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實在是太震驚了。用商稅抵農稅,想都沒有想過,詫聽之下確實無稽之談,但細細品位,卻是非常有道理,商稅的稅收確實比農稅的稅收要多出十幾數倍或者幾十倍不止。
“很多人想問,這該怎麼做,但是知道現在不是時候。
可王平安卻不管,直接說道:“改變《商稅法》,商人工人的地位。
“好了,平安,多餘的事情,在朝堂說,這就是分紅了。”長孫無忌說道。他打算好好的問問王平安,掌握第一手資料,但是其他人何嘗不是這麼想的。
“好的,冬雪你繼續。”平安吩咐道。
“是。”
接下來,冬雪仔細的介紹了兩個月的分紅,也就是今年的分紅。幾乎每股能分到十五萬貫,因爲商業廣場需要流動資金以備不時之需,所以每一股最後決定每人先給十二萬罐。
所有人都歡天喜地的拿到了錢,幾乎每戶人家都派了五六輛馬車來裝這些分紅。
商業廣場的錢庫裡,擁有黃金、白銀和銅錢三種流動資金,他們想要銅錢,就給銅錢,銅錢不夠給白銀,白銀不夠給黃金。
幾乎每個大臣都心滿意足的看着馱運着大量的銅錢、白銀以及黃金的馬車,大家都歡天喜地的離開了商業廣場,
但是心中都帶着非常大的疑問離開的,商稅怎麼去代替農稅呢?千年以來,無人敢想,要知道農是立國之本,沒有農稅國家不是應該垮了嗎?
”少爺,農稅真的會被商稅給取代嗎?“冬雪問道。
”當然可以,要知道,一個商人一天賺的多少,一個種田爲生的農戶一天又能賺多少呢?商人是他的十倍,百倍,千倍?”王平安反問道。
冬雪現在已經被王平安訓練成了一個真正的商人,所以王平安一提問題,他的腦中就會快速的進行運轉,按照一個商業廣場的收入,一天可以養活十萬戶農戶,這還是最差的情況。
兩者一對比,她很快就想明白了當中的道理
“少爺,冬雪明白了。假如農稅和商稅都是十五稅一,那麼一個商業廣場相當於可以抵十萬農戶的稅收,只要朝廷將商稅提高一成,那麼農稅就可以完全不計。”冬雪說道。
“沒錯,想要取消農稅,只有改變商稅,但是這一切談何容易。”王平安說完不禁想起未來的華夏大國也是用了五六十年的經濟大發展後才取消了農稅,大唐想取消農稅只有變法和變更士農工商的地位,尤其不能輕視商人。
“少爺,可是天下間的農戶何其多,而商人又能有多少呢?就拿商業廣場來說,就算我們能抵得了十萬個農戶,但是整個大唐就一個商業廣場。”冬雪再次問道。
王平安深深地看了眼冬雪,笑道:“不錯,開始會用腦子想事情了,你越來越像一個商人了。少爺我告訴你,想要讓商稅代替農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的,首先朝廷的政策需要改變,
提高農戶的產量,減少農戶的下地時間,下地人數,整個大唐有九成的人都在工作,而不是下地。”
“還有,提高商人,工匠的地位。現在商人的地位實在是太低了,只不過比僕人的地位高一點,如此低下的地位只會打擊商人的積極性,這怎麼發展商業。”
“那工匠呢?這和商稅代替農稅有什麼關係?”冬雪好奇的問道。
王平安笑道:“你說現在的工匠大師,地位如何?”
