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儒賊

ps:??4000字大章,求訂閱!

曹時笑了,昂揚着腦袋仰天長笑,那笑聲傳遍宮廷的每個角落,便是躲在邊角的宮女們也好奇的伸出腦袋一探究竟。

劉徹正惱火着這羣不識擡舉的儒生把他攪和的心情煩躁,看到姊夫沒有一點慌張的樣子反而大笑出聲,頓時放心坐着繼續看戲。

孔安國臉色發青:“你這奸賊,何故當庭發笑!難道不曉得漢家禮儀法度森嚴嗎?左右還不把他拿下治罪。”

郎衛用目光瞥了言端坐不動的太子,連腿都沒動繼續保持雕像狀態。

你孔博士架子大的像皇帝,喊一嗓子左右把他拿下治罪,小小講經博士下令抓朝廷重臣的上卿,合着他們這羣郎官不是給天子當護衛,而是給孔博士當私兵的。

百官公卿們悶聲不吭,城府淺的捂着嘴巴哼哼唧唧的偷笑,大部分官僚面無表情好似在發呆,剛纔笑幾聲就被儒生罵的狗血淋頭,差點就要拉出去免官治罪,現在大家不敢笑了,就等着看笑話總可以了吧!

官僚中不乏沒有軍功爵的豪強,他們也很反對曹時提出的遷徙陵邑改革,可無論無論反對也沒有儒家的事,黃老道家各大派系吵翻天也是自家事,輪不到讓這羣不識好歹的儒生來說三道四的。

朝中主流始終是黃老,少數幾個有儒家背景的官僚被邊緣化,蓼侯孔臧貴爲功勳列侯地位很高,只因爲他是魯國孔家的支脈持儒家觀點。一大把年紀現在還在比二千石之間晃盪着,始終不能再進一步進入真二千石的行列。

此外掌經的博士到也有幾個儒家的人。孔安國就屬於其中之一,這種人就是皇帝養着的一羣說書人。講的是各家學術觀點,有事沒事就聚在一起打打嘴仗,別的本事還真不行。

孔安國被郎衛不甩,又被百官公卿們奚落,臉色頓時黑的像鍋底,他忽然覺得朝廷裡絕不是奸臣當道,而是蛇鼠一窩妖孽橫行,怒聲厲喝道:“難道還沒有天理王法不成!放任此獠於殿堂之上肆意大笑,國體和太子的體面何在?百官公卿的顏面何存?天子禁衛還有什麼臉面存在下去!我終於明白爲什麼我儒家先賢不能入朝拜相。就是因爲朝中有太多似你們這樣尸位素餐的國之大蠹!”

我們是國之大蠹?

唰的一下,老實看戲的百官公卿的臉色都變了,我們連句話都沒說就被罵了兩頓,而且是一次比一次狠毒,這羣儒生喪心病狂了嗎?

郎衛的士卒都是有家底的良家子,白白被孔安國罵了個狗血淋頭心裡格外不爽,我們站在這做雕像也礙着眼,欺負我們不允許說話還是怎的?

太子恨不得給他兩個大嘴巴,百官公卿全是國之大蠹。那他豈不是連昏君周幽王都不如,要不是他充當裁判等着看儒家笑話,早就把這個狂悖之徒給拿下治罪了。

孔安國實在太會嘲諷了,就連冷眼旁觀的公羊壽和胡毋生也忍不住捂住腦袋。孔安國實在天生拉的一手好仇恨。

只可惜,孔安國完全不在乎他們的態度,大袖一擺躬身作揖道:“太子殿下明鑑。漢興六十餘年以來,雖然國勢日漸鼎盛。然而朝中有亂臣賊子亂國,朝外有諸侯王毀律。此二賊霸佔朝堂橫行鄉里,依仗特權欺辱平民,不惜制定出家資100萬錢以上遷入關中的暴政,黎民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臣懇請太子殿下誅曹時,免百官,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獨尊儒術!”

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獨尊儒術!

