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財神爺爺下凡了

bookmark

趙煦睜開眼睛,看到了在榻前,拿着毛巾服侍他的文薰娘。

“官家醒了?”文薰娘看到趙煦醒來,眼睛立刻就亮了起來。

今天發生的事情,對於文薰娘這樣的小姑娘,衝擊力實在太大。

皇帝爲了受災百姓而傷心、哭泣、自責。

這種只在傳奇、演義裡纔出現的事情,發生在了現實。

於是,文薰娘心中,就剩下了孺慕、崇拜。

趙煦坦然迎着文薰孃的眼睛,點點頭:“嗯。”

“太母和母后呢?”他問道。

“在殿中與宰執、元老們說話。”文薰娘低着頭:“臣妾這就去知會兩位娘娘。”

趙煦哦了一聲,依然躺在牀榻上,心中慢慢開始重新醞釀情緒。

在現代,最優秀的演員,永遠在政壇。

趙煦在現代,也親眼見證了無數優秀演員的演技。

而他又長期和體制打交道,耳聞目濡之下,自身演技也在飛速成長。

雖不敢說,可與馬科長比肩,但也已經能做到,隨時隨地丟掉自己的節操,張口就把全國、人民、歷史掛在嘴邊。

如今,用在這個時代,自是無往不利。

甚至,趙煦還得收着點。

免得自己把自己架起來,最後下不來臺。

故而,他也只是稍稍醞釀了一下情緒,讓自己的眼眶微微泛紅。

……

殿中。

宰執、元老們,坐在椅子上,他們互相傳遞着,一本本奏疏。

有都大江淮六路發運副使蔡卞的,也有權發遣淮南路轉運副使趙偁的,還有都大提點淮南救災大使宋用臣的。

更有着淮南路各州的知州、通判,以及從皇宮派出去,安插在地方上的走馬承受公事的。

時間跨度,則從今年的三月到現在。

總之,各方報告,都在其中,使得大家可以通過不同的視角,以及不同時間點,窺見淮南大旱的影響。

同時,天子或者兩宮的批示,也都在其上。

使得羣臣,可以通過這些事情,窺見到宮中對淮南各方的態度。

文彥博就看着,自己手中拿着的宋用臣的在六月份的一封實封狀,若有所思。

在這封只送給福寧殿的實封狀上,宋用臣報告了,淮南路的泗州等地大旱,莊稼無水可用,雖已鑿井百餘口,但杯水車薪,於事無補,請求官家御裁。

顯然,宋用臣的潛臺詞就是,請求從大運河中取水,灌溉農田。

這在大宋,屬於絕對的政治不正確。

以文彥博數十年的仕宦經驗來看,歷代官家,都是寧肯淮南不長草,也要保證汴京的漕糧運輸。

然而,在這封實封狀上,當朝的官家,卻御筆親批:書雲:民唯邦本,本固邦寧,朕豈因錢帛而害吾民,其令宋用臣,可在泗水、汴河、運河兩岸,架設水車,引水灌田,以濟吾民。

這就讓文彥博看着,久久的陷入沉默。

“官家真可謂仁聖矣!”

能在大旱期間,允許淮南當地從大運河取水來灌溉農田。

這是自隋開大運河以來的第一例吧。

只是如此一來,運河水位下降,導致漕船難行。

且不是汴京的反應了。

江淮六路發運使司就幹看着?

文彥博可是很瞭解,大宋的官場的。

在大宋迭屋架牀的制度下,一個事情,很可能有好幾個衙門有權管。

就拿運河來說吧。

沿途的地方州郡,自然有責任,本路轉運使司也有權責,而在上面還盤着一個專門管漕運的都大江淮六路發運使司。

這個衙門,就是隻管漕運,不計其他的。

漕運是他們唯一的目標,上上下下的人,也都靠着大運河維生。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可能有些過了。

但二三十萬漕工趴在上面是有的。

爲了自身的利益這個衙門可是連都堂都敢頂嘴的。

那怎麼,蔡卞就沒有發聲?

啞巴了?

他就不怕,自身的漕運數量受到影響?

就算蔡卞自己啞巴了,他下面的漕司官員,總不會啞巴了吧?

什麼情況?

