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揣摩

“王大人莫要開玩笑,我等去拜訪一個士子?”

這事聽上去是如此的怪異。像他們雖然不是各部的主官,但是也只是相差一步罷了。

以他們的官位來說,是多少士子終其一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天下有才華的士子何其多,就是頭名狀元,終其一生坐到知縣、知府的不勝枚舉。

現在,他們三位朝中大員,卻要拜訪一個只是有可能中狀元的科舉士子。這……這還有朝廷官員的禮儀嗎?

王文見二人爲難,便猜出他們是官員心態做祟,問道:“你們不會是賣不出這個面子吧!說是拜會,其實也不過是去考監看看這名士子罷了。記住人,今後纔好打交道。”

二人聽了,是又好氣又好笑,不是王文就在他們面前,非張嘴開罵不可。

你xx的……說話嚇死人!

唉!也是我等過於小心,真的以爲是送拜帖,登門拜訪呢?

也是,大家都在這考場中圈着呢,就是想拜訪也得出得去才行。

不過,這一開始便表達了反對意見,現在再改口回去,也開不了這個口。“王大人,他畢竟只是個士子,我等一起去,是不是太過了。”

想的很好,就是不一起去,反正大家都需要巡視考場,到時自己獨自一人轉上一圈,豈不比現在去,要有面子得多。

徐海也說:“是啊!王大人,你看我這身子突然有了恙,實在是動不了身。”

徐海這突然病得趴在牀上。這到底是什麼怪病?他本人不說,其他人也不好問。只能歸爲怪病之列。

徐海不是不想說他得的是什麼病,而是他根本沒有病。難不成告訴他們自己被神人打了?而且打完之後,這屁股上一點兒傷也沒有。但是說沒傷,卻也坐不得。一坐就痛得要命。

王文彷彿有意和他們做對似的,漫不經意說道:“你以爲他是普通士子?”

咦?莫非他還知道什麼內幕不成?

徐海二人做出認真傾聽狀。

王文也沒賣關子,繼續說道:“誠然他是個士子,但是卻是個殺伐果斷,胸有成竹的士子。”

徐海二人面面相覷,“王大人,你說的太過了吧!”

“過?”王文挑挑鬍子,說,“二位大人也是飽學之士,也都賞鑑詩詞。”

二人皺下眉,心說:“你這不是廢話嗎?莫非是在取笑我二人!”

王文說:“這首《挑水》詩,你們也看過了。這詩寫的怎麼樣?”

二人低吟着。“好!”“不錯!”

這詩自然是極好的,如果從拍馬屁的角度上講,簡直是千古絕唱。

是,這詩從頭到尾都是寫的挑水,頌的是勞動。但是這只是字面上的,以官家的文學修養,會看不出更深層的意思?那李白真是白讀了。

他們都能看出了,更不論官家了。

能看出來,又不露骨,說是千古絕唱,也不爲過。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字面下的,他們與王文又不是同黨,自然是不能宣之於口的。

王文知道他們的矜持,也不點破,樂得說道:“這等絕世名篇,一旦寫出來了,你我捨得把它毀去嗎?”

毀?那是恨不能貢起來。拍官家的馬屁,還是用詩詞這類搔他的癢的雅事。毀了纔是傻子。

不看他們的樣子,王文也知道他們心中想的什麼,因爲他自己也是這樣想的。科考上考出了這樣切題的馬屁文,這簡直不能用天才來形容,而是怪才,鬼才了。

王文問道:“遇到這樣的卷子,你們會不取他嗎?”

二人搖了搖頭。

不取?人家馬屁拍的這麼好,哪個敢不取?就不怕官家事後知道了,給自己小鞋穿嗎?

“可這樣的詩文,這個士子卻毀了!”

再次提到這點,徐海他們也不得不深思了。爲什麼?

嘶!“莫非是這士子揣摩了官家的心思?”

