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廊房議事

bookmark

兩天後,京城的大朝如期舉行,其中最令人關心的莫過於東察合臺汗國的求援,以及帖木兒帝國向大明呈遞的要統一察合臺汗國的陳情。,

本來,對大明來說這是兩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兩個西域番邦之間的爭鬥而已,不過隨着娜爾莎在四方會館刺傷那名外地公子哥,以及其憑藉着熱情奔放的西域舞在京城聲名鵲起,使得人們的注意力逐漸關注到了這兩件小事上來。

尤爲重要的是,輔政大臣們對是否出兵援助東察合臺汗國出現了嚴重分歧,導致朝堂上文臣集團和勳貴集團逐漸出現了對立。

恐怕娜爾莎和多魯爾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由於近些年一直被講武堂下面的驍武軍和水師壓着,大明的那些勳貴現在是憋了一股子勁想要在戰場上證明自己,故而對出兵東察合臺汗國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說起來兩人還要感謝李雲天,如果不是李雲天率領驍武軍和水師南征北戰,又清剿了倭寇,給大明勳貴們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恐怕大明勳貴根本就看不上這次西域的戰機,誰願意勞師動衆不遠千里地跑去荒蕪蠻夷的西域去打一場與大明無關的仗?

自從李雲天讓林馨前來告誡娜爾莎不要拿面紗的事情做文章後,娜爾莎就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大明朝廷高層對是否援助東察合臺汗國有着巨大的分歧,否則的話李雲天也不會顯得如此小心謹慎,故而心中頓時對大明出兵援助東察合臺汗國升起了巨大的期望。

上朝前,東、西千步廊的廊房文武百官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議論着今天的這次朝會。

實際上由於輔政大臣中文官和勳貴的勢力相差無幾,故而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在朝堂上的力量處於一種均勢,再加上雙方的側重點不同,故而很少在內政上爆發什麼激烈的衝突。

而能令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之間進行一場大規模衝突的事情,現在也唯有是否出兵援助東察合臺汗國的事情。

文官集團自然不想勞軍遠征,去打一場與大明無關的戰爭,畢竟東察合臺汗國不是大明的藩屬國,大明實在是師出無名。

可勳貴集團們則牢牢地抓住了這次戰機,想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以證明衛所軍並不比驍武軍差,故而以東察合臺汗國事關西域安穩爲由堅持出兵。

在千步廊侯朝的這段時間,文官勳貴們自然要進行最後的商議,那些能進得了太和殿的官員再輔政大臣們的示意下已經清楚了各自在大朝時的角色。

“忠武王呢?”東千步廊內,張輔掃了一眼聚集在房間裡的勳貴重臣,有些意外地問向了身旁的周徵。

由於此次大朝事關着勳貴集團的榮譽,故而張輔和周正等勳貴集團的首腦已經齊聚一堂,商議着在大朝上如何對抗文官集團的發難。

與之相對應的,楊士奇和胡瀅等內閣、六部的文官也聚在一起商量着阻止朝廷出兵的辦法,在他們看來勳貴集團這次出兵完全就是爲了一己私利,想要趁此建立軍功以及給衛所部隊正名,實屬勞民傷財。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在朝堂上的勢力不相上下,故而雙方都很難壓倒對方。

這個時候,李雲天的作用就顯得尤爲重要,先不說講武堂一系的新興勳貴在朝堂上擁有不小的力量,文官中的新興勢力也與李雲天關係密切。

所謂的新興勢力,指的是李雲天當年查辦兩淮鹽道貪墨大案時因功得以從南京調任京城的三位部院堂官,即潘興民、張韜和秦克。

其中,潘興民由南京刑部左侍郎遷爲京師刑部左侍郎,張韜由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遷爲京師戶部左侍郎,秦克由南京大理寺左少卿遷爲京師大理寺右少卿。

對潘興民、張韜和秦克而言,三人協助李雲天審理兩淮鹽道大案可謂“因禍得福”,出人意料地從事先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案子中受益匪淺,得以鹹魚翻身,重新進入大明的權力核心。

這是宣德帝對六部力量的近一步削弱,同時也是希望文官集團中出現第三股力量,來平衡內閣和六部的關係,而潘興民、張韜和秦克就是宣德帝所期望的第三股勢力的領袖。

雖然以潘興民、張韜和秦克爲首的新興文官勢力還無法與楊士奇和胡瀅相抗衡,但已然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受到內閣和六部的極力拉攏。

李雲天對潘興民等人有着巨大的影響力,說起來李雲天對他們有着“知遇之恩”,當年正是李雲天向宣德帝的舉薦,三人才被宣德帝所看重進而調來了京城,是李雲天暗中壓制文官集團舊勢力的一招妙棋。

