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

聽了城主的陳述,鄭安平感到郭先生可能陷入了誤區,殺九公子者,未必是豕三,豕三也未必有能力殺九位公子。特別是虎仲的出現,殺九公子的人幾乎呼之欲出。但他卻不能對城主說這些。他感覺自己可能陷入了一個泥坑,有可能把自己埋葬的泥坑。他搞不明白,區區一個管邑,何以值得信陵君和芒將軍府如此下力爭奪?那九名倒黴的公子究竟是怎麼回事?

鄭安平把這些想不明白的政治漩渦統統放下,轉向一個輕鬆的話題,問道:“季君之劍,學於何人?”

城主道:“不肖子雖時時練劍,然其居於城內之時少,四外奔忙之時多,實不知其學於何氏。”

鄭安平還有些不甘心,問道:“四鄉之內,有善劍者不?”

城主道:“敝野遠鄉,習武者蓋寡,何況習劍!若非不肖子愚頑,吾等焉得睹此劍!”

線索完全斷了。鄭安平想了想,重新轉換話題道:“若得驛站,復爲賊人所破,寧勿爲天下笑耶!”

城主道:“管令勿憂。賊人多不便襲驛站。何者?所謂賊人者,亦不過左鄉右鄰之刁民也,仗勢欺善,或有所爲,與官司對抗,實不欲也。”

鄭安平也點頭。但他知道,理雖如此,其實不然。他自己在樑西驛雖然也威風八面,但對一些地方勢力,也不得不小心應付,決不敢仗着自己的官家身份,爲所欲爲。他又望向管仲明。

管仲明道:“驛站與豪傑,商者皆不敢得罪,而欲其蔭庇也。”

鄭安平道:“吾亦聞巨賈護衛,亦非尋常,獨行千里,能保無失。”

管仲明道:“此雖護衛之力,亦得財之力也。有利則分於天下,天下英雄自當留商家口糧。”

鄭安平道:“先生之言,甚合吾意。官與賊,民與商,當各行其道,各得其利,互不相涉,乃得相安。吾雖爲官,不敢獨利,願得衆利而分之。”

管仲明道:“願聞大夫之志也。”

鄭安平道:“臣之主管也,首在利䘵!所謂食人之䘵,當忠人之事。凡管邑之人,必得奉尊信陵君爲主,歲入貢獻,依例勿減。”

管仲明道:“歲貢幾何?”

鄭安平道:“此有常也,例則什一,戶百畝,常稅十五石。折錢則五百也。管邑戶百,歲貢粟百五十石,設有不足,以石三十錢折之。若其不足,臣當自裁,不假他人。”

管仲明道:“歲百五十石,石三十錢,蓋歲四千五百錢,不過一金耳。聞管令歲䘵六金,其餘諸吏,其䘵不定,歲得十八金。其貢不足其䘵也。”

鄭安平有些自赧,但更驚歎於自己的歲入怎麼就爲管邑所知,道:“誠如先生所言,吾等素食尸位,頗不盡職。”

管仲明道:“依微庶之見,君等數人,歲共出一金,其貢已足,何必汲汲於稅耶?”

鄭安平道:“非敢如先生所言。管邑雖只百戶,其封五十里,滿則五萬戶,百戶一金,五萬戶蓋五百金矣。豈䘵金所能當之!”

管仲明道:“爲大夫計,令五萬之戶其勞甚矣,實一方諸侯也。而䘵才六金,甚不便。不若但以百戶爲限,大夫既省心少勞,復有利䘵以充公私之用。大夫於邑中少得其利,亦足爲世雄也。”

鄭安平道:“食君之䘵,當忠君之事。先生之言,不敢聞也。”

管仲明並不以爲忤,笑道:“百戶而爲五萬戶,非旦夕可成,一戶一婦歲但得一子,至書社之歲,十五年矣,曾不過二百戶。且管邑素業商,小兒弱冠即離邑而赴商家,而況得女乎!若募其民,四方流民必至,良莠不齊,奸愚混雜,大夫其有策治之乎?不若保境安民,疆界靖寧,四方商賈或至,少爲生意,盡成歲入。坐享其成,不亦樂乎!其後或有業農者,單門獨戶,非忠厚者不納,大夫豈有意哉!”

鄭安平道:“大夫之言雖善,其奈君命何?”

管仲明道:“大夫且容微庶一言。管邑當魏韓之衝,魏得之則威韓,韓得之則威魏。故方其弱也,則韓魏兩利;其強也,非韓則魏,必相侵奪,而戰亂生矣。大夫誠以天下爲心,當弱管,勿令其富其庶也。吾管之人,焉不欲鄉里繁庶,居家富足!然其勢不可爲,徒呼奈何!故但得壯丁也,即離鄉背井,豈不知故園水親?勢斯所迫也。”

鄭安平又一次聽到了這種說法:管邑關係到韓、魏的勢力消長,只有當它是一個偏敝小邑,無足輕重時,纔對雙方是安全的;只要管邑發展起來,必爲他國所不容。他憶及張祿所言,喟然道:“先生之言,誠金玉也。若君上能體天下之意,自無待言;若君上一意廣邑衆民,以爲攻守,先生其將奈何?”

管仲明微微一笑道:“管邑或當離鄉而走矣。”

鄭安平道:“曾不以故土爲念乎?”

管仲明道:“子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鄭安平道:“信陵君非無道者也,先生懷抱,視天下如掌指,何不輔之以成大業?”

管仲明道:“大夫誠若輔信陵君也,當正之以道,導之以義,不可汲汲以建功立業爲之。”

鄭安平道:“非以道義,何以建功立業?”

