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新消息

bookmark

門外傳來腳步聲,徐平擡起頭來,看見劉小乙引了高大全和楊文廣、狄青走了進來。

到了跟前叉手唱諾,高大全道:“我們幾個今天進城有些公事,順便過來拜會官人。”

徐平點點頭:“事情辦完了沒有?什麼時候回去?”

“還有一點手尾,要等到明天再回。”

徐平道:“如此正好,今晚便就住在這裡吧,家裡現在也沒有別人。我們也是很久未見過面了,一會與我出去,尋個酒樓小飲幾杯,說點閒話。”

三人應諾,一起謝過徐平。

吩咐劉小乙取了幾把交椅過來,讓高大全三人坐了,徐平問他:“你們現在禁軍裡過得如何?前些日子聽你說起,過得並不如意,不知有哪些事情煩惱。”

高大全想了一會,才道:“再是不如意,也比一般將校過得好多了。託官人臉面,這幾年我升遷得快,難免惹人嫉妒。都是些風言風語,不用理會他們。”

武官正常是五年一遷,若是沒有特別的際遇,一輩子也就是個大小使臣,八九品的小官,養家餬口而已。歷史上的楊文廣四十多歲才升到正九品的殿直,在小使臣中都是中下層。後世把楊家看作北宋將門,還頗有代表性,那這將門就實在太過寒酸了些。高大全與李璋一樣,前兩年加了“帶御器械”,身上又有軍功,正常升遷也比別人快得多。加上趙禎賞識,幾次特旨升遷,現在資序上已經算是禁軍中的中高層了。“帶御器械”是跟“閤門祇侯”和“閤門舍人”一樣的意思,屬於近職。對於在皇帝身邊的李璋來說,是有實際意義的,當差的時候佩帶禮儀性的刀劍,而對高大全來說就是帖職,類似於文官的館職性質。

武官不一定是軍人,大多數其實做的是文官職事,只是升遷序列不同,地位不同。官只是寄祿,規定了收入多少,決定身份的是職。真正的軍人是要有軍職或者是兵職的,否則就只是後世廣義上文官的一部分。

軍職指的是武將在禁軍中擔任的職位,比如高大全的軍虞侯,比如楊文廣所任的副指揮使,比如狄青的副都頭。軍職是有品級的,所以也有官的性質,只是狄青還是無品雜階。

兵職沒有品級,當然也不是指的士兵的身份,而是統兵的身份。如路一級的都部署和副都部署,鈐轄、都監和都巡檢使等。徐平以前的手下桑懌和張榮,兩人現在便就是沒有軍職而有兵職,所以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將,而不是廣義上的武官。

一般講在禁軍裡帶軍職升遷不易,說是五年一遷,由於萌官過濫,而員額有限,十年不遷也是平常事。哪怕是出現缺額,有了升遷的機會,往往也落到三衙那些真正將門有關係有後臺的人身上。楊文廣算是名將之後,父親的地位夠高了,但由於楊延昭是邊將,在三衙裡沒有人脈,歷史上便就遇到十年不能遷一官的事情。至於狄青這種出身,如果沒有戰事,立下戰功,還得有人看好提拔,一輩子能夠混上個官身就算不錯。

兵職在外帶兵,相對來說立軍功的機會多一些,升遷也容易一些。而且跟掌權的文官打交道的機會多,真有本事,有他們提拔,比在禁軍裡沉淪就好得太多。便如桑懌,其實從軍並沒有比狄青多幾年,但有徐平賞識,用他打仗,兩人地位已經天差地別。但是那種機會可遇不可求,因爲兵職多是由禁軍的軍職人員轉任的,沒有禁軍經歷,難有兵職。

高大全說的是實話,沒有徐平,就是他有那些戰功,也沒有現在的地位。作爲朝廷的三品高官,這點面子樞密院還是要給徐平的,他當年的手下,最少遷官沒有遲滯。至於在禁軍裡受排擠,那就在所難免了。一個外人,在一羣將門子弟裡面,升官比別人快,當然容不下。別說高大全,當年的楊延昭威震北疆,保邊境數十年安寧,一生未能入三衙做管軍。別人保舉,真宗直說他一個邊將,進了三衙不是好事,別人容不下他。

這兩天被軍隊的事情搞得有些心煩,徐平道:“若是在禁軍待得不如意,有機會我保舉你們到邊疆去。哪怕爲一州一縣巡檢,總有機會一刀一槍拼出軍功來。”

聽了這話,狄青叉手道:“若得省主恩惠,我等必不負所望,做出番事業來!”

