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選擇(三)

bookmark

四更,天矇矇亮,風有些冷。邵武軍城頭,蒙古大纛在寒風中瑟縮着,散發出一股粗羊毛布特有的羶味。

“四更天,晨起讀書,莫荒廢好光陰了”,報曉的頭陀敲打着鐵牌,行走在文廟前的成賢街上,用佛門特有的嗓門洪亮婉轉的唱出現在的時辰。往年早晨最喧鬧最雅緻的成賢街卻沒響起朗朗的讀書聲,寒鴉在枝頭呆立,半晌,才啞啞地應了一聲,“呱”。

一年之內,被蒙古人兩度攻陷,過兵如過賊。經歷兩度洗劫後的邵武再沒有昔日的繁華,路兩旁的深宅大院半數是空的,朱漆斑駁的大門緊閉,陰沉沉,籠罩着一股化不掉的恨意。倖存的幾家,門口清一色貼着北元官府頒發的順民憑證,上面用小楷工整的寫着家中有幾口人,僱傭了幾個幫傭,幾個女婢,有幾畝田,在城外何處,有沒有親屬或鄰居“從賊”等必需申報的內容,底下醒目的用活字統一印着,“一人從賊,滿門抄斬”,八個字,最下邊是家主的簽名,表示對官府警告的認可。

大多數人家的家主好像都不識字,在硃紅的官府警告下,代替花押的,只有幾個蹩腳的圈。

看樣子,今天早晨報時和報天氣的香火錢,又沒人打賞了。頭陀看看一棟棟冷清的宅院,想想蒙古人到來之前的繁華,幽幽的嘆了口氣,走幾步,不甘心的扯着嗓子再次吼道:“四更天了,晨起讀書,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吆”。

不負他所望,離文廟最近的一所宅院終於響起幾聲迴應,數個蒙童在先生的帶領下,稚嫩的讀着一首不知何人所寫的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畢竟,還有人活着。報了半輩子曉的頭陀欣喜的把關於香火錢的憂愁放到一邊,賣力的敲打着鐵板與讀書聲相喝。

“嗚――嗚”,淒厲的畫角,攪碎寂靜的晨。讀書聲斷了,鍾兒,鼓兒,陸續由南向北響起,士兵集合的哨子聲,百姓呼兒喚女的呼喊響成一團。頭陀扔下鐵板,拔腿跑上主街,看到幾個新附軍小校,慌慌張張地跑往南門方向。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黃去疾扔下手爐,在親兵的服侍下,顫抖着披上了紙鎧。對於他這種對於文臣出身的將領,皮甲太涼,鋼甲太重,而棉紙糊成的甲,是穿着的首選。至於紙鎧是否如傳說中那樣結實且不去管,至少,那鍍了層錫的光鮮表面能襯托出幾絲一軍統帥的威風。

當黃去疾帶着幾個心腹將領趕到城頭的時候,遙遙的已經可以看見破虜軍的大旗,人馬不多,只幾千步卒和百十個騎兵,與城頭上嘈雜的新附軍相比,來犯之敵簡直可以用安靜二字形容。沒有喧譁和吶喊,士兵們在低級將領的帶動下排好攻擊陣型,幾百個輜重營戰士趕着水牛,連推帶拉,將一些奇怪的大傢伙推上土坡。土坡上,有人忙碌的挖着戰壕,壘着土牆。南國冬天亦未消散的草色,隱隱地襯托着那一堆堆紅土,土堆上招搖的宋旗,在朝陽下看起來有些刺眼。

“是文大人,他真的還活着”,守城的士兵有些慌亂。對面那熟悉的故國旗鼓和嚴整的陣容讓他們感到非常壓抑,有人開始切切私語。

“是文大人,他一直在武夷山中。今天下山了,問咱們不戰之罪來了”,有人後悔,有人搖頭,原本低微的士氣一下子降到崩潰的邊緣,如果不是黃去疾的心腹將領和幾千直轄部曲在旁邊監督着,已經有人打算棄械逃命。

