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也明顯地分化成兩個極端,低端的鋼筆是一次性的,大約10元錢一打,高端的萬寶龍或者派克則要數千元一支。
很多需求都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打火機的種類非常多,但都聚集在高端和低端兩極,要麼就是一元錢一隻的塑料打火機,要麼就是300~500元的ZIPPO打火機。
多功能的刀具只有幾元錢一把的無品牌刀具和幾百元的瑞士軍刀兩個不同的檔次,沒有中間狀態。
音響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徵兆,低端音響價格只有幾百元,高端發燒音響價格通常則在5000元以上。珠海和深圳的兩家音響公司,以前兼顧高端和中端產品,現在均已放棄中端市場。“那個市場不掙錢,沒有需求。”我打電話問這兩個公司的銷售員,他們的回答如出一轍。
話又說回來,我們也不能把分化機械地理解成兩極分化,兩極分化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越遠越好的意思。即便是動物除了有水中和陸地上的動物以外,還有兩棲類動物。實際上,我們把分化理解成一種哲學思想更恰當,而不是一種機械主義。但是,在競爭的世界裡,物種之間所需要的生態環境差異越大,競爭強度就越低。由於這個原因,分化總是在有限的條件,儘量地趨於不一致。
中庸之道的哲學困境在於不論是否支持它,都可以找到合適的理由,比如開發一種夾在中間的產品,如果支持它,就可以說這種產品兩種市場通吃。就像具有iPod功能的手機一樣,樂觀主義者會認爲和iPod相比,多了手機功能;和普通的手機相比,又有音樂播放的優勢,因此它會成爲一個重要的細分市場。悲觀主義者則說這個東西和哪種產品相比都沒有競爭力。蘋果公司的聰明之處是先開發一個和手機不沾邊的東西,等到它枝繁葉茂,再去侵佔手機的領地,相反的順序則不行。這就像圍棋一樣,雖然把棋子都擺到了同樣的位置上,但是,決定成敗的是順序。
據說宜家在進入中國前,做了7年的廣告,是因爲他們財大氣粗,還是他們想先把公司的品牌打出去?這些原因都對,但是最重要一條還是希望通過廣告促成顧客的分化。促成了這種分化對他們的商業計劃就非常有利。原來想購買中檔傢俱的人和原來想購買極低端傢俱的人都被分化到宜家這個檔次上來,這並不是簡單的市場細分。
也許草履蟲選擇了瓶子的兩端,就暗示着顧客傾向於選擇處於極端的產品。分化是一種獲取生存資源的良策。分離的商業或者產品需要的共同的生態環境少,於是競爭強度相對降低了,極端的狀態就被保留下來,中間狀態相對來說就被淘汰了。
信息的傳播對兩極分化現象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我們可以從服裝行業觀察到這種現象。國產的品牌服裝一般都會銷往二、三級的小城市,它們和大城市的高檔洋品牌訴求品牌效果的方式沒有什麼兩樣—較爲不錯的店面裝飾、舒適的購物環境、擺放整齊的產品,以及很少打折或者從不打折對高檔形象的守衛等等。這些品牌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爲他們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現在他們遇上了一些麻煩,一位小城市的商人和深圳的商人交流了服裝的品牌之後,決定放棄原來的選擇,因爲過去所穿的本土品牌儘管也沒有什麼不好,畢竟感覺有點土,他寧願多掏一點錢購買大城市人穿的品牌。雖然信息溝通是雙向的,但是大城市的穿着很少受到小城市的影響,深圳的商人在這次交流中,不太可能會改穿本土名牌。
流動促成分化的原理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在信息的推波助瀾下,分化就比較迅速地形成了。於是本土品牌的中檔定位空間就越來越小,服裝又重新分化成兩個極端。
分化造就世界
雖然我經常去超市購物,但是每次去都被超市中豐富的產品品種所震撼。據說現在的每個超市中的產品種類大約有4萬種,20年前,這個數量只有幾千種,分化是形成如此豐富產品種類的一個主要原因。
隨便看一看某種產品就知道分化的作用了,以前種類單一的奶粉被分化成嬰兒用奶粉、兒童用奶粉、學生用奶粉、成人奶粉以及老人用奶粉。
牛奶也開發出了早餐奶、晚餐奶、學生奶等等,同時還添加了不同的配料,形成草莓口味、玉米口味等。啤酒則分成老啤酒、純生啤酒、清啤等等。洗髮水被標明適合各種不同類型的髮質。過去銷售的整隻雞則被分解成數十個部位單獨銷售。
也許很多分化的產品就其實質意義上看,缺乏區別,有時甚至就是商人銷售產品的一種包裝伎倆。這沒有關係,分化的產品要求不同的生態環境,一方面降低了競爭強度,另外一方面擴大了市場需求,因此被保存下來。以前,我們認爲奶粉是嬰兒的專用品,通過分化,很多的老年人和中年人也發現了適合自己吃的奶粉;同理,牛奶添加了各種輔料或者分化成早餐奶、晚餐奶之後,市場被引導了,從而擴大了市場範圍。
