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通過分裂選擇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通過穩定性選擇使物種特徵更加明確,每個物種的成員之間體形、特徵、智力、行爲等更加接近;通過定向選擇促進整體的適應性。財富的進化也完全遵從這個規律,通過變異和淘汰來篩選出進步的財富創造模式。穩定性選擇時期,創新註定沒有出路;別人進行轉型的時候,也許是我們最不應該轉型的時期。
自然選擇主要通過三種形式塑造了世界上生物的穩定性、多樣性和生物的整體進化。在生物世界裡,同一個物種的個體差異通常都比較小,而物種之間的差異則比較大。要麼就是虎,要麼就是獅子,似虎非虎的動物通常是沒有的。大象的體重、體形都處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有像犀牛一樣重的大象,也不會有超級大象。
每個物種特徵都非常明確,體形、特徵、智力、行爲等非常接近,這是由穩定性的自然選擇方式造成的。這種選擇方式簡單地說就是淘汰兩端,保留中間。通過遵循中庸之道的方法,使正態分佈的曲線越來越窄。
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自然界總是傾向於穩定性的選擇。我們可以把這種穩定性選擇看做是進化中的優化過程,因爲位於兩端的“有希望的變種”絕大多數是沒有希望的,在自然的競爭中,中間的多數傾向於被淘汰。以體形爲例,在一種動物中,體形趨於平均就是這種選擇方式作用的結果。在動物的種羣中,體形大的雄性更容易獲得**權,自然界總是選擇體形大的、強壯的留下後代。但是體形本身又會受到自然資源和身體的某種約束,比如不容易得到足夠的食物等等,於是一個種羣在漫長的自然進化歷史中,體形就趨於平均。而體形較小的則受到了生殖方面的壓力,因此就在自然選擇中被淘汰。對於胎生動物而言,出生時體重沉往往生存概率就比較大,但是,體重沉則會使母親的生產變得十分困難,儘管出生時體形比較大,若無法得到撫養也會被淘汰。於是,每種動物出生時的體重就被穩定在一定的範圍內。
同時,我們也不要認爲自然界總是青睞中庸之道,“正確的大多數”有時也會遭到大量淘汰,保留下來兩個極端,然後慢慢地分化,以至於最終產生了兩個新的物種,久而久之造成了生物的多樣性。家養動植物,就是通過淘汰中間品種,造就了家養生物同種之間巨大的差異。正如《物種起源》中寫道:
“養鴿者不要也不喜歡中間標準,只喜歡極端類型。”在這一熟知的原則下,他們就都選擇和養育那些喙愈來愈長的、或愈來愈短的鴿子(翻飛鴿的亞品種實際就是這樣產生的)。還有,我們可以設想,在歷史的早期,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裡的人們需要快捷的馬,而別處的人卻需要強壯的和粗笨的馬。最初的差異可能是極微細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一方面連續選擇快捷的馬,另一方面卻連續選擇強壯的馬,差異就要增大起來,因而便會形成兩個亞品種。最後,經過若干世紀,這些亞品種就變爲穩定的和不同的品種了。
人類的祖先是猩猩這個說法並不準確,較爲正確的說法是人和猩猩有共同的祖先。由於某種現在尚未完全清楚的原因—也許是生存環境導致獲取食物和生殖策略的微弱差異,經過世代的積累,其中一個分支變成了人,另外一個分支變成了猩猩,而它們祖先的形態則消失了。
我們把淘汰中間、保留兩端的選擇機制稱爲“分裂選擇”。分裂選擇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原因。
自然選擇喜好極端的原因在於極端的類型在獲得自然資源方面更有好處,於是在強烈的競爭中得到保留。長此以往,各種類型的生物就以各種不同的形態擠滿每個可以提供生存環境的角落。
自然界還有一種定向選擇的方式在“導演”物種的進化。這種進化通常是由於外界環境的變遷導致的。隨着青藏高原的逐漸隆起,氧氣變得越來越稀薄、溫度變得越來越寒冷。這樣就逐漸淘汰了種羣中呼吸效率低、耐寒能力差的個體,保留下來的都是呼吸功能強大,又具較好抗寒保護能力的個體,藏羚羊和犛牛就是這種定向選擇的結果。
wωw ●ttκa n ●¢Ο
自從弗萊明1928年發現抗生素以來,人類與細菌的戰鬥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這種勝利成果正在日益受到腐蝕,因爲細菌的抗藥性也在進化,這就是一種定向選擇的自然進化方式。任何一個特定的細菌都不會在與抗生素的鬥爭中得到“鍛鍊”,但是數量衆多的細菌,總有微小的差異,相同情況下,抗藥性稍微強一點點的總是被保留,細菌的繁殖速度又非常快,所以經過世代的積累,一種細菌就會變得抗藥性較強。
穩定性選擇
總體上看,商業也是通過這三種選擇方式得到進化的。一個被穩定性選擇力量所主導的行業,總是呈現出趨同和集中的趨勢。分裂選擇則使行業出現中間陷落的狀態,例如,產品分佈在高端和低端,而中段產品消亡。定向選擇所選擇的行業則出現了一種轉型的狀態,轉型的原因在於產業其中一端遭受了強烈的進化壓力,如低成本者的介入使產業重心在世界範圍的轉移等。
三種選擇力量會給企業和行業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企業必須認清當下遭遇的選擇力量,而不是急急忙忙地去追隨一些時髦的概念。當流行轉型時,全社會似乎都在談論轉型;流行創新時,就像革命運動一樣號召全社會進行創新。這正是我們尚不懂企業進化規律的寫照。
