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

十日前

從漢中方向傳來戰報,自張魯三次野戰皆敗後,隨即退守堅城固守,而鍾繇則領兵圍攻,但三月不下,曹軍疲憊,曹操命鍾繇暫緩進攻。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潼關、長安,並沒有派出任何援軍,這就意味着,曹操已經放棄攻略漢中,再結合荊州來信,幾乎可以肯定,曹操已經將戰略重心轉移。

在豫州淮南郡,曹操突然集結大軍,陳兵於濡須口一帶,其意圖不明。

爲防止曹軍突然襲擊,孫權也不甘示弱,開始調兵遣將,盤桓在江夏的甘寧水軍撤退支援濡須,在廬陵剿滅山越的黃蓋,也領軍一萬支援濡須,甚至在廬江屯兵和張遼對峙的淩統,也派兵兩萬支援。

目前,在濡須口一帶,雙方集結了近十萬大軍,大戰一觸即發。

結合以上情況,魏延認爲,就算劉璋再不知兵,豫、揚二州的情報一到,也能知道曹操已經放棄漢中,將目光轉向荊、揚一帶。

只要劉璋不傻,就一定會讓劉備領兵離去,反正敲打東洲派、本土派的目的已經達到,不但黃權、劉巴二人被外放,李嚴、龐羲的兵權也遭削弱,其餘諸郡縣就更別說了,接下來只要逐一安插親信,益州大權就會收回手中。

屆時,劉備又該如何抉擇,反正走是不可能的,一旦劉備踏出益州,除了獲得天量的錢財外,此生絕無踏入益州的機會。

不走也同樣麻煩,就算劉備找到再完美的藉口,劉璋一定會起猜疑之心,屆時肯定有所防備,再想要偷襲成都,幾乎不可能。

這是魏延制定快攻的背景,不然以他的性子,絕對會默默發展暴兵,然後以堂堂之師打過去,根本不會兵行險招。

因爲,蜀漢最大的敵人不是曹操,也不是孫權,而是時間啊,劉備已經年過半百,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來讓他們揮霍了。

……

魏延的一通瞎分析,讓劉備心感不安,隨即同意了魏延的攻蜀之策。

考慮到道路崎嶇,信息傳遞十分緩慢,所以爲了不貽誤戰機,和各方約定,在兩個月後的中秋節當日,劉備會誘殺白水關守將,正式起兵攻蜀。

得到劉備應允的魏延,第一時間便安排信使,乘坐快舟立即返回魚復,通知龐統等人,在八月上旬擇日發起攻擊,務必將長江水道打通。

然後再召集衆將,首先給予黃忠專斷之權,讓他立即出發,攜魏延手令,接手他訓練兩年半的山地精銳部隊,然後到涪城,拿着此手令去找縣令李齒,他會安排好一切。

同時囑咐黃忠,偷襲成都必須在八月二十日之前,一旦時間拖延得太長,四處燃起的狼煙,會讓劉璋有所防備的。

其次令部將鄧方、劉邕,七月初領軍三千出發,同時多多攜帶劉璋軍旗幟,入廣漢屬國後,可謊稱受法正之命,來接手關隘,再拿下關隘後,只需固守,不準出擊,防備曹操從涼州進軍。

然後讓陳到從今天開始,整理糧秣軍械,頻繁調動大軍,在廣元與葭萌關一帶活動,以迷惑白水關二將。

魏延則會在八月初起兵,領一萬大軍晝伏夜出,秘密向涪縣一帶運動,爭取在中秋節時,越過劍閣抵達梓潼。

最後,魏延反覆叮囑留守葭萌關的守將霍峻,讓他謹慎行事,小心巴西的龐羲偷襲,保住大軍的後路。

安排完任務後,魏延又找到黃忠,嚀囑他小心行事,不要萬事都聽信李嚴的,再拿下成都之前,李嚴不可信。

還有,如果拿下成都後,卻守不住城時,可以劉璋爲人質,率軍離開成都,留得有用之身,爲復興大漢的事業繼續奮鬥。

同時,魏延拿出一封密信,讓黃忠代爲轉交給魏則。

處理完這些事後,魏延突然一拍腦袋,他咋把糜芳給忘了,隨即奮筆疾書,寫了兩封密信,本來想立即傳給糜芳的,可轉念一想,萬一他說漏嘴了怎麼辦。

還好,劉備出了個注意,讓法正去宴請楊懷、高沛時,順帶將此信交給糜芳,雖然給他整軍的時間倉促了點,但想來也沒什麼困難。

糜芳只是有點不靠譜,並不代表他沒能力,能隨劉備征戰沙場十幾年,要是沒點能力,早就不知死在哪個犄角旮旯裡了。

……

時間來到七月的最後一天,除了各大諸侯的接觸線外,其它地方也迎來了久違的平靜,百姓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老一輩們時常感嘆,日子彷彿又回到了黃巾之亂前,而他們口中的話,讓新一代們羨慕不已,真想體會和平是什麼樣子的。

在荊州,對峙已久的曹操同孫權雙方, 開始以部曲爲單位,在山地、沼澤、叢林產生摩擦,互有勝負,互有傷亡,誰也不服誰。

只是形勢對孫權來說,還是不容樂觀,因爲在合肥的張遼,竟多次領兵向西,並未前往濡須口,如此詭異的行徑,讓淩統心中警鈴大作,一封接着一封向建鄴求援。

畢竟他現在只有五千人,萬一張遼偷襲,導致廬江陷落,恐怕在濡須口的五萬大軍,有全軍覆沒之危。

爲防止意外發生,孫權同江東文武考慮再三後,還是從建鄴抽調一萬大軍,以孫桓爲帥,前往廬江保護濡須口側翼安全。

直到現在魏延才明白,爲什麼江東處理山越會如此緩慢,不是他們能力不足,而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偌大的江東南方山林中,散佈着幾十萬山越之民,而現在,卻只有兩萬江東兵在攻伐,能快了纔怪。

而在襄樊之地,曹仁也動作頻頻,時常領兵越過當陽地界,一副要進攻的樣子。

可此等拙劣的演技,關羽當然不會上當,將百姓遷入城內,或者送往長沙郡,然後將江陵、公安城門一關,該幹嘛幹嘛,絲毫不理會曹仁的動作,

而在荊南的諸葛亮,更是悠閒的不得了,每天除了處理政務,還有時間去田地裡走走,鑽研自然運轉之道,彷彿又回到了南陽草廬時的日子。

和悠閒的諸葛亮相比,馬良則要辛苦得多,他現在天天和粗獷的蠻人混在一起,痛並快樂着。

哦,對了,我們的掏糞少年馬謖,在不久前被遷爲校尉,領兵三千到零陵駐訓。

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九十章 鬥將第一章 魏延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九十三章 奪下辯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五章 革新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五十章 成都第二章 入獄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七章 釘子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七章 釘子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四章 歸劉第五十二章 吳夫人第五十七章 陽謀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五十六 綿竹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十章 安排第三章 密謀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機第四章 歸劉第一章 魏延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五十六 綿竹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七章 釘子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
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九十章 鬥將第一章 魏延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九十三章 奪下辯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五章 革新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五十章 成都第二章 入獄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七章 釘子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七章 釘子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四章 歸劉第五十二章 吳夫人第五十七章 陽謀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五十六 綿竹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十章 安排第三章 密謀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機第四章 歸劉第一章 魏延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五十六 綿竹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七章 釘子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