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

“殿下,你如何看待劉相公在青海的舉動?”裴行儉講完一段,問道。

傳授兵法,不是將一本書往手裡一扔,馬上就學到了蓋世無雙的兵法,若那樣,一本《孫子兵法》放在哪裡,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成爲軍事家。得有一個講解談論的過程,讓這些兵書上寫的東西深刻印入腦海中,然後到了臨陣對敵時,哦,原來是這個樣子。

所以韓擒虎與楊素對李靖以後的成長很有幫助,至於蘇定方與裴行儉不但得益他們老師的悉心教導,因爲起點都不高,在實戰中漸漸地將兵書上的知識與實際戰爭融合,再加上他們的天份,最後才成長爲一個軍事家的。

因此,裴行儉邊講解兵法,時不時地將古今著名的戰爭拿出來重新演繹,勝在何處,敗在何處,作爲敗方,如何補救。算是紙上談兵,但太子西南一行,那一次實戰經驗對太子領悟也有幫助的。

天份不是很高,拋去他的太子身份,以及防止他想像中事情的發生外,若是一個普通人,裴行儉肯定不教導的。也沒有讓他太失望,還能湊和吧。

李威沒有答,反問道:“裴侍郎,如果讓你與論欽陵對陣,勝負如何?”

裴行儉想了一下,道:“若是在河鄯、西域涼州,勝負各佔一半,若是在平原地帶,我勝多他勝少,若是到了青海大非川烏海,我勝少他勝多。但若是朝廷逼迫,讓我領軍,只讓臣進攻,不讓臣退卻,敗的機率會更高。但殿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主將的指揮能力,戰士的多少與強弱,後勤的供給,天時,地利,人和,以及突發事變等等,皆能使戰爭結果走向改變。”

“是,”李威應了一聲,想了想又說道:“若是孤來指揮,給劉相公一支精軍,充足的物資,甚至現在洮河道的士兵數量已經足夠,但務必要精,不精也可以,大量訓練,再改善將士待遇。這個負擔對朝廷不是很重。防止吐蕃騷擾,在前線修建堡壘,堅壁清野,讓他們無法擄掠,後方屯田。若是吐蕃人撤離,主動出軍吐谷渾,將百姓遷往唐朝境內,打擊吐谷渾的貴族。若是吐蕃大軍壓境,只是全力防守。我們在消耗,他們也在消耗。吐蕃國力畢竟羸弱,窮兵黜武后,國內百姓壓力大,又可以用斥候挑唆他們叛亂獨立。一年無功,十年之後吐蕃之逼自然解開。”

“恭喜殿下,到了伐兵的階段。”

這是指孫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薛仁貴大非川之敗就成了伐城之戰,攻城掠地,戰線拉得長,兵力少,將帥失和,又深入敵人腹地,於是爲論欽陵所乘。伐兵是不以攻城掠地爲主,也許攻,但主要是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敵人沒有軍隊了,城池不用攻也失守了。伐交戰國時的縱橫捭闔,或者唐初的以胡對胡。這個要求難度很高,弄得不好畫虎不成反類犬。伐謀就是善戰者無赫赫戰功,裴行儉原來之所以在西域做大都護無戰事,是因爲戰事化解了。當然,沒有直接的兵力衝突,也就沒有戰功了。或者象秦趙之戰,誘惑趙國調回廉頗,調來趙括,或者齊燕之戰,逼走樂毅,田單火牛陣一戰成功,都是這一種。

也就是李威纔開始入門。

但已經讓裴行儉欣慰,比不懂好,比如朝堂上的一干官員不清醒,叫嚷着一下打到邏些城,最少立即奪回大非川,控制烏海,讓南絲綢之路重歸朝廷懷抱,這種想法纔是很危險的。

當然,這兩人談話不能決定什麼,只是爲了讓李威更好地理解兵法,一問一答。

……

元旦將要到來,江南也依舊冷,城內溝渠裡早上起來,皆結着冰凍,城外池塘茭白杆子枯萎着,在寒風中瑟縮。可從東太平洋漸漸吹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悄無聲息蔓延上來,彷彿茫茫雪原上突然遠方傳來細微的號角聲,越來越近,又彷彿夜行人在夜間迷了路,看到遠處一絲亮光,象星星象螢火蟲在地平線上跳動。細細的品味,那種清新是那麼地動人心絃。

“江南好啊,”聽着軟棉的話音從四周傳來,象是甜糯一般,狄仁傑感慨道。也有不好的地方,大多數聽不懂!

