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

想了好一會,徐平問劉沆和鄭戩:“前些日子,我在河陰縣遇到的事情,你們聽說過沒有?那裡的處置,現在倒是有可以借鑑的地方。”

鄭戩道:“略有耳聞。不過,下官可不覺得有什麼好借鑑!”

徐平看了看鄭戩,心道,這後生,性子就是太直,也難怪四十多歲了,才做到鹽鐵司的判勾院。天聖二年,鄭戩可是一甲進士第三名,看看同屆的宋祁宋庠兄弟,看看葉清臣,哪個混得不比他好?就連後一屆的韓琦,也都快追上他了。就是他那位以正直敢言著稱的連襟范仲淹,也比他會來事。

鄭戩的意思,徐平不管在河陰縣那裡幹了什麼,朝廷現在正派人去查着呢,沒有結果之前就不要提。誰知道範仲淹和司馬池回來,會不會給徐平安個罪名在身上。

這當着上司的面直接硬嗆,這十幾年當官的經驗都到哪裡去了?

劉沆看徐平的臉色不好看,忙道:“副使的意思,是學河陰縣那裡,讓場務裡的工匠自己管這些小店小鋪?只怕不那麼容易。”

“事情總是一步一步試着來嗎,用心做下去,總會有好結果。百姓結社從周朝便就有記載,越源甚早,所謂社稷,國家之本。只是那時社是朝廷所辦,百姓參與,是爲公社。進入兩漢,時移事易,公社大多傾頹不存,私社興起。到了今天,只留下春秋兩社之遺風,當年互幫互助的公私社,已經難得一見了。”

讀書人要求通史博知古今,講起道理來還是有用處的。也難怪中國人一說改革就喜歡託古改制,實在是這託古大有學問,幾乎什麼東西都能裝進去。徐平在河陰縣開辦合作社,有了空閒便就研究了一番社的古今變化,真是大開眼界。

周朝開國,佔的地盤廣大,而國人不多,實行分封制。邦國諸侯是核心區,而在鄉村地區則實行公社制。當然那時候的社不是虛的,是社稷祭祀的一部分,真地有祭祀的場所。入社的民衆互幫互助,開拓蠻荒,是兩週八百年重要的一部分。

到了漢朝,中原地區開拓的餘地已經很小,地方上轉爲內部爭鬥,政治制度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公社消亡,私社興起。再之後是地方豪強、望族,宗社逐漸代替了公私形式的社,一直到隋唐。從這個角度說,社的發展史就是中國鄉村發展史。

進入宋朝,豪強望族又被掃蕩一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以宗社爲組織基礎的宗族也已經消亡,鄉村管理實際進入了一種真空期。這個時候,各種各樣的私社便就又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種地的人有牛社、馬社、渠社之類各種各樣的名目,讀書人的課社、書社、經社,也是花樣繁多。相比之下,徐平定的那個合作社的名字就有些不倫不類,實際上他還沒有走,當地人自己就已經改成了牛社、田社和窖社。

後人之所以有社會這個詞,便就是因爲在中國古代,除了政權組織,民間的生活與會和社息息相關。一個人的一生,是免不了要與社會打交道的。

以前拿着自己瞭解的前世合作社的知識用到這個時代來,徐平心裡還有些惴惴不安,擔心別人不理解,擔心水土不服。現在把這些知識瞭解了,回頭一看,這都幾乎能夠在中國歷史上找到影子,說到底還是個託古改制嗎!

真正能夠全新另起一套的有幾個人?徐平前世不玩託古改制了,改革還不一樣是搞託洋改制,骨子裡又有什麼區別?不過是那個時候是信洋人比信古人多罷了。

鄭戩沒有耐心聽這些,他要知道的很簡單,就名單上的那些人辦不辦。在徐平屬下幹了近一年,難得徐平是鄭戩能夠看在眼裡的上司,如果徐平說把事情壓下,鄭戩也會照辦,只是心裡會把對徐平的印象調下一檔來而已。

見鄭戩黑着臉不說話,劉沆道:“副使的意思,是把那些小店小鋪改成入社?”