這可不得了。這可是揣摩上意。整個大宋朝沒幾個人會的,更不用說做到了。君不見這大宋朝就一個蔡京嗎?如果他真能揣摩出上意來,那是要拜訪一下了,而且是馬上。

不是馬上,難不成還等到人家到了蔡京那一步,再拜訪嗎?真到那個時候,恐怕就不是他們想拜訪可以拜訪得了的。

文人的自尊矜持什麼的,都是浮雲。這屁股也不疼了,立即起了身。

誰也不想比誰遲。這一旦遲了,便有了先後之感。

王文見他們總算明白了,這才鬆了口氣。老實說不是怕他們事後反應過來,得罪同僚,王文早自己去了。

摧摩上意。在這時代本是文官的不傳之密。不見諸葛臥龍一份文官個性都是寶書嗎?

只不過他們不知道寧採臣是個穿越者,而且還是個參加不知多少後世中考、摸底考、高考的學子。

在後世,任何考生想拿高分,都要揣摩出卷者的心意,他的考點何在?

舉一個簡單不佔字數,衆人皆知的例子。

後世小學考卷有這麼一題,填空,雪融化了,答:“化成水。”滿分。答:“春天來了。”零分。

這樣苛刻的制度下,哪個想在學業上有所進步的學子,敢不好好揣摩出卷人的心意。

這方面不是天賦,是長達十幾年的訓練結果。從這方面說,古人是幸運的,因爲他們只要揣摩一個上意,便夠了。他們的人生是幸福的。

而更多的人卻根本不用去揣摩上意,人家玩的就是個性。不然,哪兒來的魏晉名士。

相比較而言,現代人就悲慘多了。只想想那麼多的考卷,每一張考卷背後的出卷人又有多少?走入大學,步入社會,又有多少上意需要揣摩?

寧採臣後世時也是遞過入黨申請的,只是沒有通過。原因只有一個,一個短句,“國家天下事”,他寫成了“家國天下事”。

一個把家放在國前面的人,還想入黨?等你思想覺悟高了,再說吧!

這話扯遠了,只是想給在寫入黨申請的同學提個醒,不要步入這前車之鑑。

三位主考沒有直接奔向寧採臣的考監,而是巡視一樣,不緩不慢地走着。

只是三個主考官一起巡視,這事說多詭異有多詭異。簡直是刺激考生們的心臟。

一開始,徐大人還好。但是靈魂上的傷痛哪兒會那麼容易好,每走一步便痛徹入骨,額上不斷滲出冷汗來。

其他二人看到他的不妥,實在是想不出這是什麼怪病。而且他們還不能勸徐海回家去養病。

一次監考,便是座師之名,這收到的弟子,這政治上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單單一個,學生彈劾老師會被認爲背叛,便是極大的的處。更不用說政治立場上,老師與學生的一致性,否則同樣是背叛。

一個考官之位,都會有人搶破頭,更何況是三個主考之一。

真說讓某人回去的話,那是要成爲政敵的,今後是必然不死不休了。

勸回去養病不行,考場配備的醫官又查不出他的病。王文二人不得不更改計劃。

本來是想巡完一半,再去寧採臣那兒,這樣纔不突兀。可是現在爲了同僚之誼,一排考監的一半都沒巡完,便直奔甲排而去。

丙排的考生在鬆了口氣之餘,也在暗暗猜測,甲排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需要勞動三位主考的大事發生了嗎?

不是大事發生,而是比大事更大的事。

一開始,寧採臣在他們眼中只是出彩,只是救命符,但是現在,他們卻是懷着去面見未發跡前的“蔡京”的心情去看的。

他們小心又輕緩,唯恐驚動了寧採臣。

按規定,主考官關注某個士子,這個士子是需要站起,雙手下垂,以示公正的。

但是三位主考打破這從真宗朝傳下來的規矩,就是差人想提醒一下這位士子,三位大人來了,也爲他們所制止。

光潔白皙的臉龐,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烏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澤;那濃密的眉,高挺的鼻,絕美的脣形,無一不在張揚着文人士大夫的高貴與優雅。

這形態,寧採臣顯然是滿分的。古往今來,多少科場豪傑倒在了這長相之上。

當今官家對美的追求,更是近乎苛刻。寧採臣的長相卻讓三人不斷點頭,有了點他頭名的念頭。

這長相,點了頭名,也不會因長相而被刷下。他們自然心中有數。

他們不想驚動寧採臣,但是寧採臣又豈會發現不了他們。以寧採臣現在的耳聰目明,百米之外,他便發現了他們要過來。那麼急促的腳步聲,想不注意都難。

只是要擡頭嗎?