而潘興民等人也並沒有讓李雲天失望,來到京城後暗地裡積極擴展勢力,不僅吸納了不少成員,而且相繼從南京官場提拔和調任官員來京城或者去地方任職。

南京官場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受到朝廷某方勢力的打壓和排擠纔不得不去南京部院衙門養老,故而他們倍加珍惜眼前的這次機會,無不以潘興民等人馬首是瞻,再也不想回暮氣沉沉的南京官場。

本來,這種對外用兵的事情李雲天最有發言權纔對,縱觀大明十年來的戰爭,無不由李雲天所主導而且還都打了勝仗,他的意見自然非常重要。

不僅如此,要說到對西域的瞭解,大明朝堂上下的官員們恐怕沒有人比李雲天更瞭解,因爲李雲天數年前就在關西設立了驍武軍大營,開始經營驍武軍在關西的勢力,肯定清楚東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帝國之間的戰爭對大明的影響。

雖然宣德帝在遺詔中對李雲天的“死”充滿了遺憾,流露出對李雲天委以重任的意思,但李雲天終究不是宣德帝明旨任命的輔政大臣,所以李雲天並不一定非要參加輔政大臣們的議事。

說到這裡,裡面就要涉及到宣德帝的遺詔,當時爲了確保太子順利登機,讓李雲天將背叛朝廷想要取代太子皇位的叛黨一網打盡,所以宣德帝的遺詔裡並沒有任命已經“死”去的李雲天爲輔政大臣,可誰都知道如果不是因爲這檔子事宣德帝絕對會讓李雲天成爲輔政大臣。

事實上,李雲天隨後被孫皇后用宣德帝的遺詔進封爲“忠武王”,已經清楚地表達了宣德帝這個意思,很顯然李雲天的這個王爵比輔政大臣更爲重要。

因此,輔政大臣們每當遇到重要的事務要商議總會喊上李雲天一同商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深得太皇太后信賴和器重的李雲天其實已經成爲了太皇太后在輔政大臣中的代言人,有李雲天參與處理那些軍政大事的話太皇太后非常放心,不用擔心皇家的權益受到損害。

由於李雲天並不是輔政大臣,再加上朝廷近來也沒什麼大事,故而自從回京後他就沒有參加過輔政大臣議事,除了處理手頭的公務外就是給正統帝授課。

正統帝對李雲天教授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從中獲益匪淺,這使得太皇太后倍感欣慰,在她看來有李雲天教導的話正統帝絕對會成爲一代明君,只要正統帝能學到李雲天一半的心智就足以掌控朝局。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皇家和權貴子弟陪着正統帝一起上課,既是給正統帝解悶,同時也是培養正統帝的嫡系臣子。

按理說只有那些正室的子弟才能得到伴駕的機會,可忠武王府比較特殊,出了王妃英睿郡主周雨婷的兩個兒子外,側妃瑞祥郡主朱玉馨的兩個兒子也得以陪王伴駕。

如果按照血緣關係的話,朱玉馨的兩子與正統帝是表兄弟,雙方之間的關係還更近一步。

“他去了宮裡,太皇太后傳他問話。”周徵是李雲天的岳父,自然知道李雲天的行蹤,笑着向張輔說道。

“忠國公,你說忠武王在西域的事情上究竟持何態度?”聽聞此言,現場的一名勳貴不由得好奇地開口問道,由於李雲天迴避了是否出兵東察合臺汗國一事,故而朝廷上下恐怕除了周徵外沒人清楚李雲天的想法。

屋子裡的勳貴們聞言紛紛看向了周徵,神色顯得有些緊張,畢竟他們支持出兵就是爲了衛所軍能打一個翻身仗,進而與驍武軍分庭抗禮,李雲天肯定知道他們的用意,保不準會從中阻撓,畢竟這裡面涉及到了驍武軍的利益。

尤爲重要的是,一旦李雲天提出親自掛帥去東察合臺汗國,那麼大明的這些勳貴將無人能與其爭兵權,除非張輔和周徵親自出馬李雲天纔會主動退避。

很顯然,張輔年事已高肯定無法承受西域的風沙和長途行軍的勞累,而周徵是李雲天的岳父怎好跟李雲天去爭出兵西域的兵權?

