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49章 示之以強

bookmark

說是慰勞使節年後出發,實際李璋當晚便快馬趕往西北。這本來就是一次藉着慰勞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調防,越早成功,在契丹使節到汴京的時候朝中就有更多的主動權。

趙禎說欠徐平一個人情,不是徐平同意了隴右軍調往河北。那本來就是朝廷的兵,五軍現在是由樞密院直轄,呂夷簡完全可以用札子知會徐平的同時,直接讓其中幾軍東移。

從經略、安撫、招討、都部署等一大堆司,改製爲都護府,爲的就是把統兵權從帥臣手中完全剝離,邊帥只剩下用兵權。改制已經完成,隴右五軍實際上成爲上面沒有三衙的幾支朝廷手中的重兵,原則上與捧日、天武、龍衛、神衛諸軍沒有區別。以後軍制改革三衙也極有可能繼續存在,只是職權重新調整,真正成爲統兵機構。用徐平前世的話說,就是三衙只管業務,與樞密院的關係匣清。

改制之後的三衙與樞密院,將會減少互相牽制,而更多的是各自職權不同。

軍隊日常管理由三衙負責,而軍事指揮之權則歸樞密院,前線用兵的帥臣則由皇帝通過樞密院給予指揮權力。制度設計上的大格局並沒有變化,變的只是三衙作爲機構的權力增大了,而其下各統兵官的權力縮小了,對軍隊的日常管理權被本衙門從統兵官手裡收了上去。樞密院的權力並沒有增多,這個衙門名義上本來就是掌一國軍政,增無可增。樞密院地位上升,來自於把那些因爲各衙門牽制有名無實的權力坐實,奪的是帥臣和各級統兵官的權力。徐平的改制,本來就是把權力從統兵官手中,用制度收到衙門手中。

以後不管是文官武將,統兵用兵,掌兵權都是因爲你任這個職位,職位一變,則兵權自然消失。從士卒到各級將領,將越來越向制度負責,而不是向上級負責。在制度成爲主體之後,實際廢除了階級法。制度化加強,人的影響減小,從表面看起來,那就是不管是三衙還是樞密院,還是各軍,都將補入大量僚佐。這些沒有統兵權的僚佐,將不再由各級統兵官決定其命運,而是同時對統兵官和上面的職權機構負責。與統兵官起了矛盾,自有上司爲其掌腰。他們不管軍,但卻把大量統兵權從統兵官手中奪到了制度手中。

隴右五軍十將被視爲管軍,便因爲他們實際上就是不在三衙之內的管軍大將,不只是待遇,他們的職權範圍就是如此。歷史上也正是從這個時代起,三衙的八個管軍大將之位慢慢開始成爲虛銜,三衙的權力向幾支大軍的統兵官下移。這是歷史的自然進程,並不是徐平心血來潮,他不過是讓這種進程帶了自己的色彩,帶上了千年後的管理模式。

讓趙禎覺得欠了徐平一個情的,是沒有想到徐平建議調防河北、河東的,會是他屬下的桑懌和高大全這兩支主力。本來趙禎和呂夷簡只是想從劉兼濟、張亢和曹克明中選一兩人東移,能夠給契丹造成足夠的威懾即可。

在呂夷簡看來,契丹夷狄本性,畏強侮怯,只要把隴右連戰連勝的一兩支大軍移向契丹方向,就足夠嚇住他們。契丹本就是大宋宿敵,哪怕與黨項開戰,河北、河東兩路也一直留有數十萬大軍,防的就是契丹南下。如果覺得不夠,呂夷簡建議建大名府爲北京,示以趙禎將親征,以強碰強,讓耶律宗真死了用大軍來勒索的心思。不是你大軍南下,真惹急了是大宋皇帝要親征,北上收復幽燕,看看這個時候到底是誰怕誰。

畢竟如果與黨項的議和談判破裂,徐平還是要揮師北上,攻韋州,佔興、靈二州,纔可以徹底砍斷党項再起的根基。而且以後不只是党項,隴右還要有足夠的兵力,震懾河湟唃廝囉和河西諸郡。不能夠滅了一個元昊再起來數個元昊,徐平要用兵的地方還很多。

隴右說是五軍,實際上只有桑懌和高大全兩軍是齊裝滿員,其餘三軍只有編制一半左右的兵力。把涇原路的禁軍揀選補入,尚需時日整訓,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桑懌和高大全兩軍東移,徐平的二十萬大軍就一下去了大半戰力,趙禎着實有點感動。

