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王府軍開始往寧府推進,之後,蠻族軍突然出現在祥山鎮。駐紮祥山鎮五六天後,楊繼業聯絡到杭城,與唐俊詞等人溝通,決定讓蠻族軍從祥山鎮開拔,緩慢推進,目標已經明確,就是寧府府城——寧城。
徐金勝作爲平倭軍的大將軍,對於蠻族軍的行動,一直都跟不上,更不要說干涉了。得知蠻族軍出現在祥山鎮,都是蠻族軍駐紮祥山鎮三天後的事情,中軍這邊擔憂倭寇圍困蠻族軍,孤軍深入的後果是什麼,大家都知道。
可沒等徐金勝反應過來,研討出對策和安排應接事宜,新的情況再次傳到中軍:蠻族軍三千人馬率先往寧城推進。
徐金勝滿肚子怒火無處發作,王府軍確實能戰,敢戰,但畢竟只有三千人啊。倭寇在蘇杭有多少人?至少有三萬到五萬。而寧府,最大的倭寇股匪宮崎山就盤踞在這裡,僅僅宮崎山的嫡系人馬,不會少於一萬五。
三千對一萬五?這不是憑險而守。野外對戰,很可能倭寇會事先設伏,將整個蠻族軍都包餃子了。
前軍上次攻擊或者,損失五千人馬,實際戰死沒有五千,但失蹤和傷亡總和卻有這麼多。前軍企圖招兵,填補空餘,雖然招收了一些人,但徐金勝也知道,這是不可用之兵。
如果蠻族軍折損在寧府,平倭之重任又該如何去做?
蠻族軍和王府軍自聚軍與蘇杭後,就一直躲着中軍,也在躲着軍令。徐金勝知道,之前監軍張濤所爲,更讓蠻族軍與中軍離心。
於連欣和劉瀟傑一起到來,於連欣說,“大將軍,可有最新軍情?”
徐金勝壓下一肚子怒火,說,“情勢危急。蠻族軍三千人孤軍深入寧府祥山鎮,如今更是往寧府府城而去。這次推進,他們根本就不掩藏行軍的路線,似乎專門讓倭寇得知。於參軍,你說蠻族軍意圖何在?”
“大將軍,且不急吧。”於連欣說,“劉大人也帶來一個軍情,請劉大人說說。”
劉瀟傑也不推,說,“下官是接到唐大人的一封信。這封信裡,有楊詠石些給唐大人的一封信。信中說,寧府入春以來,流民飢寒交迫,老人、孩子、病殘之輩,再無接濟,勢必餓斃於路旁。
蠻族軍不忍見這番慘狀,往寧府府城推進,所過之地,會施粥放糧,讓寧府村寨及流民,能夠苟延殘喘,活到秋收……”
劉瀟傑說着,將信件遞給於連欣。於連欣讀過,感嘆一聲,說,“楊詠石之心懷,蠻族軍又如何不拼死向前?不過,楊詠石也不是魯莽之人,蠻族軍勇猛用命,只要沒被倭寇圍住,總能夠找到憑險而守,與倭寇一戰。”
徐金勝對於已經成爲事實的情況,心裡極爲不滿,但楊繼業那種救民於水火,他又如何說得出蠻族軍違抗軍令之事?
“如今,平倭軍和蘇杭地方該如何接應蠻族軍,纔是我們最緊要之事。”徐金勝說,“平倭軍的戰力本來就弱,分開來,力量更弱,倭寇更有可乘之機啊。”
“大將軍,平倭軍重兵集中於紹府、寧府邊界,隨時可應接王府軍。武夷土兵在臺府,也可威懾臺府境內的倭寇。至於王府軍和蠻族軍的具體戰況,我想,未必是平倭軍都開過去是上策吧。”於連欣說。
對於平倭軍的定計,劉瀟傑不會過多參與。他到平倭軍中來,主要是協調地方與平倭軍之間的關係。有何多事務,需要注意一個人來處理。特別是軍需方面的,沒有地方大員看着,地方上未必肯按數運送。
一旦平倭軍沒有得到補給,這些軍兵在外亂起來,吃虧的依舊是蘇杭地方。
對於蠻族軍所說出的理由,徐金勝也不好直接反駁,但平倭軍就這樣子,面對倭寇,誰敢說能夠不敗?
蠻族軍只有三千人馬,一旦被圍困,然後,倭寇圍點打援,說不定所有平倭軍都要栽在寧府。這樣的局面一旦出現,誰來擔負責任?
實際上,這時候任何理由都沒用。徐金勝面對這樣的局面,除了憤怒、除了想罵唐俊詞等文人禍害,當真沒有別的辦法。
縱然不甘心,如今蠻族軍已經行動,中軍這邊哪怕下令,責成蠻族軍返回紹府,估計蠻族軍也不會聽命。
文人不知軍,以爲楊繼業這番仁慈之念,道德恩澤,蘇杭的人就能夠少死很多人?可蠻族軍一旦被圍殲,蘇杭的倭寇會更加猖狂,會連續攻佔很多城鎮,甚至杭城都不一定保得住。
徐金勝聽於連欣和劉瀟傑還在感概楊繼業的那封信,不由地苦笑,陰沉着臉長長地不出聲。
於連欣是知兵的,可面對這樣不聽軍令的王府軍,平倭軍中軍確實沒有好辦法。關鍵還是平倭軍戰力太弱,自然鎮不住這些邊地過來的軍兵。
楊繼業對蠻族軍的影響力和插手軍中之事,於連欣也很不滿,但楊繼業名義上僅是一個遊學的舉人,並不在軍中,又如何強令對方?
楊繼業在杭城外辦粥場、招攬流民這些義舉,於連欣也是知道的。對於楊繼業要去寧府城鎮和府城辦粥場,軍方又如何幹預?
徐金勝等人頭痛之時,楊繼業已經從升山鎮離開五天,沒有回祥山鎮,而是直接往寧府府城而去。寧城也是一個大城,雖在寧府中心,但一直沒有被倭寇攻陷。
寧府這邊的民衆,無法在村寨呆,聚集在府城寧城周邊。但寧城不敢出城,更不敢將流民放進城。
有時候,倭寇到寧城外哄搶一番,追殺逃竄的流民爲樂。寧城守軍和城中青壯,也只能在城頭低頭不看,屈辱往肚子裡咽。
過了年,倭寇一直都沒有出來打搶,寧府這邊也知道是因爲在紹府見湖鎮,平倭軍一舉滅掉見湖鎮的倭寇,全殲。如此,便威懾了倭寇,使之不敢隨意出來搶掠。
進入三月,得信說平倭軍會出兵,讓蘇杭各地都能夠進行春耕,也極大刺激了流民們的心。
接下來,倭寇會不會有什麼動靜?整個寧府,都在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