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歷史上最爲黑暗的一段時刻,不是南京大屠殺,而是這一場豫湘桂大會戰,也可以稱之爲豫湘桂大潰敗,在倭寇四十萬大軍猛烈攻勢之下,三大戰區一潰千里,我最爲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國民政府內部的腐敗和無能在這一場大潰退中顯露無疑,我開始明白爲什麼校長要建立復興社甚至放鬆了對國民政府的管制,看來在校長看來,國民政府這個混亂時期的產物已經不適合繼續存在下去了。
先總理規劃的建國大綱裡面的第三步,就是正式行憲,三個月後國民政府辭職解散,中華民國國府正式成立,總的來說,國民政府只是過渡時期也就是訓政時期的代替物,是國民黨用來帶領全國走向憲政之路的特殊機構,並不能算是正式的政府,但是,這樣的一個機構產生於混亂時期,魚龍混雜,魚目混珠之事不絕於耳,基層組織更是難以管制,官場之間裙帶關係更是盤根錯節,加之抗戰時期,校長無力管制這些人。
所以對國民政府失望的不僅僅是我,還有校長,校長爲此開始組織和扶持復興社,加緊立憲腳步,準備正式行憲,解散這個腐朽無能的國民政府,改組爲中華民國政府,好重新組織一下政府的職能,改變政府無能的情況,也好減輕一下校長的負擔,民國二十五年的五五憲草就是這樣誕生的,但是張學良一個西安事變,滿盤皆輸,以至於立憲還要等到民國三十六年才能實現……
這一場豫湘桂大潰敗,更體現出了國民政府職能上的缺失和官職員的無能,經過這場事變之後,校長才會加快速度,在戰爭結束之後就立刻開始了立憲的步伐,雖然共產黨和民盟缺席,但是還是有其他黨派參加了制憲國民大會,依然達到了法定人數,所以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了憲法,正式行憲,但是,校長最終還是沒能達成他的理想……
倭寇恐怖的攻勢開始了,而我的北返之路卻依然緩慢,因爲我還是對國內的情況抱有一絲幻想,就算蔣鼎文湯恩伯不行,李宗仁將軍和薛嶽將軍應該不會讓我失望的,二人都是名將,都是和倭寇打過無數交道的名將,既然倭寇開始了進攻,他們二人應該也有準備纔是,我甚至已經做好了第一戰區全面戰敗的心理準備,但是至少應該是兩個月之後,那個時候,我也差不多率軍回到國內了。
史迪威發了電報了,措辭極爲嚴厲,已命令的口吻命令我立刻率軍南下,盟軍司令部也從印度發來了電報,不過很明顯,盟軍司令部電報的口吻比史迪威電報的口吻要讓我舒服的多,那是近乎懇求的口吻,所以我回了盟軍司令部的電報,告訴他們,沒有校長的命令,我絕對不會回軍;至於史迪威的電報,呵呵,兩手各抓住左右兩邊,稍微一用力,嗯,結束了。
十天之後,校長的電報來了,告訴我國內戰事非常不明朗,整個戰線已成潰退之勢,倭寇的用力之猛出乎他的想象,短短十天之內竟然擊潰了數十個師,攻佔大量領土,第一戰區連連潰退,第九戰區薛嶽部和第五戰區李宗仁部也不斷的後退以避倭寇兵鋒,急需一百兵團的回援,令我立刻率軍返回,攻取仰光之後立刻回軍北返歸國。
我的計策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還沒等美國做出反應,國內就支撐不住了,看來我必須要緊急歸國了!
但是這個時候率全軍南下攻打仰光顯然不是非常明智的決定,我想,我應該選一支部隊南下,主力繼續北返,否則,將會極其的耽誤時間,但是這支部隊能夠承擔全軍的任務嗎?時間方面也能掌握好嗎?思來想去,我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孫立人的新一軍。
“立人兄,這個任務,就要交給你了,你有這個信心嗎?你的時間不多,最多二十天,我們需要足夠的時間北返,國內情況非常危急,你必須要加緊時間,否則這個任務不能完成的話,新一軍可就要孤軍滯留於緬甸了,那個時候,你的情況可就不妙了。”我找來了孫立人,把這個消息和他說了一下,說明了我的要求。
孫立人大喜過望:“司令,這個任務您就放心的交給新一軍,新一軍一定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仰光,追上大部隊的腳步,絕對不會丟了我們一百兵團的臉面!”我點點頭,說道:“只有二十天,二十天一過,我可就不能再等了,希望你不要辜負我對你的期望。”
孫立人挺身立正:“卑職明白!”
孫立人的能力我是相信的,我也確信他有那個能力拿下仰光,完成我們的任務,我已經兩年多沒有回國了,甚是想念國家的一切,也甚是擔心國家的一切,五九戰區情況不妙,第一戰區一潰千里,據說第一戰區的倭寇已經快要進逼洛陽了,這可如何是好?我安排在太行山和呂梁山的部隊不也危險了嗎?那些軍隊雖然不算是我的嫡系,可是也是和我並肩戰鬥過的軍隊,我如何可以放任他們不管?