一個穩定而古老的行業通常是受到穩定性選擇的壓力而形成的。假如仿效門檻很低的一種經營方式或者產品被證明是有效益的,整個行業就會立即受到穩定性選擇壓力的作用,迅速仿效這種成功的產品或者經營模式。
在金融行業,所有銀行都提供非常類似的服務和產品,當一個銀行在進化中產生一點有效的進步時,會迅速被其他所有銀行仿效。例如,有的銀行開始給小客戶的存取款設置障礙,讓很多人擁擠在少數的窗口,從而降低他們在此地存取款的願望,因爲銀行認爲這種小額度的客戶無法給自己帶來回報。一旦一個銀行推行了這種方法,並被證明對顧客篩選是有效的,所有的銀行都會採用同樣的方法。
在白色家電領域,用戶可以選擇的產品種類雖然非常多。但是,任何一個廠商幾乎都在製造同樣款式、同樣外觀、同樣功能的產品。惠爾浦的CEO甚至無法在20英尺遠的地方分辨到底哪臺洗衣機是自己的,因爲大家都一樣。現在的城市“千城一面”總是被詬病,人們希望看到建築物和城市風格的多樣化,可是在人們開始行動時,還是會選擇“千城一面”,這也是穩定性選擇的結果。我們觀察城市的建築物就會發現穩定性選擇的進化痕跡。幾年前,我發現很多城市的建築物外形設計上追求標新立異,可當這些樓房建成之後,人們發現創新的外形不但不能獲得美學上的成就,同時在實用性上也比較差,要麼就浪費了材料,要麼就犧牲了空間,於是人們轉而追求穩妥的設計,大家都開始設計差不多的方形樓宇。
只要一個行業發展時間足夠漫長,通常都會受到穩定性選擇,因爲時間已經淘汰掉了不合適的產品,不合適的經營模式、不合適的材料等等,剩下來的都是一些比較有競爭力的物種。
穩定性的進化在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並且對於生物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是一種進化中優化的力量,市場隨時都在選擇有競爭力的產品,讓它生存下去,淘汰缺乏效率的模式。
在世界瘋狂變化的時代,可口可樂的口味一百多年都沒有什麼變化,這也是穩定性選擇的結果。下面的案例,在很多地方被引用:
1982年可口可樂開始實施代號爲“堪薩斯計劃”的劃時代營銷行動。2000名調查員在十大城市調查顧客是否願意接受一種全新的可樂。其問題包括:如果可口可樂增加一種新成分,使它喝起來更柔和,你願意嗎?如果可口可樂將與百事可樂口味相仿,你會感到不安嗎?你想試一試新飲料嗎?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0%~12%的顧客對新口味可口可樂表示不安,而且其中一半的人認爲以後會適應新可口可樂。在這一結論的鼓舞下,可口可樂技術部門在1984年終於拿出了全新口感的樣品。品嚐者對新可樂的滿意度超過了百事可樂,調查人員認爲,新配方可樂至少可以將市場佔有率提升一個百分點,即增加2億美元的銷售額。
但更換百年配方畢竟是天大的事,爲了萬無一失,可口可樂又掏出400萬美元進行了一次由13個城市的19.1萬名消費者參加的口味大測試。在衆多未標明品牌的飲料中,品嚐者仍對新配方“感冒”,新可樂以61%∶39%的壓倒性多數戰勝舊可樂。
正是這次耗資巨大的口味測試,促使可口可樂下決心推陳出新,應對百事可樂的挑戰。
1985年4月23日,行銷了99年的可口可樂在紐約市林肯中心舉行了盛大的新聞發佈會,主題爲“公司百年曆史中最有意義的飲料營銷新動向”。郭思達當衆宣佈,“最好的飲料—可口可樂,將要變得更好”,新可樂取代傳統可樂上市。
對於可口可樂案例的解讀有很多。我們認爲關鍵在於,測試結果和實際的銷售結果不同是一個關鍵點,其原因在於穩定性選擇的力量,因爲老可樂已經有相當的情感和品牌因素,僅僅是“口味略差一點”並不足以動搖它穩定性的地位。假如新可樂口味改善很多,或者可口可樂公司花費更多的成本來改變人們的習慣,或者建立一個新的可樂品牌,結果可能就大不相同,新的口味就可以在進化中被選擇。
穩定進化使公司產生了產品趨同、經營模式趨同、利潤趨同的現象。在穩定性進化控制的行業,成本優勢、品牌優勢或者是壟斷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
廣義上講,在行業之間也會出現穩定性選擇。由於計算機、通信、軟件、互聯網服務等行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公司相互進入對方的領地,我們驚呼:“天下大亂了!”但到頭來,我們卻發現,世界並不是在按預期的方向發展,整體來看,它必然會被穩定性選擇力量將各個公司相對地固定在一個點上。
若干年前,深圳萬科是一家多元化的公司,而且有很多賺錢的業務。最後,萬科出售了其他業務部門,只保留了房地產,成爲了一個賺錢大戶。這種進化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淘汰了其他行業,而是在萬科所涉及的幾個行業,都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穩定性選擇趨勢,房地產正好趕上了最肥的時候,所以萬科的策略可以看成是集中力量,佔據大利潤區,適應穩定性選擇。
在多元化盛行的中國,萬科的減法很受推崇。我不認爲這種模式適合在所有的時期、所有的情況下複製,關鍵是要看自己所受到的進化壓力到底來源於何方。只有穩定性進化是一種主要力量時,聚焦戰略纔是比較合適的。
分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