“李將軍呢,不,不是讓他去,去聯,聯繫…..了嗎”,黃去疾聽到士兵的議論,愈發緊張,好不容易纔穩住心神,沒把聯繫輸款幾個字說出口。

“大帥,我等前天才議事籌措送往廣州的糧餉。今天賊兵已到城下,哪裡來得及。敵軍不多,城中士卒尚可一戰”,統軍萬戶王世強跟在蒙古人身後打過硬仗,見過場面比黃去疾多些,拉拉主帥的衣袖,小聲提醒。

“前天”?黃去疾終於醒悟,早知如此,不如早點規劃。估計現在李興等人準備的糧餉還沒湊齊一半。

事到如今,也只有打了。黃去疾雙手扶住城頭,挺直腰桿喊道:“來人,給本都督擂鼓”。

連綿的鼓聲從城頭響起,多少挽回了一點頹勢。幾個死忠的部曲大聲鼓譟吶喊,想找幾句罵陣的話羞辱敵軍,找了半天,卻找不到合適的詞彙。喊了幾聲,見沒人接茬,也就蔫了下去。倒是一些打過仗的江淮老兵,將牀子弩、滾木、雷石、飛轆、鐵鏈球七手八腳的擺好,以防敵軍攻城。

“都督,是出戰還是堅守”,黃天化不和時宜的問了一句,登時惹來一片白眼。按軍中規矩,守軍數量遠遠高於敵軍時,當遣一將領兵出城,挫一挫來犯之敵的銳氣。可想想破虜軍將千餘探馬赤軍殺得片甲不留的傳聞,看看對方軍容,諸將心中誰也沒有出城後還能活着回來的把握。紛紛轉過頭,唯恐黃去疾聽了族弟的主意,把令箭發發到自己頭上。

“敵鋒正銳,我,我當堅守。待其糧盡,氣瀉,自去”。邵武大都督黃去疾知道沒人肯出城搏命,英明的做出了守城的決定。衆將領答應一聲,各自按各自的理解去安排城牆的防務。大夥本來就不願意與文天祥動手,黃去疾的表現,更讓人明白,這位大人的能力指望不上。如今唯一可憑的,就是守軍人多。邵武城兩度都是被人從正門攻破,城牆和甕城基本完好。被蒙古人用重型投石器砸出的豁口已經修茸過,城頭上的防守器械也很充足。文天祥這次帶來的人馬不過五千,如果強攻,一時未必能殺入城內。

“老李,你說,這城,咱能守得住麼”,千夫長張元看看四下沒有士兵偷聽,拉了拉千夫長李興,把他拽進了城東北的角樓裡。

“我不太清楚,自從入了武夷山後,文大人就像換了個人般。這些日子他攻建寧,下泰寧,都是一夜入城,第二天迅速離去。那兩個小城雖然是彈丸之地,城牆卻修得不矮。不知道文大人憑什麼本事一夕之間把城攻下的。要不然我也不會給都督出那個花錢買平安的主意”,千夫長李興四下看了看,用手比了比城牆,壓低嗓子說道:“張兄,我派人私下去江源銀場看過一次,那土寨的牆,坍了足足有十幾丈,沒塌的地方,薰得烏眉竈眼的,就像被雷劈了般……”。

“難道真的如傳言所說,文,文天祥得了天書,要中興大宋”?張元猶豫了一下,臨時把口中的文賊去掉了個賊字。他出身於土匪,心中家國觀念淡薄,偏偏對天命觀很執着。投靠蒙古人,有一半原因是迫於兵勢,更多的因素是覺得大宋沒有了氣數,五行輪迴,天下該蒙古人做了。

“不知道,我們能活下去是正經”,李興嘆了口氣,沒有直接回答張元的問話。當年他帶着弟兄們,千里迢迢趕去臨安赴國難,沒想到大宋官家對勤王人馬的防範心思比對蒙古人還重。戰勢剛一緩和,朝廷馬上下旨強令義軍解散。稍微動作遲緩的,馬上面臨一個“剿”字。這樣的朝廷能苟延殘喘下去,簡直是沒天理了。

出於對朝廷的絕望,李興才選擇了投降蒙古人。可跟在蒙古人身後一路南下,屠殺自己的同胞,讓他心中懷着深深的負罪感。特別是在江西和福建兩地,看到那麼多義士奮起抵抗,戰到最後一人,讓這個草莽出身的漢子深受觸動。

