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13章 大新忠臣

第五倫給王莽的奏疏上,確實是好消息,但卻未一五一十稟報大勝,而是留了點小心眼。

“此役是勝了,但必須是慘勝!”這是第五倫讓黃長等人下筆時定的大綱。

時至今日,新室已趨於崩潰,他能贏赤眉,不是因爲“魏郡大尹”這個名號,而是因爲,他是第五倫。

王莽已經給不了地方大員任何實質性獎勵,只有毫無用處的升爵、或在將軍名號上加個“大”字,並無實際作用,反而會讓第五倫這大新忠良人設越來越凸出,他日越發不好決裂。

更何況以王莽的脾性,你還指望他付出,不反過來和你要東西就不錯了!

於是在第五倫的上疏中,參戰的赤眉從六七萬,變成了兩三萬,而且只是僥倖將其擊退過河,威脅仍在,不能讓王莽覺得你實力太強,勒令第五倫渡河掃平兗州,明天立刻出發……

俘獲萬餘赤眉給自己幹活這種事提都不能提,王莽可能會要你獻俘,一次上千人那種。

還要哭訴一番困難,此役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第五倫的實際傷亡還真是陣亡八百,受傷一千。

第五倫不擔心自己陣營裡有人打小報告,反正壽良郡的官兒,郡丞也好,屬令也罷,都在大河對岸,去年就被赤眉給宰了。

而壽良唯一能和朝廷溝通往來的,陽平侯王莫,又在和第五倫見了一面後,被“赤眉”襲擊身亡。

魏成郡第五倫管控得嚴,與兵曹掾柴戎合謀,一起把本該管軍事的屬令史熊架空了,他送往常安的信,第五倫都要截留拆過,若是不合心意。

“那就是在半路被賊寇給劫了!”

還有表面上已對他俯首帖耳西門氏,第五倫也敲打過,使其不敢亂給朝中衛將軍王涉門下的方士西門君惠傳消息。

如此種種,只求王莽當自己不存在。

但千算萬算,還是棋差一着,第五倫能搞定郡裡的消息渠道,卻管不住郡外的啊!

他在那自詡小勝,鄰居里有的是人替他報功。

諸如平河(清河)連率谷恭,聽聞赤眉被擊退的消息後,頓時大喜,積極替第五倫表功,根據道聽途說,將第五倫的勝利描繪得無比壯闊。最後順便請求朝廷給第五倫下令,讓他支援清河,谷恭快在銅馬等各路河北義軍滋擾下撐不住了。

還有治亭連率,王莽的堂弟王閎,據傳梁山赤眉董憲奪取定陶後,下一步就要帶着十萬大軍來濮陽,嚇得王閎差點又服毒一次,遂請求第五倫來助陣——當年他亦曾幫第五倫拿下過鄴城。

第五倫欣然應諾,遂派人將治亭郡在大河新道以北的衛國、頓丘兩個縣給佔了,協助友軍鞏固河防,至於河防另一側,關他屁事,民兵統統解散回家,春耕種田保生產要緊。

王閎亦只能連告狀帶表功,希望王莽能給第五倫下詔,令魏兵渡河保衛濮陽!

對比第五倫的奏疏,和他鄰居們的奏疏,王莽陷入了沉思,而五威司命陳崇則乘機在旁進言:

“陛下。”

“這究竟是第五倫太自謙。”

“還是他太圓滑?”

豈料王莽卻不怒反喜:“既然有鄰郡奏疏爲佐證,看來第五卿的大勝,是真的!”

而不是像更始將軍的“有鹽大捷”一樣,是虛報功勞。

這一趟,第五倫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王莽最終棄第五倫自己的奏疏不顧,選擇相信別人的說法。

不能不信,因爲朝廷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王莽頗爲精通宣傳之能,他當年政鬥失敗下野,就是靠着幾百封賢良文學替他鳴冤的上奏復出,而能成功代漢,也與操弄輿論息息相關。

他能將巴蜀的小野雞說成是周代越裳氏所獻白雉,是周公以來頭一遭,翟義舉兵反對時,王莽亦能派遣桓譚等德高望重的士大夫下到郡縣代自己宣揚,壓制輿情。

雖然天下處處起火,土崩之勢已現,但常安官吏們聽到的,依然是一切向好。

前隊那邊,嚴尤大將軍剿寇五萬,虎踞宛城,波水大將軍竇融穿插敵陣,轉進潁川,打算從側翼包圍賊寇,勝利在望!

