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70章 南下大道

bookmark

春風迎面吹在臉上,沒有絲毫的涼意,帶着清新的草木氣息。春天來了,如同大花園一般的洛陽城到處都是桃紅柳綠,鶯歌燕舞。

賞花而回的徐平看着路兩邊,見依然還是有些冷清,對楊告道:“天氣暖起來了,市面上怎麼也沒見熱鬧?反倒比冬天的時候還差了些。”

楊告笑道:“那是自然,年前可是有幾萬京東災民在城裡呢!現在那些人大多跟着王拱辰去了營田務,剩下不足萬人,也被都漕安排到了城外去,哪裡還有那般熱鬧。”

這倒是實情,到了春天忙耕種的時候,王拱辰早早就把人都接走了,他那裡可是一刻都耽擱不得。農業不比其他,一過了季節,就要荒廢一年。留在洛陽的,也都編進了各個新建的場務,因爲要挨着水渠,自然都是在城外。至於洛陽的本地人,一年又能增加多少?

有地的地方沒有人,有人的地方沒有地,這個年代還真是難兩全其美。

回到轉運司衙門,早有公吏上來稟報:“都漕,現有唐州方城知縣李覯,有事稟報!”

徐平聽了,忙讓公吏把李覯帶到自己長官廳的會客花廳,又對楊告道:“這個李覯不比別人,與我多年相識,不必拘禮,我們就不回去換公服了。”

說完,與楊告一起到了小花廳。兩人剛剛坐好,李覯便由公吏帶着,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向兩人見禮。徐平讓李覯坐下,吩咐公吏上了茶來。

喝過了茶,李覯拱手:“都漕、副使,下官前些日子得了整修由河南府到鄧州道路的差事,最近有了些眉目,特來稟報。”

徐平笑道:“剛纔回來的路上,我還跟楊副使說起此事呢。現在正是春忙時節,雖然不能徵發差役,但還有廂軍可用,能做的事情不妨先做起來。”

“都漕說的對,下官前些日子去魯山和南陽兩縣,他們也都說這個時節民間不宜徵發徭役,無論如何要等上一兩個月。依下官的意思,那一段的道路先放一放。”

河南府到鄧州的南下大道並不走方城,而是過了汝州之後到魯山縣,過三鴉口走魯山關到南陽縣,這也是江漢一帶勾通中原的古道,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逐鹿中原的要地。之所以派不在沿途的李覯去主持,一個是爲了不過多考慮地方利益,更好一協調,再一個也是徐平給李覯展示自己的機會。知州的獨立性強,而且地位高職權較大,轉運使司是不好隨便調派的,通判和知縣用起來就相對容易。

聽了李覯的話,徐平想了一會道:“也不能全部放下,沿線的徭役可以先不徵發,但要派橋道廂軍去先把道路勘查好。包括路線,要用的人力物力,都先要有規程。過不了多少日子就要發桃花水,雖然北方雨水不多,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早作準備總是好的。”

李覯應諾,把事情記了下來。現在能夠動用的廂軍,除了魯芳手下的橋道廂軍,還有每州都有的壯城、牢城等指揮。壯城是專門修築、維護城牆的,牢城自然就是配軍,別的州軍發配來的囚犯,也是平常人口中的“賊配軍”。因爲只有牢城廂軍是充軍發配來的,每州都有,算是固定編制,其他的無論禁軍廂軍都不屬於“賊配軍”的範疇。

這些人力,如果安排好了,先把路線勘查清楚,得出大致的勞動量還能做到。

說過這些,徐平又道:“西京城周圍,新安到澠池間多煤礦,採了可以沿谷水而下,順水路運到城裡來。惟一就是缺鐵,近一些出鐵較多的,只有汝州的寶丰,先前建的鑄小鐵錢的錢監也在那裡。魯山到南陽的道路可以暫時先放一放,洛陽到寶丰一段卻必須儘快修築起來。新的場務不管用多少,總是缺不了鐵的,不能耽誤了。”李覯應諾,仔細記下。這一段相對山都不高大,沿途人口也密集,駐軍也多,人力還算充足,提前開工是可以的。

