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

bookmark

高遵惠拿着一個錦囊,舔了舔舌頭。

“果然還是得跟着官家才能賺錢!”他認真的說道。

他現在是越來越崇慕在汴京的官家了。

論賺錢,官家是真的有那麼一點聖人的味道了。

文官們總喜歡說什麼:天不生孔子,文道萬古如長夜。

但,在高遵惠看來。

天不生官家,萬古商道如長夜!

看看官家給他的這些錦囊吧!

到廣西拆開一個,出發,前往歸化州、順安州,藉助儂家的人力物力,幫他種甘蔗。

於是,他高某人就花了不到兩千貫的成本,在歸化州、順安州的荒地,種下了兩千畝以上的甘蔗!

一畝地的種植成本,還不到一貫錢,就這還包含了甘蔗苗的運輸成本在裡面!

並且,這些地,儂家人表示——怎麼是我們的呢?明明就是國舅您的啊!您看,這地契上寫的是國舅您的名字呢!

高遵惠還在恍惚中,就被塞過來好幾個嬌滴滴的小娘子。

雖然這侗溪人家的小娘子,不會唱小曲,不會彈琴,更不會和李師師一樣,在他耳畔不斷喊:官人我要。

可她們會跳舞啊還會唱山歌啊!

最要命的是,她們的腰臀真的有力氣!

這是完全不同於汴京瓦子的船新體驗,在歸化州的日子,高遵惠幾乎是夜夜笙歌,連魂魄都差點留在了那些小娘子的肚皮下。

而在高遵惠沉迷溫柔鄉的時候,儂家人拿着他剩下的甘蔗苗,又哐哐哐的種了兩三千畝。

也是到現在,高遵惠才明白原因——對儂家這樣的土官來說,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力了。

在理論上,土司治下的侗民,土司本人都可以無償徵發,因爲他們的一切都屬於土司。

讓幹嘛就幹嘛的那種。

而他高遵惠開出的價碼,實在是太讓人動心了。

種上甘蔗後,到收穫一畝地就有一兩貫呢!

對這些儂家來說,這是潑天的富貴啊!

至於會不會砸在手裡面?

誰擔心這種事情呢?

這可是大宋太皇太后的親叔叔的買賣!

對儂家人來說,即使只是爲拍馬屁,做做樣子,也得種上這兩千畝甘蔗田。

想到這裡,高遵惠嘴角溢出些笑容來。

那又是什麼時候打開的第二個錦囊呢?

高遵惠記得清清楚楚,他是認認真真的按照着旨意,在完成了歸化州、順安州的甘蔗大業後,纔打開的第二個錦囊。

這是他作爲外戚的自我修養——在我大宋,要當好外戚、勳貴,吃好這碗飯,不僅僅需要高度的自我定位,還需要有着一切行動聽官家指揮的覺悟。

那些自以爲是,認不清自己定位的外戚、勳貴家族都已經被淘汰乾淨了。

比如溫成張皇后的外家,現在汴京城裡還有誰鳥他們?

再比如,前些時日,被編管地方的那幾個傢伙。

要不是宮裡面的太妃去兩宮面前求情、說好話,搞不好連駙馬郭獻卿,據說差點就要去地方上冷靜冷靜了。

這就是大宋對勳貴、外戚的手段。

以磨勘爲主,抽打爲輔。

拔掉刺頭,去掉乖張,剩下的就是都是皇權的舔狗。

作爲高家人,高遵惠從小深受勳貴、外戚的自我修養教導。

他可以貪,可以蠢,可以好色。

但絕不會連吃飯的本事都忘掉。

若是這樣,高家必亡!

所以,高遵惠的每一個步驟,都依着旨意來做,絕不逾越旨意。

官家說了,什麼時候才能拆錦囊,他就一定會等到那個時候再拆。

想着那第二個錦囊。

高遵惠嘴角的笑容,就更加壓抑不住了。

因爲,這第二個錦囊上,依然很簡單——配合章惇,僱傭南下青壯,滲透交趾北方各州,並以甘蔗爲利,誘降彼輩!

一開始,高遵惠是不信的。

因爲,甘蔗能榨糖,這在大宋是隻有東南明州、蘇州等地的蔗農才知道的事情。

空口白牙的,誰會信?

還誘降?

