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穿梭大明】

在繁華盛世的東方,號稱亞洲首富的大宋皇朝,經過「靖康之役」之後,就徹底衰落到了谷底!雖然宋寧宗嘉親王恭皇帝:趙擴,一心想恢復大宋疆域。

可經過〖開禧北伐〗失敗後,從此整個朝廷之上就再也無人提及此事。

此刻帝都臨安府餘杭門城外,烏雲密佈還聚集了許多百姓,他們紛紛組織起了北伐收復失地的口號,其中宋武舉人(吳俊振)就是其中之一。

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吳俊振,與衆人們在此叫喊着,這一舉動很快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視,由宋禮部左侍郎兼資善堂翊善:史彌遠,派出了「殿前司」御龍直禁軍出城鎮壓百姓。

很快城門口就出現了,一批身穿銀白色盔甲的宋軍排成了兩隊,一支手持長矛在前面列隊,另一支則拉開弓箭在後面列隊,衆人見到朝廷派出的殿前司軍隊開始有些害怕!

而宋禮部左侍郎則開始說道“大膽刁民!是誰讓爾等在此放肆的?”

帶頭叫喊的百姓當中,突然站出來一人,回答道“是在下,讓他們來的,平原郡王殿下,不就是打了一次敗仗嗎!爲何就要被朝廷斬首示衆?而陛下爲何又不繼續派遣大軍北上?還請朝廷給咱們一個交代?”

面對這一羣百姓們的叫喊,宋禮部左侍郎有些不耐煩了,便直接罵道“大膽!爾等一介草民,哪裡知道什麼是軍國大事?行軍打仗,那是要吃糧食、出餉銀的,朝廷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況且那女真金人鐵浮屠威力無比,誰人能敵?”

這時吳俊振又繼續反問道“朝廷戶部每年收入7千萬貫,怎麼可能沒餉銀?如果缺兵的話,咱們都可以參軍報效朝廷。”

話音剛落,百姓們各個歡呼雀躍,見到衆人情緒激動,宋禮部左侍郎又怕他們認出來,是自己陷害(宋 平章軍國事兼平原郡王:韓侂冑)的事,故此打算不與百姓們說理,而是準備動手。

可就在這時,烏雲中突然閃出一道光芒,只見從天下掉下來一個人?衆人們都用很驚訝的眼神看着他。

而地上的男子緩緩睜開眼爬了起來,就看到眼前全是身穿盔甲的人?中間居然還有一個穿着官服,頭戴(長翅帽)的官員?男子心想;莫非自己穿越到了宋代?在看着凶神惡煞的官員,男子就說道“不好意思!打擾了,諸位請繼續。”

然而宋禮部左侍郎覺得,此人身着異樣服飾?莫非是這羣百姓們故意用來嚇唬他的?

想到這,憤怒的他便下令御龍直禁軍們放箭,(嗖、嗖、嗖)的箭鏃朝百姓們射去,使得百姓們瞬間亂做一團,個個轉身逃跑,男子見狀也快速跑開。

此刻吳俊振壓制着憤怒躲到一旁。

緊接着宋禮部左侍郎就讓御龍直禁軍們停止射箭,並拔出佩刀準備上前揮刀砍殺,卻不知爲何,天突然間就打起了響雷,像是要下大雨的節奏?

並在臨安府街道上颳起一陣龍捲風,把御龍直禁軍們給嚇得連忙逃跑。

而躲在賣人偶櫃子旁邊的吳俊振,看着這陣龍捲風來勢洶洶地迎面襲來,他大驚失色的叫了一聲“啊!”

隨即就被龍捲風給捲入到了漩渦當中,因爲風力很大!所以異樣服飾的男子就緊緊抱住街道房屋外的柱子,但依舊被捲了進去,還在空中霹過幾道閃電…。

就這樣主人公:吳俊振,與現代大學生:馬維,兩人竟意外的穿越到了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的興都留守司顯陵衛境內。

這天正好是正月初1日元旦節,本來按照大明習俗,百姓們應該是張燈結綵、熱熱鬧鬧的一家人在屋裡吃餃子,可自瘟疫爆發以來,再加上附近一帶時常有闖軍活動,因此百姓們要麼身染瘟疫而死!要麼就是加入闖軍造反。

酉時初,一隊騎着戰馬身穿〈鎖子甲〉滿載而歸的闖軍,拉着剛剛搶奪來的糧食,正往顯陵衛官道路過時。

前面的闖軍士兵們走着走着,就看到官道路旁邊草叢裡,似乎躺着兩個人?前隊一個闖軍士兵急忙說道“快看,那邊有兩個人?”

