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對自己的父母盡孝,對祖宗能夠“致敬”,最重要的是自己“修身慎行”。“修身”就是把身上的錯誤、毛病、習氣修正過來,斷惡修善,成就自己的德行,這叫修身。“慎行”是還沒有犯錯誤時要非常的謹慎、小心,不可以去犯,每天都以恭敬之心、謹慎之心做事,哪怕是細節上的行爲,都不可以疏忽,不可以放逸。

古人講:“細行不矜,終累大德。”細節上面如果不認真、謹慎去防範,日久天長積小惡就成大惡,就會讓本來的大德行受到虧損。所以古人講:“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都是每日要下檢點反省功夫,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觀照自己的言行,乃至起心動念。想到有沒有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祖先?一個真正有孝心的人,他就會處處想到自己一言一行是否辱沒了父母、祖先的聲譽,所以他能夠“修身慎行”。

有這樣一句批評的話:“這個孩子一點家教都沒有。”古人看來這是非常大的恥辱,“沒有家教”,就是污辱他的父母、祖先。他沒有德行,不但是自取其辱,而且把父母、祖先都辱沒了。人家會想,有其父必有其子。古人處處都爲自己的家族着想,所謂以家爲本,不是以自己個人爲本,所以他所想的就是如何不辱沒祖先的聲名,如何能夠光耀門楣,讓自己的父母、祖先榮耀,有這份心,他立德修業必定能夠有所成就。

唐玄宗《御注》:“天子雖無上於天下,猶修持其身,謹慎其行,恐辱先祖而毀盛業也。”“天子”就是國家領導,雖然是萬民之上,“無上於天下”,天下人他是至高無上的,地位、富貴都是萬人之上,但是不可以有驕慢之心,還需要“修持其身”,身有過惡必當驅之。把自己身上的過失、毛病、錯誤,要去除乾淨,每天都檢點過失,每天就能夠有進步。如果今天從早到晚下來,沒反省到一天的過失,那這一天就沒有進步。人沒有成聖人之前,必定有很多過失,要天天的反省、改過,真正的聖人也是通過不斷的改過而成就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等把過失都改完了,一絲毫過惡都沒有了,就成聖成賢了。所以“修持其身”,不論地位高低貴賤,人人都要做。

◎謹身口意防貪嗔癡

“謹慎其行”,還沒有犯的過惡,也要非常的謹慎,防範於未然。“行”包括身、口、意這三種行爲。眼睛、耳朵都不接觸那些污染,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心裡常存道德、仁義、禮,用聖賢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每一言、每一動。“謹慎”,凡是不符合聖賢教誨的,就不能做、不能看、不能聽,甚至不能想。“謹慎”不僅是身、口的造作,而且要在起心動念處防範,這纔是真正的謹慎。

身體不能造殺、盜、淫,殺生、偷盜、邪淫。什麼是殺生?殺害一切衆生的生命這叫殺生。動物都不能殺,更何況人?而且這個殺生在念頭裡都不能有,如果有殺的念頭,雖然身體還沒行動,已經算是造了殺生的這一條業。真正的聖人、君子,對自己的心負責,就是樣樣都以良心做標準,良心是人人本有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偷盜就是別人不同意,或者未經允許,拿了就是偷盜。不僅身體不能偷盜,心裡連偷盜的意念都沒有,甚至連佔人便宜的意念都沒有,謹慎其行。

戒邪淫,就是不正當的男女關係,這些事不能去做,連念頭都不能有,做一個正人君子。心裡沒有邪思,沒有那種貪慾,有貪慾就有苦,所謂欲爲苦本,所以聖人讓我們謹慎其行,讓我們守規矩!爲的是讓我們離苦得樂。

口不能夠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的過失。妄語就是說騙人的話,欺騙別人,也欺騙自己;兩舌就是說人是非,背地裡說人的壞話,挑撥離間;惡口就是說罵人的話、粗魯的話、傷害別人的語言;綺語是花言巧語,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甚至是一些無聊的、低級的玩笑等等。

身、口這些不好的行爲我們都要努力戒掉去除。

意念上不能夠有貪、嗔、癡。貪是貪慾、貪婪、貪得無厭,君子之所以跟小人不一樣,就是君子無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講求的是道義,小人貪求的是名利,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君子只求道;嗔恚是心有不滿、有怨恨、有不平,生氣、嫉妒,包括傲慢,稍不滿意就大發雷霆等等,這是一種大煩惱;癡,愚癡,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迷在眼前的境界裡面,不懂因果,不知道要積功累德,要孝敬父母、恭敬祖先,一天到晚糊里糊塗,悠悠度日,甚至造作不善,辱沒了先祖,毀壞了“盛業”,盛業就是盛大的家業。

所以要把貪慾、嗔恨、愚癡都放下,恢復我們的本性本善。

◎天子庶人一理同源

這裡唐玄宗是講天子,實際上每個人都適用,因爲自己不能夠修持其身,謹慎其行,就會讓父母、祖先蒙羞。自己沒有德行,福報也就沒有了,就不能夠延續祖先留下來的家業。這些家業是祖先積功累德、辛苦經營而成就的,因爲我們自己沒有德行,把它毀於一旦,這就是大不孝。

就像古代的一個王朝,如果皇帝是昏君,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不能夠修身慎行,或者是好聽讒言,損害忠良,最後導致王朝被推翻,讓祖先遺留下來的家業毀了,這就是大不孝。要使家業能夠延續長遠,重要的是在家庭裡教育後代,讓後代子孫從小就受到良善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孝道的教育。所以他凡出一言、行一事,都會非常謹慎,看自己是否對得起父母祖先,是否能夠保家護國。

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73章 五刑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96章 庶人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76章 卿大夫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87章 士第223章 事君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章 孝經
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73章 五刑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96章 庶人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76章 卿大夫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87章 士第223章 事君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章 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