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會議前夕(一)給第一粉絲!

光緒皇帝煞有其事的吩咐,邊上的太監臉上露出了一絲古怪的笑意,皇帝看到了不免臉上一紅,太監笑嘻嘻的說道,“奴才一定辦好,並讓嬤嬤好生出去瞧一瞧,必然要看的真真切切的,再回來!”

皇帝跺腳,“你這個殺才!絮叨這麼多作甚!”

太監假意請罪,說笑打鬧之間,一行人迤邐到了養心門外,皇帝才端正了臉色,拾階而上,這個時候夏守忠已經在養心門外候着了,見到皇帝連忙請安,“親爸爸這會子得空嗎?”

“回萬歲爺的話,皇太后還在見大臣,不過太后懿旨,請萬歲爺進去就是。”

光緒皇帝轉過頭,看了看西邊的晚霞漫天,“都這個點了,怎麼還在見大臣。”

他進了養心殿,朝左邊一轉,就到了東暖閣裡頭,慈禧太后正坐在炕上,有一個大臣揹着身子和慈禧太后稟告着什麼,她原本臉色沉靜,左手放在案邊,下意識的敲着,不妨一擡起頭,就看到了光緒皇帝走進來的身影,她看着皇帝,露出了一絲微笑,“皇帝來了,”皇帝打千請安,“起來吧,快坐,你也來聽一聽,郭中堂的稟告。”

“是,”皇帝上了踏板,坐在了慈禧太后的對面炕上,原來是新晉的軍機大臣郭嵩燾,他見到皇帝駕臨,也轉過身微微鞠躬,等到皇帝落座之後,繼續微微轉身,繼續朝着慈禧太后稟告說道,“曾繼澤已經到了柏林,先拜見了德國首相俾斯麥,但是俾斯麥已經明確的告訴他,就在接下去的幾天之內,他會宣佈辭職。”

光緒皇帝猛地瞪大了眼睛,慈禧太后似乎十分淡定,“俾斯麥去職是可以預見到的,不過沒想到是選在了柏林會議的前頭,實在不給威廉二世面子啊,這樣的話,”她繼續敲着炕桌,“柏林會議的變數實在是太大了。”

威廉二世開始統治德意志和普魯士時還不到30歲。作爲一個大帝國的統治者,這很難說是成熟的年齡。不幸的是,威廉的精神比他的年齡更不成熟。他的父親十分清楚地看透了這一點,因此當威廉一世和俾斯麥試圖讓小威廉過早地掌管外務部門時他表示反對。“考慮到我的長子不夠成熟和缺乏經驗,他對自己過高的評價表明了這一點,”1886年時他寫信告訴宰相,“我只能說這麼早就讓他接觸外交問題是危險的。”小威廉應當跟着父親先熟悉國內的狀況,而不是在政治領域運用他的魯莽和過於輕率的判斷力。然而宰相對腓特烈的建議置若罔聞,隨後發生的事情才證明這位父親的話多麼正確。

俾斯麥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孤立法國,把奧匈帝國、俄羅斯甚至英國拉到自己這邊來。普法戰爭使歐洲大陸自1815年建立起來的維也納體系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俾斯麥處心積慮要建立的歐洲新秩序。在俾斯麥看來,具有強烈復仇心理的法國是德國在歐洲大陸的主要威脅。因此,爲了保住普法戰爭的成果,就必須聯合俄國和奧匈帝國,孤立法國。歷史上俾斯麥進行了一番努力,在外交上縱橫捭闔,逐步建立起了一個以柏林爲核心的結盟體系,即俄、德、奧“三皇同盟”體系。比較而言,這三國是當時歐洲最保守、最****的國家,三國的皇權都很強大,這三國走到一起,共同維護歐洲的君主制度,在別人看來也很正常。不過現在加上了一箇中國,踢開了俄羅斯,這樣的話,如果繼續稱之爲“三皇同盟”,也不算錯。

德意志帝國的新主人威廉二世,跟他的祖父和父親相比,差別很大。在威廉二世看來,自己肩負着拯救德意志民族、擴大德意志民族生存空間的偉大使命。威廉二世這樣的想法,自然就跟宰相俾斯麥產生了矛盾。