高遵惠當時感覺,他僱傭的那些青壯,大抵會要死在交趾了。

然而……

高遵惠怎麼都想不到,章惇至於使出了封官許願加冊封授爵,世襲罔替的絕招。

一招就打在交趾各州土官和豪族的命門上。

於是他僱傭的青壯,迅速滲透進去。

各地土官、豪族,一聽是大宋太皇太后親叔叔的使者來談合作的。

一個個原地化身哈巴狗,只知道汪汪汪汪汪。

再一聽是來談甘蔗種植的。

土官、豪族們雖然不知道甘蔗是什麼?

但他們知道銅錢是什麼?

一聽說種一畝甘蔗就可以賣一兩貫錢。

一個個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不是沒有人懷疑過,但,大宋的太皇太后的親叔叔都來求合作了。

不答應,也不像話啊!

土官、豪族們,紛紛應允,不過傻子都知道,他們未必會真的在自己的地盤,大規模種植甘蔗。

隨隨便便種個兩三百畝,意思意識就得了。

然後……然後……

隨着章惇一個個落實他的承諾。

一張張空名劄子,送出去。

一個個土官,搖身一變,成爲大宋天子冊封的世襲飛騎尉、雲騎尉、羽林校尉。

土官、豪族們發現,大宋的許諾是真的。

說給冊封就冊封,說授官就授官。

於是,這些傢伙一邊敲鑼打鼓,將章惇授給的授官狀、封爵書以及官印,送到自家祠堂。

一邊開始真的組織起人手,在各自轄區,大量種植甘蔗。

少則千來畝,多的五千餘畝。

從明州、蘇州等地,源源不斷運來的甘蔗扦苗,就這樣被種到了交趾各州。

爲什麼呢?

這既是因爲,他高遵惠被呂嘉問慫恿着親自去了一趟北件。

並在哪裡,見了很多土官。

大宋太皇太后的親叔叔這個頭銜,對那些連汴京城都沒有去過的地方土官來說,殺傷力委實有些大。

同時,也是因爲章惇的許諾,落到了實處!

真的授官了、冊封了!

真的承認了他們了!

基於這個原因,土官們對大宋的信任度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大家都願意試一試。

反正,就算最後種出來的甘蔗沒有人要,他們也虧不了太多。

無非是一點荒地,也無非是一些反正就在閒着的侗丁不值錢的勞動。

可要是大宋太皇太后的親叔叔,最後真的拿着銅錢來買甘蔗了。

那他們就賺大了。

一畝一兩貫銅錢?

一千畝豈不是一兩千貫了?

而在這個時候,從後方源源不斷運到前線的銅錢,點燃了這些土官們心中的火焰。

當他們親眼看到,從邕州源源不斷運到前線的,那一車車的銅錢,也親眼看到大宋的官員,拿着這些銅錢給禁軍、土官們發賞。

所有人都震驚!

他們這輩子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

一箱箱銅錢,被人打開,箱子裡滿滿都是孔方兄。

叮叮噹噹的銅錢,敲動的不僅僅是禁軍將士們的心。

也是土官們的心。

於是,就這樣,土官們再無猶豫,紛紛和他簽了契書,約定好了甘蔗收購價格。

當時,高遵惠整個人都傻了。

還能這樣操作?

我一個錢也沒有花,只是許諾收購,簽訂好契書。

土官們就願意不要錢給我種甘蔗?

成本都是他們的,種出來的甘蔗卻是自己的。

最讓高遵惠難以把持的是——呂嘉問告訴他,官家打算將來讓整個江北諸州,都不種稻米了。

反正,他們的土地種稻米也種不出太多。

不如統統種甘蔗算了。

種甘蔗多划算啊!

賺的可比種稻米多多了。

“那,他們吃什麼?”

高遵惠至今依然記得,自己得知這個計劃時的反應。

然後,他就看到了呂嘉問像看傻子一樣看他。

“當然是吃米飯啊!”

“不種稻米,哪來的米飯?”

“交趾郡王會給的。”

“啊?”