管仲明道:“廣邑衆民,非其道也;以爲攻守,非其義也。願大夫察之。”

鄭安平道:“治國之道,非庶之、富之、教之乎?先生前已言之,管邑之不庶且富者,實無保境安民之力也。設若有力靖安其境,以管邑之力,能無庶且富乎?然若得其力,非衆其民而齊其力,力于田而守於境乎?何先生之言之相背也?”

管仲明道:“百戶之管邑,可依大夫之言而庶且富之。千戶之管邑,大夫或猶可治之。萬戶之管邑,必爲亂之首也。大夫其志之。”

鄭安平道:“管邑今百戶。若得千戶,亦非吾之力所能爲也,殆有天也。至於萬戶,非所願也。”

管仲明道:“若大夫僅爲千戶之管,微庶等不才,或可助之。”

城主詫異地望了管仲明一眼,管仲明道:“但得其驛,比及三年,管邑必千戶之邑也。”

鄭安平道:“願聞先生之教!”

管仲明道:“春種一粟,秋收萬粒,天之常也,非人力所能爲也。大夫但播驛館之一種,其庶且富者,殆有天也,大夫其坐而視之可也。”

鄭安平沒有這樣的經營頭腦,看不穿箇中究竟,見管仲明說得如此肯定,也只得道:“如此,吾將奏其事於君上。”想了想,又道:“非吾自欲富足也,身有餘力,不得不行。吾猶思自耕百畝,以爲根本;廣畜牛羊,以爲富源;植桑種麻,以爲紡績;樹以桃李,以爲豐饒。其可得而行之?”

管仲明與城主相視一笑,道:“復有何難!其原有草,其地有土,畜牛羊,植桑麻,樹桃李,正當其時。至於自耕百畝,若得其助,雖千畝何難!”

鄭安平道:“事業繁多,非一身所能當也。或當傭工,或童子,或婦人,願薦以忠厚之輩,以助成功。至於所值,不敢少也。”

城主道:“是則非難也。畜牛羊,養雞豚,但復一家,足以應之。大夫其無慮也。”

鄭安平看談得差不多了,便道:“吾有粟十石,籍城主之鼎以爲炊。其所菜果魚肉,願籍之以仲明,當以其值!”

老者和管仲明都起道:“是吾等荒謬。見有魚肉之類,就當奉上。”告辭而出。叫了小孩,一齊回去。少時,擡過來一大筐魚肉,弄得鄭安平無地自容,道:“但得一餐足矣,焉用許多?”

管仲明道:“大夫或宴賓客,或賜羣下,早晚得用。或備而不用,焉得用而無備。就存於城主之府,必不爲棄!”

鄭安平取出一金當值,二人哪裡肯收,皆道:“大夫初居敝邑,問政於民,禮也,賢也。合當供之!”

城主道:“仲明合賜魚肉於敝宅,敝宅自與仲明計之。大夫其有所用,歲末但賜於敝宅可矣。”

管仲明覆於懷中取出一匣,內裝石墨,奉之道:“大夫初闢疆土,必勞於案牘,微庶無以爲敬,特奉石墨一匣,以助大夫成功!”

鄭安平道:“既賜魚肉,復得其賜,則何以當之!”

管仲明道:“大夫爲管令,但以管民爲念,救其塗炭之苦,微庶之意達矣!”

鄭安平道:“吾爲管令,自當以管民爲念,其本也,又何辭焉!”

管仲明道:“管令常志今日之言,則雖十倍之敬,猶不爲過!”

鄭安平收了石墨,雖然知道今後會有些文書之事,但大多應該歸管丞曹包去辦,輪不到自己吧!所以也沒怎麼在意。留了二人共進晚餐。

城主取了鄭安平的粟,管仲明的魚肉,加火加鼎而爲烹調,衆人盡興吃了一餐,剩下不少,都分與府中諸人,五旺也美美地跟着吃了頓肉食。

鄭安平最後問道:“吾立驛之事,當告於豕三乎?”

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20章 俠士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06章 洗塵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40章 三牲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35章 貴公子第41章 備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51章 匯合第303章 韓襲第15章 升帳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30章 司勝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77章 聚兵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22章 豕三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194章 追蹤第30章 陷城第244章 慰功第194章 追蹤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58章 夜聚第11章 離城第143章 夜行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71章 吹臺第138章 席次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35章 打探第195章 覆命第334章 訪友第245章 入韓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50章 陳筮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60章 議連衡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297章 會魏齊第30章 陷城第49章 庭議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09章 乘其隙第44章 入城第122章 豕三第230章 司勝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9章 邂逅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62章 傷營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13章 計糧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2章 陷城(三)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40章 蓋聶第120章 俠士第1章 鄭安平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85章 見陳公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4章 定計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89章 壯行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5章 夜行第78章 帳議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61章 秦箭
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20章 俠士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06章 洗塵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40章 三牲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35章 貴公子第41章 備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51章 匯合第303章 韓襲第15章 升帳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30章 司勝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77章 聚兵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22章 豕三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194章 追蹤第30章 陷城第244章 慰功第194章 追蹤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58章 夜聚第11章 離城第143章 夜行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71章 吹臺第138章 席次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35章 打探第195章 覆命第334章 訪友第245章 入韓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50章 陳筮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60章 議連衡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297章 會魏齊第30章 陷城第49章 庭議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09章 乘其隙第44章 入城第122章 豕三第230章 司勝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9章 邂逅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62章 傷營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13章 計糧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2章 陷城(三)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40章 蓋聶第120章 俠士第1章 鄭安平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85章 見陳公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4章 定計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89章 壯行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5章 夜行第78章 帳議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61章 秦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