因此,魏江水根本就沒有刺殺本宮的道理,本宮死與不死,絲毫不影響韃靼與大明的戰爭。”
“而本宮的猜想是,魏江水想要刺殺本宮,意圖擾亂大明,不僅給予自己逃走的機會,還能擾亂父皇的心,給予韃靼入侵我大明的時間。”
看似兩者的結果差不多,但目的的不同,導致的結果也會不同,主要是分散弘治皇帝的注意力。
首先弘治皇帝不會興兵討伐韃靼。
而是解決大明沒有儲君之事。
因爲朱厚照身死,會給大明帶來混亂,各大勢力與朱家親王的目光,會放在空缺的儲君身上。
大明百姓的目光,也會放在儲君的身上,乃至於大明將士,也會關注下一任儲君是誰。
被幹擾牽制的大明,又怎麼能全力對付韃靼?
牽一髮,而動全身!
劉大夏聽了朱厚照的話,陷入了沉默。
仰頭看着漆黑的天空,突然對着朱厚照行禮道:“太子爺,爲了你的安全,還是回京城去吧。”
“這裡交給老臣就好,老臣保證完成渡寒之策。”
“讓本宮回京?”朱厚照當場拒絕道:“不可能,本宮不可能回京去,本宮的復興大明之計,纔開始實施,在沒有完成之前,本宮是不可能回到東宮,去做一個縮頭烏龜。”
“魏江水的身份已經暴露,西山縱使有其他勢力的眼線,但想要本宮的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劉師傅,此話以後不可提。”
朱厚照怎麼會捨棄在西山的佈局?
一旦放棄,之前所做的事情,全部付諸東流。
比如以煤炭富強大明,以水泥路富足百姓,解決外戚之患等等,將無人繼續下去。
以後朱厚照再想重新佈局,所花的時間會多出幾倍,特別是弘治皇帝沒兩年可活了,他在此之前必須給大明換血,希望到時候能救弘治皇帝一命。
因爲弘治皇帝的死,沒有歷史記載,朱厚照猜測會不會是外戚聯合朱家親王搞的鬼。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用在大明身上,最爲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