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蘇威問案

bookmark

第108章 蘇威問案

崔澈很清楚,自己面對的難題並非是扳倒燕榮,而是如何在燕榮去職後,頂替他登上青州總管之位。

若是一番辛苦,卻爲他人做了嫁衣,只怕是要憋出內傷。

‘吾妻麗華,見信如晤’

崔澈伏在桌案上奮筆疾書,他在家書中極力向楊麗華誇讚膠州半島的壯美風景,遺憾不能與她共賞海上日出。

出鎮青州,最大的阻礙無疑便是楊麗華。

倒不是犯愁楊麗華不願離開大興城,而是擔心楊堅夫婦捨不得女兒。

雖說迎娶襄國公主的李長雅,與廣平公主的夫婿宇文靜禮分別出鎮河州(甘肅臨夏)與熊州(河南宜陽),但這兩個女兒所得寵愛如何能與楊麗華相比較。

原時空中,楊阿五的夫婿柳述就一直被留在京中任職,其中未嘗沒有老兩口捨不得小女兒的原因。

爲了以防萬一,崔澈在信中暢想與楊麗華共遊膠州半島的湖光山色,一起面朝大海,觀賞日出日落。

能解決這一隱患的,只有楊麗華本人。

在楊堅夫婦爲此猶豫的時候,需得是楊麗華的堅持,崔澈纔有出鎮的機會。

將寫好的家書收了起來,如今還不是寄出去的時候,一切等蘇威來了再說。

“阿澈!成了!成了!真的成鹽了!”

裴秀從渤海邊一路風塵僕僕的趕回祝阿縣,來不及喘口氣,便興沖沖地跑進了崔澈的營帳。

崔澈仔細詢問了產量後,終於如釋重負。

當日他離開祝阿縣巡視各地前,將曬鹽的建灘、整灘、納潮、制滷、測滷、結晶和撈鹽歸坨七套工序詳細與裴秀講解。

裴秀當然也疑惑崔澈從未到過海邊,卻能知曉如何以海水曬鹽,崔澈則謊稱有異人隱士獻策教授。

隨即撥了五百騎卒給裴秀,讓他悄摸在渤海西岸試驗曬鹽法。

自己則領其餘人馬輾轉各地,到處懲治貪墨賑災錢糧的官吏,掀起腥風血雨,同時吸引燕榮的注意力。

如今在外邊轉了一圈,回到祝阿縣,也終於等來了裴秀的好消息。

曬鹽法就是崔澈問鼎青州總管之位的敲門磚。

今年先是組織八路大軍反擊突厥,耗費巨大,隨後對將士們的封賞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今青州等地遭受水災,更是撥付了三百萬石粟米賑災,蘇威這個民部尚書都愁白了許多頭髮。

民部尚書便是過去的度支尚書,是在今年早些時候改的名字,管理全國財政以及稅收。

到了唐朝時,爲避諱唐太宗李世民,才又將民部更名爲戶部。

糟糕的財政狀況就擺在眼前,崔澈會給予一個楊堅無法拒絕的條件。

即傍海曬鹽,供應軍國所需,緩解財政壓力。

開皇三年(583年)十月初冬。

民部尚書蘇威抵達青州,爲了顯示公正,他並未前往崔澈所在的祝阿縣,也沒有去燕榮所在的東陽城,而是入駐歷城縣,邀崔澈與燕榮前來,對二人所奏進行覈查。

由於祝阿縣城與歷城縣城僅隔了濟河故道,崔澈先於燕榮趕到了歷城縣。

“下官拜見蘇尚書。”

“駙馬無需多禮。”

崔澈聽見蘇威稱呼駙馬,而非使君,心中便有了底。

“不曾想我與燕總管的爭執居然勞動蘇尚書大駕,實在慚愧。”

“燕榮此人.唉!”

蘇威一聲長嘆,顯然他也對燕榮的劣跡多有耳聞。

隨即又問道:

“駙馬彈劾燕榮,可有真憑實據?”

“若無證據,澈又豈敢彈劾封疆大吏,還請蘇公稍候,澈這便將人證物證引來。”

崔澈出門沒多久,再來時,卻帶來了一衆男女老幼。

他指着其中一人向蘇威介紹道:

“這位是齊郡趙長史。”

趙長史趕緊出列向蘇威躬身行禮道:

“齊郡長史趙廣德拜見蘇尚書。”

“趙長史請起,不知你此來有何冤屈?”

蘇威問道。

趙廣德回憶起了數日前崔澈秘密與他約見。

崔澈當時攜帶了幾本賬簿,其中就有關於向趙廣德進獻的記載。

就在趙廣德驚恐不已的時候,崔澈故技重施,當着他的面將賬簿燒燬。

一方是淫辱自己妻妾,對他肆意鞭撻、折辱的燕榮,另一方是與他有活命之恩的崔澈,趙廣德沒有半點遲疑,當即聲淚俱下的在蘇威面前哭訴起了自己的遭遇。

同行的還有兩名女子,也在人羣中掩面痛哭,正是趙廣德的妻妾。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蘇威重重拍在桌案上,只是趙廣德的遭遇就讓他氣憤不已,而如今正有一屋子的苦主等着向他哭訴。

有的人是妻女被淫,有的人則是家人無罪被毆打致死。

燕榮對待身邊的隨從,都那般殘暴不仁,更別提是外人。

聽了一樁樁,一件件的人間悽慘,就連蘇威也對燕榮起了憤恨之情。

崔澈趁熱打鐵道:

“事情真僞,蘇尚書遣人往各地一問便知,燕榮自恃位高權重,爲惡從不避人耳目,其罪狀爲青州百姓所共知。”

蘇威頷首道:

“駙馬請放心,蘇某必定如實回稟聖上。”

“蘇公處事公允,澈早有耳聞,但燕榮彈劾崔某殘暴濫殺,還請蘇公許澈自辯。”

蘇威許道:

“駙馬但說無妨。”

崔澈卻不急着說,而是遞給了蘇威一份名單,上面都是被他處死的官吏姓名,以及他們貪墨的府庫存糧數額。

“澈每每殺人,總要公審其罪,絕無冤枉好人的道理,有各縣百姓爲證,還請蘇公明察。”

蘇威看罷手中名錄,既感慨崔澈下手狠厲,居然殺了這麼多卑官小吏,又驚歎這些官員膽量,居然敢如此恣意妄爲。

“駙馬受命東出賑濟,日夜辛勞,使得青州等地雖受水災,卻未生民亂,也無大疫發生,蘇某離京時,聖人對此多有稱讚。”

崔澈謙虛道:

“若無聖人撥付粟米,澈再是用心任事,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好一個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這句話正貼切了蘇某的處境。”

蘇威感嘆道。

崔澈這才驚覺,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是出自陸游的《老學庵筆記》,本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俗語。

(本章完)

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23章 北齊舊人第92章 可汗夜遁第9章 巡視田宅第12章 少年詠鵝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5章 封家六子第93章 三線告捷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4章 初入崔府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101章 青州總管老書完結了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33章 暗中投效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4章 初入崔府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20章 抵達長安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355章 朝廷忌憚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84章 涼亭桂樹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64章 再別長安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399章 孰輕孰重
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23章 北齊舊人第92章 可汗夜遁第9章 巡視田宅第12章 少年詠鵝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5章 封家六子第93章 三線告捷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4章 初入崔府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101章 青州總管老書完結了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33章 暗中投效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4章 初入崔府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20章 抵達長安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355章 朝廷忌憚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84章 涼亭桂樹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64章 再別長安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399章 孰輕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