“不錯,惟有如此,一切都掌握在工匠自己的手裡,才能免了權貴伸手。”

劉沆聽了徐平的話,見一邊的鄭戩一言不發,只好硬着頭皮道:“既然如此副使便就說個章程,我們三人回去斟酌。”

“我說基本幾條,其他的你們回去補充,列出條例來拿來我看。第一條是入社的人自願,來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第二條是這些小店小鋪不以贏利爲目的,只看能不能方便工匠生活。第三條是,這些店鋪裡的物品賣價參照外面店鋪的正常賣價,不管入不入社的人,都可以從這裡買東西。第四條,每月或者每季度結賬,當然按年也可以,依照入社的人在這些店鋪裡買物品花的錢數,把利錢分配下去。這一條尤其要注意,留下店鋪的本錢,利息要按照多買的人多得,少買的人少得的原則分配。其他如入社時交的本錢,人數的多少,都不可以作爲分配利錢的依據。惟有如此,才能夠讓這些小店鋪真是方便本地工匠。最後,官府對這些小店小鋪免稅算,予以監督。”

鄭戩聽了這些,再也忍不住,問道:“副使,那這些先前伸手的權貴如何處置?”

徐平看着鄭戩笑了笑:“天休,你記住,自己管的是勾院。把這些人抓出來,三司的賬目理清楚,是你該做的事。但抓犯人,判刑責,則不是你該管的。等你們三人把我剛纔說的條例理出來,把這份名單和條例一起上報,事情說清楚。至於朝廷怎麼處理這些人,就不是我們該管的了,我們只要斬斷向三司伸來的手就可以了。”

鄭戩沉默不語,徐平說的有道理,他有自己的職責,不該越職言事。但想來想去心裡就是覺得不甘心,這就相當於辛苦做了事,功勞卻沒有撈到手裡。在鄭戩眼裡功勞還是小事,抓人判刑收拾權貴對他還有一種無法言說的魅力。

郭諮從頭到尾沒有說一句話,他管的几案不涉及這些,再者他的身份跟劉沆和鄭戩也有距離。進士跟進士還不一樣,一個是看殿試時候的等第,再一個是朝廷裡有沒有得力的人支持。郭諮兩樣都沒有,就缺了劉沆和鄭戩的銳氣。

徐平也是沒辦法,三司的手不敢再向外伸了,如果連牽扯到三司的案子犯事的人員三司都去抓,將會遇到極大的反彈力。現在朝廷裡的事務,已經有六成以上是在三司這裡,再去管不該管的事,徐平先就給人一個貪權跋扈的印象。

名單上的人怎麼處理是小事,怎麼建立制度防止事情發生是大事。把名單送到政事堂,極大的可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徐平自然清楚。但如此一來,宰執們在三司訂立制度的時候便就不會多說話,也算是一種交換吧。

事情做的越多,參與的越多,理解便就越深。跟劉沆和鄭戩這一番交談,徐平才驀然想起,自己前世這些小店小鋪實際上就是消費合作社,是工人在面臨生存危機時用鮮血和滾滾人頭爲自己爭取來的,歷史上曾經幫助無數貧苦人活了下去。

沒有血淋淋的事實,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這些政策的寶貴,甚至受了恩惠的人也不會記得徐平的恩德。但那又如何呢?自己不可能做每一件事情都得到什麼,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自己的這三個手下,劉沆好使陰招,喜鑽營,鄭戩則爲人嫉惡如仇,但缺乏大局觀,而郭諮醉心於技術,做事情經常會出差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綜合起來卻都是難得的人才。