南郡則是田戎、秦豐兩支賊人迫於官府壓力,不得不聚在一起,來到江陵城下武裝請降……

赤眉大賊樊崇是畏我王師鋒芒,慌不擇路,向東遁逃,想要回老家莒城。

定陶……定陶的淪陷實在是洗不清,王莽就當作沒發生,耿艾盡忠殉國,他的爵位由其子耿純繼承。

敗仗都能洗刷成勝利,更何況是第五倫?朝廷大肆褒揚,魏成大尹平赤將軍用兵如神,全殲赤眉賊十萬,黃河爲之不流啊!

這大勝一出,常安滿城慶賀,百官奉承說賊寇掃清有望,而五威司命陳崇雖然看不得第五倫獲勝,但亦適時給王莽拍馬屁,上了一封精彩絕倫的奏疏。

“陛下奉天洪範,心合寶龜,膺受元命,能夠預知成敗,鹹應兆佔,是謂配天。”

“配天之主,思慮則能移氣,出言則能使物自動,施政則百姓甘心受化。先時天子下詔使第五倫兼任壽良連率,羣臣頗多不解,然臣崇伏讀詔書,竊計時辰,才驚覺陛下聖思始發,反虜已落下風;詔文始下,反虜大敗;制書始下,賊虜投河。第五倫雖有功勳,然未及齊其鋒芒,赤眉之所以敗局已定,多賴陛下聖思也!”

士卒用命,第五倫指揮得當固然有功,但最大的功勞,還是皇帝的一句話啊!

總之,第五倫忠心爲國,天子善於用人,英明神武,萬事大吉,萬事大吉。

其餘一切敗仗、失地、喪師,都被來自黃河邊的好消息掩蓋了,必須掩蓋,否則要出大事!

既然得此大勝,第五倫當然不能不賞,王莽一高興,遂給第五倫又升了官。

“除爲兗州牧,位比上公!”

兗州牧,顧名思義,管兗州,第五倫若是知道了,只怕是想吐血。

這新朝的兗州,轄鉅野(山陽)、治亭(東郡)、壽良、陳留、濟平(濟陰)、泰山、有鹽(東平)、莒陵(城陽)八個郡,然鵝……

泰山是赤眉的大本營,從郡到縣一切建制被掃了乾淨,蕩然無存;有鹽是成昌大捷之地,王師屠了一遍,赤眉再來一遭,早已赤地千里;濟平剛被董憲攻下,火還燒着呢,而鉅野正在被他進攻;更遠的莒陵,是樊崇的老家,他正喜滋滋地帶着十多萬人馬殺回去。

此外,治亭郡的王閎也迫於盜賊威脅自身難保,算來算去,除了第五倫已經攢在手中的半個壽良郡外,也就陳留還算完好,其餘幾乎都被赤眉打成一片爛地。

王莽不愧是王莽,從來不做一次虧本買賣,這是指望第五倫再接再厲,自帶乾糧,就靠一個兗州牧的名號,帶着手下分駐各地後,剩下不到幾千的機動兵力,替朝廷把二十幾萬赤眉主力都給平了!

對了,他還真不出所料,給第五倫升了軍職,加了個字,從此以後就是“平赤大將軍”呢!