於是,沒幾天高遵惠就得知了章惇給交趾人開出的和議條款。

歲貢稻米百萬石,另以市價出售一百萬石。

這個消息就像衝擊波一樣,讓高遵惠整個人都風中凌亂了。

然後他就又從呂嘉問那邊知道了,官家對交趾人歲貢的稻米的用途。

經過呂嘉問的調查——江北各州,稻米價格,每季都不同,但基本維持在大約三十錢一斗左右的水平。

這是因爲交趾本來就缺錢,銅錢的價格比大宋還要高。

同樣因爲缺錢,所以大部分交易都是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

比如說一頭水牛換多少米,一塊布換多少鹽巴這樣。

所以,呂嘉問將在交趾人的稻米送來後,在右江經略安撫使司所轄的羈縻州之中,公佈官家的推恩宣撫之策。

以諸土官明知大義,忠君愛國爲理由,將所貢稻米,以市價的七成到一半,直接就地銷售。

一方面回收他們手裡的銅錢。

另外一方面,讓他們失去種稻米的動力。

按照呂嘉問介紹的官家部署來看。

一旦,土官們種的甘蔗,賣上錢了,他們就會發現,種甘蔗的利潤是稻米的兩倍以上。

這樣一來,他們只需要種甘蔗,就可以獲得超過種植水稻兩倍以上的收益。

而甘蔗比水稻好伺候多了。

可以用更少的人,種更多的地,賺更多的錢。

如此,三五年後,諸州將不再種植水稻。

他們只要種好甘蔗,就可以直接拿錢,在右江經略安撫使司衙門的官倉買到便宜的稻米。

如此,一套組合拳打下來。

土官們的命脈,就完全繫於大宋之手。

他們羈縻也好,圈地自萌也罷。

都將完全成爲大宋的形狀。

而且,他們賺了錢,肯定得買大宋的商品。

富裕起來的土官,肯定得學學汴京的享受方式。

園林要不要來一套?

蜀錦是不是得買一點?

附庸風雅的文房器具,是不是得來一些?

官家更有大恩典在等着他們——每歲自諸州,選忠臣之子,守土良臣之後五十人入汴京武學、太學就讀。

而汴京那地方,什麼消費水平?

就算是他高遵惠,在汴京城也不敢說,自己的錢就夠花了。

光顧一次李師師,就是好幾百貫!

哪怕只是隨便淺看一回女相撲,也得三五貫!

更不要說,汴京那突破天際的房價了。

反正,高遵惠知道這裡面的彎彎繞後,整個人都傻了。

對那位官家的欽佩之情,更是源源不斷,從心中涌現而出。

這些措施,若全部落實下去。

高遵惠感覺,不僅僅從此江北諸州,再也離不開大宋。

他和他的蔗糖大業,也將穩如泰山。

所有土官,都會乖乖給他種甘蔗。

日進斗金,不在話下。

他高遵惠搞不好,還將成爲大宋有史以來最富裕的外戚。

可新的問題,隨之出現了。

他去那裡找人給他盯着榨糖作坊?又怎麼把蔗糖從這交趾江北之地,運去揚州、杭州、汴京等地售賣呢?

於是,高遵惠就依照旨意拆開了第三個錦囊。

在這個錦囊中,他找到了解決第一個問題的辦法。

以所獲交趾罪官、罪將之罪婦、罪婢,典與南下青壯。

與之籤契書,以三年爲約。

三年之後,若無過錯,則罪婦、罪婢,歸青壯所有。

高遵惠記得,自己看完錦囊內的內容時,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

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辦法。

那些罪婦、罪婢,本來就有些發愁怎麼發賣。

畢竟,江北之地,本就貧瘠。 買的起的人很少。

大宋將官們倒是買的起——可他們並看不上那些人——長得好看的,自然不可能落到發賣的境地,早就被人瓜分掉了。

剩下的,都是姿色尋常之輩。

這等人,將官們哪裡會要?

而禁軍又等着發賣了這些人,拿去發賞。

此時,官家的錦囊,就起到了奇妙的作用。

統統作價五十貫,典與南下之青壯。

便是願典兩個、三個的都可以答應,只要他們肯籤契書,給他高遵惠賣命。

而錢則記在他高遵惠的賬上,由官家出邵州岑水場的銅錢發放,待到明年,蔗糖產出後,以蔗糖抵充。

禁軍們開開心心,覺得賺大了!

他高遵惠也開開心心,認爲自己真是深受皇恩眷顧,簡在帝心。

官家竟連他本錢少,也沒有多少可用之人都替他想到了!

早早的就做好了安排!

南下的青壯們更開心。

只要籤個契書,每個月抽出幾天時間,幫忙看護榨糖所,運輸蔗糖到指點地點,就可以白得一個渾家。

同時,他們也將在本地紮根,開枝散葉,一兩代人就會形成一個個家族。

因爲他們是南下的中原青壯,他們必然心向朝廷。

從而對當地土官,形成制約、牽制。

那麼,誰輸了呢?

高遵惠一度想不清楚這個問題。

所有人都在贏贏贏,怎就沒有輸家?

