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心性

御林軍護駕主帥嶽武穆王。降

歲次辛酉年七月十一日。公元一九八一年八月十日

律詩∶

接駕焚香遶案前。中州聖地百花鮮。

鸞乩喜賦開迷句。木筆頻揮寫錦箋。

老母無辭辛與苦。癡兒深沐德兼慈。

天恩浩蕩君知否。道本須臾不可離。

聖示∶

無極老母懿駕親臨,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降

律詩∶

着書勸世醒迷兒。早覺修真正此時。

天道無私傳奧義。人心秉正學規儀。

慈航廣度成仙路。法鼓頻敲響海湄。

個裡功勳誰佔浩。堪期碩果返瑤池。

懿示∶

諸賢卿及諸兒子免禮。

又示∶

娘爲喚醒迷兒,早悟天道之寶貴,勤修實踐,以期天下大同。故不辭辛苦,爲期一年,躬親下凡,著作無極天書“天道奧義’,實是人間之至寶,凡有善覺之兒子,開囊助印天書,協助代天宣化,其所祈求之事項,娘當酌情,予以照準,敕令各部門遵示辦理,以償其願。以褒其功。

嗟呼!現世竟有不肖之兒子,假藉聖神之疑,亂出謬論以誹謗天道,或背道而毀道以擾人心之正信者,其人已被魔所作祟而不自知,若不早覺回頭,報應之日,悔之已晚矣。所謂∶“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天道奧義→第十二章→心性

無極老母曰∶

何謂心?心是變化的樞機。心的本身,原是一無所有。常無慾,以觀其妙,此“妙”字,即變化的樞機,亦即心也。心無方所,既不在內,也不在外,只是變化的一個樞機。

樞機是變化之所出,而非變化,故心是所以生,而非所生。故稱之曰“妙”。宇宙在無窮變化中,此變化均生於心。而心又無形體,無方所。如指出心之形體,或指出心的方所,便不成爲心矣。心乃由天降,故稱之曰∶“天心”。

何謂性?“天命之謂性”,性爲萬有之本。性是由無極自然而來的,自然爲混元的景象,這個混元的景象,即太易,爲真空的宇宙。在這真空中,慢慢開始運動,遂產生第一粒種籽→即“原靈之性”。第一粒種籽,原爲無極,即是“道”;既由天而降,故

稱之曰∶“天道”。

既稱之曰“道”,又何以稱之曰“性”?性爲無極之靜態,命爲無極之動態,其實“一”也。言性,命自在其中。言命,性自在其中,性命不可分。性命是宇宙的基本,也是人生的要道。

所以,天道之最高修養在心性。性爲原靈之本體,未動之初。心爲樞機,將動之際。樞機之發動在性,性之流露在心,心性總綰人生,可知其重要也。

然則,修養天道的心性之道,應如何?大別之可分爲“先天”與“後天”二類。後天,拜神→勸善規過。先天→修養心性,希望達於最高的境界。即是修“內聖”與“外王”也。所以,“心性”是修天道最高之工夫。

一念之善,即是“正心”。全心之正,即是“儘性”。有一個善念,就是正心,這是多麼容易。

善就是天堂,一念之善,即昇天堂。

惡就是地獄,一念之惡,即墜地獄。

所注意是“全心之正”,心無時無刻不正,果如此則儘性也。只要從善念下功夫,一日一善念,二日二善念。久之自然達到全心之正,亦即心無不善,即儘性也。此乃修“天道”入聖超凡之捷徑也。

欲求儘性,必從正心入手。蓋以心之正,或不正,人人可以自求,下手容易耳。心性原是一體,性之動爲心,心之正歸性也。

修心性,確實容易,其方法如下∶

一、慎獨→戒慎乎所不睹,恐懼乎所不聞,正心之道,首重慎獨。心之動,原爲人所不可見,所不可聞。顯現者,心之動也。動則感應,絲毫不爽。一件行爲,看來似很複雜,實爲無數之“心動”集合而已。

二、塞其兌→兌爲欲根,視、聽、嗅、味、觸、性、法。所謂塞者,使其不放縱耳。此七根爲人生之需要,求其適中,不失其正可也。

三、閉其門→欲之經過,有其門徑∶耳、目、口、鼻、身、色、意、此爲七門。七門當有其用途,不可偏廢。但慾念經此七門而入,故不可不閉之。閉非棄而不用。是閉其邪惡者,行其善良者也。

是故,性爲天命之所由來,爲宇宙之本。修天道者,奔“原始要終”,即反其本也。性功既成,返於道也。既歸於道,則是天人合一,宇宙在握,所謂執大象也。心原是由性海中產生的一種波紋,心性爲一體。萬化生於心,此爲宇宙變化的樞機,性爲體,心爲用,體用兼備,始爲修道之結果,故修天道之工夫在於心性。

第十三章→道之貴

御林軍護駕主帥嶽武穆王。降

歲次辛酉年七月廿二日。公元一九八一年八月廿一日

律詩∶

斜月將沉入海堤。清晨絕好一臺西。

山河忽見來山雨。竹野微聞叫竹雞。

愁世貪眠尤不醒。惱人難寐嘆長迷。

登鸞勸善心惶恐。護駕追隨責不低。

聖示∶

無極老母懿駕親臨,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降

律詩∶

勸善又來盻望中。臺灣海峽水融融。

名山畫意王摩詰。勝地詩懷陸放翁。■畫意本作畫憶

漁火依稀遙鹿渚。書燈隱現近王功。

一聲鐘磬醒迷夢。奧義深藏喚大同。

懿示∶

諸賢卿及諸兒子免禮。

又示∶

娘躬親下凡著作“天道奧義’一書,欣看諸兒子都有善覺,爭先恐後,輸誠樂助印贈,由武廟明正堂將諸兒子祈求事項,填入文疏,呈娘批閱,娘心甚喜甚慰。

娘本愛子心切,自應酌情照準,懿命各部門,遵命辦理。諸兒子代天宣化,普渡衆生之功德,不失本來之善性,娘感動流涕不已。願諸兒子,切勿忘記天堂之極樂,早日修道立德,同歸極樂之天,以期母子團圓。俾使俗世,盡是善人,惡人絕跡,則大同世界可期也。

第五章:天人合一序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四章:良知良能前言第十二章:心性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序章第五章:天人合一序章第十九章:魔道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66章至71章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序章第三章:道統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1章:序章第001章:序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序章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十章:生命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五章:道與人第七章:萬法歸宗第11章至第21章第七章:萬法歸宗第十二章:心性第二章:道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三章:道統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66章至71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二章:心性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六章:修天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55章至65章第66章至71章序章第001章:序章第二章:道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十九章:魔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一章:通玄之道前言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四章:良知良能序章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章:生命第11章至第21章序章第001章:序章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九章:何謂修道前言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01章至第10章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八章:解脫生死序章
第五章:天人合一序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四章:良知良能前言第十二章:心性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序章第五章:天人合一序章第十九章:魔道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66章至71章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序章第三章:道統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1章:序章第001章:序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序章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十章:生命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五章:道與人第七章:萬法歸宗第11章至第21章第七章:萬法歸宗第十二章:心性第二章:道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三章:道統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66章至71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二章:心性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六章:修天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55章至65章第66章至71章序章第001章:序章第二章:道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十九章:魔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一章:通玄之道前言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四章:良知良能序章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章:生命第11章至第21章序章第001章:序章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九章:何謂修道前言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01章至第10章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八章:解脫生死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