“士農工商,它在商之上,農之下,排行第三。”冬雪回答道。
“哼!”王平安冷笑一聲,繼續說道:“士爲何排第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立德於心,建功於世,宣德功於言,澤被後人。
農爲何排第二:“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以食爲天”“家有餘糧、心裡不慌”,農爲國之根本也。
工爲何排第三:“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藉助工具可以提高效率。
商爲何排第四: 商是互通有無的,必依賴他人而後能行。只可少數參與,如果大家都去經商,都去依賴他人,則無人可以依賴了。”
冬雪說道:“少爺所說,乃是從古至今的至理名言,幾乎每個人都知道。”
王平安再次冷笑道:“從古至今人人都知道的至理名言?呵呵……冬雪,少爺要告訴你,這是錯的,而且錯的特別離譜。”
冬雪瞳孔一縮,知道自己的少爺又有驚世駭俗的言論了,偏偏又很有道理,於是她豎起耳朵仔細聽。
王平安開始緩緩的說道:“士農工商,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四民。士,管理者,缺少它國家將會大亂。農,國家之根本,缺少他國家將會餓殍遍地。工,發明者,缺少他,國家還處於黑天暗地,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商,互通有無,沒有他們,國家還處於以物換物的時代。”
“有了人就要吃,那時候出現了農,人多了就會形成一個團體,最後變成一個部落,一個國家,那時需要管理者,出現了士,爲了使辦事效率提高,出現了工,人們爲了要滿足生活所需的各種物品,商也出現了。”
“根據時代的變遷,士統治了所有人,但是他們知道農工商的重要性,所以給了世人一個士農工商的排名而已,要是回到過去,首先不會有的就是士,然後是商,再其次是工,農是與生俱來的,因爲農就是吃,人不可能不吃。”
“所以爲了人類的發展,士農工商成立了,如果一直在遵循着這個排名,那麼大唐只會原地踏步,而不會更上一層樓。”
“想要商稅代替農稅,那麼工匠的作用要非常大,他要創造出一種工具,能快速播種收割的工具,本來需要一百人用一天的時間完成的收割,現在只要一個人一個時辰就能完成,那麼剩餘的九十九人就會去找其他的活幹。”
“商的作用我就更不用說了,就是互通有無,拼命賺錢,讓朝廷多抽稅。”
另一邊,杜如晦和長孫無忌等
文臣都不約而同的去了皇宮想要見李世民。
“輔機,你也來了。”杜如晦說道。
“克明兄來了,老夫怎麼能落下。”長孫無忌說道。
“看來老夫來的也不算很晚。”房玄齡的聲音響起。
杜如晦看向不遠處,笑道:“看來不只是我們三個人,還有唐金也來了。”
“魏徵也來了。“不遠處長孫無忌看到了另一輛馬車駛過來。
五人匯合後,相互拱手問好,開始說明來意。不出大家所料,就是將今王平安的商稅要代替農稅之事告訴李二。至於怎麼做,他們不是很懂,但也有些眉目,只要他們拿下這件事,再去說服王平安,這件事就容易夠了。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其實王平安對法律也不是很懂,只知道以前每個月要上交兩萬多元的稅收。
”什麼,陛下不見任何人?高公公,請問陛下在忙什麼呢?“長孫無忌詢問道。
高公公帶着娘娘腔的語調說道:”回長孫大人的話,本來陛下的行蹤不能告訴大家的,但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咱家就告訴諸位大人了,太上皇原諒陛下了,目前陛下正在太上皇的寢宮和太上皇一起聊天呢!“
”什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杜如晦問道。
要知道李二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還逼迫李淵退位,才登基做的皇帝。而他們父子之間也從此形同陌路,不是李二不孝順,而是李淵從此恨上了李二,整整三年都沒有和李二說過一句話,也沒有出過宮門一步。
今天他們竟然會在一起喝茶聊天,怎麼能不讓人吃驚呢、震撼。
高公公再次說道:”這一切多虧了王平安將軍了,也不知道他是怎麼說服太上皇,太上皇他老人家就願意見陛下了,目前娘娘和各皇子公主們都在太上皇的寢宮呢。估計等到明天才可能會見各位大人。“
”多想高公公的提醒,明日我等再來。”長孫無忌說道。
“長孫大人,客氣了。皇后娘娘吩咐過,明晚陛下會設宴請各位大臣,皇后娘娘則宴請各位大人,所以請您幫忙通知一下。
長孫無忌表示會按照吩咐辦事,就和其他幾人一起出皇宮了。
”輔機,你有要事要辦,我等就和你暫時分道揚鑣了。“
長孫無忌怎麼可能不知道,他們心裡想什麼:”克明兄,娘娘吩咐過讓我家夫人去辦去問,我們還是一同前往王記酒莊找王平安吧。“不能你們瞭解了一切,老夫還一無所知呢。”
心道:“你們要撇下老夫去找王平安問商稅低農稅之事,哼,沒門。”
杜如晦笑了下,說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去找王平安吧。”
王平安可不知道有人會去找他,他並沒有回王記酒莊,也沒有在商業廣場,而是去了救濟院。
在救濟院中,有人在洗羊毛,有人在曬羊毛,有人給羊毛染色,有人將羊毛絨毛線,還有人在織毛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