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真不賴我

“大家是不是擔心南朝會變本加厲,繼續討要漢中?”眼見幾個人都不表態,李思衍笑着問道。

“正是,漢中有蜀口之稱,這等於封閉了他們進軍關中的通路,其豈肯善罷甘休!”桑哥搖頭道。

“殿下與兩位上官是不是以爲南朝尚有發動大戰的之力?非也,南朝如今也是強弩之末,再無力繼續北進,同樣希望與我朝議和!”李思衍自問自答道。

“何以見得?”李謙皺皺眉問道,他清楚此判斷決定己方和議的走向和結果,不能不重視。

“這些日子,下官閒來無事,常常在城中閒逛,發現了些端倪。”李思衍捋捋鬍鬚道,“民以食爲天,爲保京畿穩定,臨安的糧價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且即便遇到災荒亦能維持穩定。而下官問過些糧商,今年稻米價格比之往年每石要貴二十文,但今秋江東並無大災,糧食也未欠產,仍是一個豐年。”

“一石稻米長了區區二十文,這又與和議何關!”鐵穆耳揶揄道。

“殿下不要小看這二十文,江東所出稻米可供天下人食用,往年通過運河可向大都輸送三百多萬石之多,但是作爲南朝首善之地的京城糧食都漲了二十文,這就極爲不正常了。”李思衍不以爲杵地笑道。

“嗯,李尚書所言有理。”李謙言道,“京城糧食價格上漲,說明南朝糧食發生了短缺,朝廷爲了穩定兩淮和籌措軍糧,不得不大肆從民間糶糧,導致民間也缺糧,價格自然上漲。不要小瞧區區二十文,每年僅所需軍糧要數百萬石,那麼南朝就需多付出上百萬貫的支出,加之要貼補兩淮的流民,所需就更多。”

“那僅僅據此也不能說南朝就無力發動大戰啊!”桑哥皺皺眉道。他知道兩人說的不錯,但是也不想看他們得意,冷笑道。

“左相,若是僅如此,下官也不敢妄言。”李思衍心中暗歎口氣,但臉上依然帶笑道,“如今漲價的不僅是糧食,還有鹽。從前南朝一直維持着低鹽價,現今市面上也漲了五文,而鹽是由官府專賣,私人不能插手,說明因爲財政困難,不得不提高鹽稅,以彌補虧空。”

“另外,下官還發現市面上百姓所持多爲新鈔,這也可以說明南朝國庫已經出現虧空,只得加印新鈔來彌補不足,他們沒錢又如何繼續北進。下官想南朝之所以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突然止步於應天府,多半也是因爲財政緊張,爲了不引發內亂,只能答應和議,停止大規模的攻勢。”

“李尚書心細如髮,查看的很細。”李謙連連點頭道,“如此想來,前時南朝士紳入京上書,也是因爲‘士紳一體納稅’之事。南朝一直實施右文之策,對士紳減免稅賦,現在不惜冒天下大不韙得罪士紳,也是爲了增加稅賦,組建李尚書的判斷是正確的。”

“所以說,南朝不是不想打,而是也沒錢了!”鐵穆耳聽明白了,哈哈笑道,“那我們又何必急於與南朝和談,等他們等不及的時候自會降低條件的。”

“殿下差矣!”李思衍擺手道,“南朝收復江南僅三年,需要穩定民心,所以不能竭澤而漁,只能緩圖。但這不表明他們失去了發動局部進攻的能力,而我朝已近燈枯油幹,急於休養生息,恢復元氣,卻是等不得。”

“這又是爲何?”鐵穆耳看向桑哥問道。

“殿下,這就如同西北,即便已經平定了阿里不哥,海都也是連敗,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陳兵十數萬備戰。而中原同樣如此,我朝爲了抵禦南朝北伐,不僅損失了十數萬精銳之師,財源亦近枯竭。朝廷儲備的糧草幾乎耗盡,民間幾經徵收……只怕明年春荒已定。而我朝若不能與南朝達成和議,就得陳重兵於前線,人吃馬喂全仗朝廷供給,實在是耗不起了!”桑哥嘆聲道……

…………

蒙元使團以四川換取開封和南陽的提議送上了趙昺的案頭,他本來還很高興,可看完了卻有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按照輿圖標註,漢中竟然不包括其中。讓他暗罵自己事前疏忽了,事前竟然沒有搞明白漢中竟然不屬於四川。