幾乎所有的行業、所有的商業模式都伴隨着分化而成長。20年前,當你走進理髮店的時候,只是要簡單的理髮,現在卻分化出很多服務品種,洗髮、染髮、燙髮和各種各樣的髮型設計等,因此這個行業的規模擴大了數十倍。在金融領域,簡單的存款、貸款分化出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和理財服務,使得利用資金的方式變得非常豐富,同時,對每種需求的佔領有效地擴大了金融服務領域的生態容量。
高科技產品也是通過分化發展出來的,計算機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分支。通信和信息服務不僅僅擴大了使用人數,應用類型的擴大也有效地擴大了產業規模,例如移動電話起初僅僅是通話服務,後來增加了短信服務,而運營商則通過定價和定位區隔有效地挖掘了潛在的用戶。
“藝多不養家”是一句古訓,現在人們在呼喚交叉科學和複合型人才,那麼現實世界變了嗎?完全沒有。“呼喚通才”只是少數情況下的一種假象,通才的時代已經過時,社會已經把絕大部分的就業機會和財富給了專才。15世紀古登堡發明了印刷術,人們擔心靠抄寫爲生的僧侶會失去飯碗,沒有想到的是印刷產業帶來了大量附屬的就業機會。18世紀的工業革命時,很多社會學者擔心機器搶奪了人的工作崗位,會造成大量的失業,卻沒有想到通過不斷地分化,很多產業又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信息流通和處理能力的增強,人們開始爲很多文職人員犯愁,沒有想到的是信息服務產生了很多分支。
當然,進化並不等同於進步,印刷術改善了信息的製造和傳播速度,但並不僅僅是“好信息”的專車。現在信息生產和流通能力的增強,人們製造垃圾信息的能力也在顯著上升。人們在得到信息更容易時,寫作也乘機演變爲“拷貝和粘貼”。分化並不是簡單的遷移,19世紀的司機並不是原來馬車的車伕。過去,領導的秘書在某種程度上是權力的象徵,今日的文字工作者無可置疑地成了藍領階層。
從技術到產品,從學科到職業,從公司到非營利性組織無不出於分化之中。分化是一種擴大產業,同時也是改造產業的主要力量。這並不意味着分化就一定能成功。前一段時間,電視上有一種廣告推出一種“適合長髮的洗髮水”就沒有那麼幸運。各行各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創意、新發明死亡。“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過時了,接下來流行的應該是“世界上沒有免費的進化”。
分化不是細分
科特勒的《營銷管理》自從1967年出版以來,幾乎就成爲營銷專業的標準教科書。它能夠保持較長生命的方式也是進化,通過不斷地修訂再版,應變最新的情況,同時跟上產品更新換代的社會心理需要。
《營銷管理》第十版第九章的題目是“辨認市場細分和選擇目標市場”。這章所闡述的思想是當今市場營銷中最重要的方式,自從被雷·克羅克發明以來,市場細分就成了系統商業營銷的主導思想。
分化並不是市場細分的另外一種說法,細分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而分化則是強調過程的動態過程。現實市場也許是連續而模糊的,但就其發展趨勢來看,總是趨於離散。
今天細分市場的思想也許應該換成分化了,“辨認”和“選擇”這個詞意味着在現有的市場中進行尋找和做出權衡取捨。這種方法的可操作性雖強,問題卻在於,如果大家都選擇這種方式會使得市場很快就很難被經濟性地細分,現成的果實很快就被開發殆盡。細分市場須注重市場的可衡量性、足量性、行動的可能性等,但是現實的充分競爭的市場中,各個緯度都相當擁擠,已很難找到下一個理想的細分市場。
接下來人們想的應該是“分化”。與細分相比,分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的唯一指標就是“遠離”。分化的發生一般來說是出人預料和緩慢的,起初並不被人看好,直到有一天長成一個茁壯的分支,人們才如夢初醒。這就是一些公司可以利用分化成長的原因。比如在酒類的市場中,按照細分的方式可以劃分成白酒消費者、啤酒消費者以及紅酒消費者等。以分化的視角觀察,這些消費者都是動態分佈的,今日的白酒消費者,明日可能成爲紅酒的顧客,而啤酒也可能分化成各種不同濃度的消費者羣體。
分化的商機不青睞於保守者和缺乏想象力的人。借用艾·里斯在《品牌之源》裡面提出的觀點,要想利用分化所產生的機會,必須要戰勝兩個關鍵的心理障礙。
第一個心理障礙是沒有市場。“什麼!你讓我們在一個沒有銷售額的品類中推出新品牌?就算我們獲得了全部的市場,市場還是爲零。”
爲了當第一,你就必須這麼做。在空白市場推出新品牌。從心理角度看,很難!
第二個心理障礙是切取現有品類的一小塊,而這個品類的總和原本的利潤就不怎麼高。“什麼都賣的咖啡店也至多略有贏利,你還讓我們推出只銷售咖啡的咖啡店品牌?”
對!很多情況下,分化的結果就是部分大於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