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

bookmark

兩儀殿內,二十六歲的李治正在認真的聽取下面大臣的稟報,一件件政務被當廷給出處理辦法,交由不同的官員去負責,比較重大的政務則暫時放在他的案頭,等到他深思熟慮,甚至如今一些重要大臣商議會,纔會給出處理結果。

本來李治是在東宮的明德殿處理政務,但是後來李世民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後,就將政務全部放手,交給李治來處理,而且他還親自下令,讓李治到兩儀殿召見羣臣處理政務,兩儀殿的龍椅只有皇帝才能坐,所以李世民的這個命令,幾乎已經是變相的將皇位傳給了李治。

一件件政務被李治處理完畢,按照不成文的規定,最重要的一件政務會由身爲丞相的長孫無忌上稟,但是看長孫無忌的樣子,似乎並沒有什麼要事,一般來說,朝會在這時就該結束了。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個身穿正四品官服的微胖大臣卻走了出來,然後向李治身軀施禮道:“啓稟陛下,臣有一事稟報!”

“哦?許侍郎有何要事?”李治看到出列的這位大臣,臉上也露出一絲微笑道。

站出來的這位大臣正是剛從大齊調回大唐的許敬宗,同時當初和他一起去大齊的李義府等人也全都被調了回來。而且在剛一回到大唐,這些人立刻被李治委以重任,其中許敬宗現任黃門侍郎,是門下省的第二長官,門下省擁有封還和批駁大臣奏摺的職能,所以許敬宗的黃門侍郎之職擁有極大的實權。

“啓稟陛下。幽州、易州、滄州等地的棉紡織工業基地,數百家大工廠主聯名上書。痛斥一些豪族囤積棉花,哄擡棉價。使得從今年過年後,棉花價值已經上漲了數倍,不少工廠因爲原料不足而無法開工,工人只得放假回家,自然也拿不到工錢養家,這已經使得不少工人生活貧困,若是再這樣下去,恐怕會引起更加嚴重的後果,請陛下聖裁!”

許敬宗等人剛一回來。立刻就被委以重任,這自然引起不少朝臣的不滿,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許敬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直接上奏如此重要的大事,而且還將矛頭直接指向長孫無忌,在座的大臣誰不知道,長孫氏在西域擁有大片的棉田。掌握着相當大一部分棉花產量份額,許敬宗話中所說的那些哄擡棉花價格的豪族,其中第一個就是長孫氏。

也正是許敬宗如此驚人的表現,使得朝臣們禁不住交頭結耳議論紛紛。同時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長孫無忌,打算看這位大唐丞相該如何接招?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長孫無忌不但沒有立刻反擊。反而表面上還十分的平靜,好像許敬宗說的事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似的。對於他這種反應。有些知情人是暗自冷笑,準備看長孫無忌的笑話。不知情的人則是滿腹的疑惑,準備在退朝之會去拜會一下朋友,打聽一下其中的緣由。

其實長孫無忌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但心中卻是無奈之中又帶着幾分悲涼。初唐的政治結構是三省六部制,其中中書、門下、尚書三省掌握着朝廷最核心的權力,長孫無忌現在的官職是‘同中書門下三品’,其實就是將三省最高長官一職集於一身,也就是丞相之職,權力比李愔手下的首相王安要小一些,但卻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可以說在房玄齡去世後,長孫無忌被任命爲大唐丞相,在朝中也擁有相當多的支持者,以前在朝堂上一呼百應,朝堂上再也沒有任何人能與他抗衡。但是這種情況在李世民病重,李治接替處理政務後就開始發生了變化。

在最開始的時候,李治對長孫無忌還算是言聽計從,但是偶而在一些事情上也會發表一些自己的意見,這讓長孫無忌發現,自己這位看似懦弱的外甥,其實也有自己的主見。

後來隨着許敬宗和李義府這些人的歸來,讓李治立刻露出暴露出自己的勃勃野心,他不顧吏部的反對,將許敬宗提升爲門下省的黃門侍郎,另外李義府則擔任尚書省的左司郎中,上官儀則被破格提拔爲中書舍人,其它從大齊歸來,或本來就是李治親信的人也得到不同的提拔,雖然大部分人的官職並不高,但手中卻掌握着極大的實權。