開疆拓土是大事,趙昺當然不會就這麼放過,還是讓馬端臨給自己講了講四川地名的演變,以及轄區的變化。一番解說下來,讓他羞愧難當,當然這個時候自己是萬萬不能承認自己的疏忽,畢竟雙方還沒有正式達成和議。但他也清楚想再從蒙元手中把漢中敲回來的可能性太小了,畢竟誰也不願意將命門讓別人捏在手裡。

說起來也是趙昺前世中《三國演義》的毒太深,一直認爲劉備佔西川,據漢中,號稱蜀王,那麼就認爲漢中想當然的就是四川的一部分。但是史實又教育了他一回,三國時期甚至都沒有四川這個地名,自然也就沒有漢中歸四川一說了。

漢中之名來源於楚人,屈原楚辭中有“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之語,因其本源在襄陽與南陽之間,漢水流經楚國腹地,因此有漢北、漢東、漢中之稱。此稱隨楚人西擴而範圍不斷擴大延伸,等到秦設漢中郡時,漢中已是北盡秦嶺,南抵巴山,西過嘉陵江,東到楚長城與荊山的龐大行政區了。

漢中郡治初始設在西城,即陝西安康,東漢西移南鄭,漢末漢中郡四分爲西城、上庸、房陵,分中游之勢,漢中遂成上游盆地專稱,完美實現了地名漂移的轉換史。

“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在這個時候,大多數人包括趙昺皆會以歷代無漢中則無蜀,從而證明漢中曾經屬於四川。然而兩漢益州地跨西南,漢中與益皆併爲一郡;西晉三分益州,梁州管轄巴漢七郡;唐設諸道,興元東連襄陽,同屬山南道。

中間幾經變化,到了宋朝開國,宋兵取蜀,因爲善後工作不當,縱兵劫掠蜀地,致使蜀地先後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叛亂。面對蜀地的複雜形勢,太祖便在漢中這個蜀口咽喉上動起了心思,乾德五年,趙匡胤頒詔三泉縣直屬京師,開我國縣級行政區直屬中央的先例。

趙昺發現老祖宗們對蜀地一直不放心,經過幾十年對蜀地行政區不斷的重組拆分,終於將蜀地州縣分割合併爲益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和梓州路。益州路主要是川西成都平原,利州路是山南與川北山地,夔州路是川東山地與河谷,梓州路是川中與川南的丘陵地區。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此時纔有了今日之名。

對於這番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的結果,趙昺也不得不佩服,巴蜀終於被中原王朝第一次完全征服。這次不但征服了平原和盆地,連山地和丘陵都征服了,過去統治者只能佔據大道、城市和平原,今日可以一路推進到山腰、山頭了。

長時間的和平,四川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無盡的人口在繁育之後,逐次填滿了川西的盆地和丘陵,川東的河谷和山地,川北的盆地與山地,農業墾殖沿着河谷進行,小麥填滿山坡,水稻填滿河谷,從漢江、嘉陵江、渠江的各個山谷鋪滿開去。而農業的開發征服了蜀地大大小小的溪谷山侗,致使山地成爲了農業海洋中的孤島。

到了南遷之時,蜀地六城格局基本形成,成都、嘉定、保寧、重慶、遵義和漢中,成都是川西丘陵中的平原中心,嘉定是滇蜀的通道和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的交匯樞紐,保寧是川北山地和嘉陵江航運的中心,重慶是長江和嘉陵江航運交匯的樞紐,漢中是盆地中心和漢江、嘉陵江航運末端,遵義是宋人伸向雲貴石灰岩高原的交通前哨。

四川的農商業的繁榮和發展,趙昺以爲這也是其的不幸,人口的流動和商旅的往來,這也等於標明和貫通了大大小小入蜀的路線,蜀地從此無險可守矣。而事實也證明漢中在此後基本沒有發揮過它應有的作用,反而成爲北方諸勢力深入蜀地的大本營。

但在此時漢中都是作爲一個大行政區,與四川盆地內的行政區同列,並不存在上下隸屬關係,即使到了北宋列路,亦爲川峽四路之一,雖有四川之名出現,也只是俗稱而已,非正式行政區劃。

蒙元攻入四川后,又像大宋似的來了番神操作,中統元年八月,蒙古帝國設立秦蜀行省,中統三年改稱陜西四川行中書省,治所奉元,以關中地區作爲經略西南蜀地的大本營。隨着戰事深入,行省治所和轄區不斷向前線深入,七年移治興元,八年移治利州,滅宋戰爭結束後遷回奉元。