人才難得,真正十全十美的人物更是難得一見,關鍵還是怎麼用他們。用他們的長處,儘量防止他們的短處,是自己這個做上司的人應該做的,也是必須要做到的。

劉沆、鄭戩和郭諮三人本是爲了如何處理非法犯利的權貴來找徐平,結果卻成了如何處理那些小店小鋪,心裡難免有些落差。尤其是鄭戩,明顯不高興。

徐平笑道:“難得你們三人一起到我府上一次,這個節令,正是去年李副使從契丹帶回的西瓜成熟的季節,正好嘗一嚐鮮。公事便就說到這裡,都不要再提,好好品嚐一下我府裡的瓜果,也是我的一番心意。”

說完,讓下人上了瓜果上來。除了西瓜,還有一些早熟的桃杏之類,雖然味道都有些青澀,難得的是新鮮當季。

聽了李璋的話後,徐平已經想好了,除了那幾家必須用西瓜送禮的,比如皇宮那裡,八大王家裡,幾位太后如楊景宗家和李用和家,其他家就都不送了。閒的時候約朝裡的官員到自己家裡來,做個品瓜聚會,也省了他們攀比。

而其他人,到了自己家裡當然也可以品嚐,便就從自己的三位手下開始。

(備註:來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是神宗年間《呂氏鄉約》的原則,實際上當時的《呂氏鄉約》頗有些鄉村公社的意思。細看起來,後來歐洲興起的消費合作社的一些原則大多都有,只是消費合作社是以利益爲紐帶,而鄉約則注重風俗教化。《呂氏鄉約》是後來明清時期鄉紳治理鄉村的源頭,但本身只堅持了幾年時間,實踐過程中做了大量更改。兩宋雖然還是偶然有相似的鄉約,但只是零星出現,而且基本堅持不下去,所以在兩宋是沒有鄉紳這個事物的。直到明朝的中後期,王陽明以巡撫的身份在江西推行《贛南鄉約》,政權介入並主導之後,鄉紳纔在明朝中後期和清朝在鄉村佔據主導地位。此處說明,是因爲很多讀者印象裡中國古代鄉村都是鄉紳地主的天下,實際歷史上這種狀況並不佔主流,清朝中後期之後鄉紳才成爲農村的土皇帝,而那已經是近現代史了,並不屬於古代史的範疇。)

(關於書評區的爭論,我也看了。怎麼說呢,從一開始就追這本書的讀者,知道這本書一步一步走來的艱辛,我很珍惜每一位讀者。但是能力所限,也確實做不到每一個方面符合每一位讀者的心意,有不到的地方,還請包容吧。)

第51章 各有去處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1章 潑皮第209章 楊文廣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319章 使節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80章 按規矩來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96章 貴客盈門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43章 重逢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3章 人之將去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15章 奇觀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95章 大變第235章 天機第104章 學生第54章 家賊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67章 海外琉璃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218章 銀行(下)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54章 解散佛社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8章 讀書第187章 包拯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56章 國柄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97章 流年第44章 打起來了第88章 改制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71章 意外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244章 孤單應對上架感言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64章 歸來第21章 衆人到來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72章 農事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69章 姚黃魏紫第119章 審問第270章 震懾第66章 金光洞第30章 烈士暮年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243章 算賬第97章 流年第279章 破城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51章 新市場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77章 決戰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231章 購物券第63章 放生池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20章 星空(下)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37章 月夜雜談
第51章 各有去處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1章 潑皮第209章 楊文廣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319章 使節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80章 按規矩來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96章 貴客盈門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43章 重逢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3章 人之將去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15章 奇觀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95章 大變第235章 天機第104章 學生第54章 家賊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67章 海外琉璃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218章 銀行(下)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54章 解散佛社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8章 讀書第187章 包拯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56章 國柄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97章 流年第44章 打起來了第88章 改制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71章 意外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244章 孤單應對上架感言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64章 歸來第21章 衆人到來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72章 農事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69章 姚黃魏紫第119章 審問第270章 震懾第66章 金光洞第30章 烈士暮年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243章 算賬第97章 流年第279章 破城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51章 新市場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77章 決戰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231章 購物券第63章 放生池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20章 星空(下)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37章 月夜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