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看來,殖民地沒有用。可是,威廉二世卻不像俾斯麥這麼想,他抱怨老宰相“對於歐洲大陸政治的相互作用太關心,而對於殖民地、對於海軍、對於英國,卻沒有足夠的注意”。他提出了向全世界擴張的新的“世界政策”,並要發展強大的海軍。

這樣的矛盾日積月累,必然就會引發糾紛,威廉二世無法忍受一個位高權重的老臣功臣對自己指手畫腳,而俾斯麥也不能和這位雄心勃勃並且心高氣盛的君主搭檔,推延召開的柏林會議成爲了徹底宣告德國要正式參與世界殖民地爭奪的一個象徵性極強的會議,那麼俾斯麥的不滿,和威廉二世的傲慢衝突,必然就是不可避免的。

“德國首相若不被皇帝看好,那曾繼澤先拜見俾斯麥,德國皇帝豈不是不悅?”皇帝問道。

“不會,”郭嵩燾說道,“外國人形式上最重視制度,如今俾斯麥還是宰相,德意志帝國政府的首腦,我們的大臣通過德國外交部去拜見宰相,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再者,皇太后昔日訪德,對威廉二世頗爲厚待,這麼多年下來,兩國皇室之間的關係一直較爲熱絡,今日先會見俾斯麥,這是外交程序上的例行方式,過幾日再求見德皇,送上皇太后私人的禮物,這就是萬無一失了。”

皇帝欽佩的看着皇太后,“親爸爸昔日西行,許多人說是勞民傷財,只是遊樂而已,於國事無助,如今看來,的確是謬論了。”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德國和我們很像,都是新興的大國,若是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那就是同命相憐嘛,他們的處境比咱們困難多了,周圍羣狼環伺,我昔日歐洲之行,自然,也是去瞧一瞧他國的風景,另外最要緊的就是聯絡歐洲各國,西方人對着我們如今還有許多的猜忌和偏見,這些都是因爲溝通不暢造成的,這樣幾番交流下來,打消他們一些顧慮,有助於大清的外交和貿易。”

今天依然是十章。

企鵝羣號:三七三零一七八四六。(未完待續。)