百官公卿臉色頓時青黑如鐵,儒家最喜歡吹孔子著六經,只可惜無論怎麼編都找不全六經,一本《詩三百》有幾個版本,《禮記》也有多家學派,傳聞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尚書》只有隻言片語的斷章,最全面的恰恰是《春秋》,目前最流行的流派就要屬《公羊春秋》。

六經是孔子所作,亦或是儒家集體創作尚不可知,但無論如何表彰六經的意圖很明顯,道家、法家、縱橫家、名家、墨家全部滾蛋,天下是屬於我們儒家的。

太子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這十二個字他實在再熟悉不過了,想當初太子少傅王臧每天偷偷給他開小竈,吹噓最多的就是這十二字真言,話裡話外那意思無非是隻要你聽我的,搞出罷黜百家的決定,治理天下的事情放心交給我們儒生,不用多久大漢帝國就會變的河清海晏歌舞昇平。

耳熟,太耳熟了。

感情儒家都是一條流水線出產的邏輯,只要你聽我的國家必然大治,具體怎麼治無非是跟我念“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集齊以上優點,大漢帝國自然大治了。

曾經的劉徹聽的如癡如醉,雖然不太明白,但是覺得儒家真的很厲害,現在跟着曹時言傳身教見識增長,才知道儒家的邏輯真的非常扯淡,怪不得孔孟混了一輩子還是那麼落魄。

這時候,曹時突然放聲大笑。

“好一個罷黜百家,好一個表彰六經,好一個獨尊儒術!真是可笑至極,竟然有這樣的奇葩,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呀!”

孔安國自以爲勝券在握,單手戟指着喝罵道:“逆賊曹時還有臉發笑!我從沒見過像你這般厚顏無恥之輩,假若我換做是你此刻的處境,早就滿面羞慚跪地伏法了,你還有臉在殿堂之上大笑!我奉勸你不要再掙扎了,儘快束手待斃吧!”

“我爲什麼不能笑?你看看你這尊容是不是很可笑?”

孔安國臉色大變:“你這是污衊我!”

曹時大袖一揮大喝道:“孔博士!我觀你言行,忽然明白孔丘渭河遊學列國求出仕而不得用的原因,怪就怪你們儒家自己從一開始就錯了!”

志得意滿的儒生們俱是一愣。渾然不知這前言不搭後語的是何用意。

只見曹時走到廷中,高聲說道:“儒家自創制以來經歷數百年風吹雨打。早已跟不上時代變化的腳步,而你們這羣迂腐的儒生守着幾百年前的禮儀制度裹足不前。真是奇葩!以儒家的治國術爲例,關於仁義禮儀煌煌大言談的到是挺多,但是儒家上不能爲國家社稷做貢獻,下無法爲黔首福祉做實事,論治國之才且不說朝堂上袞袞諸公,便是京師之內各府衙中的積年老吏,郡中屬官小吏也比你們強百倍,抱着仁政禮儀誇誇其談卻不知自己早已淪爲笑柄!

孔丘若是有治國之才又怎麼會淪落到周遊列國而不得重用,莫非列國諸公耳聾眼瞎。春秋晚期連個明君都沒有?錯!不但有明君,還是大有作爲之君,奈何孔丘只談仁政禮儀,大道理說的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可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沒有一個和孔丘有關,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年,數來數去沒有一國用儒家治國,爲什麼不用儒家治國?莫非錯的不是儒家,而是全天下?錯不在己而在他人。何其荒謬也!

孔丘曾說吾一日三省吾身,既然一日三省爲何省不出難得君王用的道理?孔丘一日三省卻不能悟出的道理,你們這幫儒生一日三十省,三百省依然不可得出道理。得不出道理就怪君王有眼不識泰山,怪羣臣排擠而不重用你們,如此偏執自私的念頭始終盤踞在你們心頭。這樣的學派這樣的人即便再有學識又怎麼會得到重用呢?你們連自省都做不到就不要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爲你們永遠治不了國。你們永遠只是羣皓首窮經的無用儒生!

再說禮儀,論禮儀制度的理解和運用比不得朝廷九卿之一的太常經驗豐富。抱着一本抄襲《周禮》得來的《禮記》自以爲掌握一切,簡牘上的每一句話如天規神律,卻忽視了任何禮制本身是爲人服務,而人隨着時代變化而變動,上古之過方圓不過萬里,人口不過百萬,虞舜可以彈着琴垂拱治國,而今天下比上古大百倍,人口繁衍增長几十倍,古制早已不合時宜談之無益,況且上古也有移風易俗之變,周人廢商殺殉陪葬之禮,漢人廢秦族誅連坐之刑,證明禮儀制度是不斷變化的,在當今世上空談幾百年前過時的禮儀,只是重複不斷歌頌上古多麼偉大,批判當今的人多麼無能無用,從春秋時代一直罵到現在,只是在不斷的暴露你們的愚昧和傲慢。

你們若只是抱殘守缺不懂變通到也就罷了,讓人驚詫的是你們竟敢妄議太子殿下的行爲品德,妄議百官公卿的過失,企圖以黔首白身代替太常行禮法,代替主爵都尉免官爵,代替廷尉用刑律,爾等的行爲到底符合忠孝仁義哪一條!君臣父子綱常倫理是你們最愛說的,那爲何你們會作出違反君臣父子綱常倫理的悖逆之事,莫非爾等天生不受道德限制,不歸漢律管理,可以堂而皇之直斥太子,恫嚇百官不成?自以爲自己是謙謙君子,言行舉止卻不切實際荒誕離奇,就這樣還敢污衊我是大奸大邪大惡之徒,簡直滑天下之大稽!我覺得當今天下要論及無恥之人,莫過於殿上口出狂言的儒生,不,你們不配稱作儒生,應該稱之爲儒賊!”