恍惚間寧採臣似乎記起,昨夜他忘記在臉上顯現幻道了。

這判筆可勾陽人生死,但也不是隨便勾的,有功加壽,有過減壽。以徐海的作爲,寧採臣以爲他死定了,也就不浪費精神力,以本來面目對他。

只是誰又能想到,一場杭州大瘟,他這動口的比自己這出錢出力的功德還大。這便是官與民的差別。民,只能一件件去做,一個個去救;官,卻是一張口,便是一大片地方的百姓同時改變。

現在的問題是,自己要不要擡頭?

寧採臣邊思考着,邊手中煮起了茶具。

他的卷子是做完了的,那麼簡單的幾個字,也沒有檢查的必要。而且他相信自己給的答案就是後世的最佳答案。

這幅畫他雖然沒有見過,但是他卻聽過。

《深山藏古寺》,構思更是令人叫絕。畫面上只見崇山峻嶺,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邊汲水……古寺“虛”掉了,但並不等於沒有,不然小僧擔水又去何處?自然是自古寺而來,再回古寺而去了。這也是實中存虛。人們可以想見古寺就藏在山的深處。

有錯嗎?沒有。無論是道理,還是歷史記載,都確實無誤。那還檢查什麼。

可是也不能就這麼閒着吧!煮煮茶,打發打發時間,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這一切落在一開始便往那方面判斷的人眼中,立即變得與衆不同。

這是煮茶?真的是煮茶。

宋徽宗現在還年輕,所以他的茶藝還不是那麼出名,與成功編著了《茶論》後,更加不能相提並論。

但是隻要是他身邊的人無不知道當今官家喜茶,爲此甚至派出宦者外出學茶。現在他身邊叫黃錦的太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皇帝尚且評茶論具,羣臣也就趨之若騖,一時間,王公貴族、文人雅士紛紛效仿,以烹茶品茗爲時尚,而且挖空心思地弄出花樣來品茶、煮茶、論茶,甚至是鬥茶。

但是這一切都是爲了迎合上意。不過在沒有《大觀茶論》,這本趙佶以帝王之尊,編著的茶經面世前。誰也不知道自己煮茶飲茶的手段是否入得了官家的手眼。

現在好了。天幸送寧採臣這士子來,熟知上意的他,一定極懂官家的飲茶之道。

所以,他們不僅忘了來意,更是極認真地看着寧採臣,以圖偷師學藝。

偷師學藝?太過了吧?

過?