朝廷自有規制,既然第五倫升了官,這大尹、連率自然就不能再做,王莽倒也沒有糊塗到再度空降一個官兒去,而是從第五倫的部下里提拔。魏成大尹由馬援擔任,壽良連率由耿純擔任。

在王莽看來,茂陵馬氏、宋子耿氏,皆乃大新忠良,揚州牧馬餘、濟平大尹耿艾都死於任上,爲國盡忠,忠臣的兄弟、兒子應該也是忠臣。

於是第五倫就剩下一個兗州牧的空名號,讓人搞不清楚這究竟是賞還是懲了。

шшш •Tтkд n •co

王莽似乎也覺得如此不足以寬慰功臣之心,遂做出了一個果斷的決定。

“予欲加封第五倫爲上公!”

且說新朝爵制與秦漢不同,而是復古了周代吾等爵,自上而下,公侯伯子男各列其位,王莽始建國初期,除了加封自己的兒子、孫子爲公外,在外姓羣臣之中,只有十一上公,這便是他代漢的班底四輔三公四將,劉歆等人位列其中。

當然,這裡面也混進了某獻金匱的神棍、賣餅的、看大門的。

後來老臣們相繼亡故,公爵及身而止不傳子孫,外姓公爵便漸漸稀少。直到去年更始將軍廉丹和太師“有鹽大捷”,王莽一高興就封他二人爲公。結果奏疏還沒送出去,大捷就變成了大敗,此事遂不了了之。

如今卻是第五倫戰勝了赤眉——雖然是三支中最弱的一支,但亦是開年以來王莽聽到最好的消息,雖然羣臣皆言第五倫太過年輕不可驟賞高位,但王莽心意已決,只令國師公劉歆領銜,議其爵號。

按照新朝的規矩,一般是取一好字,與“新”結合,諸如劉歆是嘉新公、哀章是美新公。

該用何字,關乎寓意、體統,可是朝廷大事,尚在議論之中。可第五倫的勝仗不會改變天下大勢,王莽雖將各郡的壞消息掩着捂着,但輿辭上的小手腳,卻不會對現實有半分裨益,這天下賊寇,還是得剿!

王莽遂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次大赦天下,下了一道詔令:“王匡、哀章、第五倫討青、徐、兗盜賊;太師王尋等討前隊醜虜,明告以來降者不殺、守約不變。如若羣盜仍迷惑不散,予將遣大司空、隆新公王邑,將百萬之師劋絕之矣!”

時至今日,王莽終於捨得讓被他雪藏了十多年,大新最強將軍,用兵如神的大司空王邑出手了!

但問題來說,朝廷連續喪師,哪來的百萬大軍?

答案是:正在湊。

“關中、隴右,戶數過八十萬,兩戶出一丁,徵召大軍四十萬,二月募足,三月集結,孟夏出征,交予大司空剿賊!”

……

新室“百萬大軍”招募之際,從常安到六尉,皆是一陣雞飛狗跳,連第五氏也未能倖免。

安靜的地方也有,當初第五倫與老師揚雄居住的宣明裡對面,更名爲“定安館”的明光宮中,作爲反賊家眷被送入宮的陰麗華,正跪拜在地上,接受主人的審視。

“你便是前隊劉伯升那未嫁的新婦?姓甚名甚?”

這卻是上報的官員搞錯了,陰麗華小心翼翼地說道:

“賤婢,曾是劉伯升之弟未嫁新婦。”

確實是“曾”,從與家人一起作爲戰利品,送往常安那天起,她的身份就變了,是賤婢,是獲虜。地面的磚冰冷,平素都是坐在上頭接受下人膜拜的陰麗華,今日卻穿着一身宮婢裝束,俯首帖耳。

陰氏全家的運氣很好,不像李氏,雖然李通兄弟逃走,但全家六十四口人,統統在常安棄市。

陰氏家主主動開新野城請降,被皇帝示以寬宥,沒有處死,只降爲奴婢。男的遣去上林鑄錢,女子則入於掖庭做些洗滌、織布的活,每日與冰冷的水打交道,陰氏淑女原本嫩白的小手都凍得腫紅,只能暗暗掩淚,她開始嚐到這世間的苦楚了。