爲什麼沒有人反對?

不可思議!

文彥博正詫異着,在他身邊坐着的馮京,就悄悄的將兩封實封狀送到了他面前,低聲道:“太師,還請看看這兩封實封狀。”

文彥博接過來,放在眼前一看,頓時頭皮發麻。

第一封,是兩浙路轉運使、知明州陳睦的密報。

時間是六月中旬,陳睦在密報上說,已得旨意,奉聖旨,宣慰明州羣盜,今已招安數千,得善操海船者三千餘人,盡編爲一軍,乞陛下御賜軍名云云,同時,陳睦還說,已經奉旨意正在懸賞願運漕糧沿海路北上的勇士,不日就可以發船。

以千料海船,每艘可運漕糧數百石爲算。

預計六月底,便可自明州發漕船兩百艘,運數萬石漕糧至海州、密州靠港。

第二封,則是來自京東都路轉運使熊本,時間是在七月中旬。

熊本報告,明州的海船在海州、密州靠港,已得漕糧數萬石。

同時,熊本還言,六月已奉聖旨,將京東都路本地的常平糧,自徐州沿汴河北上,輸往汴京。

如今,總數量已經達到了三十萬石。

所以,熊本乞官家催促明州,儘快將漕糧通過海路運到海州、密州。

他好將之前從京東路各州常平倉裡調出來的糧食還回去。

這看的文彥博,是真的傻掉了。

明州的陳睦,通過海路,從產糧地的兩浙路,直接跳過淮南路運河,直接送到海州、密州。

而京東路的熊本,則把京東路的糧食,從徐州起運,運來汴京。

換而言之,這就是兩浙路和京東路,完成了聯盟。

他們甩開了都大江淮六路發運使司,通過海路完成了漕糧的運輸。

難怪,即使淮南路六月大旱嚴重,有些地方漕船完全走不動了。

但汴京城每天都有漕船進來。

感情這些漕船,根本不是從江浙來的,而是從京東路的徐州來的。

更要命的是……

文彥博很容易就能想到一個問題。

既然明州的海船,能運到海州、密州。

那能不能運到河北的濱州、滄州呢?

肯定可以的對吧!

無非就是多走一段海路!

這樣一來,河北的軍糧,就有了保證了!

這樣想着,文彥博就看向馮京。 他到現在都還不知道,都大江淮六路發運使司,是個怎麼情況?

他們怎麼就啞巴了?

難道,他們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公忠體國,能爲國隱忍的義士?

怎麼可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哪怕在汴京城中天子腳下,尚且有三班吃香,羣牧吃糞的說法。

遠在江淮的漕司情弊,遠勝京城!

文彥博可是聽說過,一個管水閘的小官,一年下來,也能撈到上千貫的利市。

這兩浙路和京東路,都快把鋤頭揮到人家牆角跟下了。

漕司還能安靜如雞?

這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文彥博正在冥思苦想,不知道都大江淮六路發運司在搞什麼的時候。

坐在他身前的韓絳,似乎是聽到了文彥博和馮京的議論。

他扭過頭來,低聲道:“太師不知可關注過汴京近來的物價。”

“嗯?”

“近來汴京的豆類價格大漲,鹽價雖然沒怎麼變,但百姓買的鹽的質量卻越來越好了……”

“太師若是有空,去市集看看,粗鹽、劣鹽,已越來越少,白鹽、好鹽越來越多。”

文彥博聽的莫名其妙,他看向韓絳。

韓絳低聲道:“汴京新報,從六月甲辰開始,就連續刊載了,沈存中的幾篇格物致知的文章。“

“在這些文章中,沈存中言,其已通過格物,格出一個道理來。”

文彥博想了起來,他有些印象,於是問道:“以豆漿點粗鹽,析出精鹽之法?”

韓絳頷首,道:“正是此法。”

“如今,此法已傳至整個開封府,甚至在河南、京西、京東等地廣爲人知。”

“因爲此法,汴京的石炭用量,在六月之後不斷增長。”

“如今,天下人皆在用豆漿點粗鹽,以制精鹽。”

韓絳說到這裡,就不再說話了。

文彥博聽着,喃喃自語:“六月甲辰?”