他不知道這些義士守衛着什麼,但他知道,這些人對朝廷一樣絕望。

“轟”,一聲驚雷打斷張元和李興的議論。雷聲過後,城頭上響起絕望的驚呼,淒厲的慘叫,和臨終的**。寬可馳馬的城牆上,無端生出了一個大坑,幾根碎骨在坑邊冒着熱氣,提醒人們,片刻前,這段城牆上還有生命的存在。

“是轟天雷”,千夫長張元的頭嗡的一聲,瞬間漲得老大。滿牆亂跑的士兵,驚慌失措的將領,都證實了他的判斷。邵武大都督黃去疾不知被雷聲震傷,還是被炸傷了,趴在城堞後,發不出一個像樣的命令。統軍萬戶王世強臨危時嚇出了幾分膽色,叫嚷着,安排牀子弩手向對面的土坡上射擊。白亮亮的長弩帶着風飛下城頭,在對面的山坡上插得東一支西一支,卻沒有一支真正威脅到對方。

“瞄準了,別浪費”,千夫長張元推開王世強,親自來組織防守。不知道城破後要被文天祥怎麼處置,諸位不同出身的將領們面臨危險時反而團結到了一起。王世強沒有計較張元的失禮,讓到一邊,看着張元調集士兵和開過弩的老手,喊着號子拉弦,矯正角度,瞄準。

一根粗大的弩箭隨着張元的命令飛了出去,準確的命中了二里外土壘。正在矯正火炮射擊角度的吳希奭嚇了一跳,看看那微微顫動的長長弩杆,自嘲的笑了笑,吩咐麾下將士在外圍豎起巨盾。

軍械變了,如今的戰鬥與往常是完全不同的打法。破虜軍的士兵們在學習,將領們也在摸索。整個軍中,除了這些新式器械的發明者對新戰術一知半解外,其他人都是兩眼一摸黑。但越是這樣,越激發了大夥學習的熱情。人有時候就是如此,對於新鮮的東西,總寄託着無限希望,有無盡的精力去了解它,期待能把它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從此實現心中的夢想。

“所謂火炮,不過是放大號的突火槍,只是彈丸略有變化,槍管改爲銅胎鐵心,結實了許多。所以裝藥多,打得遠,具體戰場上怎麼用,還得大家一塊摸索”,文天祥對於火炮的描述很直白,但吳希奭不這麼想。那天看過火炮試射,他就好磨歹磨,磨着文天祥讓他降級做了火炮營的營正,帶着兩個兒子,每天琢磨着戰場上的實際應用。前一段時間偷襲建寧和泰寧,火炮因爲攜帶不方便的原因,並沒派上用場。林琦和張唐帶着人用挖掘、深埋火藥包的方式炸破了那兩個小城。今天攻打邵武,是破虜軍山中集訓後,第一場面對面的硬仗。面對那磚石砌了表面的高大城牆和人數衆多的守軍,文天祥決定讓吳希奭動用他的寶貝,給黃去疾來個下馬威。

“休甫,準備好了嗎,對面的情況怎麼樣”,文天祥在侍衛的簌擁下,從山坡下繞着林地走了過來,關心地問。

“還要等片刻,等所有火炮都矯正到同樣角度,給邵武城來一次齊射,絕對能把黃去疾那個無膽匪類嚇走”,吳希奭笑了笑,用手點城頭上忙碌的人羣,興沖沖的說道,“剛纔對面的牀子弩射了一輪,卻沒傷到我一個士兵,估計他們那裡真打過仗的老兵不多,沒見過您說的那種蒙古人鑄的巨炮”。

文天祥點點頭,並不干涉吳希奭的具體指揮。在文忠的記憶中,他還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好上司。雖然那段記憶沒教他如何制訂戰略,但明白的告訴了他,一個優秀的統帥需要做的是統籌全局,而不是諸葛武侯那樣事必躬親。關於蒙古巨炮的傳說也是來自文忠的記憶,文天祥和所有人在戰場上都沒見過,老對手李恆和張弘範的部隊也沒配備。但作爲抱着寧可信其有的態度,文天祥還是把它說了出來,事先提醒衆將,火炮不是破虜軍一家專利。

