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節禮

首先是給吳家的回禮。黃米糉子、江米糉子、江米紅棗糉子、鮮肉糉、蛋黃糉,每樣各五個,葡萄酒兩小壇,連枝兒親手精繡的香囊兩個,另外是一籃子鮮嫩的小油菜、小白菜,還有一籃子嫩豌豆莢。

雖是夏初季節,但是莊戶人家的菜園子裡,能吃的菜其實還很少。是連蔓兒想法子淘弄來這些本地少見的菜籽,家裡田地又多,糞肥又供的上,一茬的小油菜、小白菜吃下來,她們就又種上一茬。

這幾籃子鮮菜,是難得的稀罕物。

然後是給王幼恆的禮。也和給吳家的禮一樣,五種糉子,每樣糉子各五個,葡萄酒兩壇,鮮菜兩籃子,另外還有兩雙千層底的鞋子。

給王幼恆的禮,和吳家的禮一樣重,甚至還厚上幾分。

“這他誰也不能比,我和咱們蔓兒,要是沒有人家,這個時候墳上的草都長的老高了。”張氏是這麼說的。

王幼恆端午節依舊是要回縣城去過,所以這個禮,要提前送過去。

這次連家去送禮的是五郎和小七兩個,他們是一大早就出門先送了王幼恆的禮,接着就去了吳家,然後照常去私塾裡唸書。晌午,吳家準備了一席豐盛的飯菜,打發了一輛車,將五郎和小七從私塾裡接到家中。

莊戶人家有句俗話,叫做“孃親舅大”,五郎和小七作爲連枝兒嫡親的弟弟,到了吳家,自然是要被當做上賓來招待的。

回來後,五郎和小七就跟張氏學說了吳家安排的席面。爲了招待他們倆,吳家是特意在鎮上酒樓定的席面,完全沒將他們兩個當小孩子看待。

吳家這樣做,更可見對連枝兒、對這門親事的重視。張氏和連守信聽了心裡都暗自高興。

“吳三哥是體面人家,講究這些禮數。”連守信點頭道。

“別的啥都好說,家興家這個排場,是看重咱們。以後枝兒嫁過去,這日子也不會難過。”張氏道。

“吳三嬸還說讓我和我哥以後晌午別回家,讓我們就近在她們家吃飯。”小七道。

“那你倆咋說的?”張氏就問。

“我哥跟吳三嬸道了謝,沒答應,說家裡也不遠啥的。還說我倆有空肯定多去看三叔和三嬸。”小七就道。

張氏看了一眼五郎,對他這樣答話很是滿意。

“姐,家興哥還要給我零花錢。”小七又靠近連蔓兒,小聲地道。

連蔓兒眼珠轉了轉。心想,吳家興很機靈嗎,知道討好小七。要知道,他和連枝兒定了親,兩家來往,但是他們兩個人真正接觸的機會不會很多,討好了小七,有小七幫着傳傳話什麼的,再在連枝兒面前幫他美言幾句什麼的。可以最有效地拉進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而且討好了小七,還等於討好了他們一家人。

“你要了沒?”連蔓兒就問。

“我沒要。”小七道,“我不缺零花錢。……家興哥就是跟咱姐定了親,我也不能隨便要他的錢。”

連蔓兒點頭,別看小七年紀小小,還是個小吃貨,說話辦事還是很有分寸的。

“家興哥跟我偷偷打聽咱姐來着。”小七貼着連蔓兒的耳朵。又神秘兮兮地道。

連蔓兒被逗笑了。

“……他肯定不只要給你零花錢,還買吃的給你了吧?”連蔓兒就捧過小七的臉來,笑着道,“你可別讓他給哄的,啥話都跟他說,知道不?咱姐的事不能啥都告訴他。”

“我知道,姐你別老捏我臉。”小七笑着掙脫,“姐。我不傻,我知道啥話能說,啥話不能說。”

…………

除了王幼恆和吳家這兩份禮,另外還有給張氏的孃家的禮。也就是張氏說的十斤江米,正好趕上靠山屯有集,就讓村裡去趕集的人給捎過去了。

這個年代。交通不便,莊戶人家大多數時候又很忙碌,距離較遠的人家,很多都是用這種法子相互捎東西、捎口信。

就是張青山和張慶年湊巧那天沒去趕靠山屯的大集,他們村上必定有人會去,將東西交給那個人,再讓他轉交,也是同樣的穩妥,當天張家就能收到東西。

這三份禮之外,今年端午,連蔓兒家還多出另外一份禮來。

“王舉人的禮,這該咋鋪排?”張氏和大傢伙商量。王舉人家在三十里營子聲名不錯,只是除了少數幾個較近的本家,他們很少與別人來往。分家之前,連家與王舉人家是沒有來往的。分家之後,也就是她們的連記搬遷新鋪子,她們才和王舉人家有了來往。