儒賊!

孔安國之覺得眼前一陣天旋地轉,差點一頭栽在大庭廣衆之下。

幸好旁邊的儒生下意識的伸手扶住他,此刻他的臉色蒼白的像一張紙,單手戟指着幾步之遙的年輕人:“你……你狡辯!”

曹時怒目圓睜陡然喝道:“孔博士!想你也是孔子之後,怎是如此讓人失望!孔子好言仁禮治國無用,可畢竟不失爲一位道德高尚的真君子!對比一下再看你的尊容語態,你的言辭表現,你這是在傷害孔子留下的好名聲!抱殘守缺如食古不化的老朽,虛言僞飾,強詞奪理,借古諷今,不識好歹,不知進退,竟然在未央宮前以儒生代表的身份大放厥詞,真是讓人驚訝,不解和不屑啊!你就是假借儒學行私利的儒賊!”

孔安國連退幾步踉蹌摔倒,頹然萎頓在地上,一臉的茫然和失落。

儒家最大的軟肋莫過於治國術的短板,治國無能是儒生們不願意承認也不敢承認的,他們只會重複的埋怨君王全都瞎了眼,那幫君王目不識賢,竟然放着居於鄉野的大才不用,跑去用那些儒生們瞧不起的黃老道家,申韓法家,蘇張縱橫家,簡直氣煞那幫自命天高的儒生。

儒生們向來自高自大慣了,就算儒家不被春秋戰國的霸主們所用,他們也看不屑的撇撇嘴罵那幫君主有眼無珠,你們看暴秦的始皇帝不用儒家而被滅國,賈誼的《過秦論》就是這麼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說到底儒家纔是最好的,春秋戰國亂世幾百年列國全滅亡了,連一統天下的暴秦也滅亡了,從側面證明他們的滅亡是不用儒家的錯。

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內在邏輯有很大的矛盾,春秋戰國強者霸主各有各的強國緣由,滅國的諸侯卻有類似的特點,君臣體系的無能無用或者整個體系陷入無可救藥的崩壞,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都屬於卿族膨脹太快,大到不可思議的卿族把原來的君主吞滅,六國被滅是因爲君臣無能無用,起碼對比更有作爲的大秦帝國是無用的,所以更強的做了征服者,更弱的只有滅亡,大秦滅亡是制度體系無可救藥的崩壞。

總結起來簡略的說就是,君主和大臣不合格。

這與用不用儒家沒有必然關係,用了儒家該滅國的不見得能挽狂瀾於既倒,不用儒家該強國的照樣國勢鼎盛稱霸天下。

秦漢法律制度是完整翻版,禮儀制度也是復刻使用的,漢比秦強的一點在於吸取秦滅的教訓,不該犯的錯誤堅決不去觸碰,即便近幾十年皇帝有意廢掉現有制度,大權獨攬搞中央集權也不敢像秦二世胡亥那樣胡作非爲,無論皇帝與百官如何思考前進的方向,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這一切的一切都與儒家沒有任何關係。

曹時在證明一點,這個時代不是屬於儒家的時代,這個時代與儒家無關,儒家無關緊要。

半晌,宮殿內依然鴉雀無聲,無論是百官公卿,功勳列侯,還是太子劉徹本人都在回味着剛纔的辯論。

角落裡唰唰的記錄一刻不停的響動着,桑弘羊興奮極了,曾幾何時,他以爲上次舌辯羣儒已是曠古絕今的一次盛舉,萬萬沒想到時隔不到一年之間,見到的一場更加精彩的辯論,一言震百官,一言驚百儒,一言名垂青史!