他找了好久才終於找到了輸家。

那些被滅門、被連根拔起的交趾文官、士人、貴族。

這本是常理。

自古戰敗者的妻女、奴婢、部曲、財產,皆爲勝利者所有。

但是,能像當今官家這般,將這種事情,變成了所有人都開心的事情的本領,還真沒有人。

與官家比,陶朱公都只能算是個商道新手。

於是,現在就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

怎麼運回去?

高遵惠深深吸了一口氣後,將手裡的錦囊拆開。

裡面是一張元書紙,紙上官家的御筆筆跡,若隱若現。

他輕輕拿出來,放在手上,像個看到了孔子親筆筆跡的文人一樣,虔誠而狂熱的看着上面的文字。

上面的內容很簡短。

可於江北沿海之地,擇一深水之彎,以爲良港。

高遵惠嚥了咽口水。

他想了起來。

蔡確,在今年正月出判福建,爲福建路觀察使、判泉州、兼提舉泉州市舶司。

陳睦出知明州,兼提舉明州市舶司。

“原來,官家早就落子在此了!”

“廟算之精,鬼神莫測啊!”高遵惠真的是被驚到了。

作爲全程參與了這次戰事的走馬承受公事。

高遵惠知道宋軍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摧枯拉朽的贏下戰爭的。

除了御龍第一將的戰力強大之外,就是廟算佔了先機。

章惇一招封官許願,頃刻間讓交趾五州倒戈,圍困兩州。

而十年前,郭逵南征僅僅是爲了打通前往富良江的道路,就花費了數月。

這讓南征大軍,在一路橫推之後,遭遇了暴雨,無數將士染上疫病。

郭逵不得不在勝利中與交趾議和。

而這一次,大宋南征,什麼疫病、瘴癘不是沒有。

但感染的人很少。

不過百來人,而且都得到了及時救治,病死者才七八個。

剩下的兵士,都是活蹦亂跳,沒有半點水土不服的跡象。

那兩百多名隨軍軍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現在,就是本地的土官們,也開始學着這些軍醫的法子,用生石灰給自己家的宅子消毒,燒開水放涼後再喝。

軍醫們的涼茶茶湯方子,更是廣受好評。

土官們都開始在家裡煮了起來,消暑、防疫效果,人人都愛。

就連他高遵惠也會飲用。

想着這些,高遵惠吐出一口氣。

“公事、公事……”門外傳來了呂嘉問的聲音。

高遵惠連忙將手裡的錦囊和元書紙收起來。

然後這才走過去,將房門打開。

“安撫何事?”高遵惠拱手問道。

呂嘉問拱手說道:“正要請公事來簽押……”他說着就笑眯眯的將一疊文書遞到了高遵惠手裡,高遵惠接過來一看。

都是江北土官們簽下的契書。

契書內容,則是這些土官們情願向大宋廣西右江經略安撫使司借貸錢款的契書。

這些人借貸的錢款數額從幾千貫到幾萬貫不等。

而利息則是簡簡單單的四成年息。

高遵惠看着這些契書,嚥了咽口水。

他擡起頭,看向呂嘉問,眼中浮現出恐懼:“安撫,你怎麼敢……”

此刻,高遵惠回憶起了呂嘉問在汴京的名聲。

除了家賊之外,呂嘉問腦門上最大的標籤是倍克!

他首倡的市易法和均輸法,對整個天下商賈,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吸血。

在王安石罷相後,市易務就已經成爲了一個純粹的斂財官署。

強買強賣,都是對市易務的誇獎。

市易務做過最誇張的事情是——強貸!

是的,天下市易務,都大範圍的對商賈進行強制放貸。

不借都不行!

不借,就別想做買賣!

因此,呂嘉問飽受天下批判。

現在,這呂嘉問在這交趾之地,也要故技重施了嗎?

再次強貸?

四成年息,趕得上汴京城的一些質庫的利息了。

就是不知道,呂嘉問會不會九出十三歸、利滾利?

呂嘉問看着高遵惠懷疑的神色,他笑了笑:“公事怎這樣看吾嗎?”

呂嘉問其實很煩,別人將市易法敗壞的鍋甩給他。

他主持市易務的時候,哪裡有那麼多爛事?

那些市易務的黑料,都是他離任後才大量出現的!

奈何,他是首倡者,一切功過都是他的。

不然,難道還是英明神武,洞見萬里的大宋英文烈武聖孝皇帝的?

他但凡敢在這個事情上面給他自己叫一聲委屈,官家就會拔了他的皮!

所以,呂嘉問從不辯解,默默的將所有責任背起來。

對對對!

