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

bookmark

在百姓的歡呼聲中,朱瞻基帶着自己的護衛奔馳而去,城門口的百姓依舊在津津有味地評價着剛纔發生的一切。

在秦淮河的一艘平底沙船上,兩個中年文士相對而坐,隔窗看着橋上發生的一切。

待得朱瞻基的身影消失不見,城門口的秩序已經恢復正常,其中一位青衣文士才說道:“長青初抵京師,就見到這一幕,可有所思?”

另一人身着白衣,雖作文士打扮,卻身材魁梧,留有武將的短髭。“人心所向,王不及也。”

這是明着說漢王不如太孫啊!雖然覺得對方說話有些不中聽,但是青衣文士並沒有表現出來。

在他的心裡,其實對對面的男子也鄙夷不已,但是爲了漢王的大計,他現在只能捧着對方。

“長青應該很久沒有來過京師了吧,如今這京師變化甚多,你也可以多看看,瞭解了情況再去尋貴族故舊,不可倉促行事。”

短髭男子笑道:“王典薄無需顧慮,我丘家在京師還是有一些憑仗的,絕不至於誤了漢王大計。”

話不投機半句多,王典薄很是有些鄙夷對方的傲骨。丘家,你丘家早在永樂七年就衰敗了,要不是漢王斡旋,你還在海南吃沙子呢!

不過漢王已經吩咐了要配合對方行事,所以王典薄還是順着對方的意思,又提醒了一遍。“長青方纔也看到了,太孫年紀雖幼,卻深得民心。想要對付他,比對付太子還要難。”

丘長青笑道:“雖然我這些年不在京城,卻也知道,太孫一心想要爲大明開疆拓土,籌劃着攻略海外。只有他離開京城,那纔是我們行動的好時機。”

王典薄心中一凜,雖然他沒有明說要做什麼事,但是顯然這件事比他想象的還要更震撼。

他指了指自己上船時候帶來的一個箱子說道:“在下遵從殿下的安排,送來了一千兩紋銀,另有錢鈔三千貫,雖然現在錢鈔價低,卻也能當用一些時日。”

丘長青暗地撇了撇嘴,卻也沒有說什麼,點了點頭說道:“吾今日進城,也不便與你聯絡,此人名叫丘貴,還算可靠,今後你我之間便由他聯絡。”

解縉早些年進京,受到胡廣的影響,當初就在集慶門內置辦了一處宅院。

兩家不僅住的近,更是通家之好,胡廣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瞭解縉的兒子解楨亮。

解氏一門,家學淵源。解縉一代,洪武二十一年,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廷試與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一門三進士。

到了他的下一代,兩個兒子解楨亮,解楨應,還有他大兄解倫的兒子解楨期,也都是名揚京城。

特別是解楨期,其父解倫乃著名才子,其母歐陽晚來頭更大,乃是歐陽修的後人。

而他不失門風,其書畫千金難買,策論疏雋自喜,在年輕一代無人能及。

朱瞻基來到解家所住的街坊,可是看到數十個錦衣衛已經將這一片街區都給封鎖了起來。

紀綱如今不在,雖然不算新官上任,但是塞哈智纔算徹底掌管錦衣衛大權。

他沒有紀綱的狠勁,按理說作爲一個養老的官員,他是不適合這個錦衣衛指揮使職位的。

但是朱棣也嫌錦衣衛這些年殺戮太甚,如今民治久安,他也控制了朝廷內外的大局,所以讓錦衣衛也消停一段時間,所以塞哈智才能與紀綱同時掌管錦衣衛。

塞哈智爲人平和,做事周祥,錦衣衛指揮使雖然是他的養老職位。但是正因爲如此,做事越發細緻,不敢出一點差錯。

“臣解縉攜家眷恭迎太孫殿下……”

解家不是朱瞻基第一次過來,解縉他們雖然沒有以跪禮相迎,但是也是恭迎到了大門外。

朱瞻基上前一步,扶着解縉的雙臂笑道:“解師不必多禮,瞻基自幼得解師教導,解師生辰,瞻基便也來湊個熱鬧。李少監,將禮物送上。”

而在解家人之外,翰林侍讀胡廣也在其中。他與解縉不僅是同鄉、同學,現在還是同事。

朱棣也知道他們關係很密切,曾經在經筵時提出胡廣把女兒,嫁給解縉之子解禎亮。兩家隨即定親,在朝廷諸大臣中,是難得不已結黨而論的親近文臣。

相比解縉的高智商,低情商,胡廣卻是一個智商也高,情商也高的老狐狸。

在朱瞻基的印象中,他跟楊士奇都是文臣中的萬金油,跟誰的關係都相處的不錯。

胡廣見禮之後,朱瞻基這才又與解家年青一代的三傑打了招呼。解縉其實算不上帥哥,只是中人之冒,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侄兒,都是玉樹臨風。

