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去無跡(三)

李首成老老實實地來到東宮,第一句就問道:“陛下,太后問你,是不是要故意針對她,爲難她?”

“沒有。”李威也老老實實地回答。

坐在這個位置上,說不考慮權利,那是假的。但李威作爲一個穿越者,還是一個講師穿越的,沒有被權利迷花了眼睛。最起碼的良心道德還是有的,會考慮母親,但不能說是針對。畢竟沒有這個強勢的母親,他就不可能做太子,做皇帝。李威害怕是母親被權利迷花了眼睛,然後六親不認……

“奴婢想陛下大約不會。”

母親既然問到這個問題,李威又袒誠地說道:“兒臣卻很害怕母后。”

“那也不會,陛下在青海身陷囹囫之時,太后在後宮每天以淚洗面,陛下多慮了。”

以淚洗面倒不會,但確實是哭過。李威也沒有將這個老太監的話當真,他對母親,比對自己親生的爹孃恐怕還要忠心,又道:“兒臣知道母后很痛愛我們,特別是我,小時候的事,多半記不起來了,但聽到宮中的一些老年宮女說過,母后懷我是在感業寺,我出生後身體又不大好,母后每日牽掛,還請了許多**師前來皇宮祈福。”

“是啊,那時候奴婢就開始服侍太后了,每當陛下犯病時,太后就是哭。並且那時候蟒氏與梟氏,對太后又不好。太后做了皇后,依然有許多大臣,想廢去太后。這些年,太后不容易……哦,對了,太后還有一句話,要奴婢轉告陛下,本宮生你養你,爲什麼半步不讓本宮?”

“……”

“陛下,恕奴婢斗膽說一句,太后這些年是不是爲國家做了許多事?”

“是。”

“陛下當時年還幼,太上皇身體也不大好,你那時不但年幼,身體也不大好。若沒有太后支撐着這個龐大的帝國,替太上皇分憂解煩,這個國家會成爲什麼樣子?”

“是。”

“行大事者不拘小節,就象陛下仁愛聞名天下,然而爲什麼在青海也使了一些霹靂手段?太后是做了一些事,但不做,又是什麼樣子?當今天下,從官員到百姓,又有幾人對太后理解?”

“是。”李威不得不答了一句。

歷史上後來的武則天不管不問,但這些年,功還是大於過的。要麼就是殺王皇后與蕭淑妃,以及上官儀與李忠。可這數人不殺,武則天又何以立足?是不得不爲!但作爲二聖之一,實際上國家大半政務的決策者,國家在平穩過渡,還是不易的。未必國家有多好,守成有多難,國家又是多災多難,武則天不能說沒有功勞的。

“陛下,你聰明智慧,特別是新事物,天下無人能及。別人一生想不出一條妙策,然而陛下,每年都能想出若干奇謀大略。爲什麼不讓一讓?”

這能讓麼?

但話說到這份上,拒絕也不好的,李威沉吟了一下,答道:“李內侍,你可以替我轉告母后,沒有什麼讓不讓的,母后是想治理好國家,我也是想治理好國家。又是親生的母子,爲什麼不攜手合作?”

“陛下,這算是承諾?”

“你認爲呢?”

“那麼奴婢告辭。”

“請慢走,”對這個老太監,李威沒有怎麼反感,只是忠於母親,但對自己並不惡,這與裴炎是不同的。一直將他送到宮殿門口。

李首成回到上陽宮,將李威的話原封不動的稟報,武則天問道:“你認爲弘兒是不是承諾?”

“大約是承諾吧。”李首成不確定地說道。這母子二人在玩心思,不然,也不會通過自己這個中間人,來回地傳話。但兩人的意圖,他是沒有本事猜測出來。

武則天沒有再說話。

讓大約兒子會讓的,可讓的有限度,這纔是兒子的本義。

其實事情也沒有那麼想像的難以處理,兒子登基後,說了許多建議,大多還是不錯的,不過因爲裴炎的掣肘,以及一些考慮,只是說了說,不敢立即去做。自己在上陽宮,當真不知道?

然而兒子強勢的上臺,強勢的登基,自己終是擔心。又用了對自己很有惡感的李義琰、裴行儉,作爲心腹,越發擔心。作爲自己抄襲了兒子這條創意本身,想處理起來並不難。關健就是糊名制,實施起來,肯定有好處的,只是自己實施落實,同樣有許多弊端。不要說自己,就是兒子馬上立即實施糊名制,都會引起爭議。

因此,可以將這個糊名制度忽視過去。只要先將軍務監與武舉確定起來,已是大功。

關健還是兒子的態度,讓她充滿了危機感,與許多不確定性。在沒有斷定兒子想法之前,所有軍國大政,她是不甘心徹底交出來的。還是抓在自己手中的好。

這是武則天自己的想法,李義琰卻是認爲武則天戀權不放,發展下去,必然對皇帝不利。矛盾就在於此。

想了想,說道:“你去將幾個宰輔喊到宮中議事。”

“喏。”

一會兒,劉仁軌、裴炎、薛元超與崔知溫、魏玄同等幾位宰相帶到上陽宮。

讓幾人坐下來,武則天說道:“諸卿,本宮說的軍務監與武舉之事,籌辦如何?”

