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一席之地

關於生蠻、熟蠻參與科考的問題,是文朝的國策。要想改變,牽涉到的,不僅僅是荊蠻楚地學子們名額之爭。還牽涉到京都、皇家對生蠻的態度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文朝排斥生蠻,這是族別之爭;同時,從朝廷的政策而言,感化生蠻、促使生蠻改變,臣服與文朝大統,又是文朝上下不朽之貢獻。

所以說,只要生蠻那邊有投向文朝的意向,文朝自然會表示歡迎,也會給出相應的特別政策。比如在科考上給予適當的傾斜、給主要的人物封官,給品級。

都蠻寨的人希望自家孩子有讀書的機會,雖然沒提到科考等問題,但這些也是必然會面臨的東西。楊繼業自然希望自己能夠做成這件事,如此,以後他在生蠻地域,就會有更高的威望,受人尊重。

生蠻的人力資源還是很豐富的,素質好,思想不復雜,作爲戰兵就是非常好的選擇。

“縣尊大人,昨天我和小六等人遊學,走到生蠻地界的都蠻寨。大人或許也知道,都蠻寨和熟蠻的都吾寨,就在溪流兩岸。可兩個寨子卻是世仇,沒過一些日子,會爆發一場械鬥。”

“怎麼到生蠻地界了,楊詠石,你也得安心備考了吧。”賈紹民微笑地說,沒有表現出不滿。

“縣尊大人,學生會做好秋試鄉試的準備,大人放心。”楊繼業也認真地說,“到都蠻寨便,寨里老者和寨子主事人得知我是秀才,便熱情相邀進寨裡歇腳。

見堅辭不得,便隨同到寨裡。寨子熱情以待,與寨里老者攀談,得知都蠻寨人一直都想讓後輩稚童進學求知,情切意深。

我和幾個少年聽後,也是深感到自己幸運,生在文朝文運之地,自小得聖學溫潤,纔有此睿智,得明賢德。

離開都蠻寨,我想,如果縣裡能夠在都蠻寨等生蠻寨子,開辦學堂,爲蒙童們開蒙、開智,那是文朝福德澤被,使得生蠻的下一代再下一代,逐漸親近文朝,然後認同文朝,或許百十年後,生蠻、熟蠻都是文朝一統。”

賈紹民在聽楊繼業所說,等他說了後,長長地思考,之後,才感嘆地說,“楊詠石心懷天下,能夠將生民於心,此乃大善。”

“縣尊大人,小子所想,也是看寨里老者一生牽掛,心向文朝。”楊繼業說,“該如何推進,還得聽縣尊大人指教。”

賈紹民擺擺手,又是一聲感嘆,“繼業所見,也是荊蠻楚地不少先賢所見。不過,生蠻之人對文朝,由來已久,即便辦學堂,開科舉,生蠻也未必心向聖朝。奈之何?”

“大人,孔聖有云:有教無類。生蠻爲何排斥聖朝聖教?不外乎彼邦諸人文德不彰、聖學不傳,所見所聞,皆是瑣碎雜務,便沒有開化、沒有見識、沒有開智。

如若對生蠻做蒙學,即便不科考,也能夠逐漸感化生蠻各支,循序漸進,十年或百年後,荊蠻楚地便成爲聖朝一州一府。

縣尊大人,對地方推動聖學,是大人之得澤;生蠻開蒙,那更是書之於史冊,開萬古之先路;若是大人之手做起來,史冊之上,必然有大人一席。

至於具體怎麼做這件事,學生是這樣想的:縣尊大人只要答應推動此事,都蠻寨開辦一學堂,然後,請兩三位年齡大的老秀才去授課、開蒙,自然就能夠做起來;至於府裡、省裡、乃至朝堂,只要他們得知生蠻樂意接受文教,難道還會吝嗇對生蠻的德行?

大人一紙華章,闡明其理,定能說服朝堂的支持。至於科考之事,即便所有生蠻學子總和起來,又有幾個?在科考上,生蠻學子又如何與文朝學子一較長短?

如若我朝學子本就佔盡先機,依然認負,如此學子也不可能爲國棟樑。縣尊大人,您說是不是?”