然後再着那些個溫婉的少女,不到江南,就聽不出兩個義女所奏的那些雅樂真正的精髓所在。

看着精美的小橋流水,亭臺樓閣,關福說道:“這裡倒是適合養老的所在。”

兩人說着話,來到衙門。

樑金柱解救出來,正在養傷,但案子沒有結束。坐下來,狄仁傑說道:“關福,你去泉州。”

“泉州?”

“爲什麼會有樑金柱案?”

“是……”關福猛然一驚,站了起來說道:“屬下立即帶一批人過去。”

“這裡是泉州的卷宗,”狄仁傑遞過來一份檔案。

關福接過來,立即動身離開蘇州。

然後狄仁傑在思索,案子如何結束了。太子嘛,肯定要救樑金柱的,但皇上想法不同的。休說是樑金柱,就是曹王生死,也未必放在他心中,做棋子的資格都沒有。能做皇上棋子的是各位宰相侍郎九卿六監,幾個皇太子與皇后。

樑金柱案發生是二王黨爭引起的,這也是皇上需要。什麼誣告太子,嚇唬普通官員可以,可自己心中有數,開了王爭,下面的人爲了主子,還能不誣告?這一點不能揪,只能當作一個驚喜,多了一條判決的依據。但是皇上性格節約,國家財政又不好,因此有些“貪財”,所以他給太子出的主意就是針對這一點。鹽糖海市稅務始重,使國家財政危機緩解。這纔是皇上最看重的。

其次皇上不是暴主,爭可以,皇上也希望爭,不爭太子的權勢就無法駕空,可不希望爭得太過份,包括李明用酷刑逼樑金柱誣告太子。皇上會預料到發生,心中也未必喜。所以也想借此案,將爭執的範圍控制起來。但皇上已經沒有早年清明有作爲,否則不會爲了使權利得以駕控,讓朝堂上烏煙瘴氣。將這些在心中整理了一遍,又演算着每一種結果會導致的未來變化,想了很久,終於在心中已經爲案件做了一個定位。

於是派人將賀光珍喊回來,說道:“只管市舶司與鹽鐵使的貪墨,蘇州城中其他事務皆不受理。”

“可很多百姓要告狀。”

“拖一拖,搪塞過去,若是陛下給某處理江南事宜,爲什麼不授江南道黜陟大使,而換了一個江南道按察採訪處置使的職務?”

“使君,有處置二字。”

“聖上高遠,非是我們臣下所能猜測的,聽某的話。”

“喏!”

定了位,處理起來就快,元旦過後,關福從泉州返回,狄仁傑開始結案了,將案件經過整理出來,用快馬送向洛陽。

準確來說,這是初審。按照制度,象這類重大的案件,一般還要由刑部尚書、大理寺卿與左都御使會同再次審理,最後由皇帝裁決,這就是民間說法中的三司會審。不過這一制度到明朝才逐漸完善,唐朝以爲制度,但沒有固定下來。可以三司會審,也可以圓通的用其他方式定案,但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與刑部的官員必須到場,若是人員不齊全,必須有諸位宰相在場,最後才能定奪,交與皇帝裁決。審理許敬宗就是後者方法來解決的,畢竟當時洛陽一套行政班子,長安一套行政班子,三司會審人員湊不齊了。