也正是李治的這次大肆提拔官員,使得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之中,全都被他安插進了人手,長孫無忌現在已經感到行事有些掣肘。而且隨着許敬宗這些人對政和的熟悉,他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朝堂之上,一個新的政敵正在飛速的成長起來。

也正是清楚的知道以上這些,所以長孫無忌對於許敬宗的這次突然發難,並沒有感覺特別意外,至於許敬宗所說的哄擡物價,也的確有其事,而且今年也並不是第一次哄擡棉花的價格,只是前幾年因爲他在上面壓着,別說是那些紡織廠主了,連一些涉及紡織業的貴族也不敢說什麼。

但是現在許敬宗纔剛回來,自己這個丞相還沒有倒下,那些紡織廠主竟然聯名上書,這膽子也未免太大了。所以長孫無忌根本不用猜,這些人的背後肯定有人支持,至於誰有能力將那些一盤散沙的紡織廠主組織起來?除了那位大齊的皇帝陛下外,再無第二人可想。

考慮到這件事的背後有李愔的影子,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與李愔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再加上李治的暗中支持,這幾股力量聯合起來,若是長孫無忌再主動硬抗的話,那未免有些太不自量力了。

龍椅上的李治聽完許敬宗的奏請後,先是看了一眼平靜的長孫無忌,然後忽然開口道:“司空大人,您認爲這件事該如何處置?”

聽到李治徵詢自己的意見,長孫無忌先是在心中暗歎一聲,上前一步躬身回答道:“啓稟太子殿下,棉紡織業已經超過了絲綢業,棉布也成爲我大唐最重要出口貨物之一,幽州等地的棉紡織基地,出產的棉布佔了市場上棉布總量的三分之一,因此那裡絕對不能亂,老臣認爲應該對哄擡棉花價格的不法奸商予以堅決的打擊!”

對於長孫無忌這些自打自臉的話,李治終於露出一個勝利的微笑,對於今天這次發難,他暗中和許敬宗等人計劃了許久,甚至還向六哥李愔求救,結果聯合三方力量,果然一下子壓倒了自己這位權勢滔天的舅舅。

不過李治心中還有些遺憾,本來他以爲長孫無忌在面對許敬宗的發難時,會立刻跳出來與他據理力爭,但是沒想到對方的目光如此犀利,一下子就看透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所以十分明智的選擇了退縮,這讓長孫無忌輸的不是那麼難看。

看到長孫無忌竟然如此輕易的選擇了認輸,這讓不少朝臣都是十分的震驚,特別是那些依附長孫無忌的朝臣,一時間更是顯得有些驚惶失措,有些聰明人已經開始暗中思量這件事後朝局的變化,同時在心中權衡自己該如何選擇?

“好,既然連司空大人也如此說,那麼這件事就定下來了!”李治大笑着說道,臉上露出興奮的笑容,接着他又將目光轉向李義府道:“李大人新任左司郎中,身負貫徹朝廷政令之責,這次打擊豪強,平穩棉花價格一事,就由你主辦,六部各司協助執行,任何人不得干擾阻撓!”

李治說到最後幾句時,身上不由得露出幾分帝王的威嚴,讓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一股不可抗拒的感覺。就連長孫無忌也感到一陣精神恍惚,好像面前坐着的是年青時的李世民一般。

接下來朝會再也無事可議,李治立刻宣佈退朝,然後率先離開了兩儀殿。也就在他剛離開的那一刻,朝臣們立刻分成數個小團體,開始紛紛議論今天發生的這件事,其中幾個本來就與長孫無忌不合的小團體在看向最前面的長孫無忌時,臉上都露出了幸災樂禍的表情,同時他們也開始向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所在的位置靠近。

長孫無忌的身邊同樣也聚集了一羣爲數不少的大臣,只是他們的臉上大都帶着幾分沮喪,甚至有幾個目光流離,也不知心中在盤算着什麼。其中身份僅次於長孫無忌的褚遂良似乎想要開口說些什麼,但是長孫無忌卻是揮手打斷了他,然後帶着幾分頹喪的道:“都不要說了,散了吧!”