至前兩年四川行省才單獨分列出來,漢中歸於陝西行省而非四川行省,而趙昺也終於爲自己找到一個自我安慰的理由,那會兒自己正被太后奪去監國之權,在西湖上閒遊,哪裡會知道這些變化,因此出現點失誤,真不賴我……

第456章 動作第1033章 並不樂觀第473章 慌了第818章 生財有道第1218章 疑陣重重第191章 印信第872章 左右爲難第1022章 猝不及防第287章 善後第122章 ‘分贓’第1409章 心有慼慼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069章 吹風會第1082章 不足爲懼第881章 明爭暗鬥第201章 生產線第1053章 事出非常第045章 廣州第985章 得力之人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1349章 炮震三關(三)第625章 政治賬第967章 臨陣換將第539章 扛雷第225章 資源第582章 賜宴第276章 我是傻瓜第715章 關鍵是腦子第525章 不簡單第211章 意外第835章 遠圖大理第659章 信念第1419章 建立規範第923章 不得不第033章 願打願挨第646章 想多了第734章 重中之重第434章 經撫房第234章 底氣不足第339章 不能言第824章 新發現第179章 科技先行第238章 爭執不下第1180章 矛盾難消第306章 議事第248章 初勝第402章 淚滿襟第838章 力求公平第1034章 困獸猶鬥第1187章 田不能賣第430章 看清第057章 進宮第667章 忙中有閒第449章 挑明第760章 不錯第385章 集火射擊第276章 我是傻瓜第382章 擔心第347章 東海島之役(二)第005章 困境第891章 玩過了第642章 無商不奸第827章 傷離別第673章 風暴第1025章 欲做賊第038章 攬才第1313章 大大不智第424章 感慨第399章 按住頭第412章 對決(四)第1121章 飲鴆止渴第1074章 豈有此理第978章 人才難求第157章 要務第700章 雷霆奔雷第723章 棄與守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954章 約法三章第613章 各施手段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1055章 另尋它法第568章 反省第089章 整編 一第1281章 謀事在人第1128章 孤注一擲第1100章 沒有不可能第1108章 訛來的第1119章 大意之過第948章 攻守逆轉第393章 扯謊第1470章 有點兒亂第1425章 看看孩子第290章 風向不正第661章 辦報第790章 一語雙關第539章 扛雷第872章 左右爲難第872章 左右爲難第1187章 田不能賣第139章 悄悄的走
第456章 動作第1033章 並不樂觀第473章 慌了第818章 生財有道第1218章 疑陣重重第191章 印信第872章 左右爲難第1022章 猝不及防第287章 善後第122章 ‘分贓’第1409章 心有慼慼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069章 吹風會第1082章 不足爲懼第881章 明爭暗鬥第201章 生產線第1053章 事出非常第045章 廣州第985章 得力之人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1349章 炮震三關(三)第625章 政治賬第967章 臨陣換將第539章 扛雷第225章 資源第582章 賜宴第276章 我是傻瓜第715章 關鍵是腦子第525章 不簡單第211章 意外第835章 遠圖大理第659章 信念第1419章 建立規範第923章 不得不第033章 願打願挨第646章 想多了第734章 重中之重第434章 經撫房第234章 底氣不足第339章 不能言第824章 新發現第179章 科技先行第238章 爭執不下第1180章 矛盾難消第306章 議事第248章 初勝第402章 淚滿襟第838章 力求公平第1034章 困獸猶鬥第1187章 田不能賣第430章 看清第057章 進宮第667章 忙中有閒第449章 挑明第760章 不錯第385章 集火射擊第276章 我是傻瓜第382章 擔心第347章 東海島之役(二)第005章 困境第891章 玩過了第642章 無商不奸第827章 傷離別第673章 風暴第1025章 欲做賊第038章 攬才第1313章 大大不智第424章 感慨第399章 按住頭第412章 對決(四)第1121章 飲鴆止渴第1074章 豈有此理第978章 人才難求第157章 要務第700章 雷霆奔雷第723章 棄與守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954章 約法三章第613章 各施手段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1055章 另尋它法第568章 反省第089章 整編 一第1281章 謀事在人第1128章 孤注一擲第1100章 沒有不可能第1108章 訛來的第1119章 大意之過第948章 攻守逆轉第393章 扯謊第1470章 有點兒亂第1425章 看看孩子第290章 風向不正第661章 辦報第790章 一語雙關第539章 扛雷第872章 左右爲難第872章 左右爲難第1187章 田不能賣第139章 悄悄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