賈紹民最初沒將這個事情當回事,也明白,自己留在荊蠻楚地時間不多,想做什麼也是不可逆。但聽楊繼業說了,這個事情,確實創了先例。真的因此對生蠻的教育開創局面,記入史冊,那是必然的。

這個後世名,真將賈紹民的心給勾動了。聽楊繼業接受開學堂與科考之間的關係,也明白。生蠻那邊真開學堂,也不會有多少蒙童入學的。但這個事情做了,勢必會將生蠻裡核心成員的後代進行開智,啓蒙,感化,教化,這對未來改變生蠻確實有作用。

以前,也有人提出用學堂來潛移默化生蠻,但推行起來,不見有效果。當然,如今文朝對於書生、文士的尊崇,蠻族與漢族之間的往來,也不同於從前。

商業的發展與推動,對生蠻、熟蠻和文朝之間的關係緊密起來,商品的流通,也使得彼此之間的接觸更多,人們心中的價值觀也在逐漸地改變。

這種現象賈紹民作爲荊蠻楚地官府之尊,自然看得到的。

“楊詠石心志高遠,確實很好。都蠻寨寨子不大,會有多少蒙童?在寨子辦學堂,先生的束脩能不能供上?學堂在生蠻之地,會不會有秀才先生肯屈尊開蒙?”賈紹民也擔心做不成這件事,反而會是笑話。

“縣尊大人,只要您發話。您將府學、縣學和朝堂的事情解決,下面的事務,學生倒是可代勞。”楊繼業見賈紹民動心,估計也是爲在史書記一筆,吸引力對方。

古人對身後名是非常看重的,有這樣的機會,自然要搏一搏。

“縣尊大人,聖人云,君子立身、立德、立言,您對生蠻的文德澤被,纔是真正的立德、立言。”

賈紹民搖搖手,笑一笑,說,“楊詠石心志,我知矣。古人言,有志不在年高,誠不欺我。”

“縣尊大人,您可是荊蠻楚地之地的先生,我們進學,但有所得,也是縣尊大人訓導有方啊。”楊繼業也沒想到會如此容易就讓賈紹民點頭,至於在都蠻寨開辦學堂,也不會立即就能夠落實到位。

最爲關鍵的,還是要找到秀才去任教,另外,學堂也要專門建立起來,才具有宣傳意義。

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16章 你賴皮第74章 露臺上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29章 伯權大師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696章 破王家第694章 夜 戰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336章 殺 賊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157章 互 罵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481章,倭寇噩夢第75章 赴死之殺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600章 旅途戲樂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130章 演 說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148章 第一戰第285章 趕時機第698章 殺無赦第699章 排禾縣第24章 俘獲三個第359章 此路不通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136章 難取捨第485章 勝利了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112章 土茯苓第287章 行動了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73章 三尊炮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714章 不經打第524章 同一天第533章 多高士第58章 真面目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230章 求 寶第267章 三女碰面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96章 再進王府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57章 攻 殺第516章 找王爺第66章 多寶和尚第284章 孫大炮第34章 《勸學詩》第710章 密 謀第330章 沒信心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124章 馬 事第180章 送走惡客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95章 二八分賬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343章 耍蠻氣第113章 產業規劃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173章 衝上去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84章 又見啞巴
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16章 你賴皮第74章 露臺上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29章 伯權大師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696章 破王家第694章 夜 戰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336章 殺 賊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157章 互 罵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481章,倭寇噩夢第75章 赴死之殺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600章 旅途戲樂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130章 演 說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148章 第一戰第285章 趕時機第698章 殺無赦第699章 排禾縣第24章 俘獲三個第359章 此路不通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136章 難取捨第485章 勝利了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112章 土茯苓第287章 行動了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73章 三尊炮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714章 不經打第524章 同一天第533章 多高士第58章 真面目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230章 求 寶第267章 三女碰面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96章 再進王府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57章 攻 殺第516章 找王爺第66章 多寶和尚第284章 孫大炮第34章 《勸學詩》第710章 密 謀第330章 沒信心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124章 馬 事第180章 送走惡客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95章 二八分賬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343章 耍蠻氣第113章 產業規劃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173章 衝上去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84章 又見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