把困難自己扛,儘量讓別人輕鬆,這十幾年來徐平一直如此。現在爲帥一方,還是給了朝廷這個便利。手握桑懌和高大全兩支戰力最強的重兵,呂夷簡說的建都大名,示以親征可就不只是嚇唬契丹了,真逼急了,趙禎還真有這個底氣到大名府走一趟。

當年太祖手中十餘萬禁軍,便虎視四方,混一宇內。趙禎有數十萬禁軍做底,再有桑懌和高大全兩支常勝之師,就與契丹戰於河北也並不那麼害怕。天都山一戰,把党項徹底打殘,現在整個朝廷的戰意已經起來,就連趙禎也覺得北方強敵實際沒那麼可怕。

朝中上上下下,雖然沒有人明着提出來,但都把桑懌和高大全兩人視爲徐平親信。徐平與桑懌相識於微末之時,桑懌發跡也是到徐平之下的邕州爲官,兩人的關係不能不惹人聯想。高大全更不用說,本是徐平家中傭奴,機緣巧合參軍作戰,一路軍功升上來。

徐平一直要用制度來收繳統兵官的權力,但有桑懌和高大全在身邊爲將,就擺脫不了擁兵一方的嫌疑。讓這兩人統兵離開隴右,既是徐平自己避嫌,也是爲這兩人前途考慮。

做這樣的安排,徐平未嘗沒有既然契丹信心滿滿地牽扯進來,那便乾脆拉其下水接着再打一仗的想法。此時的党項已經可以指日可滅,元昊求和只能是一種妄想。他的叛宋已經敗光了党項的信用,天都山一戰又沒了本錢,想和只能是對大宋的乞討。還想端着架子裝模作樣,指望着借契丹之威從宋朝撈一個體面的結局,已經斷無可能。

沒有了党項的威脅,隴右一二十萬整訓完成的大軍將直面契丹,耶律宗真還沒有反應過來將來會是誰擔心會被進攻。軍制改革,一旦不打仗就會困難重重。党項一滅,契丹不出頭,徐平都會用各種藉口出陰山攻契丹的雲、朔等州,他們自己撞上來就怪不得誰。

燕雲十六州,實際上跟徐平從秦州打党項一個道理,攻雲州一樣是似遠實近。只要能夠支撐進攻的兵力,攻雲州比從河北攻幽州容易多了,雲州一下,十六州門戶洞開。

(歷史上慶曆二年,契丹威脅出兵,向宋勒索,呂夷簡反對遷都洛陽,而是主張建都大名府,示仁宗將親征。大名府爲北京,即是從此時起,書中把此事提前了一兩年。)

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8章 出使歸來第298章 夜襲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50章 京城故人第24章 嫉妒第196章 三角城第81章 準備迎駕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93章 新鐵錢第25章 官身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64章 善後第109章 補天裂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5章 軍改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34章 同年歡宴第188章 開戰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11章 封堵第20章 匪訊(下)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章 錢能通神第294章 養起來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96章 改天換地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252章 驚夢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68章 交權第164章 口袋陣第175章 火海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3章 一路千里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96章 三角城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203章 換相(中)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118章突然遭遇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59章 合謀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23章 流民第40章 軍令之外第289章 唐龍鎮第104章 學生第258章 拆借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92章 收權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3章 進城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20章 破陣子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40章 炸山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6章 書生張載第98章 一起發財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章 宰相第11章 酒精燈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98章 定策第5章 報恩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30章 斥責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6章 仁義者何?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42章 動盪第19章 匪訊(上)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20章 破陣子
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8章 出使歸來第298章 夜襲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50章 京城故人第24章 嫉妒第196章 三角城第81章 準備迎駕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93章 新鐵錢第25章 官身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64章 善後第109章 補天裂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5章 軍改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34章 同年歡宴第188章 開戰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11章 封堵第20章 匪訊(下)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章 錢能通神第294章 養起來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96章 改天換地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252章 驚夢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68章 交權第164章 口袋陣第175章 火海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3章 一路千里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96章 三角城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203章 換相(中)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118章突然遭遇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59章 合謀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23章 流民第40章 軍令之外第289章 唐龍鎮第104章 學生第258章 拆借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92章 收權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3章 進城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20章 破陣子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40章 炸山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6章 書生張載第98章 一起發財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章 宰相第11章 酒精燈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98章 定策第5章 報恩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30章 斥責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6章 仁義者何?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42章 動盪第19章 匪訊(上)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20章 破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