徐平對楊告道:“先秦之時,自管仲爲相,齊國富甲天下。因爲其不僅有鹽鐵之利,更重要的是貨殖四方,聚天下之財。惟有道路修通,商賈來往方便,互通有無,才能真正聚起財來。如果天下百姓,僅僅是自耕自食,家無餘財,這道路便就沒有用處。但那樣天下能稱富足嗎?最少最少,除了稅算田租,還要種三年有一年積蓄,才能抗得到天災。而一旦有了剩餘,便就要互通有無。不然再是有用的東西,找不到人使用,最後無非是朽爛不堪用,有等於無了。我們在洛陽城建新場務,通四方的道路便就馬虎不得,不然的話我們東西造出來,卻不能運出去賣掉,新場務又有什麼用?”

楊告道:“都漕說得是,沒有道路,一切終究是無用。現在有洛河汴河通京師,有黃河通關中,惟一缺的就是南下大道,李知縣擔子着實不輕。”

重農抑商的基礎就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能夠自足當然不需要交換,如果有了剩餘官府徵走就是,不需要你去售賣互通有無,商人當然就是無用的。這是法家的思想,秦國用之一統天下,從此也就成了天下的主流思想了。

商品經濟的基礎就是生產者除了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還有剩餘,這些剩餘之物才需要交換,才需要商業。等到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就開始社會分工專門生產這些用於交換的剩餘物資,自己需要的去交換就是。到了商品經濟這一步,經濟中心首先要求的就是商業交換方便,交通必須發達,洛陽現在急需的就是打通與江漢水系的聯繫。

這一帶的河流不少,但由於地形關係,有黃河、淮河和漢水幾大水系,河流之間的貫通相當複雜。伊水離着汝河並不遠,但一個屬於黃河支流,一個屬於淮河支流,想聯起來便就涉及到跨流域調水。黃河水系的水怎麼敢外調?一個引洛入汴還要用汜水在中間隔起來,儘量使用山洪等等蓄水,並不敢把洛河直接引到汴河去。

向南汝河的支流離着白河的支流也不遠,千年來一直有政權想把兩者聯結起來,便就是太宗時最後一次大規模動工的襄漢漕渠,最後以失敗告終。這聯繫的是淮河與漢水兩大水系,利處自然巨大,但同樣是跨流域,工程艱難,後患也多。

徐平已經放棄了這種跨流域的運河工程,中間沒有調水湖泊,運行成本大,一不小心還遺禍子孫。最後還是決定由各水系發展內部水運,關鍵的地方用陸路聯結,這便就是李覯現在正修的道路,把黃河、淮河、漢水三大水系用路聯起來。

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219章 星空(上)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35章 我有三策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60章 致太平(二)第79章 後苑飲宴第38章 軍法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3章 秀秀(下)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46章 印錢吧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26章 峰迴路轉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37章 月夜雜談第54章 官與民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73章 夜對第24章 大動作第155章 接風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61章 入社第196章 補丁第203章 換相(中)第20章 送行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37章 階級法第297章 伎藝人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67章 找盟友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87章 包拯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47章 應對第62章 政壇動盪第78章 要知恥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3章 進城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60章 陽光明媚第81章 祭奠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45章 將校營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6章 前奏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50章 京城故人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55章 合作社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73章 點將第98章 定策第180章 投名狀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74章 春光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26章 不要失職第35章 衆說紛紜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115章 奇觀第40章 誰承其後第215章 合夥
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219章 星空(上)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35章 我有三策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60章 致太平(二)第79章 後苑飲宴第38章 軍法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3章 秀秀(下)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46章 印錢吧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26章 峰迴路轉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37章 月夜雜談第54章 官與民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73章 夜對第24章 大動作第155章 接風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61章 入社第196章 補丁第203章 換相(中)第20章 送行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37章 階級法第297章 伎藝人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67章 找盟友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87章 包拯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47章 應對第62章 政壇動盪第78章 要知恥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3章 進城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60章 陽光明媚第81章 祭奠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45章 將校營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6章 前奏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50章 京城故人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55章 合作社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73章 點將第98章 定策第180章 投名狀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74章 春光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26章 不要失職第35章 衆說紛紜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115章 奇觀第40章 誰承其後第215章 合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