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探花

“好!好字!”老者搖頭晃腦,誇讚不已。

寧採臣作爲法學生,他能拿得出的也就是這一手字了。

字是一個人的臉面,作爲步上社會便很可能是律法工作者的他們,一手漂亮的字體會給他們今後的工作增色不少。所以只要想在這一行做下去,就沒有練字的。

寧採臣讀書不成,對字卻還有天賦。

一手漂亮的瘦金體。單這字,都跟得上書法家的手筆。

只是不知這世還有沒有宋徽宗。有的話,卻不免有媚上之嫌。

面對這《正氣歌》,老者是讀了一遍又一遍,愛不釋手。

“老先生,聽你誦讀也是文人,怎落得如此境地。”

古時讀書四聲有入聲,平仄之下,很容易便能聽出一個人是否是書生。

寧採臣一首《正氣歌》折服了老者,他這才以平輩論交,不再以監獄老資格自居。“讀書人?老夫三歲啓蒙,八歲童生,十二歲中秀才,再往上考,卻一無所得。於是退而著書。可我寫歷史,說我以古諷今;寫詩,說我借詩譏諷朝政;寫鬼怪故事,說我妖言惑衆。最後我改寫人物傳記,卻沒想到那人竟起兵造反。”

老者雖沒講他爲什麼進來,但是也能猜到。

宋,不以言論罪人,進入士大夫階層,便可以自由言論。但是這不等於造反也同樣無罪。

他筆下的人物造反了,他不受牽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寧採臣說:“老先生,等我出去,一定爲你平反。”

“平反?”老者斜眼看他,說,“你能不能出去都還不一定呢?平反,不用了。在外面我寫什麼都得罪人。這兒挺好,至少它真實。”

作爲法學生是有打官司的興致,一時興起,卻也忘了他自己現在還在牢中。

臉步匆匆,官服官靴,圓臉八字眉。不像是縣官,倒像是包子鋪的老闆。

“寧公子受苦了!”

這圓臉胖官便是這杭州城的縣官。這傢伙人稱錢義,就是說他只與錢講義氣。可是自己沒給錢啊!他這是唱得哪一齣?還有,他爲什麼長得這麼像王晶?

“你這混帳!怎可樊污相公,真真是奸滑不堪。”

“老爺,這是公子的珠子,以及小店賠付的二百兩賠禮。”在縣官右腳正跪着那金店老闆。珠子與銀子全都捧於頭頂。

這是怎麼回事?

寧採臣愈發不解了。

“恭喜寧老爺,高中院試一甲第二名,探花老爺。”

院試,也就是考秀才,一二等稱一甲,前三名也稱(小)狀元、(小)探花、(小)解元。是對考而優者的獎勵。

這下就明白了。

一成爲秀才便是士大夫統治階級了,雖然只是最低的統治階級,也是士大夫。宋雖不禁商賈,但這不等於商賈可以爬到士大夫們的頭上。

以前,寧採臣只是個童生,這沒什麼,但是現在他不僅成爲了秀才,更高中探花。

喜報傳到縣裡,卻找不到人,一打聽。這寧採臣家貧,考完院試便動手回家,不敢多住一晚,以節省開支。

縣太爺順着這線追查下去,才發現這人現在竟在自己的牢中。

夜裡,他也不敢進牢房,這天剛放明,他便帶齊衙役牢子,齊齊來見寧採臣。

這江南本就文風鼎盛,一個探花受商賈樊污,入了牢獄,別說他這六品知縣(上縣爲六品),就是府尹也承受不起。所以他這次不僅親自來了這鬧妖魔的牢獄,更是對金店老闆的二百兩賠禮分文未取。這對錢義來說,可比剜他的肉還要難受。

不過這探花受樊污入獄,一旦鬧騰起來,他今後連想剜肉都很可能剜不起,烏紗帽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

這樣商賈騎到士人頭上的案例,不出事則無事,一旦出事,沒人會保他。

知道了這前因後果,寧採臣立即急匆匆往家趕去。

一夜未歸,還不知老母擔心成什麼樣子。

匆匆到了村口。村口的頑童們便大叫大嚷着。“探花老爺回來了,探花老爺回來了!”

進了村子,七大姑八大姨的四方鄉鄰全都聚上來說話。

寧採臣一邊應着,一邊腳步不減地往家中而去。鄉鄰知他中了,沒人敢阻他的路,能湊到跟前說話,已是很滿足了。

“母親,母親!”入了房子,喜報全丟在一邊,便直奔其母。“母親,你怎麼了?”