如果你試試領導找你喝茶,並且領導還親自爲你倒上茶水,你雙手捧過,還沒喝。領導便皺眉搖頭的走了。

只要是有類似的經歷,便能體會出他們現在的心情了。

作爲士子不會喝茶,在本朝絕對是極丟人的事。對官員,則是能不能再進一步的問題了。特別是他們這類吃過官家親手茶的。

寧採臣不想理他們,只能把極大的心力放在茶上。

他回憶着黃錦煮茶的全部過程,那種行雲流水是極美的。

只看他的動作,三位主考便眼前一亮。無不在心中吶喊這是宮中茶!黃錦煮茶,他們也是見過,根本就一模一樣。絕對要看好了記住了。

茶,剛煮出來,寧採臣便倒了。不是茶不好,而是眼界開闊之後,他覺得黃錦的手法有着做作,與媚上。實在比不上粉衣的手法。那麼清靈與飄逸,纔是無拘無束的神他中茶。

在三位主考官想問問他,這麼好的茶,他爲什麼倒了時。寧採臣又動了。

同樣的動作,同樣的煮茶,卻不僅僅是行雲流水。

具體是什麼?他們說不上來。他們只覺得自己離了考場,飄上雲端,三五好友坐而論茶,無拘無束,放蕩得有如魏晉名士一般。

第286章 夢嗎第30章 不愛第230章 奔波第106章 各方行動第496章 真實世界第356章 出路第546章 危難第279章 開始第378章 轟動第36章 名望第155章 他是殭屍嗎第160章 面對第133章 兩次拋棄第366章 躲着吧第23章 赴宴第488章 統一思想第129章 影響第337章 龍宮出兵第460章 秦檜第206章 判死第62章 新書第502章 賣好第361章 爲回家而努力的御姐們第297章 小蝶第210章 擦肩而去的兩個男子第258章 佛法北去第155章 他是殭屍嗎第459章 苦處第488章 統一思想第542章 沉默第475章 放開第146章 殭屍第372章 打賭第254章 軍旗第208章 新證據第154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324章 瓊林宴第396章 恨也要忍第276章 平衡第418章 優待第92章 捕頭登門第476章 排斥第262章 祭煉第489章 坐地起價第502章 賣好第412章 衍化世界第347章 上火第115章 多個跟班第103章 比劍第460章 秦檜第130章 仇人第425章 求助第465章 劇情第19章 純陽第406章 飽了第405章 別無選擇第370章 宮鬥第325章 還是聽話的第346章 不速不客第8章 李公甫第160章 面對第3章 捕快第273章 辨別第366章 躲着吧第487章 自己回來第488章 統一思想第371章 譏諷第374章 爲了盔甲第384章 宋江來了第422章 抓了活該第213章 偷竊鬼門關第185章 蘭若寺第92章 捕頭登門第57章 魚娘第497章 魔第99章 人道之威第304章 兩個新娘第137章 進粱山縣第156章 錯了第98章 自救第316章 好選擇第27章 淒涼第475章 放開第346章 不速不客第303章 一敗塗地第361章 爲回家而努力的御姐們第446章 聯手第481章 一夜北風吹第321章 壓制第292章 竟然還有三光神水第251章 書迷第223章 美食?!戰鬥第57章 魚娘第520章 拜見的禮儀第190章 爲寶而來第137章 進粱山縣第370章 宮鬥第190章 爲寶而來第301章 天生的革命家第69章 怕了
第286章 夢嗎第30章 不愛第230章 奔波第106章 各方行動第496章 真實世界第356章 出路第546章 危難第279章 開始第378章 轟動第36章 名望第155章 他是殭屍嗎第160章 面對第133章 兩次拋棄第366章 躲着吧第23章 赴宴第488章 統一思想第129章 影響第337章 龍宮出兵第460章 秦檜第206章 判死第62章 新書第502章 賣好第361章 爲回家而努力的御姐們第297章 小蝶第210章 擦肩而去的兩個男子第258章 佛法北去第155章 他是殭屍嗎第459章 苦處第488章 統一思想第542章 沉默第475章 放開第146章 殭屍第372章 打賭第254章 軍旗第208章 新證據第154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324章 瓊林宴第396章 恨也要忍第276章 平衡第418章 優待第92章 捕頭登門第476章 排斥第262章 祭煉第489章 坐地起價第502章 賣好第412章 衍化世界第347章 上火第115章 多個跟班第103章 比劍第460章 秦檜第130章 仇人第425章 求助第465章 劇情第19章 純陽第406章 飽了第405章 別無選擇第370章 宮鬥第325章 還是聽話的第346章 不速不客第8章 李公甫第160章 面對第3章 捕快第273章 辨別第366章 躲着吧第487章 自己回來第488章 統一思想第371章 譏諷第374章 爲了盔甲第384章 宋江來了第422章 抓了活該第213章 偷竊鬼門關第185章 蘭若寺第92章 捕頭登門第57章 魚娘第497章 魔第99章 人道之威第304章 兩個新娘第137章 進粱山縣第156章 錯了第98章 自救第316章 好選擇第27章 淒涼第475章 放開第346章 不速不客第303章 一敗塗地第361章 爲回家而努力的御姐們第446章 聯手第481章 一夜北風吹第321章 壓制第292章 竟然還有三光神水第251章 書迷第223章 美食?!戰鬥第57章 魚娘第520章 拜見的禮儀第190章 爲寶而來第137章 進粱山縣第370章 宮鬥第190章 爲寶而來第301章 天生的革命家第69章 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