因此,在那些勳貴看來,李雲天是否有意親自掛帥出兵西域就顯得至關重要,否則他們的希望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諸位,忠武王歷來重視西域,自然不會坐視東察合臺汗國被西察合臺吞併。”周徵知道衆人的擔心,環視了一眼現場的勳貴後笑着說道,“他這兩年忙着平倭的事情已經耗費了不少精力,恐怕朝廷這次要是出兵西域的話他不會去湊熱鬧。”

衆人聞言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其實自從平定漢王叛亂開始,李雲天從未與勳貴們爭過戰功,都是形勢到了緊要關頭才挺身而出,進而力挽狂瀾。

所以勳貴們實際上並不擔心李雲天會與他們爭出兵西域統帥一職的事情,只不過從周徵口中說出來的話他們更爲安心而已。

第449章 第四百四十九 謀定後動第19章 逆轉第397章 總督軍政第1022章 出其不意第1011章 風光無限第1213章 未雨綢繆第1234章 蛛絲馬跡第92章 刁難第722章 制衡之術第215章 被拐賣了第416章 互不相讓第1323章 頑抗到底第391章 權衡利弊第1240章 夜探詔獄第23章 心理戰第76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765章 反擊第818章 君臣之誼第485章 獨霸天下的造船業第704章 雪中送炭第59章 驚人消息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1231章 嚴刑逼供第1117章 虛張聲勢第962章 曲終人散第164章 偷樑換柱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286章 死扛到底第1413章 不堪回首第766章 躊躇滿志第258章 苦肉計第1185章 曉之以理第332章 局勢複雜第501章 環環相扣第383章 欺軟怕硬第1418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1312章 震動第1456章 出人意料第1439章 法蘭西王國...第20章 提親第95章 虛驚一場第1430章 決勝千里第33章 大獲全勝第814章 幡然醒悟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213章 瞞天過海第1047章 一場好戲第489章 人證俱全第534章 請君入甕第139章 匿名檢舉第1289章 閉門羹第862章 賜婚皇族第221章 緊鑼密鼓第931章 各持己見第317章 奇妙的司科院第535章 曉以利害第438章 馳援第1418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898章 暗探密報第1037章 委以重任第71章 過猶不及第1254章 剝繭抽絲第1367章 聯名請願第637章 接連再敗第50章 置之死地第440章 感恩戴德第413章 以和爲貴第468章 坐立不安第1001章 犀利辯辭第473章 說服第433章 心意已決第1452章 說服第723章 月夜出擊第405章 皇家女婿不好當第999章 使團覲見第1013章 戰局嚴峻第1431章 入城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1368章 恩科的誘惑第98章 推諉第1331章 應對之策第796章 項莊舞劍第1159章 羣起而動第351章 離間第377章 塵埃落定第216章 禍不單行第334章 強搶民女第983章 西域寶刀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301章 示敵以弱第1217章 對峙翰林院第977章 內有隱情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76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264章 願者上鉤第1319章 真假難辨第1338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527章 賢內助第1143章 暗流洶涌第450章 連環雷陣
第449章 第四百四十九 謀定後動第19章 逆轉第397章 總督軍政第1022章 出其不意第1011章 風光無限第1213章 未雨綢繆第1234章 蛛絲馬跡第92章 刁難第722章 制衡之術第215章 被拐賣了第416章 互不相讓第1323章 頑抗到底第391章 權衡利弊第1240章 夜探詔獄第23章 心理戰第76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765章 反擊第818章 君臣之誼第485章 獨霸天下的造船業第704章 雪中送炭第59章 驚人消息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1231章 嚴刑逼供第1117章 虛張聲勢第962章 曲終人散第164章 偷樑換柱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286章 死扛到底第1413章 不堪回首第766章 躊躇滿志第258章 苦肉計第1185章 曉之以理第332章 局勢複雜第501章 環環相扣第383章 欺軟怕硬第1418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1312章 震動第1456章 出人意料第1439章 法蘭西王國...第20章 提親第95章 虛驚一場第1430章 決勝千里第33章 大獲全勝第814章 幡然醒悟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213章 瞞天過海第1047章 一場好戲第489章 人證俱全第534章 請君入甕第139章 匿名檢舉第1289章 閉門羹第862章 賜婚皇族第221章 緊鑼密鼓第931章 各持己見第317章 奇妙的司科院第535章 曉以利害第438章 馳援第1418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898章 暗探密報第1037章 委以重任第71章 過猶不及第1254章 剝繭抽絲第1367章 聯名請願第637章 接連再敗第50章 置之死地第440章 感恩戴德第413章 以和爲貴第468章 坐立不安第1001章 犀利辯辭第473章 說服第433章 心意已決第1452章 說服第723章 月夜出擊第405章 皇家女婿不好當第999章 使團覲見第1013章 戰局嚴峻第1431章 入城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1368章 恩科的誘惑第98章 推諉第1331章 應對之策第796章 項莊舞劍第1159章 羣起而動第351章 離間第377章 塵埃落定第216章 禍不單行第334章 強搶民女第983章 西域寶刀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301章 示敵以弱第1217章 對峙翰林院第977章 內有隱情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76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264章 願者上鉤第1319章 真假難辨第1338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527章 賢內助第1143章 暗流洶涌第450章 連環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