我呂嘉問道德敗壞,不知廉恥,倍克害民。

市易法的那些問題都是我的無知和愚蠢導致的!

所以官家放臣嶺南,臣心甘情願,臣百死難贖啊!

但,現在這個事情,真跟他沒有關係。

“某,不過一介卑微之社稷公器,用以盛放聖天子的智慧而已!”呂嘉問輕聲說道。

他揚了揚手中的那些契書:“且夫,這些契書也非是真金白銀的出借銅錢。”

高遵惠彷彿想到了什麼:“安撫的意思是?”

呂嘉問揚了揚手裡的那些契書,然後從懷中掏出另外一疊文書。

“右江經略安撫司出借的不是銅錢!”

“他們要還的也非是銅錢。”

“而是蔗糖!”呂嘉問的聲音,猶如魔音,在高遵惠耳畔嗡嗡作響。

“安撫何意?”高遵惠嚥了咽口水,問道。

呂嘉問微笑着將前因後果,告知了高遵惠。

很簡單。

王師不是在廣源、七源、決裡隘、北件、太原等地前後俘虜了接近十萬左右的交趾戰俘嗎?

前些時候,發賣的時候,各地土官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金融的難題。

他們沒錢了!

這個時候,呂嘉問作爲官家欽命的廣西右江經略安撫使,就作爲天使出現在了他們面前,併爲他們溫馨的提供了一個一攬子解決方案。

諸位沒錢?不要緊!

官家借給諸位!

只要少少的四成年息,就可以借下一大筆錢哦!

只要借到了錢,就可以買便宜的青壯了。

什麼?諸位擔心沒錢還?還不起?

沒關係哦!

官府也接受蔗糖償還——甚至,若願以蔗糖償還的話,利息可以減免到兩成哦!

只要簽下契書,明年有了蔗糖再還就好了。

明年還不起還有後年!大後年!

總之,右江經略安撫司,爲諸位大宋忠臣提供竭誠服務。

就這樣,大宋忠臣們紛紛向右江經略安撫司衙門借錢。

但呂嘉問其實並沒有借出去哪怕一個銅板。

他只需要派人跟着土官們,統計他們買下的戰俘數量,最後算個總賬就可以了。

至於你說錢怎麼辦?

廣西大軍回到邕州、桂州,當場兌現。

御龍第一將則可以在回京後兌現。

士兵們一聽,還有這種好事?

紛紛答應!

畢竟,錢還是很重的,揹着幾十斤幾百斤的錢回家也是很困難的。

所以,這些日子,將士們都在各地瘋狂消費。

他們狂買各種地方特產。

黃金、白銀、皮革、粗布、鹽。

一切可以方便攜帶的東西,他們都在狂買。

大把的錢散了出去。

然後,落到了土官們手中,土官們拿着它們再去買戰俘,買鐵器,甚至是兵刃!

是的!

作爲給土官們的福利,廣西經略安撫司已經解除了對江北諸州的鐵器貿易和兵器貿易限制——此乃章惇,在江北各州土官歸明之後,發佈的法令。

大量鐵器正在瘋狂涌入江北諸州。

和鐵器一起涌入的,還有來自廣西的絹布、茶葉、農具。

廣西的商賈們,賺錢賺到合不攏嘴。

因爲根據章惇的法令,對廣西商賈到江北的貨物,對過稅減半徵收,住稅則完全減免。

而從江北迴來的貨物,則完全減免一切稅收!

也就是說——商賈販貨到江北,沿途的過稅減半,而在江北出售的商稅則完全減免。

在法令中,章惇說的很清楚:此乃官家德政!

所以,現在廣西各地的商賈都瘋了。

正在不斷的將各種鐵器、絲絹、茶葉、鹽,運來江北。

他們在賣完自己的貨物後,會選擇在當地,購入水牛帶回去。

這交趾的水牛是真的多。

除了那些已經馴化成爲耕牛的外,還有大量的野水牛。

這可是好東西,買回去,可以宰殺賣肉!

當然也可以將之馴化成耕牛。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廣西和江北的貿易就已經紅紅火火。

那些鑽錢眼裡的商賈,甚至早在北件還在打的火熱的時候,就已經帶着大批商品,趕來了江北各州。

貿易,進一步加劇了江北的錢荒。

因爲,在貿易過程中,大宋的順差,大到可怕!