一個個綠色的小旗子在各個炮位上舉了起來,顯示火炮的角度已經矯正好。可以做一次性發射。吳希奭揮動黃色指揮旗,示意各炮手按剛纔試射時的裝藥量裝填火藥,準備發射。破虜軍的炮營剛剛成立不久,目前只熟練掌握了直射技術,拉高炮口掉射,還屬於吳希奭一個人的專長。熟悉數術的他,靠着幾十發實心炮彈做試驗,才摸索出一點門徑。剛纔那一炮,不偏不奇飛上了城牆。吳希奭沒指望每一炮都能直接命中目標,但同樣的裝藥量和角度,至少能保證炮彈的飛行距離和落地點差不多。

弄潮二下風起六選擇一下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1章 廟算(一)第1章 進攻(三)第1章 劫(六)破賊四第4章 斷腕(四)弄潮七第1章 對峙(二)第1章 弄潮(一)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3章 雲動(六)第3章 天下(五)第2章 蝶變(七)第1章 黃昏(一)黃昏三第2章 職責(二)第4章 初(五)第5章 風暴(十)第1章 進攻(三)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第2章 職責(五)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第3章 天變(一)第1章 對峙(二)第3章 天下(二)合圍五中第4章 初(九)第1章 進攻(二)第2章 破局(一)拔劍六上弄潮六第3章 雲動(二)第5章 風暴(十)國戰二弄潮四第4章 初(十)第3章 死生(七)國戰二第1章 狩(四)第4章 驚雷(八)輪迴二第2章 蝶變(八)輪迴六華夏四上國戰八廟算三上輪迴七天變五第2章 百鍊(一)第1章 狩(三)第3章 光明之城(一)第3章 雲動(二)弄潮八下第4章 初(六)第3章 死生(三)風起四強盜貴族四五國戰四第4章 驚雷(八)弄潮二下第4章 驚雷(八)輪迴三第3章 天下(四)第4章 斷腕(七)合圍四上第5章 風暴(一)迷局二下第3章 天下(一)第3章 天下(六)第5章 風暴(三)天變三上輪迴四雲動一第2章 蝶變(二)拔劍四第3章 死生(三)第3章 碰撞(三)風暴七下拔劍三風暴十下華夏二第3章 雲動(二)第4章 斷腕(七)迷局六上第3章 死生(七)第4章 虎嘯(六)合圍四下第2章 破局(四)第2章 破局(三)第5章 龍吟(一)輪迴七華夏四上光明之城四下黃昏二下第3章 選擇(一)第2章 職責(七)第5章 龍吟(二)
弄潮二下風起六選擇一下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1章 廟算(一)第1章 進攻(三)第1章 劫(六)破賊四第4章 斷腕(四)弄潮七第1章 對峙(二)第1章 弄潮(一)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3章 雲動(六)第3章 天下(五)第2章 蝶變(七)第1章 黃昏(一)黃昏三第2章 職責(二)第4章 初(五)第5章 風暴(十)第1章 進攻(三)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第2章 職責(五)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第3章 天變(一)第1章 對峙(二)第3章 天下(二)合圍五中第4章 初(九)第1章 進攻(二)第2章 破局(一)拔劍六上弄潮六第3章 雲動(二)第5章 風暴(十)國戰二弄潮四第4章 初(十)第3章 死生(七)國戰二第1章 狩(四)第4章 驚雷(八)輪迴二第2章 蝶變(八)輪迴六華夏四上國戰八廟算三上輪迴七天變五第2章 百鍊(一)第1章 狩(三)第3章 光明之城(一)第3章 雲動(二)弄潮八下第4章 初(六)第3章 死生(三)風起四強盜貴族四五國戰四第4章 驚雷(八)弄潮二下第4章 驚雷(八)輪迴三第3章 天下(四)第4章 斷腕(七)合圍四上第5章 風暴(一)迷局二下第3章 天下(一)第3章 天下(六)第5章 風暴(三)天變三上輪迴四雲動一第2章 蝶變(二)拔劍四第3章 死生(三)第3章 碰撞(三)風暴七下拔劍三風暴十下華夏二第3章 雲動(二)第4章 斷腕(七)迷局六上第3章 死生(七)第4章 虎嘯(六)合圍四下第2章 破局(四)第2章 破局(三)第5章 龍吟(一)輪迴七華夏四上光明之城四下黃昏二下第3章 選擇(一)第2章 職責(七)第5章 龍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