也就是說狄仁傑將案件審理完畢,將案情經過以及相關人證與犯人的口供呈報京城,朝廷再發詔書,着狄仁傑將一干犯人與重要的證人押回京城,再由三司終審,或者刑部與大理寺重要官員審理,一位或者數位宰相監督定案,上報李治,李治裁決。這個案子才定奪下來。

但是沒有,上元節就要到來,狄仁傑卷宗到達了洛陽,速度之快,遠超諸臣意料。然而李治卻沒有讓案件再經過三司會審,直接做了判決。當然,這就是二王之爭,宰相不和帶給李治的好處。別以爲相權輕,皇權重,皇帝會喜歡,這也是錯誤的,一個明君會主動將權利分配給大臣,進行掣肘,對自己監督。但不會將權利交給某一個大臣,而是交給許多大臣,平衡朝堂。

因爲前幾位宰相支持兒子,收回權利是無奈之舉。

是不是如此呢?至少李治是這樣認爲的。

這個不提,是這次李治的判決,更出忽了所有大臣的預料。

……

裴行儉講解了一段後,喝了一口茶,他用雄主忽悠太子學習,沒有在李世民手上領軍作戰過,太子是不錯,時不時能想出一些新奇的方法,無論是爲民治國,或者是在作戰中,比普通人強。可軍事天賦肯定不及李世民的,教的十分吃力。想了想,說起來李治這道判決,道:“殿下,這就是勢。”

“是,”李威呵呵樂了一下。

“殿下不擔心?”

“一盤棋還沒有下在中盤,有什麼好擔心的。但是宗室弟子越來越多,若不加以處置,也將成爲我朝未來的隱患。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須如此。”這次嚴判在李威預料當中,韋弘機曾經稟報了一件事,父親想在洛陽皇城西邊修一宮,召韋弘機詢問了一下。然後韋弘機盤算後,答道說最少須用二十多萬緡錢。

李治於是沒有吭聲。

這年處境稍好,可這麼多錢內宮還是拿不出,就算自己支持,同樣也拿不出。李治詔書讓狄仁傑追回樑金柱的財產,折騰了這麼久,還是有許多損失的。從國庫裡拿,大臣又會反對。但一干部官員,受賄與勒索的不算,直接就貪墨了二十多萬緡錢,還算裴炎做得好,否則貪墨的數量更多。這也在李威預料之中,收益一年比一年多,即使貪墨了一部分,上繳的稅務也比上一年多,政績上也好看,爲什麼不能貪一些進入自己囊中?算是時政是清明的,否則數量更大。

但這個數量也不是父親能容忍的,只是判決還是過重了。

“天后不這麼想啊,”裴行儉嘆了一口氣。可就是他,都不敢明說。皇后的種種手段,裴行儉細想後,也有些畏懼。

李威再次一樂,母親這一手做得太漂亮了,說道:“裴侍郎,孤也在學習。”

這一句說完後,倆人皆是會心一笑。

第264章 天下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146章 定(八)第12章 一去無跡(三)第76章 報應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78章 君子之戰(中)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153章 問鼎(五)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264章 天下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9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下)第48章 害怕第99章 圍城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256章 圈地第244章 問罪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64章 榮譽即吾命第133章 春雷(五)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49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下)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337章 蕃胡菸灰(一)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271章 江談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275章 小重山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178章 合(六)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147章 定(九)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166章 探(四)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269章 竹籠第85章 前夕(二)第175章 合(三)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262章 衝突第138章 春雷(十)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257章 論菊
第264章 天下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146章 定(八)第12章 一去無跡(三)第76章 報應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78章 君子之戰(中)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153章 問鼎(五)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264章 天下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9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下)第48章 害怕第99章 圍城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256章 圈地第244章 問罪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64章 榮譽即吾命第133章 春雷(五)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49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下)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337章 蕃胡菸灰(一)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271章 江談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275章 小重山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178章 合(六)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147章 定(九)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166章 探(四)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269章 竹籠第85章 前夕(二)第175章 合(三)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262章 衝突第138章 春雷(十)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257章 論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