領頭的闖軍虎山部總:方化生,見狀便騎馬上前,讓兩個闖軍士兵前去檢查一下,他倆是否還活着?順便看看是否身患瘟疫?以及身上有什麼值錢的物件?

於是兩個闖軍士兵就畏首畏尾的走了過去,在遠處看了一眼,發現他們倆沒有什麼疫情狀況,在看他們的身着服飾還算整齊,樣貌也算乾淨,便跑過去近看,這才發現他倆服飾怪異?一個是穿着「士庶唐巾服」、另一個卻是穿着異樣的服飾?並且頭髮還是剪過的短髮?

但兩個闖軍士兵也顧不得那麼多了,連忙放下長矛,伸手試了試他倆的鼻子,得知這兩人還有呼吸症狀,兩個闖軍士兵便開始搜查他倆全身。

一個闖軍在,穿着士庶唐巾服的男子身上,搜到30文錢。

而另一個闖軍則在,穿着異樣服飾的男子身上,搜到了十張紅色的寶鈔?和三張類似令牌一樣的東西?其中一個闖軍士兵,拿起紅色的寶鈔仔細一看,發現跟大明的寶鈔不太一樣?

大明的寶鈔正上方,是印有[大明通行寶鈔]字樣,可是他們手上的寶鈔卻沒有這個字樣,反而有一個人的頭像刻在右邊?

這時旁邊的闖軍士兵,就說道“快看,中間怎麼有兩個圈圈啊?還有一根棍子?上面還有字跡?那圈圈會不會是暗示咱們去市集上換雞蛋呢?”

只見另外一個闖軍士兵敲了一下他的頭,說道“你傻啊?咱們是闖軍,這還用換東西?想要什麼直接搶過來不就行了嗎?依我看,這張寶鈔跟地上異樣服飾的男子,不像是大明人!倒像是番邦來的客商?咱們又不識字,還是帶他倆去給部總大人瞧瞧吧!”

於是兩個闖軍士兵,就丟掉令牌(其實是銀行卡)並把地上的兩個人,扶起來帶過去交給闖軍虎山部總髮落,還把搜到的寶鈔上交給部總大人。

在見到紅色的寶鈔時,也讓闖軍虎山部總覺得有些奇怪?便吩咐下去把兩人擡回去見闖王:李自成,讓他看看,這到底是何東西?

此時剛剛攻佔了大明帝國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進入承天府京山縣坐鎮山腳下的闖王,正在大辦酒席準備慶祝一番,各路出巡的闖軍將領們也都陸續回營,闖軍先鋒將軍:劉宗敏,坐在營帳外面喝了幾碗酒,就見到闖軍虎山部總滿載而歸,拉了一推車的糧食和物資。

這讓闖軍先鋒將軍高興極了,他連忙放下酒碗,走上前去喊道“喂!你這廝,今個給弟兄們帶什麼回來了?”

只見闖軍虎山部總下馬,雙手抱拳回答道“啓稟劉先鋒將軍,小的在顯陵衛附近,搶到了糧食三石、馬匹二十頭、兵器盔甲一百件,哦對了!另外還發現了兩名可疑男子。”

一聽到有可疑人物?闖軍先鋒將軍就讓士兵把他們帶上來。

在看到眼前這兩個被押解着的男子,穿着服飾不同之人,闖軍先鋒將軍突然心生一計?他小聲對闖軍虎山部總說道“快去扒開兩個明軍士兵盔甲,給這兩人換上。”

不明其意的闖軍虎山部總,一臉懵逼的帶着士兵們下去照辦,但他打算暫時不上交寶鈔?畢竟這寶鈔看上去比較特別,很像是值錢的物件?

很快天色就黑了,在闖軍軍營中擺了很多桌宴席,闖軍將領與士兵們紛紛開懷暢飲,一邊聊天一邊大魚大肉的吃着,而被換上大明衛所軍藍色(布面甲)的兩個人,則被捆綁在營帳內,其中異樣服飾的男子緩緩醒來。

他睜開眼睛藉着牆壁上的燈光,仔細看了一下四周,發現自己居然被捆綁着?並且還穿着明軍布面甲?而旁邊還有一個被捆綁着的人,也穿着布面甲?男子心想;莫非我這是到了大明帝國?