第205章 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第87章 趙涉入王庭第8章 蛇蠍謀第256章 田蚡失態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91章 朝會衝突第36章 吊打隆慮侯第128章 五銖錢!第264章 司馬遷第23章 長安兩市第147章 羽林騎第266章 鏖戰雙王第189章 臣錯了嗎?第41章 雁門反擊戰第211章 論功重賞第317章 曹時的決定第19章 陽信爲妻第201章 越人與占人第279章 囂張氣焰第41章 雁門反擊戰第336章 關山萬里海角天涯第132章 長信宮衝突第272章 出路總會有的第157章 謎底第172章 陳家兄弟之死第10章 仁厚君子第295章 田蚡的名聲第102章 名篇誕生第335章 暴風雨夜第298章 四個廢物一個英雄第88章 天子歸來第2章 吃飯難第6章 收買人心第257章 激辯北伐第42章 重歸於好第179章 新武器與新鎧甲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206章 夜郎宣戰第88章 天子歸來第34章 邊郡戰雲起第187章 紡織機的風波第257章 激辯北伐第27章 禍從天降第152章 貴婦熱捧第303章 長平侯第329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266章 鏖戰雙王第114章 最後的考驗第162章 史無前例賽馬場第104章 再戰羣儒第122章 女魔頭第120章 雁門行第265章 救人一命第15章 霍仲孺第108章 修築賽馬場第233章 列侯之怒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255章 匈奴逃遁第152章 貴婦熱捧第73章 西行之始第149章 我不甘心第202章 向西向北第168章 沉重的打擊第249章 田蚡栽跟頭第111章 匈奴的裂痕第86章 列侯的節操第323章 兒大不由娘第179章 新武器與新鎧甲第196章 凜冬的雪第330章 平陽侯靠你了第319章 啓程第179章 新武器與新鎧甲第125章 死灰復燃第73章 西行之始第223章 不速之客第28章 趙禹與張湯第122章 女魔頭第306章 皇帝的密信第98章 一笑泯恩仇?第105章 儒賊第281章 打落牙齒活血吞第219章 太學與向西第305章 公輸武第89章 位列九卿第253章 慘痛代價第148章 圍觀新紀錄第17章 衛家姊弟第90章 陵邑制度第275章 新體系第125章 死灰復燃第247章 衛右渠現身第33章 天子賞賜第300章 咆哮與擔心第312章 決絕的態度第201章 越人與占人第73章 西行之始第127章 解錢荒第15章 霍仲孺第219章 太學與向西第7章 議歸期
第205章 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第87章 趙涉入王庭第8章 蛇蠍謀第256章 田蚡失態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91章 朝會衝突第36章 吊打隆慮侯第128章 五銖錢!第264章 司馬遷第23章 長安兩市第147章 羽林騎第266章 鏖戰雙王第189章 臣錯了嗎?第41章 雁門反擊戰第211章 論功重賞第317章 曹時的決定第19章 陽信爲妻第201章 越人與占人第279章 囂張氣焰第41章 雁門反擊戰第336章 關山萬里海角天涯第132章 長信宮衝突第272章 出路總會有的第157章 謎底第172章 陳家兄弟之死第10章 仁厚君子第295章 田蚡的名聲第102章 名篇誕生第335章 暴風雨夜第298章 四個廢物一個英雄第88章 天子歸來第2章 吃飯難第6章 收買人心第257章 激辯北伐第42章 重歸於好第179章 新武器與新鎧甲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206章 夜郎宣戰第88章 天子歸來第34章 邊郡戰雲起第187章 紡織機的風波第257章 激辯北伐第27章 禍從天降第152章 貴婦熱捧第303章 長平侯第329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266章 鏖戰雙王第114章 最後的考驗第162章 史無前例賽馬場第104章 再戰羣儒第122章 女魔頭第120章 雁門行第265章 救人一命第15章 霍仲孺第108章 修築賽馬場第233章 列侯之怒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255章 匈奴逃遁第152章 貴婦熱捧第73章 西行之始第149章 我不甘心第202章 向西向北第168章 沉重的打擊第249章 田蚡栽跟頭第111章 匈奴的裂痕第86章 列侯的節操第323章 兒大不由娘第179章 新武器與新鎧甲第196章 凜冬的雪第330章 平陽侯靠你了第319章 啓程第179章 新武器與新鎧甲第125章 死灰復燃第73章 西行之始第223章 不速之客第28章 趙禹與張湯第122章 女魔頭第306章 皇帝的密信第98章 一笑泯恩仇?第105章 儒賊第281章 打落牙齒活血吞第219章 太學與向西第305章 公輸武第89章 位列九卿第253章 慘痛代價第148章 圍觀新紀錄第17章 衛家姊弟第90章 陵邑制度第275章 新體系第125章 死灰復燃第247章 衛右渠現身第33章 天子賞賜第300章 咆哮與擔心第312章 決絕的態度第201章 越人與占人第73章 西行之始第127章 解錢荒第15章 霍仲孺第219章 太學與向西第7章 議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