長孫無忌說完,大步的走出人羣,然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兩儀殿,留下褚遂良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都是長嘆一聲,然後都散去了。

離開兩儀殿的長孫無忌並沒有在宮中停留,而是直接穿過承天門,準備坐上自己的馬車回家,今天的事情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但畢竟還是太過突然,有些事情他要和家裡交待一下,免得被李義府等人的抓住把柄,另外他自己也需要冷靜的思考一下,今後該何去何從?

不過就在長孫無忌剛想登上自己家的馬車時,忽然一個清朗的聲音道:“長孫大人,可有興趣與某一敘?”(未完待續……)

第710章 昇平與思唐的到來第15章 “神棍”西來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74章 攻破安市城第619章 莫力城第255章 李愔的後續計劃第501章 松樹部落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636章 戰利品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385章 賣作奴隸的馮氏兄妹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71章 推廣酒精第357章 草原形勢第107章 角力第370章 登陸倭國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194章 黑馬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406章 太子誰屬?第122章 齊王府中再聚首第641章 李愔一家(上)第600章 爪哇局勢第263章 不實用的六分儀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12章 有女一帆第434章 醜醜姐弟的遊樂場第747章 雲霓的經歷第31章 提升威望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731章 朕是個好皇帝嗎?第324章 封鎖對馬海峽第179章 要搞就搞大一點第98章 無花果樹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210章 前來問罪的蕭瑀第143章 軍紀第556章 西突厥滅亡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673章 再臨丁吉斯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141章 土地券第304章 第三次離開長安第3章 捕奴船隊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523章 李愔的良苦用心第739章 李恪歸來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147章 建造軍校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21章 文心的背後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290章 解剖學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175章 崔夢雪的經歷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350章 試槍(上)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85章 專利司兩大打手第258章 趙復與陸洪的對話第348章 蒸汽船第14章 賺錢大計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374章 染血的礦石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172章 紡織基地第644章 行政與司法第79章 生擒淵蓋蘇文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102章 段綸帶來的喜訊第651章 海軍演練
第710章 昇平與思唐的到來第15章 “神棍”西來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74章 攻破安市城第619章 莫力城第255章 李愔的後續計劃第501章 松樹部落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636章 戰利品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385章 賣作奴隸的馮氏兄妹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71章 推廣酒精第357章 草原形勢第107章 角力第370章 登陸倭國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194章 黑馬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406章 太子誰屬?第122章 齊王府中再聚首第641章 李愔一家(上)第600章 爪哇局勢第263章 不實用的六分儀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12章 有女一帆第434章 醜醜姐弟的遊樂場第747章 雲霓的經歷第31章 提升威望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731章 朕是個好皇帝嗎?第324章 封鎖對馬海峽第179章 要搞就搞大一點第98章 無花果樹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210章 前來問罪的蕭瑀第143章 軍紀第556章 西突厥滅亡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673章 再臨丁吉斯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141章 土地券第304章 第三次離開長安第3章 捕奴船隊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523章 李愔的良苦用心第739章 李恪歸來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147章 建造軍校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21章 文心的背後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290章 解剖學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175章 崔夢雪的經歷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350章 試槍(上)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85章 專利司兩大打手第258章 趙復與陸洪的對話第348章 蒸汽船第14章 賺錢大計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374章 染血的礦石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172章 紡織基地第644章 行政與司法第79章 生擒淵蓋蘇文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102章 段綸帶來的喜訊第651章 海軍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