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

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

督辦處總辦鄭洛開口道:“殿下剛纔有句話說得極是,治國施政,體恤百姓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效率。

大明朝上下運作,包括漕運,一粒糧,一文錢,所有支出的錢糧,都是百姓承擔。我們把效率提高了,減少度支,百姓們的負擔,就極大地減輕了。

漕運改海運,應該能提高不少效率。”

李贄這時答道:“範溪先生,改海運肯定能提高不少效率。比如把湖廣、江西、南直隸兩淮,這些路途遙遠,運輸不便的田賦,全部改成金花銀折算,如一條鞭法。

再用這些銀子在江南、安南等產糧地,採辦糧食,用海船運送至大沽,再通過衛河、潞河,運至通州和京師。如此一來,可以省上百萬兩銀子運費。”

蕭大亨搖頭道:“確實省了銀子,提高了效率。可是對於湖廣、江西和南直隸百姓來說,不是什麼好事。朝廷不徵糧食,改納金花銀,百姓們從哪裡換銀兩?

還不是賣糧,賣絲繭才能換取銀兩,然後再受商賈盤剝一手。當初桂文襄公(桂萼)推行一條鞭法,不少州縣百姓無銀可交,偏偏衙役稅吏催得又急,只好去借高利貸,結果田地盡失,淪爲佃戶。

楊文襄公(楊一清)等人就是抓住這點,彈劾桂公,使其黯然致仕。”

吳兌捋着鬍鬚說道:“嶽峰(蕭大亨)說的極是。某出任地方親民官時,知道百姓終日辛勞,一年所得,僅糧食數石,麻布線十數團。需要去買鹽買鐵,或是賣糧,或是賣雞鴨,能得幾十文錢,已經實屬不易。

行一條鞭法,以金花銀折賦納稅,百姓還是多受盤剝,苦不堪言。”

衆人啞然。

朱翊鈞也無語。

這跟生產力低下有關,跟貨幣沒有任何關係。

你不管用銅錢、銀子,還是寶鈔、紙幣爲貨幣,百姓們掙不到錢就是掙不到,他們手裡的財富只有糧食。

朝廷推一條鞭法,用貨幣作爲統計和繳納賦稅的工具,是簡便很多,也省了不少成本,可是百姓們手裡沒錢,還得把糧食變賣了換錢,還得受一茬盤剝。

徐渭看了一圈衆人,開口道:“一條鞭法,有利也有弊。但是至少在東南等地,我相信是有利的。

東南百姓富庶,商貿發達,百姓有糧食,有絲繭,得錢相比湖廣、江西、兩淮要便利得多。

以金花銀折賦納稅,肯定能減少諸多弊端,予百姓便利。正如太孫殿下此前所言,天下沒有萬全之法,關鍵在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能僵化,不能一根筋。”

朱翊鈞笑道:“文長先生所言極是。千言萬語,不如實踐一回。只要利國益民,兩相皆便,就是好法。否則的話,我們改過就是。”

“對。”

衆人含笑稱是。

“好,我們轉回到海運法,諸位先生,能否看出本殿推海運之法,有何用意?”

一個團隊,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一致,才能團結一致。

劉燾捋着鬍鬚說道:“老夫年長,先拋磚引玉。”

“帶川公請!”

“老夫奉聖諭,執掌水師,深知其中利弊。水師有大好處,但是耗費巨大。揚帆出海,需要錢糧;修葺船舶,需要錢糧;如太孫曾經戲稱,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出去的都是銀子。

統籌局東南辦楊公公苦心經營,左支右拙,勉強維持着,但不是長久之事。

後來太孫殿下調戚元敬北上,練新軍,老夫有所感悟。這兵在精不在多,水師也在精不在多。

殿下分設三海水師,每海水師設一營主力,其餘一兩營爲輔,是非常英明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劉燾聲音厚重,略帶嘶啞。

“但是水師跟陸師不同。陸師步卒,只需招錄有力青壯者,訓練個半年,見見血,不膽怯就是好兵。

水師操帆弄舟,放炮水戰,不是一年半載能練出來的,少者三五年才能看到成效。

老夫奉諭與盧提督、俞提督和陳提督組建三海水師,幾乎把能用的水手收刮一空,引得海商民船怨聲載道,差點耽誤了海外商貿。”

說到這裡,劉燾目光一閃,“太孫殿下現在提議開海運,實乃英明之舉。從東南乃至嶺南海運糧食貨品至京師,需要千餘艘海船,每艘船少則百餘人。

一下子就有十餘萬水手。三五年後,這些水手可擇優選入水師,三海水師,兵源無虞。”

徐渭在旁邊附和道:“帶川公所言,正說到點子上了。統籌局正在籌謀,在開平大興工業,屆時所需人口、糧食、物資,海量無計,可能就不止千餘艘海船。

且開平工業大興,大量出產各種工具、機器,運至各地,海運肯定是最便利的,屆時又需要更多的海船,可輕鬆儲備數十萬水手,數千艘海船。”