徐平點了點頭:“這兩年西北事緊,不定什麼時候就起大戰。此事我記在心裡,什麼時候西北出缺,你們還是到那裡去吧。”

狄青和楊文一起謝過。以現在徐平三司省主的地位,保舉他們這個地位的官員,確實只是舉手之勞。兩人在禁軍也有些年頭了,有身邊的人比着,都是有心氣的,只要有了機會,怎麼也不會比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將門子弟差到哪裡。

高大全沒有說話,在禁軍是徐平安排的,讓他不管好壞先培養些人脈。至於什麼時候出去帶兵,自然也看徐平的意思,並不需要他去操心。這一點他跟楊文廣和狄青不同,他是有靠山的,雖然這靠山在三衙裡說不上話,樞密院那裡還要賣面子。

見狄青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高大全道:“此事其實也不急在一時,我聽人閒談,說是羣牧司的李國舅要入三衙。若是李國舅來了,升一升官,再出去帶兵更好一些。”

這兩年李用和一直在各個牧監跑來跑去,回京城的時候都少,徐平回京之後還沒有見過他,這消息還沒有聽說。至於李璋,被趙禎攏在自己身邊,不讓他接觸這些,不知道反而稀鬆平常。倒是三衙禁軍對此非常敏感,在高大全這個層級已經傳開了。

徐平心裡合計一下,這兩年李用和在羣牧司可是立功了,入三衙水到渠成。羣牧司說到底是個辛苦衙門,收入又低,還好現在有人工授精,李用和做了成績出來,以前還經常背黑鍋呢。李用和入三衙,怎麼也要從都虞侯的管軍做起,那是皇上的親舅舅,起步不可能低了。只要是管軍大將,經濟待遇就向執政看齊,這種高收入職位,依着趙禎的性子肯定要給舅舅。自家人不照顧,照顧誰去?

至於李用和會不會帶兵,能不能帶好兵,誰管他呢。三衙就是那個樣子,差又能差到哪裡去?說句不好聽的,現在的三衙管軍大將,還未必比李用和強呢。

得了這個消息,徐平道:“李國舅與我家是通家之好,如果他進三衙,很多事情就好商量了。這樣,你們就先在禁軍裡等一等,時候到了我自然想辦法。”

第38章 出仕第20章 送行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40章 出人意料第37章 逼迫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9章 進殿面對第21章 黃白朮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180章 轉機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11章 根源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95章 垂釣黃河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67章 情報第96章 貴客盈門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6章 難處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38章 統計學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6章 狂徒第11章 回莊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4章 富貴田園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42章 審問第31章 造紙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2章 治術(三)第11章 治術(二)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67章 選擇第193章 拔牙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3章 屬下第36章 手舞足蹈第33章 家信第4章 馬政第151章 春狩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27章 拼桌第302章 青冢第27章 牧草換豆第298章 試用期第12章 知己知彼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36章 組織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3章 迷惑第75章 人質第45章 安撫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73章 田二第73章 地方反應
第38章 出仕第20章 送行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40章 出人意料第37章 逼迫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9章 進殿面對第21章 黃白朮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180章 轉機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11章 根源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95章 垂釣黃河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67章 情報第96章 貴客盈門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6章 難處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38章 統計學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6章 狂徒第11章 回莊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4章 富貴田園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42章 審問第31章 造紙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2章 治術(三)第11章 治術(二)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67章 選擇第193章 拔牙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3章 屬下第36章 手舞足蹈第33章 家信第4章 馬政第151章 春狩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27章 拼桌第302章 青冢第27章 牧草換豆第298章 試用期第12章 知己知彼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36章 組織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3章 迷惑第75章 人質第45章 安撫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73章 田二第73章 地方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