三、以勝求和(五)十八、雷公電母(五)六十八、他鄉故知(二)三十四、九流賓客(四)七十七、彼此呼應(四)二十一、各方角力(二)三、萬里風沙(七)三十七、輕描淡寫(三)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三)八、撤簾風波(八)四十五、游擊戰法(十)三、以勝求和(五)二十三、步步生蓮(十二)二十九、燦燦萱草(三)三、以勝求和(五)三十一、意在沛公(二)三十一、倚天照海(完)五、美國軍火(下)十七、指東打西(二)十一、離間之計(四)十一、宮車晏駕(二)三十三、洞在清溪(六)二十一、何患無辭(二)四、內外諸事(一)四十五、游擊戰法(五)十二、顧命大臣(三)七、出將入相(一)八十三、兩處齊發(二)三十二、身世浮沉(二)三十六、帝國榮耀(二)十一、會議前夕(四)六十五、即日宣戰(一)二十九、處處籌謀(四)十一、南海風雲(四)三十六、北狩爭議(三)五十九、利來利往(二)三十三、朝日鮮鮮(七)二十、神女無意(四)四十四、前度劉郎(四)九十七、英魂不遠(四)四、內外諸事(一)十二、北國七月(三)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二十五、白雲蒼狗(八)七十五、股掌之間(二)十五、倡議垂簾(三)五十四、步步爲營(五)八十七、越南新主(六)十五、大戰餘波(四)三十六、粉墨登場(六)十四、武昌大戰(九)六十八、他鄉故知(一)十六、其樂融融(二)十九、一馬當先(伍)二十八、鏖戰江西(九)十六、香腮豔雪(五)十四、鬢雲欲度(一)四、東宮西宮(一)七、歌舞昇平(中)二十三、步步生蓮(五)二十、福禍相倚(三)七十九、逆轉之勢(三)三十六、獨佔剛果(三)十一、南海風雲(一)十七、指東打西(三)三、趁火打劫(七)十九、一馬當先(二)三十、柏貴委員(下)二十四、一波已平(四)二十四、開邊興兵(七)二十三、舉國之力(二)十六、協理六宮(四)五、德意志國(六)十八、除夕大宴(三)四、內外諸事(一)五、德意志國(一)三十七、通州和談(一)二十一、佈局奧匈(四)三十三、洞在清溪(一)二十八、春水微皺(三)十一、銓選部閣(一)四、內外諸事(二)四十二、浮萍霜露(二)二十七、英烈長存(完)三十一、中宮皇后(六)四十、秋獮熱河(下)二十四、圓明三園(四)二十三、步步生蓮(五)二十七、壓力動力(三)三、東北總督(一)一、六年之後(四)八十八、大戰前夕(四)七十五、股掌之間(三)四十四、前度劉郎(二)三十三、天津條約(三)二十六、同治元年(中)五十三、火上澆油(四)十三、意在筆外(二)二十二、關鍵棋子(二)六、金色大廳(二)
三、以勝求和(五)十八、雷公電母(五)六十八、他鄉故知(二)三十四、九流賓客(四)七十七、彼此呼應(四)二十一、各方角力(二)三、萬里風沙(七)三十七、輕描淡寫(三)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三)八、撤簾風波(八)四十五、游擊戰法(十)三、以勝求和(五)二十三、步步生蓮(十二)二十九、燦燦萱草(三)三、以勝求和(五)三十一、意在沛公(二)三十一、倚天照海(完)五、美國軍火(下)十七、指東打西(二)十一、離間之計(四)十一、宮車晏駕(二)三十三、洞在清溪(六)二十一、何患無辭(二)四、內外諸事(一)四十五、游擊戰法(五)十二、顧命大臣(三)七、出將入相(一)八十三、兩處齊發(二)三十二、身世浮沉(二)三十六、帝國榮耀(二)十一、會議前夕(四)六十五、即日宣戰(一)二十九、處處籌謀(四)十一、南海風雲(四)三十六、北狩爭議(三)五十九、利來利往(二)三十三、朝日鮮鮮(七)二十、神女無意(四)四十四、前度劉郎(四)九十七、英魂不遠(四)四、內外諸事(一)十二、北國七月(三)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二十五、白雲蒼狗(八)七十五、股掌之間(二)十五、倡議垂簾(三)五十四、步步爲營(五)八十七、越南新主(六)十五、大戰餘波(四)三十六、粉墨登場(六)十四、武昌大戰(九)六十八、他鄉故知(一)十六、其樂融融(二)十九、一馬當先(伍)二十八、鏖戰江西(九)十六、香腮豔雪(五)十四、鬢雲欲度(一)四、東宮西宮(一)七、歌舞昇平(中)二十三、步步生蓮(五)二十、福禍相倚(三)七十九、逆轉之勢(三)三十六、獨佔剛果(三)十一、南海風雲(一)十七、指東打西(三)三、趁火打劫(七)十九、一馬當先(二)三十、柏貴委員(下)二十四、一波已平(四)二十四、開邊興兵(七)二十三、舉國之力(二)十六、協理六宮(四)五、德意志國(六)十八、除夕大宴(三)四、內外諸事(一)五、德意志國(一)三十七、通州和談(一)二十一、佈局奧匈(四)三十三、洞在清溪(一)二十八、春水微皺(三)十一、銓選部閣(一)四、內外諸事(二)四十二、浮萍霜露(二)二十七、英烈長存(完)三十一、中宮皇后(六)四十、秋獮熱河(下)二十四、圓明三園(四)二十三、步步生蓮(五)二十七、壓力動力(三)三、東北總督(一)一、六年之後(四)八十八、大戰前夕(四)七十五、股掌之間(三)四十四、前度劉郎(二)三十三、天津條約(三)二十六、同治元年(中)五十三、火上澆油(四)十三、意在筆外(二)二十二、關鍵棋子(二)六、金色大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