裴炎舉着牙笏答道:“啓稟天后,以微臣之見,軍務監是善政,然而事有主末之分,國家強大,主要還在內政。內安國則安,國安則民安,此乃國家主節。拓疆開土是末節,皇帝登基,也很少談及軍政,亦爲此故。”

劉仁軌悶哼一聲。

裴炎的話還有另一層意思,在軍事上立下戰功,也未必是好大臣,治理國家,纔是大臣之本。順帶着抹殺了劉仁軌的一些軍功。

裴炎也不會考慮劉仁軌的感受,反正是水火不融了。繼續說道:“所以臣以爲軍務監規模不能過於龐大,每年徵收近百名將領培訓,以備不測。也是有別於兩監生員,國家輕重。更不可以作爲五監之一,最好將它劃到兵部。”

“有理,裴卿,繼續說。”

“然後就是生員,一是作戰立功的青年將士,二是名門功勳弟子,這也是爲了獎賞道德功業,安撫各個士大夫的人心。然後就是……”裴炎忍了回去,若是按照他的方法來執行,反對的人很少,甚至可以爲太后贏來名門世家與功勳大臣的支持。但提出了糊名制度,後果他不敢預測的。儘管對國家會有更大的幫助。改口道:“武舉,武舉規模也不能龐大,到大舉之年時,向天下選撥二十名以下的傑出壯士,進入軍務監培訓一段時間,再放入軍中磨練,此乃是穩妥之策。臣還想說一句話,國家不能不備武,但不能讓大臣誤認爲武重於文數倍,而忽視文治纔是國家根本這一事實。”

“裴卿所言極是。”

“陛下讓臣草擬待胡的策子。這也是國家必須要做的,沒有一個明確的策略,政策不能連續與統一。”

拋開權利的爭執,作爲大臣本身,裴炎能力還是不錯的。連劉仁軌聽了這句話,都暗中點了一下頭。裴炎又說道:“因此,以臣之見,可以用下面幾條安撫。一是國子監招納生員,爲了安撫周邊各國,國子監裡面有許多是新羅、倭國與波斯等國派來的留學人士。爲什麼不招納一些羈縻各部的弟子來朝就學?不但給他們入學,又能作爲質子,還能讓他們同樣參加科舉,量纔是用,起了安撫的作用。”

“言之有理,繼續說道。”

“還有象陛下在青海所作的那樣,派一些儒生,前往這些羈縻之部,傳授學業,讓他們知道禮教人倫。這是其一。其二就是謀官,宰輔是不能授的,怕以權謀私,有失偏頗,但是六部侍郎、九寺少卿以下官職,可以量才授上一二,進一步鞏固朝廷的安撫作用。陛下曾經說過,吐蕃甚至用其他各部人士作爲大論。但那是吐蕃,不是我朝,這個區別要區分開來。”

“也有道理,繼續說。”

“要麼就是傳授謀生的本領。蠻夷多生活在南方與西方的山區,生活貧瘠,也是時叛時服的主要原因。生活富足,百姓不愁衣食,騷亂同樣會少一些。北方的遊牧民族,同樣是如此。不過不能強行推廣,畢竟風俗飲食習慣不同,若是強行推廣,反而騷擾更多。”

“裴相公,若是那樣,大事去矣。”劉仁軌終於忍不住說道。

“爲何?”武則天奇怪問道。

“爲什麼突厥能征服?爲什麼北方遊牧民族那麼兇悍,雖有五胡亂華,最終讓我朝一主天下?臣以前也與陛下說過此事。無他,這些遊牧民族常年生活在馬背上,吃的是葷腥,茹毛飲血,體質遠勝於中原人。但以遊牧生活方式爲主,逐水草而走,所以人口基數不強大。有時候一場暴風雪到來,就能使一個部族滅亡。若是大力支持他們推廣更好的謀生方式,一旦突厥人變成近千萬百姓,吐蕃人變成一千萬百姓,太后,請想一想後果?”