這不就是當今天子欲恢復蠶鹽法,命都堂商議定下條例的日子嗎?

而正好在這個時候,汴京新報,連續數日,刊載沈括格物致知的文章,正好沈括格出來了一個用豆漿點滷,讓粗鹽變成精鹽的法子。

而這個法子,用在什麼東西上最合適、最恰當呢?

顯而易見,必須是雜質更多,價錢更低的海鹽!

閉環了!

文彥博於是,又想起了另外一個事情。

他好像大概看過,汴京新報不斷報道的登州魚乾。

他在好奇之下,命家人買回來,吃過幾次。

如今,已經迷上了魚乾,特別是登州那邊用大海魚的魚鰾,曬乾後製成的所謂‘魚膠’。

那軟糯的口感和很容易消化的特徵,讓他一吃就喜歡上了。

如今,每天晚上,都要吃上一盅熬煮的魚膠粥。

所以,韓絳的意思是?

海鹽、魚乾、都大江淮六路發運司、蠶鹽法……

這些線索,被串在一起。

文彥博猛然瞪大了眼睛,看向韓絳。

“左揆,如今市面上,尋常魚乾一斤多少錢?鹽價幾何?”文彥博低聲問道。

韓絳捋了捋鬍子,眯着眼睛道:“老夫的僕人昨日,曾和老夫說過,他在市面上,見到的一般魚乾,小的六十來錢一斤,大一點的七十來錢一斤,最便宜的小雜魚乾,甚至只要三十餘錢!其言,今汴京百姓,中人之下,皆喜以魚乾熬粥。”

“如此四口之家,一日菜食之費,不過三五十錢!”

“既能飽腹,更能抗餓,京中青壯皆愛。”

“至於鹽價,粗鹽、劣鹽,今已鮮少能見,市面上多是精鹽。”

“其言如今京中牲畜,都能吃上鹽滷了。”

文彥博聽着,嚥了咽口水。

他總算知道了,爲什麼都大江淮六路發運使司的人會安靜如雞了!

原來,這些傢伙在挖官家的牆角!

一個個恐怕都在忙着賣魚乾和海鹽呢!

想想也是,比起苦哈哈的守着漕運,靠夾帶和索要賄賂、敲詐商賈賺的這點小小的利益。

那裡有賣魚乾和海鹽來的舒服?

一艘從徐州起運的漕船北上一次,他們能帶多少海鹽和魚乾入京?

尤其是,現在朝廷已經開始在京畿、京西等地恢復蠶鹽法。

只要他們可以搞定地方官和皇室派出去的監當官,讓那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那他們要面對的唯一對手,就只有私鹽販子了。

私鹽販子,那裡打得過有組織的漕司!?

所以,一切疑問都有了答案。

漕司現在怎能可能和京東路、兩浙路打嘴炮官司?

人家現在是甲方了!

巴結都來不及!

而漕司爲什麼在整個過程,安靜如雞?

因爲他們在做的事情就不能高調,免得讓人眼紅招來朝廷鐵拳。

於是……

文彥博忍不住想問自己一個問題,他低聲呢喃着:“官家知道嗎?”

漕司可是在挖他的牆角!

榷鹽收入,在大宋歲入中的比重非常高!

文彥博記得的,僅僅是解鹽一歲就能向朝廷提供超過三百萬貫的收入。

便是過去不受重視的海鹽,在吳居厚擔任京東都路轉運使時,其在京東路榷鹽,一歲貢獻百萬貫。

當今官家即位後,撥亂反正,廢黜京東路榷鹽、榷鐵和保馬。

對趙官家們來說,這就已經是大出血了。

現在更是直接讓海鹽,涌入開封府、京西路等市場。

在文彥博的理解中,這簡直是拿着刀子,隔開自己的大動脈在往外放血。

正常來算,若海鹽和豆漿點滷法,全面推廣後,佔領整個開封府、京西、京東、河南等地的食鹽市場。

那麼,朝廷一年在鹽課上的損失,將在三百萬貫以上。

等於直接將一個解鹽的歲入,拱手送給了天下人。

難怪都大江淮六路發運司的人,這麼安靜。

也難怪兩浙路和京東路這麼配合了。

對這些人來說,當今官家,這哪裡是什麼聖主?