但仔細想想又感覺不對啊?自己剛剛不是穿越到了宋代嗎?怎麼現在又來到了大明?帶着疑問男子開始挪動身體,推了幾下旁邊之人。

吳俊振被搖晃了一會也慢慢甦醒了,他看到自己穿着盔甲還被繩索給捆綁住了,便大驚失色的準備喊道“來…?”

而男子見狀,急忙小聲示意道“噓!不要出聲!咱倆好像被賊人給抓起來了。”

吳俊振就詢問道“兄臺現在該怎麼辦?”

男子觀察了一下四周,看見地上有塊扁石頭,他盡力伸出腳去把石頭給勾過來,然後在伸出手拿扁石頭來割斷繩索。

而吳俊振越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盔甲,他覺得有些奇怪?便問道“兄臺,敢問這幫賊人,爲何要讓咱倆換上這盔甲?”

關於這個問題,男子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很快男子身上的繩索就被割斷了,他隨即又拿起扁石頭,來幫吳俊振割繩索,卻不料用力過度割到了吳俊振的手脈上。

只見吳俊振不經意間,喊叫了一聲“啊!疼、疼。”

這聲喊叫,立刻驚動了路過的闖軍士兵,一隊闖軍士兵迅速走了進去,正巧看見男子幫吳俊振割繩索的這一幕,闖軍士兵大喊道“爾等竟敢逃跑?”

此刻男子看到眼前的士兵,也頓時被嚇了一跳!他連忙嬉皮笑臉的說道“各位軍爺,這繩索捆着難受我想鬆鬆!”

誰知闖軍們一擁而上怒打男子,隨即又捆綁了繩索才轉身離開,男子被毆打得鼻青臉腫的,而吳俊振則罵道“這幫該死的宋軍!看我出去之後定要上京告御狀。”

但話音剛落,就被男子反駁道“沒用的!如今已經不是那個朝代了!”

吳俊振聽後覺得很是奇怪?便問道“兄臺何出此言?”

只見男子開口回答道“如今咱們,已經到了大明,恐怕在難回去了!”

這話更讓吳俊振覺得非常的奇怪?他心想;大明?這大明是中原哪裡啊?那我大宋皇朝呢?頓時一系列的疑問環繞在他心中,吳俊振又詢問道“敢問兄臺乃何方人士?爲何得知咱倆身在大明?”