鑑於王舉人家的富貴,連蔓兒家這個禮送重了,她們財力有限,若送輕了,不好進王舉人家的門。

“照常送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連蔓兒並不想巴結王舉人家,跟王舉人家來往,也就是簡單地維持來往。

可別小看這維持來往,這會幫她們免除不少的麻煩。所謂縣官不如現管,王舉人作爲本村的士紳,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但是連蔓兒家的鋪子,也並不需要靠着他王舉人。因此這個禮不需要太重,但也不能輕了。

“……五種糉子,每樣五個,另外再送兩籃子鮮菜、兩小壇葡萄酒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比照吳家和王幼恆,很家常的往來,但是比送給吳家的少了兩個香囊,比送王幼恆家的少了兩雙鞋子。

香囊和鞋子不能隨便送,連蔓兒家和王舉人家,還沒那麼親近的關係。

一家人商量了一會,就這樣定了下來。

……

張家的節禮捎過去,第二個集上,張青山就讓人給連蔓兒家捎了一籃子的杏子回來。至於王舉人家,依舊是連守信去送的禮,王舉人留連守信吃了飯,還派人送了回禮。

一匹大紅的焦布,一對官窯的富貴牡丹的膽瓶。

這兩樣,即便放在官紳大家。也是很擺得上臺面的物件,而在普通的莊戶人家,更是極精緻、稀罕的東西。

來送回禮的管事,還說起連守信送過去的鮮菜,說是王舉人和太太都很愛吃。

“咱們這疙瘩沒這個,難爲你們神通廣大的。”

連守信並不笨,立刻就接上了話,說是家裡的菜園子裡還有。王舉人家愛吃,只要說一聲,這馬上摘最新鮮的送過去。

那管事就高高興興地走了。

張氏愛那對膽瓶的樣子漂亮,興沖沖地擺在了新鋪子的裡屋。擺了一天,她就捨不得了,要收起來。

“等秋下咱新屋子蓋好了,就擺新屋子裡。”張氏道。

連蔓兒笑着攔住了張氏。

“娘,這都擺出來了,就擱在這擺着吧。”連蔓兒道,“娘,你現在看着這個稀罕,等以後。咱這樣的東西肯定不少,比這更好的東西還多的是那。”

到時候不需要人送,她們自己也買的起。

五郎也點頭,覺得膽瓶就擺在那好看。

“娘,你看我哥都點頭了。只要我哥考中了科舉,以後怕沒人給你送好東西?”連蔓兒就笑道。

“那敢情。”連蔓兒這麼說,張氏就更高興。

“哥。你可要加把勁,咱娘就指望你了。”連蔓兒回頭就朝五郎笑,“今天魯先生給你出的題目,文章做出來了沒有?”

“差不多了,我這就去謄寫出來,請先生評講去。”五郎說着話,匆匆地走了。

“你哥自己知道用功,不用人催。這點讓人省心。咱也別過分催逼他。”張氏說道,他心疼兒子。

“娘,我就給他提個醒,這個叫督促、督促不是催逼。”連蔓兒笑道,“哎呀,昨天小七還捱了先生的手板了。”

一時間張氏的臉色有些複雜。

“我去摘菜去。今晚上給魯先生加個菜。”張氏這麼說着,也出門去了。

連蔓兒就在屋裡抿嘴笑。和任何一個平凡的母親一樣,張氏心裡疼孩子。但是她知道,不能溺愛,所以對於魯先生怎麼嚴格教導五郎和小七,她都會忍着什麼也不說。但是,一個母親的私心,她總想更加厚待魯先生一些,讓魯先生揮板子的時候,能對五郎和小七心軟一些。

但是,張氏不知道,她這樣做,卻得到了恰恰相反的結果。

因爲張氏什麼也不說,她看兒子挨板子時的焦急神情,以及之後加厚的飯菜,讓魯先生很感動,並決定加倍報答,因此對待五郎和小七更爲上心,當然也更爲嚴厲了。手板不打則已,若是打了,就非常的實在,絕不會是高高擡起、輕輕落下。