掖庭管得嚴,雖然偶爾會挨女官毒打,但至少沒人凌辱她們。前幾天,據傳王莽的兒子,那個曾被第五倫從新都接到常安來的王興,對陰麗華頗感興趣,欲將她調到府中去,可卻被更有話語權的人截了胡。

陰麗華遂被帶到了這總是大門緊閉、神神秘秘的定安館,也不知是福是禍。

“擡起頭來。”

陰麗華微微擡起眼睛,看到了自己的新主人,一位身着素服女子,正是王莽的女兒,黃皇室主,年未滿三十,風華正茂,但她彷彿一直都在戴孝:爲母親、爲兄長,也爲前朝。

聽聞有“復漢反賊妻女”被送到常安,黃皇室主也不知心存何想,竟將陰麗華要了來,見她生得貝齒明眸,模樣可人,舉止又端莊得體,有些憐惜,只嘆道:“本是好人家的淑女,奈何竟淪爲奴,也罷,往後你就跟在吾身邊。”

“諾,賤婢叩謝長公主……”陰麗華暗暗鬆了口氣,看來自己遇上了一位和藹的主人。

“在定安館中,不要用這個稱呼,唯獨在這,也只有在這……”

王嬿感慨道:“我不是新室的長公主,只是漢家的未亡人!”

……

PS:第二章在18:00。

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568章 南巡第85章 剿匪第634章 要多想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227章 起立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493章 預判第140章 該死第24章 不舉者有罪第392章 銜環第278章 另起爐竈第558章 獵物第497章 中心第256章 天變第221章 託孤第434章 國野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560章 鷹梟第10章 鴿了第425章 獨立第236章 斧鉞!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503章 敢動第581章 騎步第227章 起立第560章 鷹梟第82章 竇融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586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520章 煞幣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683章 大敵第182章 福報第365章 私貨第84章 起飛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283章 借劍第536章 好人第507章 雙兔第499章 強渡第508章 豹尾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153章 馬殺雞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548章 山頭第678章 次元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93章 橫刀立馬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500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113章 故事第28章 季布一諾第432章 開掛第525章 畫圓第612章 每與倫反第233章 肉食者第693章 齊卸甲第670章 赴會第85章 剿匪第371章 馮衍第537章 暴力第79章 遇事不決第519章 罪與罰第265章 孝子第687章 流星第87章 假摔第8章 以“德”服人第572章 死地第513章 誅莽第253章 隕石第485章 鬼第232章 微操第215章 他急了第329章 無題第682章 豆渣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11章 數奇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78章 陰兵借糧第417章 友軍第231章 兵諫第515章 犧牲第365章 私貨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290章 會師第303章 摸尾第582章 猛如虎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341章長楊第656章 英雄第337章 真香
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568章 南巡第85章 剿匪第634章 要多想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227章 起立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493章 預判第140章 該死第24章 不舉者有罪第392章 銜環第278章 另起爐竈第558章 獵物第497章 中心第256章 天變第221章 託孤第434章 國野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560章 鷹梟第10章 鴿了第425章 獨立第236章 斧鉞!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503章 敢動第581章 騎步第227章 起立第560章 鷹梟第82章 竇融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586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520章 煞幣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683章 大敵第182章 福報第365章 私貨第84章 起飛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283章 借劍第536章 好人第507章 雙兔第499章 強渡第508章 豹尾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153章 馬殺雞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548章 山頭第678章 次元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93章 橫刀立馬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500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113章 故事第28章 季布一諾第432章 開掛第525章 畫圓第612章 每與倫反第233章 肉食者第693章 齊卸甲第670章 赴會第85章 剿匪第371章 馮衍第537章 暴力第79章 遇事不決第519章 罪與罰第265章 孝子第687章 流星第87章 假摔第8章 以“德”服人第572章 死地第513章 誅莽第253章 隕石第485章 鬼第232章 微操第215章 他急了第329章 無題第682章 豆渣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11章 數奇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78章 陰兵借糧第417章 友軍第231章 兵諫第515章 犧牲第365章 私貨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290章 會師第303章 摸尾第582章 猛如虎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341章長楊第656章 英雄第337章 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