一旦洛陽被攻陷,呂梁山和太行山上的二十多萬部隊可就危險了,不行,我要立刻告訴校長讓呂梁山和太行山上的部隊撤下來,但是,蔣鼎文和湯恩伯雖然沒什麼能力,卻不至於放任那二十多萬部隊不用,估計他們應該已經調用了那些部隊了,實在不行就讓他們往第二戰區撤退,和閻錫山主席的軍隊一起防守第二戰區,第一戰區的情況實在是危險之極,混亂一片。
國家處於如此混亂的情況下,幾乎是必敗之局了,該死,要是那兩個集團軍尚在,倒還可以馳援,但是這兩個集團軍正在雲南和五十六師團打成一片,張靈甫大哥的七十四軍也在那裡攻擊五十六師團,那十萬多人的部隊還拿不下倭寇兩萬多人據守的地方?簡直是不可置信,就算是七十四軍一個軍也足夠了,雖然那裡地形險要,不過訓練有素的七十四軍,也受過專門的訓練。
張靈甫大哥可是和我一起飛奪張古峰的絕世悍將,我就不信他收拾不了五十六師團。
我繼續率軍前進,同時不斷的關注着國內的戰事,包括第五戰區李宗仁將軍的部隊在徐州西南部被倭寇追上,損失了一個師的部隊才撤退走,進入下一個工事準備抵抗,但是兵力嚴重不足;第九戰區薛嶽將軍所部在長江上和倭寇展開了驚天動地的炮戰和反登陸戰,大戰三天三夜,最後損失重火力三分之一,損兵過萬,倒是阻止了倭寇三天,倭寇三天都渡不過長江,損兵五千餘,但是第四日,倭寇登陸了。
薛嶽將軍所部損失慘重,不斷後退,目前已經失去了安徽一半收復的領土,邊戰邊退,根本擋不住倭寇前進的步伐;我真的非常擔憂,雲南的整編軍應該也差不多可以出兵背上了,要是再不出動,可就糟了,好不容易收復下來的領土可就真的要重新丟給倭寇了,整編軍本來就受過嚴格的德式訓練,就算沒有結訓,戰鬥力也是不可小覷的,加上美式裝備,足夠抵擋倭寇的步伐了。
倭寇軍隊兩路從東到西進逼重慶,一路從北到南打通交通線,其用以非常明顯了,就是想至我華夏於死地,我要是想達成我的目的,那麼挫敗倭寇的進攻就是最重要的方法了,只有把他們打怕了,才能和他們重新坐到談判桌上,否則這些眼高於頂的傢伙肯定不會答應我們的要求的,我會把一百兵團二十萬大軍全部壓上去,狠狠的收拾他們,不信幹不掉他們!這一回,是他們自尋死路,出動四十萬軍隊,我就算是拼到魚死網破,也要掰下他兩顆牙!
孫立人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兩天的時間趕回去,五天的時間幹掉了仰光的倭寇,七天的時間趕了回來,一共用了十四天,距離我限定的時間還有六天,把英國人看的一愣一愣的,據說孫立人打回去的時候,倭寇正在圍攻英軍,英軍主力已經命懸一線了,孫立人成爲了他們的恩人。
我很滿意的看着滿身塵土一臉硝煙的孫立人,第一次覺得他也挺可愛的,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把孫立人看成了我的親信大將,想做我的親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戰績纔可以,我已經準備要給孫立人更大的發揮空間。
此時距離國境線也就不到十天的距離了,我命令部隊再一次加快速度,加速趕回國內,雲南那裡還有史迪威這個大麻煩呢,我撕了他的電報,命令發報員從此以後史迪威的任何電報收到了就燒掉,除了校長的電報,我不想見到任何人的電報,盟軍司令部倒是很老實的沒有再發來電報,但是看起來史迪威還是非常執着的,發報員向我抱怨總是要燒燬電報,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我不管這些,我已經把我的任務完成了,緬甸戰役已經以盟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歷時兩年,中國遠征軍駐印軍第一百兵團全面承擔起了緬甸戰役的主力軍任務,並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將倭寇的十八師團、五十五師團和三十三師團三個師團的主力殲滅,和其他的零散的倭寇加起來差不多有八萬左右,全面潰敗,緬甸“光復”,這場戰役的勝利將算在我的身上,而不是史迪威的身上,這幾乎是個共識,尤其是英國人是這樣認爲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人會認爲這是史迪威取得的勝利,因爲這是我完成的任務,這是我率領中國軍隊取得的勝利,或者得到了美國的幫助,但是絕對不是史迪威的幫助,史迪威因爲攻打不下一個村莊而被我趕走的事情也被盟國的人所盡知,史迪威大概是恨毒了我,而後我的電報似乎也起到了作用,羅斯福似乎也明白了什麼,開始逐步改變了一些對中國的看法,並且準備派遣一個團隊來中國做些什麼,具體的情況我不知道。
總而言之,我可以真正的算作是二戰世界名將了,而不僅僅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名將,兩者的意義不同,兩者的意義在於,憑藉前者的身份我可以在世界上佔據一席之地,爲中華民國獲得更多的話語權,而後者,只能算作是國內的英雄,而不會得到盟國的那些國家的重視,中國還是會被他們看做是二流國家,不能在戰後的世界秩序重組上面獲得什麼利益,這可就完全不符合我國的利益了。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的,既然我已經取得了這個名分,聽說羅斯福和英國女王都打算授予我什麼勳章,好像還有孫立人他們也能得到勳章,這個勳章到了手,名分也就實在了;當然這還不夠,我還要把史迪威趕走,獨立指揮雲南反擊戰,把五十六師團收拾掉,完全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之後還有對付倭寇四十萬大軍的大戰,這些戰爭全部勝利之後,就算是美國的什麼將軍元帥,我也能和他們做到平起平坐了。
民國三十三年五月底,我率領大軍抵達了雲南邊境,和七十四軍張靈甫大哥所部會和了,也見到了滿臉鐵青,神色極其不善的史迪威。