說得都有道理,但朱翊鈞還期待聽到更多,目光轉了一圈,落在李贄身上。

不知道他能不能再給自己帶來驚喜。

李贄似乎感受到朱翊鈞的目光,遲疑一下說道:“殿下,諸位,李某出自泉州,那個地方山多地少,幾分薄田,勉強填飽肚子。

海風一來,就得餓肚子。但是泉州自前唐,就以富庶聞名。爲何?就是通海商。通了海商,各地的瓷器、絲綢、茶葉就會彙集在泉州,賣給海商,再買來糧食布帛,衣食無憂,富足一時。

太孫殿下時常對臣等說道,農爲國本,工可強國,商可富國。臣是深有體會。

現在太孫提議改海運,一旦北路海運興起,那麼南直隸以北各處,如海州、膠州、威海、大沽、樂亭,甚至遼東的金州,有機會如南直隸的上海、江陰,浙江的寧波、溫州,福建的泉州、福州、月港,廣東的廣州一樣,以商貿而興盛。”

衆人駭然,忍不住轉頭,盯着李贄。

此前大家對太孫殿下特意點了名不見經傳的此人入理藩院,不明就裡,現在知道,此人有大才!

朱翊鈞十分高興和欣慰。

李贄被同時代的人罵作瘋子,大部分書籍被焚,因爲他超越了這個時代。

但是對於自己來說,卻是剛剛好。

蕭大亨提了一個很慎重的問題:“漕運關係甚大,要推改非常困難,殿下,我們當如何行事?”

朱翊鈞揮揮手,“我們不逼它,也不正面對陣,我們迂迴着來。

現在,吳淞口的船廠能造四五千料以上的海船,甚至在仿造佛郎機人卡瑞克帆船的過程中,結合了卡瑞克帆船和福船的各自優點,設計出一款四千料以上的閘船。

其餘寧波,樂亭,登州,都能造四千料以上的海船。推動北路海運,我們有船可用。

可讓楊金水出面,牽動商賈,組建民辦海運社,購置海船,招募船首水手,開通上海、寧波、泉州經海州、登州到大沽的北路海運線路。

然後持牌商號的貨物,凡是運至京師、山東或淮東的,必須分出部分份額,交由海運社海運。

新軍營、勇士營,薊遼鎮,督辦處管得着的邊軍軍營,所需糧餉軍械,也分出部分份額,交由海運。

等北路海運暢通,份額逐漸增加。

海運運費便宜,運期快,只要是明白人,都會知道怎麼選,我們不改漕運,我們只是搶他們的生意!”

搶生意?

那就沒話說。

這天底下搶生意最厲害的就是楊金水,幕後東家是太孫和皇上。

李贄問道:“殿下,要是商家顧忌海運顛覆之險怎麼辦?”

好你個李贄,一下子又問到關鍵了。

“援匯金銀行例,成立保險社。每筆運費加一定比例的保費,給到保險社。船順利到達,保費歸保險社。船顛覆了,保險社按約定份額賠償!”

什麼!

還可以這麼做嗎?

朱翊鈞的話震驚了衆人,他們隱約感覺到,以前的認識可能有誤。

天下最會做生意的不是楊金水,而是太孫殿下。

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第383章 進擊的皇史宬鹹魚們第17章 楊金水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第86章 潑天的富貴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529.第526章 臣願作大明之衛青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246.第246章 高拱遲疑,要不要服軟?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第1章 祖孫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426.第425章 升龍城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125.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155.第155章 張居正被震麻了557.第554章 樹未倒猢猻就要散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第74章 世子的反擊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519.第516章 西進路上有人擡槓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第21章 高拱的反擊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第387章 子象,認命吧。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第348章 帶大明打上月球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585.第581章 萬物盛衰天意在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44章 癸亥之變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622.第618章 我會畫個鳥!第359章 必須嚴懲232.第232章 有人要搞事情!132.第132章 達成默契的師生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
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第383章 進擊的皇史宬鹹魚們第17章 楊金水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第86章 潑天的富貴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529.第526章 臣願作大明之衛青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246.第246章 高拱遲疑,要不要服軟?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第1章 祖孫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426.第425章 升龍城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125.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155.第155章 張居正被震麻了557.第554章 樹未倒猢猻就要散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第74章 世子的反擊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519.第516章 西進路上有人擡槓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第21章 高拱的反擊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第387章 子象,認命吧。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第348章 帶大明打上月球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585.第581章 萬物盛衰天意在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44章 癸亥之變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622.第618章 我會畫個鳥!第359章 必須嚴懲232.第232章 有人要搞事情!132.第132章 達成默契的師生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