寧母倒在牀上,旁邊是鄰居幫襯。“你母知你高中,歡喜得狠了。已經喝過薑湯,沒有大礙。”

寧母也支起身子,顫巍巍從牀角牆磚上摸索出一個早已褪色的紅布,交到寧採臣手中說:“兒啊!這是孃的嫁妝,不可虧待了報喜的門子。”

“母親,兒有銀子。”這嫁妝,寧採臣是萬萬不會接的。

寧採臣出屋付了報喜錢,便進來陪母親。寧母卻推他出去,讓他招呼鄉鄰。

這樣的喜事,是要設宴款待鄉鄰的。

寧採臣出去,取出銀子央求村人去買菜。

“噫!買什麼菜,地裡就有,讓婆媳去拔就行了。”

寧採臣說:“菜蔬可以,但這魚肉總歸要買的。”

里正這才接過銀子,找來三兩個漢子,去晚集買魚肉。

知道這時代沒有保鮮手段,寧採臣特意囑咐他們買活的。

不大會功夫,他們便趕着一頭豬、一隻羊、十幾只雞鴨,以盆裝着魚蛋回來了。

寧採臣給了他們十兩,讓他們就奔着這錢花。沒想到他們買了這麼多東西,竟還有剩。

這也難怪,古時最貴的也就是馬匹了,但是一匹馭馬也用不了十兩。《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僱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

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爲流通貨幣,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鑑》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

第523章 拼命第369章 萬壽之禮第483章 餓了第133章 兩次拋棄第251章 書迷第225章 基情無限第299章 先天神魂第537章 攜衆南逃第455章 算計第448章 封妻廕子第442章 造魔第106章 各方行動第353章 唸經第486章 水退第250章 喬遷之喜第329章 船隊第250章 喬遷之喜第4章 鼠妖第456章 出使前第5章 探花第163章 龍脈之爭第22章 鎮定第47章 解咒第239章 開封第314章 變化第186章 受困第461章 搶人第143章 贖人第335章 無恥第89章 反思第383章 破解第482章 中氣十足第278章 大膽第424章 進行第458章 綠色第307章 尋鼠妖第115章 多個跟班第32章 花船第264章 戰退第463章 劫獄第388章 搶劫第267章 聶魂第403章 尋路之途第45章 黴運第55章 離魂第259章 引龍第378章 轟動第221章 城隍神位第418章 優待第6章 開宴第234章 幻道第288章 揣摩第153章 王氏一族第481章 一夜北風吹第106章 各方行動第111章 怕蛇第214章 無情劍顯威第431章 太年輕第488章 統一思想第364章 黴人一個又一個第108章 機緣第44章 符咒第375章 佛珠到手第518章 眼見爲實第373章 戰馬第240章 打太歲第465章 劇情第130章 仇人第21章 死氣第242章 軍魂道第267章 聶魂第8章 李公甫第28章 下山第403章 尋路之途第317章 還陽第236章 去汴京第203章 糊塗官第152章 追蹤第329章 船隊第394章 字,進階第197章 比丘第124章 名將第370章 宮鬥第435章 三人成虎之策第288章 揣摩第135章 迷路第298章 殺第191章 休整第523章 拼命第396章 恨也要忍第94章 逃與不逃第348章 一本好功法第345章 寧母要來第519章 入宮第392章 擡上去第310章 還是要武力啊第22章 鎮定第546章 危難第77章 荒宅第129章 影響
第523章 拼命第369章 萬壽之禮第483章 餓了第133章 兩次拋棄第251章 書迷第225章 基情無限第299章 先天神魂第537章 攜衆南逃第455章 算計第448章 封妻廕子第442章 造魔第106章 各方行動第353章 唸經第486章 水退第250章 喬遷之喜第329章 船隊第250章 喬遷之喜第4章 鼠妖第456章 出使前第5章 探花第163章 龍脈之爭第22章 鎮定第47章 解咒第239章 開封第314章 變化第186章 受困第461章 搶人第143章 贖人第335章 無恥第89章 反思第383章 破解第482章 中氣十足第278章 大膽第424章 進行第458章 綠色第307章 尋鼠妖第115章 多個跟班第32章 花船第264章 戰退第463章 劫獄第388章 搶劫第267章 聶魂第403章 尋路之途第45章 黴運第55章 離魂第259章 引龍第378章 轟動第221章 城隍神位第418章 優待第6章 開宴第234章 幻道第288章 揣摩第153章 王氏一族第481章 一夜北風吹第106章 各方行動第111章 怕蛇第214章 無情劍顯威第431章 太年輕第488章 統一思想第364章 黴人一個又一個第108章 機緣第44章 符咒第375章 佛珠到手第518章 眼見爲實第373章 戰馬第240章 打太歲第465章 劇情第130章 仇人第21章 死氣第242章 軍魂道第267章 聶魂第8章 李公甫第28章 下山第403章 尋路之途第317章 還陽第236章 去汴京第203章 糊塗官第152章 追蹤第329章 船隊第394章 字,進階第197章 比丘第124章 名將第370章 宮鬥第435章 三人成虎之策第288章 揣摩第135章 迷路第298章 殺第191章 休整第523章 拼命第396章 恨也要忍第94章 逃與不逃第348章 一本好功法第345章 寧母要來第519章 入宮第392章 擡上去第310章 還是要武力啊第22章 鎮定第546章 危難第77章 荒宅第129章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