第二百一十七章【借兵東虜】第六十七章【席捲南下】第一百章【抓獲魅鶯】第七十五章【流寇突襲】第二百一十八章【前軍遭遇】第一百一十章【窮追猛打】第一百二十九章【太后干政】第三十一章【四正六偶】第九十八章【幕府爭貢】第一百一十一章【祭祀典禮】第十五章【舉旗造反】第二百四十七章【出征韃靼】第一百二十六章【平播戰役】第十六章【遍地烽火】第六十一章【詐降謀略】第七十五章【安分守己】第八十四章【紫薇煞星】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十五章【舉旗造反】第四十四章【進獻美人】第一百二十九章【太后干政】第一百六十章【內奸作怪】第一百四十三章【迎戰邊軍】第二百七十二章【直擊狼羣】第一百二十八章【拯救琉球】第一百三十二章【毫毛斧柯】第八十三章【圍攻古勒】第七十四章【成化黎庭】第一百三十四章【饌玉炊珠】第二百零五章【強搶民女】第三十章【各方督剿】第二百六十四章【英宗復位】第一百一十六章【山賊伏擊】第一百六十八章【哀鴻遍地】第一百五十七章【移宮案件】第一百五十二章【傳旨李朝】第八十四章【引蛇出洞】第二百七十六章【幕府爭端】第一百四十七章【東路被圍】第二百六十章【擊退北虜】第一百一十一章【祭祀典禮】第二百八十九章【君主華夷】第一百七十九章【怦然心動】第一百五十六章【重溫舊夢】第五十六章【楚王守財】第一百九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二十二章【剿賊方略】第九十二章【禍亂四起】第一百七十四章【四方匯聚】第五十九章【濟南之危】第一百四十一章【忠臣良將】第六十一章【詐降謀略】第二十七章【血灑疆場】第一百五十三章【詭譎怪誕】第四十三章【內鬥陰謀】第一章【穿梭大明】第二十八章【同心協力】第六十五章【束戈卷甲】第八十八章【蒙古援軍】第四十一章【合圍流寇】第一百二十九章【雜稅嚴苛】第二百一十八章【前軍遭遇】第二百零五章【強搶民女】第二百八十三章【點凡成聖】第一百五十章【苞苴竿牘】第一百五十八章【聯絡蒙古】第二百五十七章【燕巢幕上】第一百五十五章【帝星隕落】第七十四章【督師陣亡】第一百七十章【流寇入京】第五十五章【命懸一線】第二百一十六章【反叛大順】第二百七十八章【埃奇山戰】第十九章【合力圍剿】第九十一章【帝國動盪】第六十六章【混入唐縣】第二百七十七章【歐陸戰爭】第八十九章【奔赴寧夏】第一百七十九章【怦然心動】第二百八十四章【金甌無缺】第三十九章【精銳喪失】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二百六十章【擊退北虜】第一百零八章【東征李朝】第一百六十一章【山東兵變】第六十四章【姻緣巧遇】第二百九十章【勸說三桂】第二十五章【進軍中都】第二百三十章【召集百官】第二百四十二章【太祖征途】第一百八十章【巧獲太子】第二百二十八章【開關獻虜】第二百二十六章【進軍川中】第五十六章【軍中病情】第二十七章【血灑疆場】第二百三十三章【福王監國】第一百五十二章【傳旨李朝】第二十五章【進軍中都】第一百三十二章【毫毛斧柯】第二百二十二章【瞬息萬變】
第二百一十七章【借兵東虜】第六十七章【席捲南下】第一百章【抓獲魅鶯】第七十五章【流寇突襲】第二百一十八章【前軍遭遇】第一百一十章【窮追猛打】第一百二十九章【太后干政】第三十一章【四正六偶】第九十八章【幕府爭貢】第一百一十一章【祭祀典禮】第十五章【舉旗造反】第二百四十七章【出征韃靼】第一百二十六章【平播戰役】第十六章【遍地烽火】第六十一章【詐降謀略】第七十五章【安分守己】第八十四章【紫薇煞星】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十五章【舉旗造反】第四十四章【進獻美人】第一百二十九章【太后干政】第一百六十章【內奸作怪】第一百四十三章【迎戰邊軍】第二百七十二章【直擊狼羣】第一百二十八章【拯救琉球】第一百三十二章【毫毛斧柯】第八十三章【圍攻古勒】第七十四章【成化黎庭】第一百三十四章【饌玉炊珠】第二百零五章【強搶民女】第三十章【各方督剿】第二百六十四章【英宗復位】第一百一十六章【山賊伏擊】第一百六十八章【哀鴻遍地】第一百五十七章【移宮案件】第一百五十二章【傳旨李朝】第八十四章【引蛇出洞】第二百七十六章【幕府爭端】第一百四十七章【東路被圍】第二百六十章【擊退北虜】第一百一十一章【祭祀典禮】第二百八十九章【君主華夷】第一百七十九章【怦然心動】第一百五十六章【重溫舊夢】第五十六章【楚王守財】第一百九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二十二章【剿賊方略】第九十二章【禍亂四起】第一百七十四章【四方匯聚】第五十九章【濟南之危】第一百四十一章【忠臣良將】第六十一章【詐降謀略】第二十七章【血灑疆場】第一百五十三章【詭譎怪誕】第四十三章【內鬥陰謀】第一章【穿梭大明】第二十八章【同心協力】第六十五章【束戈卷甲】第八十八章【蒙古援軍】第四十一章【合圍流寇】第一百二十九章【雜稅嚴苛】第二百一十八章【前軍遭遇】第二百零五章【強搶民女】第二百八十三章【點凡成聖】第一百五十章【苞苴竿牘】第一百五十八章【聯絡蒙古】第二百五十七章【燕巢幕上】第一百五十五章【帝星隕落】第七十四章【督師陣亡】第一百七十章【流寇入京】第五十五章【命懸一線】第二百一十六章【反叛大順】第二百七十八章【埃奇山戰】第十九章【合力圍剿】第九十一章【帝國動盪】第六十六章【混入唐縣】第二百七十七章【歐陸戰爭】第八十九章【奔赴寧夏】第一百七十九章【怦然心動】第二百八十四章【金甌無缺】第三十九章【精銳喪失】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二百六十章【擊退北虜】第一百零八章【東征李朝】第一百六十一章【山東兵變】第六十四章【姻緣巧遇】第二百九十章【勸說三桂】第二十五章【進軍中都】第二百三十章【召集百官】第二百四十二章【太祖征途】第一百八十章【巧獲太子】第二百二十八章【開關獻虜】第二百二十六章【進軍川中】第五十六章【軍中病情】第二十七章【血灑疆場】第二百三十三章【福王監國】第一百五十二章【傳旨李朝】第二十五章【進軍中都】第一百三十二章【毫毛斧柯】第二百二十二章【瞬息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