…………

端午節前三天,連記就開始賣糉子了。

連記的糉子是每個二兩,重量只多不少。黃米棕每個三文錢,江米棕每個四文錢,江米紅棗糉子九文錢兩個,鮮肉糉、蛋黃糉每個是五文錢。

來鋪子裡吃早點的,很多就買了糉子當做早點吃,也有的還會多買兩個帶回去當點心吃。黃米棕和江米棕同樣受歡迎,但是鮮肉糉和蛋黃糉卻是最先賣完的。

因爲過節,鋪子裡的生意比往常還要忙碌,不過鋪子裡的夥計們都很高興,過節了,連記給他們發了福利。

第六百一十三章 悔不當初第四百六十三章 壓服第一百七十一章 小飯館第七章 一塊肉引發的風波第三百六十三章 上禮第七百六十章 添妝(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抉擇第七百四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七百五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一章 誰管錢第四百零七章 結怨第三百六十一章 惠及第六百九十八章 秋第五百七十四章 寒冬第四百四十章 拿捏第四百一十九章 良田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筆爛賬第十八章 王家藥鋪第三百七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三十三章 茶攤第五百四十六章 做好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孝心第六百七十九章 反擊第二百二十章 新的一年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二十章 下館子第十七章 商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遠行第四百三十二章 秀兒出嫁第六百三十九章 生變第三百二十章 攀扯第三百八十七章 秋涼第五百二十四章 心思第二十九章 閒言第二百一十章 考較第三十二章 錢該怎麼花的問題第九十六章 張氏的逆鱗第二百三十五章 田莊計劃第二百五十七章 種菜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戰成名第三百九十三章 吃貨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五百五十八章 周氏和古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主動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一百四十九章 賣酒第一百三十六章 鬧彆扭第四百九十二章 童生第一百八十章 北風吹、雪花飄第五百一十二章 道賀第五百七十七章 斧頭第四百五十章 年將近第三百一十四章 燕子和葫蘆(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孝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送禮第五百二十二章 原委第二百八十五章 婚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買年貨(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寒冬第五百四十章 二進宋府第五百八十五章 少年心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做“壞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玉米第一百章 房產第七百五十一章 赴宴第七百零三章 滾刀肉第二百九十三章 關注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母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時機第一百章 房產第六百四十一章 餘香嫋嫋第六百八十七章 香灰第一百一十六章 包子的練成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蠢欲動第五十九章 旱菸袋第七十三章 還禮第六百八十三章 翻小腸第六百零五章 怨念第六百七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三十三章 麥種第二百一十一章 漿洗第二百零六章 喜宴鬧劇第七百六十三章 隱情第五百五十章 周氏的剋星第十一章 甜姑娘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六百九十五章 田莊第八十六章 沈六提出條件第四百三十九章 留客第三百九十二章 吃玉米第一百七十五章 工資--家規第九十六章 張氏的逆鱗第六百零六章 隱情第六百一十七章 誰比誰潑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太倉第六百五十二章 舊衣第二百一十九章 休媳第六百七十六章 交鋒第四百六十章 爲什麼回來第一百零二章 肉爛在鍋裡
第六百一十三章 悔不當初第四百六十三章 壓服第一百七十一章 小飯館第七章 一塊肉引發的風波第三百六十三章 上禮第七百六十章 添妝(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抉擇第七百四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七百五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一章 誰管錢第四百零七章 結怨第三百六十一章 惠及第六百九十八章 秋第五百七十四章 寒冬第四百四十章 拿捏第四百一十九章 良田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筆爛賬第十八章 王家藥鋪第三百七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三十三章 茶攤第五百四十六章 做好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孝心第六百七十九章 反擊第二百二十章 新的一年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二十章 下館子第十七章 商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遠行第四百三十二章 秀兒出嫁第六百三十九章 生變第三百二十章 攀扯第三百八十七章 秋涼第五百二十四章 心思第二十九章 閒言第二百一十章 考較第三十二章 錢該怎麼花的問題第九十六章 張氏的逆鱗第二百三十五章 田莊計劃第二百五十七章 種菜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戰成名第三百九十三章 吃貨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五百五十八章 周氏和古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主動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一百四十九章 賣酒第一百三十六章 鬧彆扭第四百九十二章 童生第一百八十章 北風吹、雪花飄第五百一十二章 道賀第五百七十七章 斧頭第四百五十章 年將近第三百一十四章 燕子和葫蘆(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孝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送禮第五百二十二章 原委第二百八十五章 婚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買年貨(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寒冬第五百四十章 二進宋府第五百八十五章 少年心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做“壞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玉米第一百章 房產第七百五十一章 赴宴第七百零三章 滾刀肉第二百九十三章 關注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母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時機第一百章 房產第六百四十一章 餘香嫋嫋第六百八十七章 香灰第一百一十六章 包子的練成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蠢欲動第五十九章 旱菸袋第七十三章 還禮第六百八十三章 翻小腸第六百零五章 怨念第六百七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三十三章 麥種第二百一十一章 漿洗第二百零六章 喜宴鬧劇第七百六十三章 隱情第五百五十章 周氏的剋星第十一章 甜姑娘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六百九十五章 田莊第八十六章 沈六提出條件第四百三十九章 留客第三百九十二章 吃玉米第一百七十五章 工資--家規第九十六章 張氏的逆鱗第六百零六章 隱情第六百一十七章 誰比誰潑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太倉第六百五十二章 舊衣第二百一十九章 休媳第六百七十六章 交鋒第四百六十章 爲什麼回來第一百零二章 肉爛在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