畢竟,現在土官們能賣的東西很少,但他們想要的東西卻很多。

據呂嘉問所知,現在,就是儂家都把壓箱底的金子都取出來用來採購那些亟需的物資了。

這樣一來,他們就越發的需要大宋爲他們提供金融潤滑。

而呂嘉問秉持官家旨意,以天使的模樣出現在他們面前。

聽完呂嘉問的介紹,再看了看那些契書、文書。

最後,高遵惠看到了呂嘉問手中的一張元書紙。

紙上,官家的御筆筆跡是做不得假的。

於是,高遵惠點點頭問道:“老夫該在那裡畫押?”

第742章 蕭不噠野的發現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第783章 張敦禮是真的怕了第708章 大宋小呂布100.第97章 老臣手段第8章 故園投足總陽春181.第172章 人事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會爲朕解經第803章 給呂惠卿的任務(1)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第791章 漣漪第48章 耆英會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第496章 文彥博:我確實是老了!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第488章 機會第726章 魔術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第783章 張敦禮是真的怕了第759章 文彥博的誓言第746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2)376.第356章 大奧第23章 趙煦:攻仵李憲,就是打我314.請假條第646章 朕纔不需要大臣的把柄!第560章 封賞(1)第717章 乾坤大挪移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第832章 涓滴經濟學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戲就已經很好了196.第186章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727章 馬爾薩斯的陰影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717章 乾坤大挪移第573章 外交(1)第820章 爭寵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450.第427章 廷推(1)第567章 虎狼之師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265.第251章 蘭州第675章 默許172.第163章 沈括:餅有點大!第721章 耶律洪基:朕只要銀子!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844章 宗澤仗劍第636章 章惇在廣西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109.第105章 潤物細無聲第540章 御前演武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409.第388章 開啓潘多拉的魔盒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787章 駙馬之死(2)第718章 窗口指導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第643章 樑乙逋的政變第812章 士大夫天生都有着愛人的能力433.第410章 宋誓(2)第807章 聖師第702章 立規矩(1)第801章 恩情之始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681章 廷推風波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452.第429章 對曾布的安排第499章 熙河(2)201.第191章 賞功80.第79章 司馬光入覲(2)第760章 魯迅說得對。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855章 太皇太后:馮氏爲什麼不肯去死?!263.第249章 新役法(2)第796章 召見(1)第647章 鷹犬與捷報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報414.感冒了。第748章 呂惠卿:官家心裡果然有章子厚!第527章 被嫁妝壓迫的狄詠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70章 趙煦:走舊黨的路,讓舊黨無路可走183.第174章 司馬光:張之諫不該被罪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第821章 廢稅(1)
第742章 蕭不噠野的發現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第783章 張敦禮是真的怕了第708章 大宋小呂布100.第97章 老臣手段第8章 故園投足總陽春181.第172章 人事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會爲朕解經第803章 給呂惠卿的任務(1)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第791章 漣漪第48章 耆英會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第496章 文彥博:我確實是老了!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第488章 機會第726章 魔術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第783章 張敦禮是真的怕了第759章 文彥博的誓言第746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2)376.第356章 大奧第23章 趙煦:攻仵李憲,就是打我314.請假條第646章 朕纔不需要大臣的把柄!第560章 封賞(1)第717章 乾坤大挪移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第832章 涓滴經濟學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戲就已經很好了196.第186章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727章 馬爾薩斯的陰影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717章 乾坤大挪移第573章 外交(1)第820章 爭寵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450.第427章 廷推(1)第567章 虎狼之師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265.第251章 蘭州第675章 默許172.第163章 沈括:餅有點大!第721章 耶律洪基:朕只要銀子!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844章 宗澤仗劍第636章 章惇在廣西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109.第105章 潤物細無聲第540章 御前演武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409.第388章 開啓潘多拉的魔盒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787章 駙馬之死(2)第718章 窗口指導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第643章 樑乙逋的政變第812章 士大夫天生都有着愛人的能力433.第410章 宋誓(2)第807章 聖師第702章 立規矩(1)第801章 恩情之始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681章 廷推風波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452.第429章 對曾布的安排第499章 熙河(2)201.第191章 賞功80.第79章 司馬光入覲(2)第760章 魯迅說得對。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855章 太皇太后:馮氏爲什麼不肯去死?!263.第249章 新役法(2)第796章 召見(1)第647章 鷹犬與捷報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報414.感冒了。第748章 呂惠卿:官家心裡果然有章子厚!第527章 被嫁妝壓迫的狄詠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70章 趙煦:走舊黨的路,讓舊黨無路可走183.第174章 司馬光:張之諫不該被罪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第821章 廢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