分明就是財神爺爺下凡了!

文彥博感覺,自己要是京東路和兩浙路的人,高低都得給當今官家塑個金身,早晚拜一拜。

只是……

這是趙官家做的出來的事情嗎?

文彥博不懂了。

還有,缺了這麼大一塊的鹽課收入,朝廷去那個地方補呢?

文彥博想到這裡,眉頭皺的更緊。

因爲他數十年的仕宦經驗告訴他,這個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而他對趙官家們的理解來看,讓趙官家們主動讓出這麼大一塊肥肉。

只能是,他們有了更好吃,也更容易吃下嘴的東西。

第863章 完顏阿骨打在汴京?!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371.第351章 漣漪第22章 忽聞暗箭來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865章 耶律洪基:汴寇!睜開你們的眼睛看看,朕手裡拿的是什麼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第763章 暴利的紡織業第850章 飛昇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第691章 消失的占城使團第700章 大難來臨各自飛第54章 仁恕天子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第861章 釣成翹嘴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還要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2章 自古天家孝子不敗第541章 格物風潮(1)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330.九月總結。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819章 無用之人,死!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569章 壽宴(1)第620章 戰局(2)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143.第136章 呂公著和王安石101.第98章 平章軍國重事第709章 棉布風潮(1)457.第434章 踏營(1)425.第402章 學區房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821章 廢稅(1)第493章 端午衆生(二合一)167.第158章 高公紀:家賊,爾敢如此?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119.第114章 司馬牛74.第73章 外戚(2)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48章 耆英會第827章 中古的蘇聯陰影第50章 兩位王叔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610章 司馬光之死(1)第836章 要聖眷,還是要名聲?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第796章 召見(1)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第804章 給呂惠卿的任務(2)342.第325章 預算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第486章 蔡京:我就只值三千貫嗎?342.第325章 預算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358.第339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個大計劃第675章 默許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第678章 密詔第615章 吃幹抹淨第874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來了351.第333章 錦囊妙計第526章 文彥博:還是得繼續攢嫁妝第67章 旋渦91.第90章 至善至仁(2)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774章 阿里骨不是真的跪了,他只是怕了!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614章 黃毛之心第858章 母子交心第831章 部署第662章 作爲調查員的趙煦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655章 西夏議和競賽469.第445章 戰後(1)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397.第377章 魏國大長公主的感謝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第799章 呂惠卿的異動
第863章 完顏阿骨打在汴京?!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371.第351章 漣漪第22章 忽聞暗箭來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865章 耶律洪基:汴寇!睜開你們的眼睛看看,朕手裡拿的是什麼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第763章 暴利的紡織業第850章 飛昇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第691章 消失的占城使團第700章 大難來臨各自飛第54章 仁恕天子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第861章 釣成翹嘴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還要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2章 自古天家孝子不敗第541章 格物風潮(1)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330.九月總結。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819章 無用之人,死!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569章 壽宴(1)第620章 戰局(2)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143.第136章 呂公著和王安石101.第98章 平章軍國重事第709章 棉布風潮(1)457.第434章 踏營(1)425.第402章 學區房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821章 廢稅(1)第493章 端午衆生(二合一)167.第158章 高公紀:家賊,爾敢如此?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119.第114章 司馬牛74.第73章 外戚(2)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48章 耆英會第827章 中古的蘇聯陰影第50章 兩位王叔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610章 司馬光之死(1)第836章 要聖眷,還是要名聲?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第796章 召見(1)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第804章 給呂惠卿的任務(2)342.第325章 預算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第486章 蔡京:我就只值三千貫嗎?342.第325章 預算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358.第339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個大計劃第675章 默許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第678章 密詔第615章 吃幹抹淨第874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來了351.第333章 錦囊妙計第526章 文彥博:還是得繼續攢嫁妝第67章 旋渦91.第90章 至善至仁(2)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774章 阿里骨不是真的跪了,他只是怕了!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614章 黃毛之心第858章 母子交心第831章 部署第662章 作爲調查員的趙煦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655章 西夏議和競賽469.第445章 戰後(1)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397.第377章 魏國大長公主的感謝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第799章 呂惠卿的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