“可是陛下卻在青海……”郭正一不解地道。

“青海那是不同的,党項人反叛吐蕃,已爲吐蕃所不容。就是這樣,陛下還多移中原貧困百姓,將士家屬前往青海,稀釋党項人的比例。然後又用聯姻等方式拉攏。再說南詔,陛下是如何做的,只是設了一些草市,讓他們主動交易,互補長短,減少爭執。但也沒有讓這些部族一統,分而化之,使其力量不會強大。不會強大,就只能會永遠臣服我朝。一旦強大了,裴相公,可想過後果,吐蕃能背叛,爲什麼党項與南詔不能背叛?非我族類……”

雖然武則天是漢人,劉仁軌礙於李唐的血脈,沒有將其心必異說出來,可意思,幾人皆能聽得懂。

“劉相公,我卻聽不懂了,陛下再三說,用誠待胡,既然防之,何來誠可言?”

劉仁軌想給裴炎一個大耳刮子,那個以誠待胡,是爲了安撫胡人、番人、夷人的,安撫是軟的策略。預防與軍事鎮壓是硬的策略。軟硬兼逼,纔是真正的王道。難道說了以誠待胡,就不預防了嗎?

“裴相公,道理你是懂的,何必揭破!陛下多次說你是一個可怕的僞君子,你自辨說,我是赤子之心,任由陛下說去。可我就沒有看出,你的赤子之心在何處?”

“是不是赤子之心,史書會銘載。但是我絕不會做出推選李敬玄假公濟私,公報私仇之事。”

“某一生爲朝廷立下多少功勞,史書會銘載的。倒是你,某不知道你安的什麼心。公報私仇?你有沒有資格說出這句話!”

“二卿,別爭議了。此事也不急,各位再商議一遍,商議妥善後,再表告天下。本宮說另一件事,關於軍務監與武舉,剛纔裴卿說得很有道理的。本宮卻聽到另一件事,陛下在東宮裡說,可以用糊名制度應試。本宮覺得很有道理,不但是武舉,正常的科舉,也可以用此策,替朝廷公平的招納更多的有用人士,進入仕途,治理天下。”

裴炎皺了皺眉頭,心想,太后,最好不要說啊。自己都說得那麼清楚了,按照自己剛纔所說的去做,不但爭議會少,還能替你拉攏到各多的精英。爲什麼非要將糊名制度說出來呢?軍務監與武舉,是你公開提出來的,劉仁軌這些人肯定不出替你出頭,不是讓我爲難麼?

劉仁軌閉起眼睛。

糊名制度是善政,卻又是一個燙嘴的面粥,不大好吃的。

武則天在簾後掃了一眼,又說道:“待胡的事宜,裴卿就依陛下之言,多出一些力。不過劉卿久在軍旅,對這些蠻人、夷人、胡人比較熟悉,也要參預一下。這是爲了國家,本宮不希望你們爲了爭執,貽誤國事。但是軍務監與武舉,諸卿當中,只有劉卿,你是熟悉軍務。因此本宮交給你處理,還有這個糊名制度,擇日你擬一道條陳,遞給太上皇與本宮。”

一句很輕巧的話,就將這個燙手的山芋,重新踢給了劉仁軌與李威。最大的好處,卻讓武則天與裴炎得到了。

裴炎一聽大喜過望,立即伏下說道:“太后英明,此事劉相公乃是不二的人選。”

第243章 祥瑞第191章 象墓(下)第238章 滅口第98章 等(下)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46章 定(八)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71章 沒得救了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137章 春雷(九)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50章 攤牌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142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下)第265章 兒戲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132章 春雷(四)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247章 親事(上)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98章 等(下)第9章 她是誰?第106章 奇兵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430章 聽得念奴歌聲(一)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165章 探(三)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44章 脫變第147章 定(九)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86章 前夕(三)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461章 等多時第50章 攤牌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271章 江談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74章 微調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66章 圖窮(上)第269章 竹籠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241章 誤會第156章 啓航(二)第255章 殖民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117章 問琴(上)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444章 簾影動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119章 問琴(下)第256章 圈地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156章 啓航(二)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134章 春雷(六)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213章 渡(下)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42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下)
第243章 祥瑞第191章 象墓(下)第238章 滅口第98章 等(下)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46章 定(八)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71章 沒得救了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137章 春雷(九)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50章 攤牌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142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下)第265章 兒戲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132章 春雷(四)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247章 親事(上)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98章 等(下)第9章 她是誰?第106章 奇兵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430章 聽得念奴歌聲(一)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165章 探(三)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44章 脫變第147章 定(九)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86章 前夕(三)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461章 等多時第50章 攤牌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271章 江談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74章 微調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66章 圖窮(上)第269章 竹籠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241章 誤會第156章 啓航(二)第255章 殖民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117章 問琴(上)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444章 簾影動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119章 問琴(下)第256章 圈地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156章 啓航(二)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134章 春雷(六)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213章 渡(下)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42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