解縉是因朱瞻基才被放了出來,出了監獄,無所事事,也是朱瞻基爲他安排了一個足夠清貴的職位,讓他不至於聲名掃地。

也因爲朱瞻基的照拂,他現在雖然手無實權,卻也沒有人敢輕視他。畢竟他是朱瞻基最敬重的老師,要是活的夠長,朱瞻基登基,他就是一代帝師。

相比之下,胡廣雖然同爲朱瞻基的老師,與朱瞻基親近卻略顯不足。這也主要是他給朱瞻基當老師的時間不長,所以這也是他最大的遺憾。

在大堂被請入上座,衆人寒暄了一陣,朱瞻基才讓李亮又拿出了一本書說道:“解師,胡師,瞻基於月前又得鄭總兵於西洋帶回圖書六百餘冊,翻譯十餘人。此番由西洋帶回的《幾何》一書,補全了此前偶得的幾何公式,也讓瞻基見識到了西洋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精粹。但是,幾何一書雖然寶貴,但是瞻基卻更加重視西洋人在此書中使用的字母和符號,因爲這些字母和符號的應用,讓公式變的簡潔,且易於計算。”

將書遞給瞭解縉,朱瞻基歉意地跟胡廣笑了一下說道:“此書現只抄錄了一本,卻是對不住胡師了。”

胡廣哪怕心裡有點小疙瘩,朱瞻基這樣解釋了一下,他也不會在意了。連忙笑道:“殿下客氣了,廣今日是不速之客,哪能喧賓奪主。只是心中有些好奇,殿下對典籍可沒有什麼偏好,爲何會注意一本海外流傳回來的書。蠻夷之地,真能比得上我中華之璀璨之書籍?”

朱瞻基笑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我中華固然人傑地靈,但是蠻夷之地也不是沒有出衆之人。例如幾何一書的作者,就是與孔子同時代的算學大家,整個西域,都以此書爲寶書,細心研究。再往前兩千年,還在我中華三皇五帝時期,西方就已經有了幾何一書的原型,出現了這門學問,比我中華典籍歷史更久。”

兩人聽的目瞪口呆,要不是朱瞻基是太孫,他們只差要跳起來說朱瞻基荒謬了。

中華文化的成型,基本都是在周代和春秋戰國時期,而那個時期距今也不過兩千年。

再向前推,雖然三皇五帝叫的響亮,但是所有人不得不承認那還是蠻荒時代,連文字的發明都還處於初級階段,哪裡又會有什麼經典典籍。

可是在那個時代西洋就有了幾何?這不是說,中華文化的歷史,還不如西洋那個蠻夷之地了嗎?

解縉問道:“殿下可有憑據?”

朱瞻基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孤又沒有去過西洋,如何能有憑據,不過也只是從書中推算所得。據西洋圖書記載,四千年前,在一個叫埃及西洋國家,有一條比我長江還要長的大河,名曰尼羅河。次河每年洪水氾濫,總是把兩岸的土地淹沒,水退後,使土地的界線不分明。

當時埃及的人民爲了重新測出被洪水淹沒的土地的地界,每年總要進行土地測量。因此,積累了許多測量土地方面的知識。從而產生了幾何學的初步知識。幾何一詞,在西洋的原意,就是測量土地之技。”

兩人有些不敢置信,卻因沒有證據,也不能直說朱瞻基胡說八道。想要反駁,也無可辯駁,隨即翻開了此書。

知識體系的傳播,其實是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算學在這個時代也是學子們必須要掌握的技術之一。

否則你不懂測量,不懂算學,如何能當官?不學無術的官員固然有,但是大部分官員,基本的數學知識都是必須要掌握的。

但是他們打開了書籍,卻傻眼了,因爲他們除了文字,根本看不懂公式。

朱瞻基這才又說道:“此書是用源自於西洋的數字列舉公式,較之我中華數字,更爲簡潔易算。所以我今日前來,也是想要借用兩位老師之力,將此書與我中華算學做一番校對,讓更多的人掌握這門技藝。”

朱瞻基現在不能跟文臣過多接觸,這一塊首先是朱棣的權利範圍,只漏了一點給朱高熾。朱瞻基要是再想往這方面發展勢力,那就等於是直接從自己的爺爺和父親手裡搶權了。

所以,他想要早日傳播阿拉伯數字和標點符號,利用現在四五不靠的解縉是最合適的。

他現在是被朱瞻基立起來的標杆,在大明又是以文采出名。現在在官場上的邊緣化,也能讓朱瞻基無所顧慮地利用,而不怕朱棣和朱高熾不滿。

感謝天馬流星炮,竹籤子,小瘋子,額吐你哦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一章 迎接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章 穿越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十一章 各國第四章 蒲家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十章 林家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七章 師弟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四章 悲與喜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七十章 欽差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十一章 各國第九十章 工部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五章 天才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三十章 選擇第六十章 佈局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墳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章 皇宮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零六章 水泥
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一章 迎接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章 穿越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十一章 各國第四章 蒲家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十章 林家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七章 師弟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四章 悲與喜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七十章 欽差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十一章 各國第九十章 工部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五章 天才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三十章 選擇第六十章 佈局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墳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章 皇宮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零六章 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